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 清政府要面对的问题都有什么!比如列强侵略,太平天国,希望可以举些例子

作者&投稿:夔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晚清时期,清朝军队的表现,着实让我们不解。他们在和列强作战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打赢过。但是,太平天国虽然对满清发起了强力进攻,他们最终却把太平天国给灭了。要知道,列将军队在和清军作战的时候,所派遣的,其实是极少的部队,并没有动用国内全部主力。就算是八国联军打中国,军队总人数也就是5万人。
而太平天国军队的人数,则达到了50万。清军打5万人打得那么狼狈,而打50万人,最终却打赢了。难道太平天国的战斗力,竟然有那么差吗?当然了太平天国在武器装备上,确实没有列强的精良。而且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冷兵器。但是,太平天国战斗力还是比较强劲的。毕竟作为一穷二白的他们来说,有一股不怕死的劲头。所以,综合考虑,太平天国的军队并不弱。

可是为什么,清军在列强面前屡战屡败,却能够彻底消灭太平天国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有法和无法。中国从秦朝建立、陈胜吴广起义开始,王朝就与农民起义耗上了。两千年来,既是一部王朝发展及更迭的历史,也是一部王朝剿灭农民起义的历史。在剿灭农民起义的历史上,中国王朝军队已经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有一整套对付农民起义军的办法。清朝军队只需要实施这些办法就可以了。而与列强作战,中国军队却没有这样的经验。因此,对付列强,他们总是手忙脚乱,自然打不赢了。
二、自信和自卑。清朝军队在和太平天国作战的时候,心里是充满自信的。他们自信的原因,一是官军代表官方,高人一等。古代“士农工商”,官军处在最高的地位。而农民起义军连“士农工商”这个排位都进不了,属于贼寇、匪盗。官军在贼寇面前,具有极大的优越感。因此,在打仗的时候,心理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二是官军有自信。从古至今,官军曾多次打败农民军,很少有被农民军打败的情况。就算李自成曾经打进北京城,推翻了明朝。
但是,清军一入关后,对付农民军立刻砍瓜切菜一样,农民军毫无还手之力。所以,清军对农民军具有相当大的心理优势。不过,清军在列强面前,这种自信是没有的。虽然清政府在嘉庆、乾隆之前,还瞧不上洋人,把洋人当成是“夷狄”。但是后来,清朝人已经逐渐认识到,大清帝国已经落后了,大清帝国已经腐朽了。再加上在和列强作战的时候,多次被打败,因此他们早已没有了自信,剩下的,全都是自卑。

三、主动与被动。清军在和太平天国作战的时候,是非常主动的。尽管清军八旗军的战斗能力很弱,但是一些地主官僚,包括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积极主动地建立地主武装,主动地和太平天国作战,和太平天国拼命。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地主官僚们为什么那么主动呢?因为太平天国的目的,是要革地主官僚们的命。一旦太平天国推翻了清王朝,那些地主官僚们,不但土地财产会全部失去,很可能还会丢掉性命。所以,和太平天国的战争,属于生死存亡的战争。
他们必须主动作战,拼命作战。外国列强的诉求和太平军的诉求显然是不一样的。外国列强固然也希望占领清朝的土地,但是这个目的并不很强烈。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掠夺清朝的资源,掠夺清朝的劳动力,和清朝做生意赚清朝人的钱。列强的这些诉求,一方面可能与地主官僚们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至于要地主官僚们的命。因此,清军及地主官僚们从保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和列强作战的时候,都显得很被动。本身战斗力就弱,再被动,当然就打不赢了。

四、有功与无功。清政府在和太平天国作战问题上,意见高度统一,就是要把太平天国剿灭。甚至都没有想过要招安。因此,清军在和太平军作战的时候,只要能打胜,都会建立功劳,获得奖赏。但是清政府内部对列强的问题,意见并不统一。有的认为应该坚决抗战,有的认为应该妥协签协议。
由于意见不同意,因此,清军在和列强作战的时候,常常都是局部行动,打胜了也不一定有功。比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给了英国人沉重的打击,但最后林则徐却被发配到新疆。比如中法战争本来打胜了,朝廷却要议和,因此很多打了胜仗的将领,并没有获得功劳。(参考资料:《清史稿》《太平天国史》)

晚清政府不是不敢抵抗列强,而是列强对于清政府的破坏远不如太平天国运动来的猛烈。归根结底就是出于根本利益的衡量,贯穿“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方针。
出于维护政权统治的抉择
纵观近代史的晚清,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宣告清朝灭亡。在短短的70余年之间,满清政府先后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多次影响较为广阔的侵略战争。这几次战争的结局也无不例外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终。
如若按常理来讲,战败必然影响政权统治,甚至导致一个政权的覆灭。但是,清政府所面临的这次来侵略战争,即使最终失败也没有危及他们的统治地位,只是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罢了,对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大清国可以说只是皮毛之痛。
也正是如此,清朝统治者逐渐摸索到了一个“道理”:列强并非想推翻清政府,而是在清国索取一些他们想要的利益而已。
而反观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汉人为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他们的目标可不是割地赔款,而是推翻满清政府,夺取本属于汉人的江山。
目标很宏伟,现实也无限接近。太平天国在近十余年的抗争当中,曾一度打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与清政府划江而治,大有一幅分庭抗礼的态势。当然,太平军的目标不仅仅是划江而治,而是推翻整个满清朝廷。所以,太平军在定都南京之后便发动了数次规模浩大的北伐活动,一度让深居紫禁城内的清朝统治者们惶惶不可终日。
最后的结局想必不用我多讲,大家都很清楚。清政府一方面令汉臣曾国藩率领湘军进行镇压,另一方面不惜背负骂名与列强进行妥协勾结,将这场起义运动彻底平息。
所以就此而看,清政府之所以在太平天国运动面前表现出不妥协的强硬态度,而在列强面前却不断让步,是因为两者对于清政府统治根基的破坏截然不同。列强要地要钱可以给,毕竟割出去的地赔出去的钱可以从长计议,待强盛之后一一要回。但是太平军要的却是清政府的统治地位,这是清朝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也是底线所在,统治权和性命没了,哪来的从长计议?孰轻孰重,大清统治者看的十分透彻。
“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原则
其实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能够真正贯穿实行好“攘外必先安内”的并不多。因为这往往意味着统治者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但是无论如何,这却是解决“内忧外患”的唯一办法。
晚清清政府在近代虽然表现的软弱无能,但他们并不傻,前朝明亡的惨例还摆在史书上。他们也十分清楚,清朝之所以能推翻明朝建立政权,还得“感谢”明朝内部所爆发的矛盾:农民起义以及吴三桂背叛汉人临阵倒戈将清军放入关内。这便是明朝灭亡的原因所在:未能妥当处理内部矛盾而陷入两线作战,一方面镇压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又以强硬不妥协的态度对待关外清军。
鉴于此,晚清政府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在对待农民起义和列强侵略的态度上就十分明显:对于列强进行妥协“安抚”,对于太平军进行无条件的镇压。而这也是清政府能够得以苟延残喘几十年的原因所在。倘若他们对待列强也以抗争抵抗为主,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那么清朝的灭亡或许要提前五十余年。
总结:
晚清政府虽然在对待列强和太平军的态度上令后世所不耻。但这也是封建王朝的属性所决定的,在民族大义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抉择之下,封建统治者必然会选择后者。

  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① 内忧:A.鸦片战争后腐败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B.1851 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C.1853 年,建立了同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
  D.1853 年—1856 年,太平天国发动北伐、西征和东征。
  北伐: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1853 年,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军队北伐,因孤军深
  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血战两年失败。意义: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
  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征:目的是为了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赖汉英率军西征,夺取了安徽和湖北许
  多重镇,然后进入湖南。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江西的鄱阳湖口大败湘军,然
  后进入江西,攻占了大片土地。意义: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东征:目的是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太平天国的经济力量。1856年秦日纲率军东
  征,夺取扬州,攻破了清军的江北大营。后秦日纲同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
  解除了天京之围。意义:使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的大片地区连成一片,解
  除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对天京的威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②外患:A. 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通商,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去了更多的主权和大片领土,英法联军攻占了清朝统
  治中心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园明园,清朝皇帝离开北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9世纪末清朝统治面临的危机
  危机的表现:甲午战争的失败,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瓜分中华帝国”一事被提上日程。
  列强掀起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
  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等出逃西安。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造成清政府财政上的严重危机;1900年
  夏,义和团运动高涨,控制了京津地区,清政府无力控制局面。要求改革现状、变
  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出现高潮。

{主要面对的问题有}:

【1】、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捻军起义;

【4】、西北回民起义;

【5】、第二次鸦片战争;

【6】、英军入侵云南、西藏;

【7】、沙俄、英国支持阿古柏侵占天山南北;

【8】、日本吞并琉球,近窥台湾;

【9】、法国侵略越南、我国东南;

【10】、康、梁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11】、孙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运动(兴中会);

【12】、中日甲午战争;

【1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4】、日俄战争(划分满蒙);

【15】、立宪运动;

【16】、保路运动。

贪污腐败,制度僵化“八股制”导致的人才流失,旗人和汉人依旧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闭关锁国政策,中西方思想文化、经济活动的激烈碰撞,简单来说鸦片战争只不过是
洋人为喝下午茶省钱的一个试水罢了

首先,是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
其次,原先马上得天下的满人在军事上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在此基础上,它对内,只是名存实亡了;对外是落后就要挨打。

还有,封建的自然经济已经也崩溃了,名不聊生,生灵涂炭。这也是致命的打击。

经济危机。朝廷腐败


科尔沁右翼前旗13243269544: 求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 -
道兰冬凌: 1.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1.鸦片走私 (1)直接目的: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1)危害: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

科尔沁右翼前旗13243269544: 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道兰冬凌: (1)新政的改革措施缺乏通盘的审慎考虑新政一开始,清政府就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大量变革,没有考虑到改革的轻重缓急以及社会的承受能力,有的改革甚至没有配套设施相适应.因此,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改革彼此抵制的现象.预备立宪时期...

科尔沁右翼前旗13243269544: 我国在清政府时期遭受的屈辱 -
道兰冬凌: 国家不能独立,人民的生命就没有保障.危害中国人民生存的,首先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争取生存权首先要争取国家独立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由一个封建大国沦为半殖...

科尔沁右翼前旗13243269544: 晚清政府失败的历史教训 -
道兰冬凌: 封建腐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科尔沁右翼前旗13243269544: 在清朝,满汉关系如何????? -
道兰冬凌:如果粗略地说,清朝满汉关系可以分成三大阶段: 一、清兵入关、夺取天下.后金上层贵族乘明末农民起义频仍、国力空虚之机入关,继而夺取天下.由于是蛮夷入主中原,自然为受到...

科尔沁右翼前旗13243269544: 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道兰冬凌: 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实际上问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接下来咋们还是来说一下重点吧消极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科尔沁右翼前旗13243269544: 《强盗的自供状》清政府的无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
道兰冬凌: 1、“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可言”,“其在皇室方面,则又...

科尔沁右翼前旗13243269544: 列强侵华事件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归纳晚清政府的回应 -
道兰冬凌: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就没有一个有效应对列强侵略的政策.1860年以前,清政府本着“天朝上国”的观念,把西方列强视为“夷狄”.心理上虽然惧怕,但表面上仍摆出一副清高的面孔.1860年以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了解不断加深,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