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之战法正贵为蜀汉第一谋士 法正为什么没有出手救关羽

作者&投稿:亓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读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以后,诸葛亮就一直是刘备麾下的第一谋士,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三国志·先主传》
事实上,刘备是将诸葛亮定位为治国能臣(股肱),即相当于当年萧何的角色,因此,诸葛亮平时都是留守在后方,而不是与刘备一同上前线。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才开始身兼股肱、谋主两职,即既要治理国家,又要带兵打仗。
凤雏庞统是刘备麾下的第一任谋主,但可惜的是,凤雏尚未来得及展翅高飞,便不幸陨落于“落凤坡”。庞统阵亡后,法正就接替他成为刘备的首席谋士,随后,法正在取益州、图汉中的战役中居功至伟,奠定了其蜀汉第一谋士的地位。
法正以善用奇谋著称。杨戏认为他有“能料兴衰”的本事;而陈寿则认为他能“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的特殊能力;就连诸葛亮也对法正善出奇谋十分欣赏。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在事关蜀汉国祚的襄阳之战中,贵为第一谋士的法正,却在此关键时刻失声无策,毫无蜀汉“谋主”的风采,最终也导致孤立无援的关羽兵败被害。
那么问题来了,法正为何会在襄阳之战的关键时刻失声无策了呢?
法正短板明显:战术奇才,战略庸才
诸葛亮初出茅庐之时,就向刘备献出了《隆中对》这份重磅的战略规划,使刘备如同醍醐灌顶,顿觉任督两脉被打通,从而一举扭转了屡战屡败的颓势,进而屡战屡胜。《隆中对》也成为了刘备集团的指路明灯。
而曾是刘备谋主的凤雏宠统,也提出了可媲美《隆中对》的“襄阳对”战略,其主要思路是将荆州襄阳作为汉都,先攻占东吴,然后再从合肥、樊城两地北伐曹魏,进而一统天下。但可惜的是,宠统出师未捷身先死,导致“襄阳对”胎死腹中。
反观法正,他虽然是刘备最为倚重的谋士,风头甚至一度盖过了诸葛亮,但是,纵观他的军事生涯,我们就会发现,相对于诸葛亮、庞统,法正更擅长于谋一城一事,而非谋一国。
一、取成都:未卜先知占先机郑度说璋曰:“……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三国志·法正传》
建安十七年,刘备在与刘璋正式决裂后,率兵直取成都。此时,益州从事郑度敏锐地察觉到刘备不仅兵力不足,而且存在军资短缺、入川后所占领的城池人心未附等问题,于是就建议刘璋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来拖垮刘备。
郑度提出的坚壁清野战术,可谓是打蛇打七寸之举,一旦得以实施,刘备只有迅速撤退一条路可走,迟则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因此,刘备在得知消息后,只好暂停进军,终日忧心忡忡。
关键时刻,法正经过详细分析后认为,刘璋虽然是坐井观天之人,但却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州牧,对于劳民伤财之事,他是绝对不会做的。因此,法正断定刘璋不会采纳郑度提出的坚壁清野战术,并建议刘备加快行军速度,以迅速拿下成都。
正如法正所料,刘璋不仅不采纳郑度的坚壁清野战术,反而以“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为由罢黜了郑度。
但是,法正之所以能够未卜先知,准确地猜出的想法,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曾是刘璋的部下,对刘璋的性格了如指掌的缘故,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具有超能力。所以,这只是一次战术上的成功,而不是战略上的胜利。
二、进图汉中:见微知著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三国志·法正传》
建安二十年,曹操趁刘备在汉中立足未稳、无暇北顾之时,抢先进军汉中,并很快便打败张鲁,拿下了汉中。随后,曹操以“人若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为由,否决了司马懿、刘晔提出的乘胜进攻益州的建议,从而让刘备逃过一劫。
曹操的反常举动骗得了别人,却骗不过法正。法正认为,曹操之所以急于将主力撤出汉中,放弃了进攻益州的良机,一定是后方发生了叛乱,于是,法正建议刘备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立即出兵攻打汉中。而在法正的帮助下,刘备最终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
但是, “若无汉中,则无蜀”是军事常识,通俗说两者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也就是说,刘备要想在益州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拿下汉中,因此,在曹操率先拿下汉中的情况下,刘备已别无选择,必须进军汉中死磕曹操,才能确保益州的安全。所以,法正虽然在选取进攻汉中的时机上,显示出他具有超强的见微知著能力,但是,进攻汉中并不是创新性的战略决策,而只是战术策划。
三、定军山之役:计斩夏侯渊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三国志·法正传》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无法攻克阳平关的情况下,在法正的策划下,果断改变作战策略,突然向南强渡沔(汉)水,占据了定军山的有利地形。在这种情况下,曹军已经失去了地利优势,曹军主将夏侯渊只好主动出击,誓要夺回定军山。
黄忠
但夏侯渊不是法正的对手。法正先是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猛攻东线的张郃,而在南线的夏侯渊派兵去救援张郃后,法正又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将夏侯渊引出营盘。随后,黄忠出其不意地斩杀了夏侯渊,此后,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刘备倾斜。
在定军山之战中,法正是刘备方的真正大脑,他一手策划了斩杀夏侯渊的军事行动,居功至伟。不过,这也只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而不是战略上制胜。
综上所述,法正的优缺点相当明显,可以说,他就是战术上的奇才,但却是战略上的庸才。正因如此,法正才无法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去全面分析荆州所面临的局势,因此,他无法提前察觉出孙权对荆州的野心,自然也就无法未雨绸缪了。这,就是法正在襄阳之战中失声无策的原因之一。
“毒士”风格: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法正在行事风格上,与有“毒士”之称的贾诩如出一辙,他们非常现实,也很冷血,不管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
正既宣旨,阴献策於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三国志·法正传》
当年法正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卖主求荣,用出卖刘璋向刘备纳了投名状。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其人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只做出对他最有利的解决方案。
贾诩
《隆中对》虽然是蜀汉集团的指路明灯,也是刘备的奋斗目标。但是,《隆中对》战略规划的提出人是诸葛亮,而在当时,诸葛亮与法正是蜀汉集团中风头正劲的两个人,法正虽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但是,他还是要受“股肱”诸葛亮的监督。也就是说,诸葛亮是法正的直接竞争对手。
荆州是《隆中对》战略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蜀汉统一天下必不可少的战略要地,其重要地位等同于益州。但是,对于法正来说,保住荆州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增加诸葛亮的影响力,这不符合法正的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就成为法正的最佳选择。
锱铢必较: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三国志·法正传》
法正虽身居高位,但却是个锱铢必较之人。往积极的方面讲,他是个恩怨分明的人,从不让别人吃亏,所谓受人滴水之恩,便以涌泉相报;但如果往消极的方面讲,那他就是一个唯我独尊,吃不得一点亏的人。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非常冷漠,永远只会守住自己的一分三亩地,而从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
关羽与法正从未谋过面,因此,虽然同属于蜀汉集团,但是,法正与关羽两人之间却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对法正来说,关羽就是一个陌生 人,而不关心陌生人的死活,正是法正的性格特点之一。
所以,不管襄阳之战的结果如何,法正都不会主动发声的,因为这不属于他一分三亩地之内的事,除非是刘备亲自来找他,他才会出马。但是,忙于称帝准备工作的刘备却一直没有来找法正,于是,孤立无援的关羽在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夹击下,最终兵败被杀。
首先,法正虽然是一个战术奇才,但却是战略上的庸人。这使他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去全面分析荆州的局势,从而未能提前察觉到孙权的战略意图,自然也就不会未雨绸缪。
其次,法正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他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只做出对个人最有利的解决方案。荆州虽然是《隆中对》战略规划中的战略要地,地位等同于益州,但是,《隆中对》却是法正最大竞争对手诸葛亮的杰作。在这种背景下,法正自然不会主动助攻诸葛亮,想尽办法(前提是他能预判到孙权战略意图)去确保蜀属荆州的安全。
再次,法正是一个锱铢必较之人。他在身居高位后,可以因睚眦之怨而杀人,也可以为一饭之德而加以涌泉相报,最关键的,法正也是一个极其冷漠的人,他绝对不会主动去帮助一个陌生人。而法正与关羽从无交集,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个人情谊了,在这种情况下,法正不可能去想办法救援一个陌生人(关羽),这是他的性格使然。
所以,作为蜀汉集团的第一谋士,法正在襄阳之战中罕见地失声无策,最终导致蜀汉丢失了战略要地荆州。这既与法正战略能力不足,以及他与诸葛亮是竞争对手的客观因素有关,也与法正的性格缺陷有关。


若法正在,夷陵之战刘备能不能赢?
法正就不一样了,他是东州派的代表,没有诸葛亮那么多顾忌,可以进行劝阻。而且法正善于把握刘备的心理进行劝说,就可能避免蜀吴之战。其次即使法正没有阻止刘备伐吴,他也可以随军出征,为刘备出谋划策。法正在军事上的眼光很准,应该可以看破陆逊的计划,并劝说刘备及时撤军,这样蜀军虽然无法夺取胜利,...

法正对于刘备而言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正是因为法正有着高超的政治头脑,又屡建奇功,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当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直接代表自己的意志,位高权重。 后来刘备兴兵伐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汉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损失极其惨重,诸葛亮感概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当时由于...

夷陵之战中,蜀汉最多损失5万兵马,为何之后他们就一蹶不振了?
除此以外,在这次战斗前后,关羽和张飞都被人杀死,再加上此次战争之后刘备也是病死,可以说这是蜀国最不明智的一次举动。除了这刘关张三人,蜀国在夷陵之战前后,刘备的第一谋士法正,大将黄忠和马超也是先后的去世,可以说蜀国这时候正处于一个人才凋零的时候,所以这也决定了夷陵之战之中,刘备其实是...

诸葛亮是怎么为蜀汉亡国埋下伏笔的?他做了什么
众所周知,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和演义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在其人生前期,主要负责后勤和民政方面的事务,基本没有陪同刘备到前线指挥过战斗。“益州之战”刘备身边带的谋士是庞统,“汉中之战”又是法正等人的头功。当然,刘备能够四处征战却从不缺乏粮草,...

东汉末年刘备谋士法正简介: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刘备从此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不久,曹操亲征,听闻是法正献计取汉中,因而感慨不已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接下来的战事中,曹操虽然兵力占有优势,但是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与曹操交锋,曹操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同年夏,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为何说法正是一位可以左右三国时局的大谋略家?
而曹操这一率军回撤,这就使得汉中之战以刘备阵营的最终胜利而宣告结束,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在文武百官的劝诫之下,进汉中王,而在随后的论功行赏大会上,已经贵为汉中王的刘备对于功绩赫赫的法正进行了封赏,将起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三国志》: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

刘备讨伐东吴时,诸葛亮为何会说只有法正在世才能够阻拦?
就算是劝阻不住刘备,也不会打向夷陵之战那样的大败仗呢?这是从法正对蜀汉政权的建立起的作用说起的。刘备虽然在政务上倚重诸葛亮,但是,在军事行动方面,刘备更加倚重法正。这种信任,是多年的实际行动中培养积累的。刘备一生,征战无数。可是,他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勇将,却缺乏自己的智囊团。在三顾茅庐之后...

夷陵大败后,诸葛亮为什么要说“法孝直若在”这样的话?
在诸葛亮看来,刘备讨伐东吴,夷陵之战必定败。诸葛亮当初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力劝刘备不能意气用事,而刘备不从。后来,诸葛亮听闻夷陵之战大败后,感叹“法孝直若在,在定能劝阻东行。”意思是,如果法孝直,也就是法正在的话,一定能阻止刘备东去。诸葛亮说这句话涉及到一个人物,也就是...

刘备第一谋士法正,为何地位在诸葛亮前面?
因为法正对刘备的贡献实在太大了。简直就是刘备的吉祥物。有法正在,刘备诸事皆顺。一跃而成为汉中王。法正一死,刘备就开始走下坡路,连续遭遇挫折。诸葛亮曾经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

定军山之战的经过
吸引夏侯渊前去救火,又派出黄忠前去围剿夏侯渊。黄忠到达定军山附近后,多次击鼓却不攻打,使夏侯渊松懈戒备。最后,趁着夏侯渊分身乏术,黄忠率军居高临下突袭魏军。夏侯渊惨败,被黄忠一刀劈死。定军山之战奠定了蜀汉基业,开辟了三国鼎立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战。

凤凰县17117086151: 诸葛亮与法正的关系 -
史蕊赛迪: 关系不怎么样,法正多奇谋,连诸葛亮都为之赞叹,刘备也对法正言听计从,法正就成为诸葛最大的障碍,他为了削弱发正可谓是煞费苦心,例如《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刘备带领法正与曹操争夺汉中,双方打起了持久战,刘备请诸葛亮发兵支援,诸葛亮却问杨洪发不发兵,杨洪就说了几句大而化之的话,要诸葛亮发兵,诸葛亮于是上表杨洪为法正原来的职位:蜀郡太守,法正死的时候诸葛亮一定非常高兴.谢谢

凤凰县17117086151: 刘备手下第一谋士是谁? -
史蕊赛迪: 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记载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他当时的地位.下面我引用...

凤凰县17117086151: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谋士是? -
史蕊赛迪: 呵呵~本人的拙见. 1.政治能力 治理国家 宏观规划: 蜀汉的诸葛孔明和曹魏的荀彧当仁不让 此2人可称并列第一.荀彧.此人绝对不可小视.被孟德喻为张良.相信喜欢3国还有玩过3国游戏的朋友对他的能力不会陌生. 作为3朝元老的张昭非排第二不可...

凤凰县17117086151: 蜀汉第一谋士是谁 -
史蕊赛迪: 法正

凤凰县17117086151: 历史上刘备第一谋士是谁? -
史蕊赛迪: 绝对是法正,历史上诸葛亮是政治上的成就大,主要是刘备死后才出名,法正是刘备第一红人,善出奇谋,做内应献计西川,夺汉中斩夏侯渊,法正当时的地位甚至高过关张

凤凰县17117086151: 三国时期法正是谁 -
史蕊赛迪: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初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屡献奇策,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等人.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凤凰县17117086151: 三国时期法正是个怎样的人.不要三国演义的说法 -
史蕊赛迪: 法正是庞统死后蜀国第一谋士,为人放荡不拘小节,蜀中地位高于孔明,法正主外诸葛主内!为刘备入蜀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常有些傲慢,一次有人向孔明告状说"法正太放纵不尊礼数"孔明说"得蜀乃借法孝直之力,如何今反拘之于他,随其意吧"法正听说后有所收敛.定军山一战法正献计使黄忠斩魏名将夏侯渊,震动曹魏,曹操亲帅众来夺汉中为渊报仇,再次被法正出策战败而回,所以得两川法正之功无人能比,刘备也对他信任超过任何人可惜早亡.刘备伐吴前无人能阻,孔明叹曰"孝直若在,必能阻主公此行也"伐吴败后刘备也叹"孝直在,必使吾败不至此也"

凤凰县17117086151: 历史上的法正是个什么样的人 -
史蕊赛迪: 1.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谋士. 2. 法正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凤凰县17117086151: 张松怎么死的 - 法正是怎么死的
史蕊赛迪: 病死 因为刘封、孟达不发救兵,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欲擒故纵,... 陈寿对法正的评价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最优秀的谋士程昱、郭嘉.法正的早逝给蜀汉...

凤凰县17117086151: 三国演义中,法正咋死的? -
史蕊赛迪: 法正是病死的.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第二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其地位十分之高,高于关张、诸葛等人.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然天妒英才,法正壮年而亡,否则以刘备之英明,诸葛主内,法正主外,何愁天下不定?人品不是很好,敛权,对蜀汉忠心,善奇谋. 评价:(夷陵之败)法正死后,刘备也 大败 ,诸葛亮也悲痛地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制止主公,让他不要东征;就算东征,也不会输的这么惨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