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史记》

作者&投稿:邲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译文】

以前唐尧、虞舜衰落,夏、商、周三代交替兴起,圣达贤明的君王,一代一代继承下来,他们的治国之道十分显著。到了周朝王室衰微的时候,礼制音乐就已不是很纯正了。高深的学问很难保证它的系统完整。因此孔子担心学术不能推广施行,便周游列国希求聘用,最
后从卫国回到了鲁国,这样乐礼才得到纠正,《雅》、《颂》才各自得到了恰当的地位。孔子还整理《周易》,给《尚书》作序,编写《春秋》,以总结帝王治理天下的规律。及至孔子去世,微言大义便失去了传人,孔子弟子七十贤人死,儒家的大道理就背离了正道。后又遭
遇战国时期的纷乱,祭祀之礼被废弃,人们热心于布阵行军之术。孔子的理论受到压抑,相反的是孙武、吴起的用兵之法兴起。渐渐发展到了残暴的秦代,烧毁儒学的经典著作,成批地活埋残杀钻研儒学之士,订立惩罚私藏书籍的法律,施行处置认为古代正确的人的罪条,
儒学的学术从此便是彻底灭绝了。汉代兴起,距离古代圣明的帝王已十分遥远,而孔子的学说又已断绝不传,因而治国的礼法制度便失去了依据。当时只有一位叔孙通,大略地制定了一些礼仪,而且天下普通流传的只有一部用于占卦的《易经》,再就没有其他的书籍。到了
惠帝时代,才废除了有关私藏书籍的法律条文。但朝廷中的公卿大臣像绛侯周勃、灌夫之类的人,都是戴盔披甲的武将,没有谁把这种状况当做一回事。到了文帝在位时,才使晁错以掌故的身份去跟随伏生学习《尚书》。《尚书》是在房子的夹壁墙中发现的,书简朽烂、折
断、散乱的地方很多,这部书现在仍然保存着,被各代的儒师传讲阅读。这时,研究《诗经》的学问开始出现,处于萌芽状态。这时天下的书籍才出现较多,但都属于各家学派的传述解释,在学校中都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在学校中为这些学科设立了博士。在汉代各朝中称得
上儒士的,只有一个贾谊而已。到了武帝朝,才出现了邹、鲁、梁、赵各国众多的研究《诗经》、《礼记》、《春秋》的先辈大师,都是在建元年问兴盛起来的。在这个时候,一个人不能独自全面贯通地研究那些经典著作,有人传《雅》,有人治《颂》,相互结合才能成为一门系
统的学问。《尚书·泰哲》一篇是后来发现的,诸位博士聚集一起去研读它。所以武帝发诏令说:“礼仪乐制毁坏崩溃,书简大量的残缺脱漏,对此我非常痛心!”这时汉朝建立已经有了七八十年,距离完整的经典本来就已经很远了。

到了鲁恭王拆毁孔子的旧宅,想要建自己的宫殿时,在残墙断壁中发现了古文字写成的书籍,其中有散失了的《礼记》三十九篇,《尚书》十六篇。武帝天汉年以后,由孔安国献上朝廷,恰好又遇到了朝廷中发生的巫蛊事件,没来得及在学官中建立学科。再说《春秋》,左丘明研究取得的成果,都是古文字书写的古代书籍,最多的有二十多种,收藏在朝廷秘府,未能在天下流传。成帝担心学术残缺,文字不全,渐渐远离其本来面目,就陈列发布朝廷秘藏的珍本,校勘整理旧的书籍,发现了《礼》、《书》、左氏《春秋》三部著作,对照它们来考察学官传讲的内容,发现经典原文有的中间脱失了简册,对经文的解释也有编辑零乱不接的现象。成帝又派人到民间调查,就有了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遗传的学说,与古文《礼》、《书》和左氏《春秋》相同,只是没能传播开来。这种局面实在是令有高远见识的人士怜惜伤心,令有学问的人嗟叹不已啊!

以前许多搞学问的人,不去考虑学问系统的缺失,只是因陋就简,埋头于支离破碎的文字分析,语言烦琐零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直到年老也不能系统深入地弄通一部经典著作,只是信口胡说,死记硬背,固执地附从一些学术不深入的经师的意见,而否定往古的
真知灼见;一旦国家将要有大的事情,如制定辟雍、封禅、巡狩的礼仪,这些人就糊里糊涂,不知道这些礼仪的源流。就这样还要抱守残缺不全的知识,坚持唯恐被别人点破而难以下台的私心,没有服从道义和向真正学问高的人学>-7的想法。有的人心怀妒意,不去深入考察
真实情况,没有主见,只要大多数人观点相同便盲目随从,附和别人,不明是非。以上三种搞学问的人,认为《尚书》只有二十八篇,不肯承认孔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认为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不得《春秋》妙旨。这些不是令人悲哀吗?

当今圣上仁德普施天下,见识神明无比,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前代天子的伟业,也痛心儒学理论错杂零乱,痛心搞学问的人像前面所说的那几种情况。圣上虽然清楚地了解现实状况,还不擅自决断,虚心谦让,很高兴和诸位君子共同考虑。所以才下了圣明的诏令,讨论
《左传》能否在学官建立学科,使亲近的大臣们奉旨进行辩论,将要来扶助已经衰微了的儒学理论。我本想按天子的意思和几位君子同心尽力,希望能使衰微和遗失了的儒学重新兴盛并确立它崇高的地位。谁知现在情形完全不是这样,你们几位紧闭尊口,固执拒绝,不肯讨
论这个问题,随随便便地以对几部古文著作不读不学为借口来回绝,想用这种做法来杜绝堵塞别的途径,使本来就已衰微了的学术彻底灭绝。能与他们享受成功的果实,但很难和他们共同考虑艰苦的开始,这是众多的世俗百姓的做法,我不希望各位君子也像这样。这几部古
文经典的事,都是已故天子亲自提到,当今天子所重视的问题,那些用古文字写成的旧书,都有大量事实作证,而且朝廷内外的材料交相验证,难道是随便说说的事情吗?

古人早说过:礼仪遗失了,便要去民间访问寻求。古文写成的典籍难道不比去民间访求更可靠吗?以前五经博士中《尚书》有欧阳生,《春秋》有公羊高,《周易》有施仇、孟喜,但宣帝还广泛地置立谷梁的《春秋》,梁丘的《周易》、大小夏侯的《尚书》,他们所讲述
的义理虽然观点相反,但还一并置立。这是为什么呢?与其因见解上有些失误而废止,还不如连错误的观点一并建立使他们公布出来。史书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的话说:“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理论没有掉到地底下去,在人的身上:见识高的人记下了大的方面,见识差一些
的人记下了小的道理。”现在发现的几个学派的言论,全面包容了大大小小的道理,怎么能够偏废呢!假如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死守着残缺不全的学说,以同一师门的人结成小团体,而嫉恨别人坚持学问的真理,就违背了天子诏书的圣明,违背了天子的心意,把自己置
于被文吏们非议的境地,我认为这样做是非常不可取的。


《史记》有怎样的文学价值?
《史记》的人民性、战斗性,还表现在记载那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肯收的下层人物,并能从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观点出发,分别给他们以一定的评价。 《游侠列传》写朱家“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写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在对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高尚品格的热烈歌颂中,表达了封建...

《史记》读后感
《史记》里记录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大家可以平时读一下这本书,除了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还可以知道中国的古代文化,一举两得! 《史记》读后感11 在《史记》中,我看到司马迁对于郭解的评价多以褒为主,并且明确地区别了郭解和盗拓之流的区别。但我感觉,郭解与盗拓并无本质区别,都为祸一方。 首先明确一点,郭解可...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司马迁写的《太史公书》,又名《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

鲁迅怎么评价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是因为:首先是它的史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是按年代记载黄帝至汉武帝的帝王事迹。表,就是...

《史记》中有很多神话故事,那么《史记》是否值得相信?
吕不韦和赵姬相好一事,距司马迁时代已有一百多年了。司马迁根据当时流行的说法写进《史记》是可有可无的,不必当真。无论秦始皇是谁的亲生儿子,均不影响秦朝的历史真实和对他历史功过的评价。历史研究不是编演闹剧,是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研究,从中总结出有历史价值的...

《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是什么?!
文学价值:《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

史记的语言特点 ,浅析司马迁融入的个人感情色彩
后人对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刘向、杨雄说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蜡像然而,司马迁也是一个爱憎分明、又历经磨难的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喜好厌恶。因此,他在《史记》写作时,不经意间融入了丰富的个人感情色彩。而这一切,在《史记》的语言文字的变化上,得到...

史记的文学价值
1、《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2、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

关于《史记》的诗句和评语
可见郑椎对《史记》评价之高。 四、明、清 时代对《史记》的研究开始兴盛,清代已趋繁荣。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学者,对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成就作出了尺世骇俗的赞叹。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下是我整理的《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这一鸿篇巨制...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请简单评述《史记》一书的历史地位 -
苍梧水唑来: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一些名人对《史记》做个怎样的评价? -
苍梧水唑来:[答案] 查阅了一些资料,只介绍几个著名人物对史记的评价吧: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金...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史记的文学价值 -
苍梧水唑来: 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肯定其史学与文学的双重成就.司马迁带着深厚的感情来写,尤其是那些传记性文字.充满感情的传记无疑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史记这书怎样 -
苍梧水唑来:[答案]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的评价,不过《史记》据说差一点点就成为野史了,很大一部分带有司马迁个人的感情在里面.不过作为文学名著,这是无容置疑的. 希望采纳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如何评价《史记》?
苍梧水唑来: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初名《太史 公书》,亦称《太史公传》、《太史记》.该书 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讫于汉武帝,历 时3000余年.所述史事,着重于战国、秦、 ...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请简单评述《史记》一书的历史地位 -
苍梧水唑来:[答案]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合材料二,你是如何评价史记的? -
苍梧水唑来:[答案] 《史记》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通史.它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综述三千年.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史记》鲁迅先生为什么给这么高的评价 -
苍梧水唑来: 首先是它的史书价值,如见其人.列传,按年代,血肉丰满、论断史事方面比较高明,尤其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记述政治,常常与儒家的封建正统思想相违背,明白事理、天文,专为他列了《项羽本纪》史家之绝唱 、列传是全书的主体.比如说,这种以人物为中心撰写史书的方法,所以在评价人物,虽然他最终兵败身亡、七十“列传”,在散文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是因为,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照样为他们立传,为便于体现汉书人物故事的完整性.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又有个性、汉之际约有四五年的时间里,从而也使当时的历史得以生动地再现,虽然他们社会地位很低,有着很高成就的文学优势.司马迁具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本领.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如何评价司马迁的《史记》? -
苍梧水唑来: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张辅评价,“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桓仁满族自治县18283602083: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称之为: -
苍梧水唑来: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是说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