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孟浩然传

作者&投稿:张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襄阳人。

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

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

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

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

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

【注释】 好:喜欢。 节义:节操和义行。

工:擅长,善于。 鹿门山:湖北襄樊的一座山。

庞公:东汉时的隐者,曾经隐居在鹿门山。 游:游历。

称道:赞扬。 金銮:就是金銮殿。

风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后来人们也把诗歌称为风雅或者雅颂。 俄:一会儿。

幸:皇帝到某处曰幸。 床:咱们古代把坐具和卧具都可以 *** 。

这里是坐具,大的可以并排坐几个人。 素:向来,一向。

再拜:拜两次,表示尊敬。 将:拿,持。

赍:带着。 奈何:为什么。

【译文】 孟浩然,襄阳人。年少时喜欢行侠仗义注重气节,擅长写作五言诗。

他隐居在鹿门山,就是汉代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四十岁的时候游历到京城长安,当时许多的名士在秘书省聚会联句,孟浩然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大家(看了)都钦佩叹服。

张九龄、王维极其称赞他。王维待招金銮殿时,有一天私下邀请他进去,商讨(谈论)诗歌的写作。

过了一会儿有人报告唐玄宗来这里了,孟浩然惊慌失措,躲到了床下面。王维不敢隐瞒,就禀报皇上。

玄宗高兴地说:“我一向听说过这个人可是没有见过他。”把他叫出来,孟浩然拜了两次,玄宗问:“你带着诗来了吗?”孟浩然回答说:“偶尔没带着。”

就命令他吟诵一首近来写的作品。当吟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时,玄宗慨然说:“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尝抛弃你,你为什么诬陷我?”就命令人把他放还回南山。

2. 文言文:《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襄阳人。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

【注释】

好:喜欢。

节义:节操和义行。

工:擅长,善于。

鹿门山:湖北襄樊的一座山。

庞公:东汉时的隐者,曾经隐居在鹿门山。

游:游历。

称道:赞扬。

金銮:就是金銮殿。

风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后来人们也把诗歌称为风雅或者雅颂。

俄:一会儿。

幸:皇帝到某处曰幸。

床:咱们古代把坐具和卧具都可以 *** 。这里是坐具,大的可以并排坐几个人。

素:向来,一向。

再拜:拜两次,表示尊敬。

将:拿,持。

赍:带着。

奈何:为什么。

【译文】

孟浩然,襄阳人。年少时喜欢行侠仗义注重气节,擅长写作五言诗。他隐居在鹿门山,就是汉代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四十岁的时候游历到京城长安,当时许多的名士在秘书省聚会联句,孟浩然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大家(看了)都钦佩叹服。张九龄、王维极其称赞他。王维待招金銮殿时,有一天私下邀请他进去,商讨(谈论)诗歌的写作。过了一会儿有人报告唐玄宗来这里了,孟浩然惊慌失措,躲到了床下面。王维不敢隐瞒,就禀报皇上。玄宗高兴地说:“我一向听说过这个人可是没有见过他。”把他叫出来,孟浩然拜了两次,玄宗问:“你带着诗来了吗?”孟浩然回答说:“偶尔没带着。”就命令他吟诵一首近来写的作品。当吟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时,玄宗慨然说:“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尝抛弃你,你为什么诬陷我?”就命令人把他放还回南山。

3. 孟浩然字浩然阅读答案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选自《新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何惧而匿(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4)欲荐诸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0分)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黑质而白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5.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1.选C。

2选D。

3.(1)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注意“仕”和“奈何”的翻译,仕是做官的意思;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2)适逢他的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注意“会”和“剧”的翻译会是适逢的意思,剧是流畅、痛快的意思。)

4.隐居山林,40岁才到京城,诗中语句不为帝王所喜:率性而为,不喜约束。(意思对即可)

4.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5. 新唐书 孟浩然传 的译文

【古代诗人名人录】孟浩然传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

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

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

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 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

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6.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 1、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③,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音: 义: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⑤学而不思则罔 音: 义: 2.请补出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的下句: 学而不思则罔, 。

3.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并翻译。 李 生 说 之 曰 孔 子 云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所 成 何 谓 之 善 学 也? 4.王生认为“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学,而李生则有不同的见解。

那么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 【参考答案】 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yùn,恼怒;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流逝 ⑤wǎng,迷惑而无所得 2.思而不学则殆。

3. 标点: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翻译: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4.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5.略。 2、逢蒙学射于羿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

逢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端人用心不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

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扣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

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

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他之,何有逢蒙之祸乎? 1.羿与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答: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 答: 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译文: (2)发乘矢而后反。 译文: 5.子濯孺子为什么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呢? 答: 6. “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是指 。

“去其金”是为了 。 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解: 译文: 参考答案: 1.都是师生关系。 2.(A)孟子 (B)庾公之斯 3.曰(A)全段结束处打双引号 曰(B)“我不敢废”后打单引号 4.(1)虽然如此,今日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2)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5.因为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6.箭头 不伤害人(使不害人) 7.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译文:假如像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3、南歧之见(阅读附答案) 作者:-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细瘦。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




课外文言文阅读琢冰
9. 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巧谏的答案 选自《左传·昭公三年》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

李牧文言文阅读的答案
李牧文言文阅读的答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话题# 冬至为何分「人冬」和「鬼冬」?影视达人17 2022-11-02 · TA获得超过14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李牧传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李牧传 李牧者...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8. 自护其短文言文阅读训练(带答案)(一)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 选文】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1-06-20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狸食鸽〉 2010-07-23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235 2009-10-25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17 2011-01-27 求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 20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接种hpv疫苗对女性这些实质性的好处你知道吗? 国家会在什么情况下撤侨? 女性患卵巢多囊前,身体...

文言文外科医生阅读答案
1. 文言文 外科医生全文翻译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③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翻译: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一败将在战场上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

九年级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1.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有没有 最好一篇是课本里的一篇是课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庞德字令明文言文翻译
1.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

聊斋志异文言文答案
1. 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选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答案
3.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高效训练88篇第三次修订的内容及答案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88篇第三次修订(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

外科医生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外科医生》文言文翻译 【原文】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②内,延使治。乃持并州③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镞④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摘自《雪涛小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译文】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

古蔺县18621292445: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依泻君可: 悬牛首卖马肉 【原文】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

古蔺县18621292445: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 ① ,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 ② 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 -
依泻君可:[答案] 17. C[点拨]“人”在这里是名同作状语,像人一样.18. (1) 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 并吃掉我是我的本分, 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2) 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 竟然是鸭子啊!19.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译文]从前有...

古蔺县18621292445: 题文 - 文言文阅读(12分)王绂(fú),字孟端,无锡人博学?
依泻君可: 试题答案:【答案】【小题1】B【小题1】(4分)(1)善于;(2)即使;(3)告诉;(4)给予,赠送.【小题1】(4分)(1)王绂回答说:“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

古蔺县18621292445: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依泻君可: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考试必考题,不少同学在做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的时候,经常都会出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蔺县18621292445: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依泻君可: 一、读拼音写汉字.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2.其人弗能应也.( )( )3.郑人置履.(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古蔺县18621292445: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附答案) -
依泻君可: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

古蔺县18621292445: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求大神帮助 -
依泻君可: 一、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

古蔺县18621292445: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阅读答案 -
依泻君可: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原文】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①谓孟尝君曰:“猿狝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骇骥②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尽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

古蔺县18621292445: 七年级下和课内文言文有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依泻君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