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是黄土地带典型的居住形式,是特点?

作者&投稿:章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这种民居不仅外观美观耐用,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独有的建筑形式,它们依据地形而建,主要有平顶、靠崖和天井三种类型。窑洞以其坚固耐用、节省建筑成本、以及防震抗震的性能而闻名。在冬季,窑洞内的温度可以超过摄氏10度,而在夏季则保持在约摄氏20度左右,因此被誉为“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居民古老居住方式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这种建筑形式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厚度可观,当地人民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开凿窑洞居住,创造了独特的绿色建筑。
窑洞有靠山式、下沉式和独立式等多种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为广泛。在过去,修建窑洞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目标之一,它象征着成家立业。窑洞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产物,也是陕北人民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各种窑洞的特点如下:
1. 独立式窑洞(箍窑):这种窑洞为掩土的拱形房屋,可以是土墼土坯或砖石结构,能够独立存在,保留窑洞的优点,可建为单层或楼房,上层为箍窑则称为“窑上窑”,上层为木结构则称为“窑上房”。
2. 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利用山坡或沟壁,常呈曲线或折线型排列,具有艺术美感,有时会布置多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3. 下沉式窑洞(地窑):下沉式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可用于依靠的山坡或沟壁。建造方式是在平地挖下方形地坑,然后向四壁开凿窑洞,形成四合院式的布局。


少数民族的民居
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

中国民居建筑与生活习俗的关系
但是由于南北气候的悬殊,东西地理的差异,在北方干寒地区形成的是合院式民居,在南方湿热地区就形成天井式民居,在中原黄土地带形成的是窑洞民居,在沿海多台风和内陆多地震地区则形成穿斗式民居 。 人们在实践中所创造的技术和艺术处理经验,如民居建筑的通风、防热、防寒、防水、防潮、防台风、防虫、防震等方面的做法,...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有关知识
生活在这些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黄河中游为黄土地带,土层厚,土质松,雨量比现在多,气候温暖而湿润,曾遍布森林。这就使古代人得以定居下来,用简陋的工具从事农耕,用木材和黄土架构房屋来抵御寒冷与风雨。这些房屋大多...

《你安全吗》强情节,弱演技!剧中科普了哪些网络安全知识?
但是这里面有个人就很惊讶,曹盾出生于陕西西安,是典型的西北人。豪迈不羁的背后,是黄土地孕育出的一种独特的美味。直到28岁,作为电影《我真棒》的编剧,他才很早就接触了电影圈,因此正式进入了这个圈子。后来作为滕华涛的特约摄影师和编剧,参与了《王贵与安娜》、《蜗居》等作品的制作。他作为独立...

中国古人以什么食物为主
书中还提到在黄土地一带曾有典型的杂粮农耕文化。那时,这一带气候温和,拥有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换言之,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中国大陆气候温和,使华北的农耕文化得以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农耕文化中心地带。 后来,在东亚照叶树林带,形成“东亚半月邓”,即从印度阿萨姆,经过中国云南直至湖南一带,这一带是...

特色民居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

原始社会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1,吃 最开始时候,原始人民根本不会耕种,他们只能靠天吃饭,通过打猎、捕鱼、采摘山林里的野果来维持生活。后来慢慢的学会了用火,这才开始吃熟食。2,住 最开始只能住在野外,因为经常会受到野兽与天气的影响,这才搬到了树上或者是洞穴里。直到学会使用工具以后,他们慢慢的开始去搭建房子,他们的...

南方民居和北方民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
五大特色民居建筑,是客家的围龙屋、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洞、广西的“杆栏式”还有云南的“一颗印”。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

武进区13425083073: 说出穴居的空间特点 -
浑澜川贝: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

武进区13425083073: 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A.高架屋B.窑洞C.土墙斜顶屋D.冰 -
浑澜川贝: 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来居住,窑洞也成了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居所. 故选:B.

武进区13425083073: 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A.窑洞B.竹楼C.蒙古包D.四合 -
浑澜川贝: 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 故选:A.

武进区13425083073: 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居民形式是()A.厚墙加小窗B.窑洞C.竹楼D.帐 -
浑澜川贝: 人民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或是竹楼来居住;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面对恶劣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采用一种原始方式建造了奇特的圆顶“冰雪屋”,以抵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寒冬;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因黄土的直立性质,就地取材,开挖了窑洞,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根据题意. 故选:B.

武进区13425083073: 地理知识
浑澜川贝: 好象有.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

武进区13425083073: 中国南北方原始人类住房的区别及成因 -
浑澜川贝: 我国南北方原始人类以北方为“穴居”,南方为“巢居”两大类. 南方较潮湿地区,“巢居”已演进为初期的干阑式建筑.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阑木构誉为华夏建筑文化之源...

武进区13425083073: 巢居 穴处遗址分别是什么 -
浑澜川贝: 你好! 中国的巢居习俗流行时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云南元谋人、山西西侯度人、陕西蓝田人等遗址均未见明显的洞穴居址,恐怕便与当时的树巢居习惯有关. 大概在这些地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