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从何时起源?

作者&投稿:殷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词起源于什么时候?兴盛在哪朝?词又被成为什么?~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最初,词又被称为曲子、曲子词、琴趣、诗余、长短句等等。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⑤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⑥。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⑦。双调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⑧:

踏莎行

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元溪不见梅

[宋]辛弃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野水闲将日影来。

穿窈窕,

过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

点缀风流却欠梅。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象《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他各词,前后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叠。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2007-01-11 19:25第二章 词 律
  第一节 词的起源和种类

  词,在形式上和旧体格律诗的最大区别,就是旧体格律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为长短句(杂言)。但长短句是否就是词的特点呢?不是的。因为词并不都是长短句,而作长短句的诗也不是词,如早先在先秦古籍的《诗经》里,就有一些长短句的诗,但却不是“词”。因为《诗经》中的诗,是配雅乐的歌词,汉魏乐府诗是配清乐的歌词,而“词”却是配燕乐的歌词。

  所谓“燕乐”,据《隋书·音乐志》记载,是在北周以前从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而传入中原一带的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新兴音乐。这种西域传来的音乐,到了隋唐时代便普遍流行起来。因它常常被用在宴会上,故称为“燕乐”(燕与宴通)。“燕乐”传入中原后,也受到民间音乐的影响,其中也有部份民间音乐的成分,但其主体仍是自外传入的大量“胡乐”。由于胡乐的旋律相当复杂,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只能与一部份乐曲相配,对于那些大量的结构参差的乐曲,就很难相配,只能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是这样产生的,而且它一开始就是齐言和杂言同时发展的。

  由此可见,那些以杂言形式出现的词,之所以要求不同的句数,每句又有不同的字数与平仄,以及用什么韵与何处用韵等,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句之长短,各随曲度”,即由乐谱规定的。

  “词”也和诗一样,首先是从民间产生的。至于产生“词”的时代,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如隋代的《河传》、《杨柳枝》,可能就是民间产生的词调。再有,由于“词”是配乐的歌词,它的原始作品,除采用民歌曲调之外,有一部份也很可能也自熟悉乐谱的乐工伶人之手。中唐以后的文人“词”,就是在民间“词”的基础上,吸取了它的营养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

  词,既然是和燕乐相配的歌词,那它的准确名称就应该叫做“曲子词”。“曲子”是指音乐部分,“词”是指文辞部分,在乐曲歌辞中,这二者是不可公的。靖刘熙载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故“曲子词”这个名称,清楚地说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

  此外,词的名称还有:乐府、诗余、长短句、乐章、琴趣、语业、歌曲、别调。等等。

  词调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或者分为小令、慢词。除按这种以字数多少来分类之外,词调又因分段的关系,还有单高速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词的一段叫做片或阕。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休止而非全曲维了,正跟现代歌曲叠唱一次两次合为一曲的情形一样。不分段的词即单调。分为前后两阕(或上下片)的词即双调。三叠即分为三段,若前两叠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第三叠的双头者,又叫“双拽头”。四叠即分为四段。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通常情况是上下片的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也大致相同。凡上下片的字数、平仄不尽相同的词,其下片的头一句叫做“换头”或“过遍”(“过片”)。

  词调又因音乐节拍的不同而分为令、引、近、慢四类,它和字数的多少虽无必然的关系,但在字数仍然大体有些区别:即令词,一般字数比较少,近词和引词一般的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慢词大多是长调。当然,字数的区别,只是大体上说,并不是绝对的。

  为了使词调大大丰富起来,词人除自制新腔外,也采取了依旧曲而造新声的办法。主要有:犯调、转调、摊破、减字、偷声、叠韵、添字、促拍、联章等。

  从音乐上讲,词调就是腔调。每一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这就是声情。不同腔调表现不同的感情。一般地讲,从词、曲到今天曲艺中的某些调子,都是这样。如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的词调,有《六州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声情低抑,宜于两面凄惋情绪的,有《阮郎归》、《一剪梅》、《雨霖铃》等;表现欢快情绪的,如《志浦》、《洞仙歌》;表现闲雅情调的,如《霓裳中序第一》。这些,都表现了词调的不同声情。当然,所谓词调的声情,也不能绝对化,早在宋代,有些词人由于填词并不是为了歌唱,就大都不顾腔调声情,早就出现“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的现象了。

词的起源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开国君主萧衍精通音乐、爱好民歌,在其夺取帝位之前,被称为“竟陵八友”之一。其诗作现存有九十余首,多数为乐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诗作有《子夜四时歌》、《襄阳蹋铜蹄》、《江南上云乐》、《江南弄》等。由于他对诗歌的热忱和作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诗歌的演变开始有了向词发展的苗头。

词的起源,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命题,是一个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复杂问题.究其分歧原因,乃在于人们对一个牵涉面极广的文化命题,采取了割裂的、孤立的思维方式.从多源角度看说:燕乐是曲子词的主源,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诗经>以来的参差句式是曲子词的语言范本,促成曲子词最终形成长短句的语言形态特征;唐人格律诗是文人词的声律依据,为曲子词音律体系的完善提供过无可比拟的助力.

古代公元前228年


汉族是谁建立的,起源于何时?有何历史背景?
2018-01-09 汉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1 2015-06-19 汉人的由来,为什么叫汉人(是不是刘邦建的朝代有关,)从什么时... 48 2011-11-28 中国历史源于何时?历史怎么来的? 20 2006-05-09 “源起”与“起源”有何不同?“起源”与“历史背景”有何差别? 3 更多...

道教起源于何时?
道教起源于黄帝时期有4712年历史,佛教传入中国是两千多年前,道教起源更早。道教是在上古时代鬼神崇拜观念的基础上,以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的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自中华人文之始就随之而生,现有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朔到远古黄帝之时,距今已有4712年。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派遣蔡愔(或说张骞)等十八...

英语起源于何时?
英语的由来及发展历史:1、英语的最早形式被称为古英语或盎格鲁撒克逊语(公元550-1066年)。2、古英语是由一组北海日耳曼方言发展而成的,这些方言最初是由日耳曼部落在弗里西亚,下萨克森,日德兰和瑞典南部沿海地区所说的。3、从公元5世纪CE,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英国的罗马经济,行政崩溃。到了7世纪,...

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 都可以在二里头文化中找到源头 符合原文...
华夏文明源自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华夏族父系Y染色体主体是O3及其支系,母系线粒体单倍群主要为M7c、F 和B4。六千年前,华夏族学会了种植小米的农业技术。粮食渐渐充足,不再像游牧民族那样缺乏食物,使得华夏族的人口很快的增长。于是华夏族开始为生存空间而扩张,向四方的其它民族...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人类是由动物界分化出类的,在分类学上,人(Homo sapiens)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关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一般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1、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

生命起源的意思
生命起源,指的是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下面介绍几种著名的假说。创造论否认...

中国画起源于何时?
一、起源于人类的始祖是伏羲氏。伏羲和女娲通婚产生了人类。伏羲氏创造了“八卦”。有人认为“八卦”是中国绘画的雏形。二、始自黄帝时代。持此观点的人在绘画产生的年代上意见趋同,但在谁是绘画的始祖问题上却存在分歧。一种意见认为,黄帝是绘画的始祖。传说黄帝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他曾将善于惩治...

体育起源于何时,有哪些起源说?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于体育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较为流行的有“劳动起源说”、“宗教祭祀说”和“战争起源说”等。在美洲,印第安人在丰收时节会通过体育活动来进行宗教祭祀,他们认为仪式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原始社会中,舞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流...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
端午节起源最初是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演变;后因屈原在这一天去世,便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50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等,节期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

中国的流行音乐起源于何时?
中国流行音乐的四个发展时期是1917—1936年(上海时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1970—1981(台湾时期)、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1、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

越西县19427585216: "词"起源于什么朝代? -
干乖科赛: "词"起源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词:[cí] 基本释义: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 ...

越西县19427585216: 词起源于什么朝代 -
干乖科赛: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越西县19427585216: 我国词和曲起源于何时? -
干乖科赛:[答案]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 故俗称宋词.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 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

越西县19427585216: “词”的起源是什么? -
干乖科赛: 词:最初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为这一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文人词在初盛唐几乎是凤毛麟角. 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所以全称为曲子词,简称为词...

越西县19427585216: 词起源于何时 -
干乖科赛: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越西县19427585216: 哪位知道词的发源是在什么时候 -
干乖科赛: 词最早的起源时间现在学界犹有争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梁代,没有明确的“词”的形式,词真正的开始出现,是在中国的唐代.更精确一点,是在中国初唐时期.伴随着当时“胡乐”传入,“燕乐”大盛,词也逐渐脱离传统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成为一门独立的诗歌艺术. 源头 关于词的源头,有如下几种,各家学说莫衷一是.其实,词本身就包含多种源头的特点,词的源头并不唯一. 词的演化发展轨迹,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前辈学者所说:“勾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刘毓盘《词史》)

越西县19427585216: 词的起源是什么 -
干乖科赛: 词的起源发展,除了与隋唐时期民间流行音乐有密切关系之外,更与当时为宣扬宗教而创作流行的佛曲、道曲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这一点,从甘肃敦煌所发现的唐人写本经卷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这些残卷中,有不少曲子的曲文,即早期的词...

越西县19427585216: “词”起源何时?
干乖科赛: 一般有四种说法 第一,诗词同源,古已有之. 第二,词源於汉乐府. 第三,词产生于齐梁时代.第四种说法最流行,即认为词产生于初盛唐,主要从近体诗发展而来.

越西县19427585216: 词起源于什么时候、
干乖科赛: 诗词起源于春秋,最早是诗歌,也就是诗和词的合并,到了五代十国,诗词发展迅速,诗在唐代达到巅峰,词则经历宋朝壮大,

越西县19427585216: 词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干乖科赛: 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大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词的分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牌名,叫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规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