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禅投降被封公,曹奂禅让被封王,而孙皓投降却只能封侯呢?

作者&投稿:释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263年,邓艾率领大军偷渡阴平,随后突破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投降,蜀汉就成为三国建立以来第一个被灭亡的政权,之后,刘禅被转移到洛阳,被魏国权臣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刘禅的爵位是公爵

公元265年,司马炎被司马昭册封为晋王世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去世,司马炎即位为晋王,六个月,司马炎逼迫曹魏政权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给自己,随后,司马炎建立晋朝,封曹奂为陈留王,曹奂的爵位是王爵

公元279年11月,晋朝发动了灭吴之战,晋军所到之处,吴军全面溃败,很快东吴政权面临崩溃,280年5月1日,孙皓模仿当年刘禅投降的仪式,反绑着双手向晋军投降,随后,孙皓被转移到晋都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封孙皓为归命侯,孙皓的爵位是侯

至此,汉、魏、吴三大政权都告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历史进入了晋朝,但是,汉、魏、吴三大政权的末代皇帝却遭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对待,蜀汉末代皇帝刘禅被封安乐公,曹魏末代皇帝曹奂被封为陈留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封为归命侯,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待遇与封号不一样?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还真有讲究,古人对于封爵的程序是非常讲究的。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其中公爵最高,男爵最低,同时按照爵位的不同,所赏赐的封地也不同,周朝的封爵对应的赏赐是:公爵与侯爵之地有百里,伯爵有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封地有五十里,在周朝是严格执行的,不可能封你个子爵给你一百里土地,而一定是五十里。

同时周朝的公爵一般是封是前朝后裔,比如宋国的首封君是商纣王的庶长兄微子启,他的爵位是公爵,封地是一百里,所以宋国是公爵国,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齐国,因为与周文王和周武王关系特殊,而且是周朝的大功臣,所以也是公爵。

春秋战国后期,礼乐崩坏,原本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的,到了后来诸侯们开始自己称王,王爵原本只有周天子能用,但诸侯国都超越了礼法,自己称王,比如秦惠文王就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而他的父亲秦孝公只是称公,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法。

到了秦汉时期,流行是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其中最高等级就是列侯,没有公爵,汉太祖刘邦打天下时,为了拉拢政治盟友还封了八个异姓王,后来又成为同姓王,但是汉朝的爵位原则是:非功不得封侯,非刘姓不能称王。也就是说想要封侯必须得有战功,而只有刘姓皇亲国戚才能被封王,异姓是不能被封王的。

东汉沿袭了西汉的爵位制度与封侯制度,即使到了东汉末年,也是如此,整个两汉时期,外姓封公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个人就是王莽,第二人是曹操。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是为了篡位,同样的道理,曹操被封为魏公,也是为了篡位,公爵在东汉就是篡位的标配,因为东汉最高爵位是侯爵,如果一定要封公爵,那就是篡位。

但是,曹操在位时,不仅封了公爵,还封了王爵,这就是篡位,所以曹操尽管没有篡位之实,已经有了篡位之名,所以才会被天下人所咒骂。曹操去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于是曹丕建立了魏朝取代了东汉,曹丕就是魏文帝,为了安置汉献帝刘协,曹丕给刘协封了山阳公。

为什么曹丕封刘禅是公爵而不是其他的呢?

这很有讲究。东汉是没有公爵的,汉献帝刘协被逼退位后,曹丕得给他一个名份,东汉外姓最高的是侯爵,刘姓最高的是王爵,曹丕可以封刘协为公爵或者王爵都可以,但是曹丕选择了封刘协为公爵,原因是:魏朝已经建立,魏朝曹姓才是国姓,刘姓已经变成了外姓,而魏朝沿袭了汉朝的非曹姓不得封王的制度,在曹操开启了公爵制度的情况,曹丕只能封刘协为公爵

再说刘禅投降后为什么会被封为公爵?

首先,刘禅不可能被封王爵,因为当时魏国掌权的司马昭自己也不过是个晋公,也就是公爵,而且当时曹魏还有个傀儡皇帝曹奂存在,名义上刘禅的爵位还是曹魏皇帝曹奂封的,曹魏时期曹姓是国姓,再加上司马昭还只是晋公,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刘禅绝对不可能封为王爵。

那接下来刘禅就只能是公爵或者侯爵了,侯爵一般是封有功劳的臣子的,从来没有封过投降的皇帝,而且像刘禅这种以皇帝身份投降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当时的政治环境就有优待亡国之君的情况,同时跟随刘禅一起投降的臣子中有被封为侯爵的,比如罗宪被封为西鄂县侯,霍弋被封为列侯,总不能把他们的皇帝也封为个侯吧,所以就把刘禅封为公爵。

封刘禅为公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给东吴政权当榜样的,显示投降可以善待,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灭亡仅存的东吴政权。

那曹奂为什么被封为王爵呢?

第一个原因是:曹奂是禅让帝位给司马炎的,不是像刘禅一样投降的

刘禅是投降曹魏后被封为公爵的,而曹奂是禅让帝位给司马炎的,刘禅与曹奂有着本质的区别,刘禅投降的对象是曹魏,曹奂禅让的对象是全新的晋朝,两者是不一样,如果封刘禅与曹奂同样的爵位,那不等于矮化了晋朝的地位。

第二个原因是:晋朝建立是沿袭了曹魏政权,晋朝必须承认曹魏是正统。

曹丕当年接受刘协所代表的东汉政权禅让时,封了刘协为山阳公,司马炎接受曹奂所代表的曹魏政权禅让时,封了曹奂为陈留王,这都是为了承认前朝的正统性,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公,一个是王,只是名义不同而已,都是傀儡。

晋朝封曹奂为陈留王看上去是获取了名声上的好处,其实曹奂得到的与刘协并无两样,晋朝这是安抚了曹魏旧臣,又得到了禅让的实惠。

第三个原因是:晋朝开启了分封制。

晋朝是开启全面分封制的华夏大一统王朝,晋朝的分封制与两汉不同,与春秋战国也不同,司马炎立国后,吸取了曹魏宗室力量薄弱不能勤王的弱点,大力分封司马氏为诸侯王,但是诸侯王的权力又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大,同时晋朝把大臣封爵提升到了公爵。

晋朝的大臣,比如石苞、荀勖、郑冲、王沈、卫瓘等人都被封为公爵,而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等司马宗亲全部被封王爵,这与曹魏及两汉都不同,司马炎可以封曹奂为公爵,也可以封曹奂为王爵,但他选择了把曹奂封为王爵,晋朝的王爵在当时已经泛滥成灾了,非常多,多封一个空头王爵给曹奂也无所谓,不像两汉及曹魏封个王是很难的。

最后说一说孙皓为什么只能被封个侯爵呢?

孙皓只能被封侯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孙皓投降没有政治意义。

孙皓投降的时候,晋朝就直接统一天下了,三国再次归一,刘禅投降的时候,还能当成东吴榜样,孙皓投降的时候,可是什么作用也没有了,只是当时没有杀亡国之君的传统,要不然像孙皓这样暴君肯定要被杀的。

二、孙皓为人残暴,而且对晋朝君臣出言不逊

孙皓投降后,有一次晋朝权臣贾充问孙皓:

听说阁下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

孙皓却说:

有作为臣子却弑杀他的国君以及奸险狡诈不忠的人,就对他用这种刑罚。

孙皓这是讽刺贾充杀害了曹魏皇帝曹髦,这就等于得罪了贾充。

还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对孙皓说:朕设了这个座位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

而孙皓不甘示弱地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这等于是把晋武帝司马炎给怼了回去,只是当时没有杀亡国之君的传统,要不然孙皓早被杀了,如果孙皓晚生几十年,生在南北朝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孙皓的封赐爵位是晋朝的大臣和皇帝决定的,孙皓的行为已经得罪了晋朝的皇帝与权臣,他们会给孙皓一个好爵位吗?当然不会,只是勉强给了一个归命侯的侯爵,归命侯代表了归应天使的亡国之君,这都是有意义的。



因为孙皓是最后一个投降的,自此以后天下统一,他们自然也不用去顾及孙皓的想法了,能留孙皓一命就不错了。

主要是根据能力来排的,能力越大职位越低,像刘禅,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用的草包,即使封他为公,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因为根据他们投降时间的不同,并且他们所带来的价值不同,会有着不同的封赏。


刘禅投降都已经成为阶下囚了 司马昭为什么还不杀他
刘备死后刘禅于彰武三年(223年)继位,拜诸葛亮为相父,先后六次支持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又先后九次支持姜维北伐,蜀国的国力基本被战争掏空。刘禅后期又因宠信宦官黄皓,加速了蜀国的灭亡。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其中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刘禅不战而降。刘禅投降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后主刘禅简介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阿斗”的意思 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

我想了解一下关于刘禅的事
刘禅(shàn)(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三国的蜀汉刘禅。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

三国刘禅的简介
刘禅(shàn)(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中文名: 刘禅 别名: 公嗣(字),阿斗 国籍: 中国(三国·蜀汉)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207年 逝世日期: 公元271年 职...

乐不思蜀的故事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 故事发生在三国,涉及人物是刘禅,司马昭.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

曹奂封王、刘禅封公、孙皓封侯,三家同是归晋,为何差别这么大?_百度...
一:这三家的灭亡顺序是魏灭蜀、晋代魏、晋灭吴 如果想知道为什么待遇不同,我觉得还是要从司马家来了解,公元263年的时候,魏丞相司马昭兵分三路攻蜀,邓艾暗度偷袭成都,所以迫使蜀汉的皇帝刘禅投降,也是这个时候蜀汉自此灭亡。刘禅被抓到之后就在洛阳居住,也因此被封为了安乐公,刘禅在洛阳这段期间...

关于刘禅的资料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小名:阿斗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职位:蜀汉皇帝(后主) 生肖:猪 谥号:思公(曹魏、西晋)之安乐公 谥号:怀皇帝(刘渊追谥) 生卒:207 — 271(65...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
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元年(221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黄皓、董允等宦官,导致蜀汉逐渐衰落。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

乐不是蜀的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相关的历史人物是刘禅。出处如下:《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惮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译文: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文王喊来乐工舞女,...

武安市15754545738: 三国各国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待遇会有差异? -
官奚红花: 如果说封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是因为“旧主”的关系,但历史上有很多都是杀旧主而自立为新王的.所以只用“旧主”未免太片面了.我认为主要还是看当时的社会形势. 当时天下还是“三分”的,司马一家需要做个样子让人看,以免失去人...

武安市15754545738: 为什么刘禅封公孙皓封侯 -
官奚红花: 他们的公侯看似光鲜,其实都是有名无实的封号.有几点可以说明封位原因.第一是刘禅没有暴政,而孙皓为政是举国愤怒.第二是刘禅没有表现出雄心壮志,甘于平庸.而孙皓刚武有勇力,桀骜难驯.所以刘禅投降早、安全,所以封公;孙皓投降迟、不安全,所以封侯.其实还有隐晦的一点,那就是刘禅投降的时候,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势力已经衰弱,真正支持刘禅的代表人物已经无多.而孙皓投降的时候,因为孙权时代与东吴本土四大家族关系利益搞好了,东吴本土集团的地主阶级还是接受孙皓的.所以也反映了刘禅安全,孙皓不安全.

武安市15754545738: 三国归晋,为什么晋待三国亡国之君的待遇各不相同呢? -
官奚红花: 那是必须的啊,司马篡曹,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事,而他要把自己的篡位做的名正言顺,就是让曹奂禅让,即是禅让,当然不能和明抢一样,要让原来皇帝有尊严的下去,下台了,还同王的待遇一样:而且,满朝文武,魏朝百性也要有心理过渡.至于蜀吴国王待遇不同(本质无大差别),投降时间不同是重要原因,而且和司马师心情有关,

武安市15754545738: 为什么刘禅投降后能被封为公,而孙皓投降后却只封为侯 -
官奚红花: 从爵位上看,本身公比侯高一级.从封赏来看: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建安乐公国,食邑万户,都安乐县,子孙世袭.孙皓被封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子封中郎,孙封郎中.还是安乐公实惠更强.

武安市15754545738: 关于三国时期的几位“后主”的问题? -
官奚红花: 三国时的魏后主曹髦被司马昭所杀,元帝曹奂被废为陈留王;蜀汉后主刘禅反缚双手投降,被降为安乐公,结果还算是不错,因昏溃无能得以终老;东吴后主孙皓则被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

武安市15754545738: 简述<<三国演义>>中三国归晋的经过 -
官奚红花: 第四十二回 三国归晋 邓艾兵临成都,刘禅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谯周劝刘禅向魏国投降.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刘谌和几个有骨气的大臣都劝刘禅背城一战.刘禅不听,下旨谯周写书投降. 刘谌得知明天就要投降,便杀了妻子和儿子,并割下他们的...

武安市15754545738: 乐不思蜀,说典故. -
官奚红花: 典故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西晋·陈寿,大意是这样的: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国,死后,其儿子刘禅继位,但是刘禅昏庸无能,蜀国被魏所灭,在一次宴会上,掌握大权的司马昭故意安排了一场蜀国的歌舞,想看看刘禅是什么...

武安市15754545738: 三国演义中安乐公乐不思蜀情节概括三百字左右 -
官奚红花: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国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武安市15754545738: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
官奚红花: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

武安市15754545738: 曹操为什么要封刘禅为安乐公 -
官奚红花: 不是曹操封的刘禅,是晋武帝司马炎,至于为什么要封他为安乐公,这就不得不说这是刘禅的大智大勇了,在中国古代,一个王朝替代另一个王朝,前朝的皇帝一般难逃死亡的命运,刘禅既然已经被俘,生命是难以保证的,所以他故意做出一副昏庸无能、胸无大志的样子欺骗过了司马炎,得以保存了性命,我个人觉得刘禅其人绝非传说中的那么简单. 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一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了,其中道理大概在此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