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家族几代人研究一门学问

作者&投稿:策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傅杰讲论语》文稿—147杨树达一家三代对《论语》的研究

呦呦鹿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集文稿

古代有学者研究传统学问,学问可以一代一代的往下传,比如清代学者,一门研究儒家经典,几代都以经学研究而闻名于世。清代最有名的论语专家刘宝楠,写了一部详细的论语注释《论语正义》,代表了清代研究论语的最高水平。可惜书没写完就过世了。他的儿子叫刘恭冕,就子承父业,把这个书续完了,成为不朽名着。

台湾有位已故的大学者叫周法高,他曾发表文章说,像德国和日本,还有祖孙几代研究某一学问的家族,比如写中国历史,三代一代一代接着写,就以研究某学问,为家族的事业,家族的光荣。但中国上世纪自抗战后,先是战乱,后是运动,就较少有这种家学的传统。当然个别例子还是有的。比如我们上次讲的钱穆,他的儿子钱逊先生,是清华大学教授,也写了一本很好的《论语浅解》,在北京出版社出版,后来又修订改名叫《论语读本》,在中华书局出版,最近又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了个注本,他还写过《先秦儒学》等著作,对儒家有很好的研究。

除了钱家父子,还有三代研究论语的例子。比钱穆还年长、1885年出生的杨树达先生是老辈研究古汉语和古文献的大师,早年留学日本,在北京教过书,在湖南教过书,毛泽东早年还听过他的课,他一来根底好,很多古书背得很熟,二来既有很好的传统根底,又善于吸收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在学术上有不少创见,三来非常勤奋,不断博览群书,不断勤做笔记,不断撰写论著。据他自己说,他隔两米就看不清对面人的长相,而他夫人说,在电灯不普及的时代,每天早晨光线刚从窗外透进来,他就坐在窗下看书,一看几个小时,所以视力受损太厉害了,换来的是众多重要的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过杨树达文集,17册,20多种著作。

在论语方面,他有一本40万字的专著,叫《论语疏证》,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论语研究着作之一。他先录一句论语原文,然后他的疏证不是自己解释,而是从论语里抄录跟这几句话意思相关相近可以参看的段落,然后从唐以前的古书里抄录或者是谁引用发挥过这句话,或者谁说过意思跟这个相通或相近的话,注意他抄的不是论语注释的专书,而是其他各种古书中的相关材料。这比光抄论语注释的专书难度更大,因为需要你有大得多的古书阅读量才行。比如论语第章学而篇里"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杨先生在下面就引了孟子荀子相近的论述,又引了论语雍也篇里对颜回"一箪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赞美,可以让我们掌握先秦大儒相同的观念另外在杨树达的论文集里,也有不止一篇论语文句的考订文章,其中一篇叫《温故知新说》。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是孔子的名言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作为一个教师,既要故,也要知新,一种解释是只有通过温故才能知新,要不断地对已掌握的旧知识加以温习熟悉,可以体会到以前没有体会到的新东西,发现以前忽略了的现象和规律。而杨先生自己就是温故知新的模范位他特别熟的学生,曾经回忆"老人平常家居经常手不释卷,对用来研究的书籍,每每读了又读,不厌百回,这是一种温故的精神,因为温故,所以更能知新,一方面对材料更加熟悉了,一方面对熟悉了的材料运用起来更能融会贯通,例证丰富。人们只知道他学问渊博,不知道他的渊博,纯是从温故中得来杨树达在《温故知新说》里批评了两种人,种是能温故而不能知新,一种是能知新却不能温故。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对传统学问功力很深,但对某些新的理论新的学说持排斥态度,这是温故而不能知新,就不免流于庸,就是平庸。另一个是看到西方的新学说,就拿来硬套中国的古书,有时并不符合实际,这是知新而不能温故,就不免流于妄,就是虚妄。他在文章里没有点名,但他的日记也收在文集里出版。他在日记里明说,温故而不能知新指的是黄侃,知新而不能温故指的是胡适。胡适当然是我们都知道的20世纪中国思想与文化界的大师,他从美国留学回来,确实有些地方拿西方学说来跟中国古书比附。黄侃是国学大师章太炎最杰出的学生,旧学功力非常深厚,但对某些新东西的吸收不像杨树达那么积极。所以杨树达对他们都有微词。

但在这里我要声明两点,第一杨树达可以认为胡适知新而不温故,黄侃温故而不知新,但我们是没有资格跟着这么说话的。因为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把握,根本是我们只能心向往之的,更不要因为听到杨树达的批评,就以为胡适黄侃的书都不值得第二,杨树达觉得在温故知新方面,他比黄侃做的要好,但他绝不是以为黄侃一无是处。相反的,他批评的都是最看得起的人,他对黄侃的学问当然是佩服的,绝对承认黄侃掌握的东西自己还没有全部掌握,所以他的侄子跟他读书,他觉得还不够,明确指示侄子再去磕头拜黄侃做老师。从这个事例就可以说明问题。而他的侄子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写《论语译注》的杨伯峻先生。

杨伯峻先生生于1909年,论语孟子当然是他从小书读的书。他师从杨树达,又师从黄侃,在古汉语与古文献方面打下了坚实全面的基础,不到30岁就出版了研究古汉语语法的专著。在古文献方面,他注释的左传和列子都很受好评,而被更多人知道,当然是因为他为论语和孟子做的译注。《论语译注》是1958年出版的,到今年正好60年。这本书的影响太大。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杨伯峻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为了帮助更多的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又正确的读懂论语,给论语做了译注。论语在他之前也有人翻译过,但都不像他这么专业,也不像他这么认真,从注释到翻译,从字词句到古代的名物制度与风俗习惯,杨伯峻都广泛参考了前人的研究,参以自己的心得,尤其是作为古汉语专家,他事先编论语词典,全面弄清楚论语的语词用法之后,再来给论语作译注的。他说,"要写论语译注,必须先深入了解论语本书的体例,词汇,语法,就是每词每句在当时的本意。我看了某些人搞的古书译注本,并没有下大功夫,其中较好的不过就他的水平依字面翻译,并不考虑作者的本意,未免把译注看得太容易了。我认为无论读什么书,必须先探求作者的用心,才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若要得作者的用心,一定先求当时语句的流行意义。所以我在着手译注论语之前,先写了论语词典。"花过这样的功夫。所以杨先生的这部译注经历了一个甲子,60年来仍然长销不衰,至今没有被后出的那么多译注所取代,正应了那句名言,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他的这本译注经过杨树达先生的审定,然后他又请了北京大学的两位大学者,一位是古汉语大师王力提意见一一位是哲学史大师冯友兰提意见,冯友兰还专门给他的书写了推荐意见,这个推荐意见的手稿,现在还保存着冯友兰在推荐中说:"兹送上北京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杨伯峻先生著的论语今译稿本。论语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极重要的资料,但是文约义丰,极不好翻译。杨先生是古汉语文法学家,他的翻译大概是从文法方面着眼,有些地方从义理方面看,还有可以商酌讨论的地方。但是论语这部书将来要有很多的翻译本。杨先生这个翻译本曾经用过很大的功夫,又经过杨树达先生的校正,对于研究论语的人及般读者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建议由你们出版。正如冯友兰所预料的那样,现在确实出了各种各样的论语的译注本,也正如冯友兰所说的那样,任何一本论语的译注本都不可能没有点毛病。现在还有人写出了《杨伯峻论语译注商榷》这样的书,但不少条都是可讨论的问题,不属于杨伯峻的硬伤,不影晌我们的阅读而后岀的各种论语译注,也不可能不以杨伯峻的书为主要参考资料。

杨伯峻是杨树达的侄子,杨伯峻有个侄子叫杨逢彬,是我的朋友,现在是上海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他是北京大学的古汉语博士,早年对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做过改编,以两个人联合署名的方式,在岳麓书社岀版。后来他潜心研究,在前年由北京大学出版了《论语新注新译》,对很多疑难字句作了考证,是一部很下功夫的论语新注新译本。他当然会继承很多杨树达杨伯峻的研究成果,但对某些地方也都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补证意见。因为他的书里有很多条考证,这部书对非文史哲专业的读者来说,读起来有点难。而他们杨家三代研究论语,都有重要论著问世,称们杨氏二代究论语,都有里要论者同世,称得上是现代论语研究史上的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发布于 1 年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古代有学者研究传统学问,学问可以一代一代的往下传,比如清代学者,一门研究儒家经典,几代都以经学研究而闻名于世。清代最有名的论语专家刘宝楠,写了一部详细的论语注释《论语正义》,代表了清代研究论语的最高水平。可惜书没写完就过世了。他的儿子叫刘恭冕,就子承父业,把这个书续完了,成为不朽名着。

台湾有位已故的大学者叫周法高,他曾发表文章

古代大家族世代研究一门学问,因为他们采用的是世袭制,一代一代往下传。

古代大家族几代人研究一门学问:三代人

我听说过中国一家人10代人都练武术的。外国没有这么回事。


历史学中的社会史学的的研究对象有什么
其次是家庭社会史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研究历史上各种家庭组织和结构的演变、家庭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比如史学家一般认为,在14—16世纪,西北欧标准家庭并不是几代人同堂的大家庭,而是双亲和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小家庭。在地中海区域则大家族比较流行。第三是家庭经济史 主要研究家庭在不同时期的经济...

五服之内是几代人
九代人。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父系大家族是由共同男性始祖的若干代后裔及其男女成员的配偶所组成的,按男方计算世系的原始共同体。父系大家族以从夫居的对偶家庭为组织细胞,由...

古代大家族为什么盛行修书院?
第五,家族书院具有延续性,能比较长时间地坚持办学。一个家族对文化教育的要求不源自于朝廷之命、官府之请,是一种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之需,因而能够持之以恒,只要不出现大的变故,例多可以坚持几代甚至十数代,有如前述贵溪桐源书院,由唐宋而及元明,绵延数百年之久。又如江西安福县城东南三十里的石冈书院,“宋邑...

大家族的解释
大政。大气候。夜郎 自大 。 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 程度 深, 性质 重要 :大局。大众 家族的解释 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 社会 群体,通常有几代人详细解释.以血统关系为 基础 而结成的社会单位,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管子·小匡》:“公修公族,...

家族势力分析怎么写
可以直接写家族历史悠久,经历了几朝几代,祖先里有历史上的名人会立马提高家族地位。例如孔祥熙是孔子的后代。可以评价某个家族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医学世家等等。也可以间接写家族影响力大,当地有喜丧事,或者拿不定的事,都把他们叫来做主。当地有名的人都拉拢某个大家族,希望和他们结交关系。

教孩子成大器,道尽大智慧!
曾国藩:三大秘诀,十代不出败家子 曾国藩是一个传奇,他的家族同样传奇。 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绵延十代,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曾国藩的以下三大秘诀,尤其值得人重视和借鉴。 第一大秘诀是不睡懒觉。 对于入睡越来越晚的现代...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皇室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古代大家族都会有辈分排字表,同辈人的名字里都用相应的“某”字。这样传承下去,即使将来族人分散迁徙,也能方便族人寻根,也有利于大家通过辈分称谓。 朱元璋这个庞大的皇室家族没有采用一套辈份排字,而是给每个儿子的分支血脉都拟定了一份排字。 比如太子朱标家的: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中国还有书香世家吗,那种大家族几代都非常有名气的。
吴伯雄家族是桃园中坜望族,书香世家。在旧中国,能够真正称得上大家族的就只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以下是简介,希望符合你的要求:民国时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蒋家:蒋介石、蒋经国。◆宋家:宋子文(财政部长)、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宋蔼龄(孔祥熙夫人)。◆孔家:孔祥熙(行政...

母系氏族逐渐演变到父系氏族的时间大约是
父系大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成员包括同一男性始祖所生的几代子孙。土地公有,集体生产,共同消费。一个父系大家族包含若干个一夫一妻组成的个体小家庭。个体小家庭依附于大家族,受家族长支配,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从大家族中分离出来,变成独立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父权制取代母权制,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它...

五伏是几代人?
祖太爷、太爷、爷爷、父亲、自己,这五辈中的分支是同一个祖太爷的子孙,就是说在五伏之内,婚丧嫁娶的要有礼,有事要随份子,有大事要主动去帮忙,不能同婚,等自己的子女和他们的同辈,与太爷这支是在五伏内,与太爷的兄弟分支是五伏外。现在的大家族,也是这么定的。五伏又称五服,即五代,五...

龙凤区15854155696: 中国古代私学的特点??? -
实党破伤: 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存在着与官学相对而言的私学,全部时间历2000余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私学的产生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而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那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起着剧...

龙凤区15854155696: 九朝天子命,七代状元才什么意思 -
实党破伤: “九朝天子命,七代状元才”是一句古代成语,指的是某个家族历代都有人担任过天子,享受过皇家的尊荣,并且历代都有人考取过状元,成为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某个家族的辉煌历史和丰功伟绩.

龙凤区15854155696: 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 -
实党破伤: A、为什么要修谱 家谱在当代,尤其对于历史考古,人类基因研究,遗传病医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作为重要的史料来源,它与国家正史(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地方志(或某某县志),并成为三大史料来源之一.所以修家谱也不像某些...

龙凤区15854155696: “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是谁提出的? -
实党破伤: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并举例说:“如《孟子》所称晋《乘》、楚《梼杌》、鲁《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 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是梁启超在《...

龙凤区15854155696: 司马迁有什么成就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少年 -
实党破伤: 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著《史记》,被近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县名,今韩城,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

龙凤区15854155696: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特点 -
实党破伤: 就世界范围来说,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因此青铜器的鉴定也成为文物鉴定中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

龙凤区15854155696: 古代修谱个人简介怎么写 -
实党破伤: 家谱在当代,尤其对于历史考古,人类基因研究,遗传病医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作为重要的史料来源,它与国家正史(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地方志(或某某县志),并成为三大史料来源之一.所以修家谱也不像某些人宣称的那样是搞...

龙凤区15854155696: 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科举的 -
实党破伤: 明朝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录的大部分是抄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也有其弟子们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论语的地位非常高,影响非常大.到了东汉时期,论语已被列入经书之列,成为学者必读之书,对其的研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后代学者对其注疏者不计其数.宋代大儒百朱熹视论语为经典中的经典,并作四书集注,成为当时及后代士子的修身圭臬.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论语钦定为科举必读之书,此举对中国古度代传统文化及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龙凤区15854155696: 什么是文化常识 -
实党破伤:[答案]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