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学的变化

作者&投稿:龙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以哪些为代表的"开明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以()为代表的“开明派”。
A.吴沃尧 B.龚自珍 C.梁启超 D.黄遵宪

答案BD

①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②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③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此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文化本身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从本质上说,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因此,分析明清时期的两种文化现象的特征及其成因,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背景。从经济方面来看,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经济的发展为传统科技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适应市民阶层的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要求自由的民主思想由此而萌生并在文学上有所体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还很微弱,这就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从政治方面来看,这个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封建思想控制进一步加强,这是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文学上具有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也是与这种政治状况相联系的。该题结合了教材中有关中华文化的衰微的内容,结合历史学科中有关明清文化史的知识,有较大难度。解答时要注意从文化角度回答问题,而不要回答成一道历史学科的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变更空间和物质条件,同时也促使中国文学形成了发展变革的思想动力。从鸦片战争开始,民族受凌辱,国家被瓜分的严酷现实,使全国人民在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社会各阶层都从各自的立场、不同的角度纷纷探讨救国图强的途径,各种学术理论也以此作为最迫切的研究课题,从而兴起了一股强大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救国图强的社会思潮。

  1840年的炮声轰醒了长年沉湎于程朱理学、仕途经济的中国知识界,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加速了中国士大夫集团的分化 。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 ,中国的知识界终于从从过去“天朝大国”“长治久安”的幻想中看到即将亡国灭种的危势。先进的知识分子转而关心祖国的危亡 ,民族的灾难 。他们“慷慨论天下事”,积极寻找改革之道。他们提出“更法”“改制”、“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方针给以后的改革者和爱国者很大的启迪,对近代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统治集团中又出现了以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的洋务派,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于是兴起了办军事、办工业的洋务运动,以图自强求富,挽救民族危机。

  但是,经过八十年代的中法战争、特别是九十年代的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彻底宣告失败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靠他们那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根本无法自强求富,要挽救民族危机只能另走新路。于是出现了包括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派。他们以“变法”“维新”为旗帜,以进化论和天赋人权学说为思想武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抨击封建旧思想、旧文化,大力提倡新学,并以“ 变亦变,不变亦变 ”的强硬姿态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维新变法运动后来虽仅以百日“新政”而结束,但它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百日”间所昭示“新政”虽然大多没得以继续,有的甚至还来不及实行,但维新派所翻译介绍的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等思想,却给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带来了观念性的变更,成为二十世纪前半期社会进步力量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之一。

  变法维新的失败也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更为清醒地认识到,造成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满清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所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行动纲领,发动了自下而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并在1911年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从而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统治。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更迭演变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影响、决定或者牵引着各种思潮产生、发展,驱动各种“新政”出台的最主要因素,无一不是“救亡图存”。洋务派认为造炮制舰,开矿办邮,推行“自强新政”是强国之道,不料他们坚甲利兵的梦想在甲午战争中被帝国主义的炮舰击沉在大海之中。维新派希望通过政制国体的维新救中国,但慈禧太后们的宫廷政变使他们的热切希望化作了泡影。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就可改变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 但袁世凯的窃国又使中国陷入更为混乱的境地。面对这一桩桩悲剧性的事件,进步爱国的知识分子不能不时时进行历史的反思,不能不在困惑中寻求新的答案。

  严复思索着:“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出洋肄业局四也,轮船招商五也,制造六也海军七也,海署八也,洋操九也,学堂十也,出使十一也,矿务十二也,电邮十三也,铁路十四也。拉什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桔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者,则又何也?”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民力已隳,民智已卑 ,民德已薄 ,虽有富强之政 ,莫之能行 ”(严复:《原强》)。所以治本之法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而其中,他又以“开化民智”为这三者的关键。

  梁启超后来也谈到:“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他所说的“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很大程度上指的也是整个国民思想观念的不足。他们还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史中看到,“泰西诸国富强之基,根于工艺,而工艺之学不能不赖于读书”(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因此梁启超说:“必以广智为第一义”(《 上陈宝箴书 》),严复也认为“尤以愈愚为最急”(《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 》) ,肯定“ 民智者,富强之源”(《原强》)。

  鉴于文艺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宣传启蒙思想、揭露批判封建主义所起的巨大作用,他们也看到文艺对群众的极大影响,因此确定文艺是开启民智的最好手段,也就是改革社会的最有效工具,所以特别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和地位,认为“盖载道明德、纪政察民,胥于此文是赖;含融万汇,左右群情,而吐焉、纳焉、臧焉、否焉、生焉、灭焉,惟兹文学始独有此能力”。又说,“当此时期,倘思撼醒沈酣革新积习,使教化日隆,人权日保,公德日厚,团体日坚,则除恃文学为群治之萌芽,诚未闻别有善良之方法。”(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近年以来,忧时之士,以为欲救中国,当以改良社会为起点,欲改良社会,当以新著小说为前驱。”(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这样的观点当时很普遍。他们将文学的力量讲得极为神奇 ,有的甚至说文学有“ 左右世界之力 ”(黄遵宪:《与邱寂园信》)。

  因此,在甲午、戊戌深创的国耻和血泊中,进步爱国的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共识:要强国救国,中国就应该进入一“人心之营构”的新阶段,就必须“启智” “新民”,必须 “使民开化”。而要“启智”“新民”,文学又是首选工具,他们不能不通过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文学样式以及文学表现手段的改造来实现其文化功利目的。作为文化名人,作为时代弄潮儿的严复梁启超们的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同时也得到了更为年轻一代的进步知识分子的回应。青年时期的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 《呐喊·自序》)。

  正是近代以来这种 “救亡” “启智”的社会思潮,连同“变亦变,不变亦变”的批判革新精神,驱使中国文学向着新的方向发展。从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所展示出的反帝反封建和科学与民主的历史风采,我们不能不说“救亡”“启智”是二十世纪初年到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现代化变更的历史驱动力,同时也是这一文学进程的历史性结果。

从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i88oijujyb gji;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x0d\\x0a三古、七段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x0d\\x0a\\x0d\\x0a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我们从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头是一片浑茫的云天,不可详辨。我们找不到一个起源的标志,也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那口传时代的文学,应当是十分久远的,后来的文字记载不过是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深感国民思想意识上的麻木,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首先是为救亡图存服务的。2,其次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①古典文学已近尾声。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心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

...近代、现代的划分界限和“中国文学”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划分界...
古代文学一直从有文学开始延续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近代文学,1919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现代文学,1949年以后是当代文学 中国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是古代史,1840年到1949年是近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是现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方式
近古期的第一段是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到“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根据这种范围,大致可将文学史著作分为以下四类:1、是按地域、国家、民族编写的文学通史,如《欧洲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汉文学史纲要》。2、是在一国文学史中又分历史时期的断代...

文学史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有何区别?各年代是怎样的?
古代:鸦片战争以前 近代: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现代:新中国成立前 当代: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近代社会是古代的终结和现代的前夜.而近代文学不仅标志着古代文学的终结,还下启现代文学的新生,因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现代文学都是从五四新文学说起的,...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分界是什么时候啊?
1、当代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当代,人民当家做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现代指: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为现代,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现当指: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当代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类型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的文学正宗是散文。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集子是《尚书》,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虽然文字佶屈聱牙,但已略能叙事,初具文学特质。战国时代,群雄争霸,战争频仍,士人们纷纷献计献策、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散文亦得以迅速发展,其中主要...

中国文学的发展阶段?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与明清易代相比,鸦片战争的炮声是 更大的一次震动。鸦片战争带来千古未有之变局,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文化开始涌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而中国许多有识之士 在向西方寻求新的富国强兵之路的同时,也寻求到新的文学灵感,成为一代新...

中国文学史的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唐诗、宋词、元曲的繁荣发展,配合其他汉乐府、歌赋等百家争鸣,形成了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而鸦片战争带来的变局,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开始涌入,带来无数新的灵感。从此中国文学开始向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等方向发展,形成近代特色的文学。

由中国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有哪些?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4、《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清镇市17312215797: 中国文学的发展是怎样的? -
尘琰脉君: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中国文学史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清镇市17312215797: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 -
尘琰脉君: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 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 上古期 中古期 近古期 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我们从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头是一片浑 茫的云天,不可详辨.我们找不到一个起源的标志,也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那 口传时代...

清镇市17312215797: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几个重要阶段 -
尘琰脉君: 关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整个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作8个阶段: 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为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2.夏、...

清镇市17312215797: 中国文学史 -
尘琰脉君:中国文学史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

清镇市17312215797: 欲求中国文学史概要 -
尘琰脉君:时间就是最好的历史概要 你可以用时间来介绍历史,这样的概要很有条理,但可不敢用历史来讲述时间,那样,时间也会失去方向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 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 上古期...

清镇市17312215797: 三古七段中三古的划分原因 -
尘琰脉君: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

清镇市17312215797: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哪个时间段的文学?
尘琰脉君: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

清镇市17312215797: 为什么说清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总结 -
尘琰脉君: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以前告终.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近代文学阶段.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