此下面加个言念什么?

作者&投稿:俟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问题一: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念什么,什么意思? 訾 zǐ或zī 姓
一、姓氏源流
訾(Zī)姓源出有四:
1、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在现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的,居住在此地的人家就将地名作为姓氏,形成訾姓的一支。
2、为他姓所改。古代有訾陬氏部族,帝喾的一个妃子即为该部女子,訾陬氏后人有的省去陬字,成为訾姓。
3、出自祭氏所改。南北朝的时候,居住在齐地的祭姓人认为祭姓不吉利,于是将祭姓改为訾姓,称此氏。
4、出自姜姓,以城名为氏。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有城名为訾。后来这个城被齐国夺取,此城的人遂以訾为姓。
得姓始祖:祭伯。关于訾姓,《姓苑》上有“今齐人本姓祭,以不祥为訾。”的记载。由此可见,訾氏是由祭氏改姓而来的。这个姓氏的前身祭氏,系出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祭国的子孙,“以国为氏”而姓了祭。依照《路史》的考证,当时的祭国也就是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换言之,我国的訾姓家族,在3000年前发祥于中原地区,是一个流源古老的家族。訾女取氏是上古“三皇”时期的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姓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根据我国许多姓氏的得姓途径判断,很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单姓的訾氏的缘故。而訾氏家族多年来,又主要以山东为繁衍中心。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訾氏后人奉祭伯为訾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最先出现的訾姓,是从訾陬氏简化而来的。夏朝诸侯国中有皆陬国,它的国民大多是称为訾陬氏。而訾陬氏后来简称为訾氏。古代姜姓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村)有訾城,后为齐所灭,但子孙仍以訾为姓,以纪念这个曾经存在的国度。春秋时,周国有一地名为訾(今河南巩县)的地方,当地的居民世代就以地名为姓,为訾氏。訾姓的望族居渤海郡(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三、历史名人
訾 u: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既正直,又有渊博的知识。有一次,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范宣子想去打和大夫。于是找到訾u请教。訾u用自己的端正纠正了对方的狡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讲道理。结果范宣子采纳了他的建议,增加了给和大夫的田,两人重归于好。
訾 顺:西 *** ,成帝时,抓捕到谋反的尉氏人樊并而立功,因功被封为楼虚侯。
訾 亘:金朝山东博州人。寡默少言,禀赋淳厚。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遇丹阳真人,始入全真教,赐号“亘初”。明昌元年(1190年)改师丘长春,后又从刘长生学道。訾亘终年修行,勤而不懈,刘师尽传道法,赐道号“守真子”,因避圣讳,改作“存真子”。承安年间(1196-1200年)抵钧台,白日乞食街市,夜则归河龛,隐迹于市中,世人未知其有道行。时逢大雪,人多馁死,而訾亘十日未饮食,仍端坐自如。自此之后,乡间人士,俱往学道。贞佑四年(1216年)元兵侵关陕,破京师,官民散乱惊失,而訾亘料事平安,乡人俱以保全。元光年间奉诏入京,庭对称旨。正大元年(1224年)赴蔡州千簪会,深得称誉.府掾遂舍家园三十余亩,创立玄真道院,令訾亘为主持。不数年,道众涌至,授徒数百人。金哀宗临幸蔡州,诏殿上,亘对答称旨,备受奖赏。天兴三年(1234年)病卒,享年82岁。
訾汝道:元朝德州齐河人。少时以孝闻名,后来与弟弟分家时,将良田美宅都让给了弟弟,他的家乡闹荒时,曾广为借贷济人,并把借券全部焚毁,乡里人都感念他的善举。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设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2、堂号
直博堂: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訾u,是一个直而且博的人,就是说他既正直,又有渊博的知识。有一次,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

问题二: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念什么 訾zī zǐ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訾 zī
部首笔画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五笔86:HXYF 五笔98:HXYF 仓颉:YPYMR
笔顺编号:2121354111251 四角号码:226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A3顶
基本字义
1. 钱财:~算。
2. 估量,限度:“~粟而税”。
3. 希求:“不~重器”。
4. 古同“咨”,嗟叹声。
5. 古同“恣”,恣纵,狂放。
6. 姓。
详细字义
〈动〉
1. 衡量;计量 [measure]
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
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
2. 又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财物)
3. 考虑;希求 [consider;seek for]
心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韩非子》
不訾重器,毋訾衣服成器。――《礼记・少仪》
4. 又如:訾问(考虑、过问)
5. 放纵 [indulge]
离纵而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
〈名〉
1. 通“赀”。钱财 [property]
家訾累数巨万矣。――《史记》
以訾为骑郎。――《史记・张释之传》
以訾助边。――《盐铁论・击之》
2. 又如:訾用(资产财用);訾算(钱财数目。指买官的钱;用钱来计算);訾产(资产,财产)
3. 古地名 [Zi,an ancient place name]。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夏,四月,乙酉,单子取 訾。――《左传》
4. 疾病 [illness]
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管子・入国》
5. 又如:訾厉(疾病,灾害)
6. 缺点 [defect]
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礼记・檀弓下》
7. 又如:訾缺(过错与缺失)
8. 姓。如:訾陬(复姓)
9. 另见 zǐ
訾 zǐ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2. 同本义 [caluminate;slander]
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说文》
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
不訾小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公子沓訾之。――《吕氏春秋・审应》。注:“毁也。”
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泛论》
诋訾今古。――《战国策・魏策》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汜论训》
3. 又如:訾美(毁誉);訾怨(诽谤怨恨);訾病(提出他人缺失而加以讥评,非议);訾短(非议,诋毁)
4. 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 [detest]
訾食者不肥体。――《管子》
5. 又如:訾食(厌食);訾怨(厌恨)
6. 指责 [blame]
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7. 又如:訾戈(痛骂弋猎的人);訾咎(指责非难);訾屈(责骂)
8. 另见 zī
常用词组
1. 訾议 zǐyì
[discuss the failings of others;give a unfavourable critici *** ] 议论、指责人的缺点
无可訾议...>>

问题三:上面一个此 下面一个言 什么字 读什么 訾(zì)

问题四:此下面加个言念什么 訾 zǐ或zī 姓
一、姓氏源流
訾(Zī)姓源出有四:
1、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在现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的,居住在此地的人家就将地名作为姓氏,形成訾姓的一支。
2、为他姓所改。古代有訾陬氏部族,帝喾的一个妃子即为该部女子,訾陬氏后人有的省去陬字,成为訾姓。
3、出自祭氏所改。南北朝的时候,居住在齐地的祭姓人认为祭姓不吉利,于是将祭姓改为訾姓,称此氏。
4、出自姜姓,以城名为氏。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有城名为訾。后来这个城被齐国夺取,此城的人遂以訾为姓。

问题五:此下面加个言是什么字 訾
读音:[zī][zǐ]
部首:言五笔:HXYF
释义:[zī]:姓。[zǐ]:说别人的坏话,诋毁(连―毁):不苟~议。

问题六: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念什么,什么意思? 訾 zǐ或zī 姓
一、姓氏源流
訾(Zī)姓源出有四:
1、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在现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的,居住在此地的人家就将地名作为姓氏,形成訾姓的一支。
2、为他姓所改。古代有訾陬氏部族,帝喾的一个妃子即为该部女子,訾陬氏后人有的省去陬字,成为訾姓。
3、出自祭氏所改。南北朝的时候,居住在齐地的祭姓人认为祭姓不吉利,于是将祭姓改为訾姓,称此氏。
4、出自姜姓,以城名为氏。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有城名为訾。后来这个城被齐国夺取,此城的人遂以訾为姓。
得姓始祖:祭伯。关于訾姓,《姓苑》上有“今齐人本姓祭,以不祥为訾。”的记载。由此可见,訾氏是由祭氏改姓而来的。这个姓氏的前身祭氏,系出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祭国的子孙,“以国为氏”而姓了祭。依照《路史》的考证,当时的祭国也就是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换言之,我国的訾姓家族,在3000年前发祥于中原地区,是一个流源古老的家族。訾女取氏是上古“三皇”时期的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姓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根据我国许多姓氏的得姓途径判断,很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单姓的訾氏的缘故。而訾氏家族多年来,又主要以山东为繁衍中心。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訾氏后人奉祭伯为訾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最先出现的訾姓,是从訾陬氏简化而来的。夏朝诸侯国中有皆陬国,它的国民大多是称为訾陬氏。而訾陬氏后来简称为訾氏。古代姜姓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村)有訾城,后为齐所灭,但子孙仍以訾为姓,以纪念这个曾经存在的国度。春秋时,周国有一地名为訾(今河南巩县)的地方,当地的居民世代就以地名为姓,为訾氏。訾姓的望族居渤海郡(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三、历史名人
訾 u: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既正直,又有渊博的知识。有一次,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范宣子想去打和大夫。于是找到訾u请教。訾u用自己的端正纠正了对方的狡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讲道理。结果范宣子采纳了他的建议,增加了给和大夫的田,两人重归于好。
訾 顺:西 *** ,成帝时,抓捕到谋反的尉氏人樊并而立功,因功被封为楼虚侯。
訾 亘:金朝山东博州人。寡默少言,禀赋淳厚。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遇丹阳真人,始入全真教,赐号“亘初”。明昌元年(1190年)改师丘长春,后又从刘长生学道。訾亘终年修行,勤而不懈,刘师尽传道法,赐道号“守真子”,因避圣讳,改作“存真子”。承安年间(1196-1200年)抵钧台,白日乞食街市,夜则归河龛,隐迹于市中,世人未知其有道行。时逢大雪,人多馁死,而訾亘十日未饮食,仍端坐自如。自此之后,乡间人士,俱往学道。贞佑四年(1216年)元兵侵关陕,破京师,官民散乱惊失,而訾亘料事平安,乡人俱以保全。元光年间奉诏入京,庭对称旨。正大元年(1224年)赴蔡州千簪会,深得称誉.府掾遂舍家园三十余亩,创立玄真道院,令訾亘为主持。不数年,道众涌至,授徒数百人。金哀宗临幸蔡州,诏殿上,亘对答称旨,备受奖赏。天兴三年(1234年)病卒,享年82岁。
訾汝道:元朝德州齐河人。少时以孝闻名,后来与弟弟分家时,将良田美宅都让给了弟弟,他的家乡闹荒时,曾广为借贷济人,并把借券全部焚毁,乡里人都感念他的善举。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设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2、堂号
直博堂: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訾u,是一个直而且博的人,就是说他既正直,又有渊博的知识。有一次,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

问题七: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念什么 訾zī zǐ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訾 zī
部首笔画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五笔86:HXYF 五笔98:HXYF 仓颉:YPYMR
笔顺编号:2121354111251 四角号码:226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A3顶
基本字义
1. 钱财:~算。
2. 估量,限度:“~粟而税”。
3. 希求:“不~重器”。
4. 古同“咨”,嗟叹声。
5. 古同“恣”,恣纵,狂放。
6. 姓。
详细字义
〈动〉
1. 衡量;计量 [measure]
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
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
2. 又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财物)
3. 考虑;希求 [consider;seek for]
心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韩非子》
不訾重器,毋訾衣服成器。――《礼记・少仪》
4. 又如:訾问(考虑、过问)
5. 放纵 [indulge]
离纵而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
〈名〉
1. 通“赀”。钱财 [property]
家訾累数巨万矣。――《史记》
以訾为骑郎。――《史记・张释之传》
以訾助边。――《盐铁论・击之》
2. 又如:訾用(资产财用);訾算(钱财数目。指买官的钱;用钱来计算);訾产(资产,财产)
3. 古地名 [Zi,an ancient place name]。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夏,四月,乙酉,单子取 訾。――《左传》
4. 疾病 [illness]
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管子・入国》
5. 又如:訾厉(疾病,灾害)
6. 缺点 [defect]
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礼记・檀弓下》
7. 又如:訾缺(过错与缺失)
8. 姓。如:訾陬(复姓)
9. 另见 zǐ
訾 zǐ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2. 同本义 [caluminate;slander]
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说文》
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
不訾小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公子沓訾之。――《吕氏春秋・审应》。注:“毁也。”
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泛论》
诋訾今古。――《战国策・魏策》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汜论训》
3. 又如:訾美(毁誉);訾怨(诽谤怨恨);訾病(提出他人缺失而加以讥评,非议);訾短(非议,诋毁)
4. 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 [detest]
訾食者不肥体。――《管子》
5. 又如:訾食(厌食);訾怨(厌恨)
6. 指责 [blame]
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7. 又如:訾戈(痛骂弋猎的人);訾咎(指责非难);訾屈(责骂)
8. 另见 zī
常用词组
1. 訾议 zǐyì
[discuss the failings of others;give a unfavourable critici *** ] 议论、指责人的缺点
无可訾议...>>

问题八:上面一个此 下面一个言 什么字 读什么 訾(zì)

问题九:此下面加个言是什么字 訾
读音:[zī][zǐ]
部首:言五笔:HXYF
释义:[zī]:姓。[zǐ]:说别人的坏话,诋毁(连―毁):不苟~议。

问题十:此下面加个言念什么 訾 zǐ或zī 姓
一、姓氏源流
訾(Zī)姓源出有四:
1、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在现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的,居住在此地的人家就将地名作为姓氏,形成訾姓的一支。
2、为他姓所改。古代有訾陬氏部族,帝喾的一个妃子即为该部女子,訾陬氏后人有的省去陬字,成为訾姓。
3、出自祭氏所改。南北朝的时候,居住在齐地的祭姓人认为祭姓不吉利,于是将祭姓改为訾姓,称此氏。
4、出自姜姓,以城名为氏。周朝的爵位为伯的祭国(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有城名为訾。后来这个城被齐国夺取,此城的人遂以訾为姓。


下面一个言的字,上面一个卷去掉厄,念什么
誊 téng 1.照原稿抄写清楚 \/ 誊,迻书也。从言,朕声。——《说文》。按,誊录字,元代始用之。 \/ 自剪短笺誊断稿,不嫌墨浅字倾欹。——陆游文 2.又如:誊一遍;誊本(根据原本抄写的本子)常用词组 誊写 誊录 誊正 誊清 举字头.言字底....

髟下面加一个言怎么读
拼音: jì (音:计,去声)笔划: 16 部首: 髟 五笔输入法: defk 释义: 髻jì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念什么,什么意思?
訾是一个汉字,读作zī\/zǐ,本意是指“就餐”,引申义为“嘴边”、“鼻前”,该文字在《礼记·丧服》和《左传·昭公二十一年》等文献均有记载。基本释义 :1.[ zī ]姓。2.[ zǐ ]说别人的坏话,诋毁(连—毁):不苟~议。常用词语:訾议、足訾、诹訾、訾笑、訾议、訾算、訾用、訾辱...

上面一个此,下一个言,什么意思?
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念訾[ zī ]、[ zǐ ],多音汉字。读[ zī ]时,1、同“赀”2、姓。读[ zǐ ]时,说人坏话:~议。~毁。本意是指“就餐”,引申义为“嘴边”、“鼻前”,该文字在《礼记·丧服》和《左传·昭公二十一年》等文献均有记载。字形结构 首尾分解查字 :此言(ci...

此底下加个言是什么字?
訾[zī]<动>。1、衡量;计量 [例句1]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例句2]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例句3]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2、又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

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念什么
訾 zī 部首笔画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五笔86:HXYF 五笔98:HXYF 仓颉:YPYMR 笔顺编号:2121354111251 四角号码:226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A3E 基本字义 1. 钱财:~算。2. 估量,限度:“~粟而税”。3. 希求:“不~重器”。4. 古同“咨”,嗟叹声。5. 古...

此下面加个言念什么
“此”下面加个“言”是“訾”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zī ]和[ zǐ ]。一、[ zī ]释义:姓。二、[ zǐ ]1、释义:说别人的坏话,诋毁。2、组词:訾议:议论、指责别人的缺点;訾笑:指诋毁和讥笑;怨訾:怨恨嗟叹;訾厉:患病;訾怨:厌恨。3、造句:他是个正直的人,没有任何可...

器皿的皿下面加一个言念什么
詈字吧?lì ㄌㄧˋ骂,责骂 “乃使勇士往~齐王”。~言。~骂。~辱。

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念什么?
的考证,当时的祭国也就是今河南省郑县的东北.换言之,我国的訾姓家族,在3000年前发祥于中原地区,是一个流源古老的家族.訾女取氏是上古“三皇”时期的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姓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根据我国许多姓氏的得姓途径判断,很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单姓的訾氏的缘故....

上面一个“巧”下面一个“言”,这字怎么读?急
言 (上巧下言),bian(4)同“辩”。北魏造新字,以巧言为辩。广韵本作“(上巧下言)”,伪作“(上功下言)”。隋柳(上巧下言)字顾言,隋书有传。其后(上巧下言)伪为“(上巩下言)”。唐有沙门(上巩下言)光。用“书同文巧笔”这个输入法能在电脑上打出来。参考资料:http:\/\/...

尧都区17311894676: 一个此加一个言念什么 -
阚券基泰: 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组成訾字,该字是个多音字念zī或者zǐ. 訾字的含义: 1、訾 [zī] (1)作为动词时 衡量;计量,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财物). 考虑;希求,如:訾问(考虑、...

尧都区17311894676: '此'下面一个'言',这个字怎么读?谢谢 -
阚券基泰: 訾作动词时,读zī,意思一是衡量;计量;二是考虑;希求;三是放纵.又读zǐ,本义:毁谤,非议,引申为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又可引申为指责. 訾作名词时也读zī,一是通“赀”,义为钱财;二是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三是疾病;四是缺点;五是姓.

尧都区17311894676: 此字下面一个言怎么读? -
阚券基泰:[答案] 共两个音zi一声和三声 訾 zī 基本字义 1. 钱财:~算. 2. 估量,限度:“~粟而税”. 3. 希求:“不~重器”. 4. 古同“咨”,嗟叹声. 5. 古同“恣”,恣纵,狂放. 6. 姓. 訾 zǐ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2. 同本义 [...

尧都区17311894676: 一个此加一个言念什么 -
阚券基泰:[答案] 訾,拼音:zī . ①钱财:算. ②估量,限度:粟而税”. ③希求:“不~重器”. ④古同“咨”,嗟叹声. ⑤古同“恣”,恣纵,狂放. ⑥姓.

尧都区17311894676: :上面一个此字头,下面一个言念什么? -
阚券基泰:[答案] 訾 宋体“訾”字 拼音:zǐ,zī 注音:ㄗ 部首:言,部外笔画:6,总笔画:13 仓颉:YPYMR 四角号码:226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A3E 五笔输入法:hxyf[1] 编辑本段汉字释义 1、钱财:訾算.2、估量,限度:“訾粟而税”.3、希求:...

尧都区17311894676: 顶上一个“此”下面一个“言”是什么字? -
阚券基泰:[答案] 訾 zī 钱财:訾算. 估量,限度:“訾粟而税”. 希求:“不訾重器”. 古同“咨”,嗟叹声. 古同“恣”,恣纵,狂放. 姓. 笔画数:13; 部首:言; 笔顺编号:2121354111251

尧都区17311894676: 上面此下面言读什么 -
阚券基泰: 上面此下面言 这个字是 訾 读音:[zī] [zǐ] 部首:言 五笔:HXYF

尧都区17311894676: 一个汉字,上下结构,上面是此,下面是言,这个字怎么念,拼音是什么? -
阚券基泰:[答案] 訾訾zī zǐ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訾 zī 部首笔画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五笔86:HXYF 五笔98:HXYF 仓颉:YPYMR 笔顺编号:2121354111251 四角号码:22601 Unicode:CJ...

尧都区17311894676: 此下面加一个言字念什么?急、急、急!这个字应该是姓氏吧 -
阚券基泰:[答案] 訾zi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