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耳饰:雅而世俗,俗而富贵,皆是宋的时代特色

作者&投稿:康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提到:“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这表明女子在日常妆饰中,有一两件精致的首饰如簪子和耳环,就能完成适当的自我装饰,由此可见,耳饰是女子增添娇媚的重要饰物。但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伤”以及女性“全德全形”为美的古代封建社会环境下,穿耳戴饰成为了一种被嗤之以鼻的行为,受到人们的轻蔑。因此,直到宋时期,汉族男女都不流行穿耳孔。然而,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推广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此后,为了区别男女尊卑,耳饰和缠足成为了女性不得不遵守的习俗。
因此,宋代不仅是女性社会地位的巨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耳饰命运的转折点,宋以后,穿耳之饰在汉族中真正流行起来。
1. 社会各阶层的审美情趣趋向世俗化
唐朝建立初期,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朝廷为了掌控权力,实行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打破了旧有的门第身份限制的选官制度,让大批中小地主和自耕农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得以进入朝堂、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
因此,唐时大量新兴地主和平民阶层成为了国家官吏和知识精英的主体,到北宋时期,这些士大夫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全面统治,换句话说,科考成为了这些新兴士大夫从乡野走向朝廷,从乡村走进城市的桥梁,此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开始趋向平民社会发展,而大批下层士人经科举进入上流社会后,他们世俗化、平民化的审美趣味逐渐取代了过去单一、内隐的贵族审美。
此外,随着宋朝政局稳定,经济日益繁荣,地主阶级们无需继续进取奋斗,他们开始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追求俗化的享乐生活。因此,宋代的世俗地主阶层在表面上标榜儒家教义,实际上却沉浸在自己的各种生活爱好之中:或享乐,或消闲,或沉溺于声色,或放纵于田园。前者——打着孔孟旗号,宣称文艺为封建政治服务这一方面,就发展为宋代理学和理学家的文艺观。后者——对现实世俗生活的沉浸和感叹倒日益成为了文艺的真正主题和对象。
因此,自从世俗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层的主导力量后,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都发生了改变,他们“沉溺于声色,一切无所顾忌”,歌馆楼台是他们留恋不舍的场所,他们追求的女性美是柔弱矫饰,耽于修饰,他们引导的世俗美为富贵华丽,因此,不仅仅是耳饰,宋以前始终未曾兴盛的戒指、手镯、项饰、佩件等也都在此朝一并发扬光大起来。
2. 女性地位的没落和特定阶层女性的出现
宋朝是我国两性关系从较为宽松走向严谨的过渡时期,而导致这种局面的一重要因素是程朱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观一度成为了禁锢女性、压制女性的道德枷锁,所以在这样的伦理教条的封建统治思想下,宋朝的男女之别走向极端化。
一方面,女性在精神思想方面不仅要时刻恪守妇道、妇教,谨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节观,肢体行为也被限制束缚,如缠足与穿耳。缠足后的三寸金莲让女性行走不便,柔弱之身一生被困于院墙之内,穿耳则是让女性身份难以隐藏,再也不能男扮女装,抛头露面。
另一方面,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儒家的两性道德观也发生了复杂的矛盾冲突,男性要求家庭女性恪守妇道,贞节自爱,但是他们却在外花天酒地,尤其是一些权势贵族或商贾富商,他们把大把的时间和金钱耗费于歌楼妓馆的“风尘”、“烟花”女子,用来满足其享乐的快感。
此外,宋朝皇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还公开鼓吹功臣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更是助长了贵族官僚大肆腐败纵欲之风,于是,勾栏瓦舍,酒楼妓馆一时间竞逐繁华,加之那些通儒经、信佛道、擅诗词的文人雅士们喜爱与能诗作画的歌妓舞女们诗酒唱和,吟诗作画。
长期以往,以色娱人的特定阶层女性成为了社会普遍认可的现象,而这些女子为了生计和迎合社会需求,自然需要各种服饰与首饰的装扮,这也就促成了耳饰在内的各种首饰门类的蓬勃发展。
1. 耳饰纹样追求“形外之象”
据史料记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朝代,并且宋朝是第一个全面推行科举取士来为朝廷选拔官吏的朝代,此外,朝廷还在各个方面鼓励与优待科考,所以在宋朝政府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可谓是“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为此,宋代又称为“文治”的时代。
而这些文人士大夫既是国家政权的掌控者,又是艺术上的创造者,他们亦官、亦文、亦画,在他们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对世俗生活的热情推动下,整个时代风格偏向了儒雅的审美领域。
对于他们来说,“诗文可有‘言外之境’,音乐可有‘弦外之音’,绘画可有‘形外之象’”。于是,诸多带有隐喻或可言志、言情的意象被用作装饰纹样出现在世俗生活中。
其中象征士大夫精神品格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便是装饰纹样中常见的题材,众所周知,梅花,迎寒开放,独立于春,常被文人作高洁、坚强之喻,广泛使用于女性的服饰和首饰中,如湖州三天门南宋墓出土了一件梅花形耳坠,两朵梅花相衔接,花朵为重瓣梅,极为精致。
宋代的耳饰中还能常常见到与竹相关的纹饰,如湖南常德三湘酒厂出土有一对竹叶纹金耳环,在钩形的环身上零星刻着片片竹叶纹,小巧又不失精致。
“菊,花之隐逸者也”,于文人而言,菊花寓意着“不流俗众,独善其身,高雅清逸的情怀”,所以菊也常常用于首饰纹样,如浙江建德大洋镇下王村宋墓出土了一对菊花金耳环。
对于士大夫来说,在喧嚣势力的社会环境中,寄情抒兴、借物喻志或许能让他们对理想的生活有所寄托吧。
2. 耳饰纹样趋向通俗,充满生活气息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说:“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的确,宋朝虽然在政治上的发展并不顺利,但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最繁荣的一个时代了,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坊市合一”的城市制度又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宋朝的土地制度一改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租佃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民经济状况恶化,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流入城市,进而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增多。
而城市的发展又带动了娱乐业遍地开花,如北宋时的汴梁“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在商业繁荣,市民增多的社会环境下,都市生活走向世俗化的步伐加快,充满市井气息的装饰纹样也随之产生,具体表现为民间百姓们采用日常生活之物来创造纹样,如普通民众的窗台庭院、田间地头常见的植物、各色花卉瓜果都被大量用作首饰纹样。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吉祥寓意的耳饰纹样。
如江苏无锡杨名北宋墓出土的金瓜果枝叶纹耳环,中间两瓜对称,前后有茎藤枝叶盘绕,取其“瓜瓞绵绵”之意,还有湖州三天门宋墓出土了紫茄纹耳饰,其有紫袍加身,寓意高官得中,多子多福之意。
由此可见,只要纹样走向市井,融入世俗生活,那些所谓的高贵、庄严的意象形式,便变得富贵吉祥起来,因为“百姓喜闻乐见才是市井艺术的真正目的”。
于现代人而言,是否穿耳戴饰完全是个人化的选择,是一种审美态度和个人喜好,甚至耳饰已不再是女性的专利,大量的男性也加入了佩戴耳饰的行列。但在中国封建社会,耳饰的佩戴并没有如此的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事实上,从古代中国的家庭、家族到国家,都是按照“礼”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人们的衣食住行、服饰耳饰也都符合礼制的要求,所以在古代,耳饰不仅代表着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是一种等级标志的象征,更是每个


不同的脸型分别适合戴什么样的耳饰?
耳环与发型要协调,留披肩长发的女性,佩戴狭长的耳坠会显得漂亮而醒目;留短发的女性,如耳饰与发梢同样长,会影响美感,短发与精巧的耳钉搭配可衬托女性的活泼和精明;留不对称发型的女性,如佩戴一只大耳环,能起平衡作用,显得别有风韵;而古典的发髻搭配吊附式耳饰使人端庄典雅。 第三:体型 耳环与体型的协调,身材矮小...

挑选翡翠耳饰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翡翠耳饰有哪些寓意?
天然缅甸A货 冰种蛋形翡翠耳饰 翡翠耳饰有哪些寓意?翡翠耳饰大多数用贵金属镶嵌翡翠制造而成,是一道装饰在耳畔的风景,摇曳生姿,有说不尽的妖娆与艳治。不过,最初之际,女子穿耳戴环绝不在于点缀,而是为了起到警戒的功效,含有禁锢之意。起初男士给自身的女人刺耳孔,搭配耳饰,是告诫她们应当安分守...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中 中国玉器具体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从其出土部位可知,jué@①是耳饰,璜、管、珠、坠是项饰。殷商时代,佩饰玉也较常见,殷墟妇好墓中就有大量发饰、头饰、颈饰和腰饰。战国时代,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由不同类型的佩玉串联而成。秦汉时代,佩玉成为普遍的风尚。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装饰玉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

带耳环的女人适合什么属相,耳环的佩带有什么讲究?
是的,如果你要出国,去拍照,那么,通常是不可以佩戴耳环的。这个问题其实与命理无关…40多岁的女人适合带什么样的耳环,告诉我,我送给. 6、睡觉的时候能不能带耳环?这个要具体分析,如果是为了美观佩戴耳环,那么睡觉时可以取下来;如果是为了补命理的不足而佩戴耳环,且它不会造成睡眠不...

什么人适合戴什么耳饰?给点资料~~~
肤色白皙的女性适宜戴红色、绎红、翡翠绿等色彩较为鲜艳的耳环;皮肤偏黑的女性宜选用色调柔和的白色、浅蓝、天蓝、粉红色耳环。金色耳环适合于各种肤色的人。耳环的佩带必须与整体服饰协调一致。服饰色调鲜艳的,选配的耳环色泽宜谈雅或者同色调。穿大衣的可以选用无穗或大圆形耳环,穿连衣裙的,适于无穗...

挑选耳环的方式有哪些
三、根据肤色挑选耳环深肤色的人应佩带浅色饰物,深色也可有选择的佩带,但与服装要搭配好。浅肤色的人应选择深色佩带,这样才能深浅相互对比,产生较好的效果。肤色白的配以红色、淡粉红色、橄榄色等,金色则适合各种类型的肤色。四、根据发型挑选耳环长发佩戴狭长的耳环会显得漂亮而醒目,短发与精巧的耳钉...

穿戴甲和耳饰哪个好卖
耳饰。1、适应范围:穿戴甲更适合年轻人和时尚人群,尤其是女性,而耳饰适合更多人和消费能力较高的人群。2、特点:穿戴甲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时尚、美丽和个性的追求,而耳饰具有高贵、典雅和精致的特点,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品味、地位和自我表达的需求。3、价格:穿戴甲的价格...

奢华之色导言
中国的传统中,玉受到高度重视,而金银则被认为是相对世俗的。金银器皿更侧重于财富而非艺术品,且易于通过熔化改变形态,因此通常不会作为传世珍品。宋元明时期的金银首饰,尽管包括了玉石、铜锡等材质,但金银以其数量和引人注目的程度居首。从先秦到唐代,金银首饰的样式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先秦以珠玉为...

大圆脸适合的耳饰图片
耳钉选择技巧:1. 脸型与耳环协调:脸型较大者不宜选择圆形耳环,可尝试较大耳环,紧贴耳朵,或佩戴三角形耳环,增加脸部开阔感。脸型较小者,适合中等大小的耳环,长度不宜超过两厘米。圆脸型者不宜戴圆形耳环,以免脸部显得过于饱满,可选择长而下垂的方形或三角形耳环。方脸型者,可化淡妆使脸型稍显...

左耳钉的真正涵义
另外,戴眼镜的女性不宜佩戴过大的耳饰,可选择小巧玲珑的耳钉、耳坠作点缀。 总之,佩戴耳饰是门艺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恰当的耳饰,可使人美而不媚,雅而不俗,创造美的享受。满意请采纳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临沧市19453907562: 中国古代妇女戴耳环吗 -
桑庙生脉: 汉魏时期的妇女,一般不戴耳环,而佩以珥珰,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很少见到耳环实物.唐代妇女不尚穿耳,也无耳环,虽然在个别唐墓中出土有一些耳环,但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的遗物.一直到了宋代,由于穿耳戴环之风在妇女中特...

临沧市19453907562: 耳饰的古代 -
桑庙生脉: 在古代,耳饰的分类很多.有圆形环状缺口的,直接夹入耳垂,一般以玉质常见,称为玦.有圆柱形喇叭口的,撑大耳孔后将其贯入耳孔的,常见的有琉璃材质,称为耳珰,尤其以琉璃耳珰为绝妙. 有金属制的环形耳饰,扣入耳孔的.有由耳环...

临沧市19453907562: 中国古代首饰名称 -
桑庙生脉: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 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扁方、梳篦等.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弁”为古代冠名.“冕”即...

临沧市19453907562: 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
桑庙生脉: 宋代文化具有兼容精神、创新思想、经世理念、理性态度、民族意识、平等观念等时代特点,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不仅在当时中国境内诸政权以及东亚儒学文化圈各国发挥了主导文化的作用,还对世界文明以及...

临沧市19453907562: 关于北宋时期穿着的资料
桑庙生脉: 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

临沧市19453907562: 宋朝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 -
桑庙生脉: 宋代皇后礼服——宋代皇后礼服展示图.这是宋代皇后最贵重的服饰,平时很少穿着,只有在受皇帝册封或祭祀典礼时使用.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戴凤冠,内穿青纱中单,腰饰深青蔽膝.另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下穿青袜青舄. 宋代...

临沧市19453907562: 清正廉洁的文言文 -
桑庙生脉: 1. 写“为官清廉”的文言文古文有哪些1. 陋室铭2. 爱莲说3. 卜居4. 宋玉对楚王问5. 书幽芳亭记1.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临沧市19453907562: 急急急~关于古代女子身上带的东西.......(如玉佩,香包,) -
桑庙生脉: 镯,缠臂金,戒指,耳环,香囊,玉佩,同心结,簪,钗,手帕,熏香盒,书,镜子,胭脂盒,木梳,亵衣,妆奁,盘扣等. 中国古代妇女饰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主要分头饰、耳饰、颈饰、手饰、腰饰等五大类. 头饰:中国古代妇女的头...

临沧市19453907562: 中国南方和北方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及其特征 -
桑庙生脉: 南北园林南方与北方的园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特色,互有补益.从时间上说,中原、北方园林比南方园林发展得早.但南方后来居上,当然,南方园林是在北方文化南渐之后发展起来的.其后,北方园林又取材于南方园林.1.南方...

临沧市19453907562: 古代管耳环叫什么,能否提供原句为证? -
桑庙生脉: 耳坠,俗称耳环,古代称它为“珥”、“珰”等.耳坠是国人佩戴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的一种饰物,至今长盛不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