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知两线作战是死结,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作者&投稿:毛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章摘要:德国地处中欧,东有苏联,西有英法,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始终是其面临的一项大考。二战爆发前,希特勒运用政治利诱和武力威逼等手段,曾使德国一度摆脱了两线作战的窘境,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战略企图和综合实力严重脱节,德国走向了两线作战的死胡同,德国法西斯政权也因此迅速走向崩溃。



德国地处中欧,东有苏联,西有英法,这三大国是德国称霸世界前必须要打到的“拦路虎”,否则德国的对外扩张就难以进行。为此,德国制定了“闪电战”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避免两线作战,速战速决,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

依托闪电战,德国在战争初期,曾一度成功摆脱了两线作战的窘境,但是由于战略企图与德国的综合实力脱节,希特勒最终还是走向了两线作战的死胡同,这也是其最终输掉战争的重要原因。



希特勒的上台,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德国建立,也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为了夺取世界霸权,希特勒一方面以英法等资本主义强国为敌,另一方面又仇视社会主义苏联,德国处于东西两面都是强敌的险境之中,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在希特勒对外扩张的总战略中处在特殊的地位。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柏林召开秘密军事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德国的对外扩张计划。首先建立一个以中欧地区为中心的“大德意志帝国”;其次是打败法国和苏联,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最后是向海外扩张,征服英美,称霸世界。希特勒的对外扩张计划可以简洁地概况为“先大陆,后海洋”的扩张计划。



在“反共”的口号下,希特勒不断蚕食邻国的领土,面对着法西斯的扩张政策,英法等国“苟且偷生”,奉行“绥靖政策”,希望通过牺牲中小国家和苏联的利益来自保。

希特勒正是在与英法的不断接触中看出了这些欧洲大国对于战争的恐惧,不断得寸进尺,肆意妄为。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3月,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处在了德国的三面包围之中,德国在欧洲处于了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

按照预先制定的扩张计划,希特勒经过反复考虑,决定首先消灭波兰,然后再有步骤地各个击破,这样既可免除西进的后顾之忧,又可为东进苏联建立桥头堡。与此同时,为了牵制英国和威慑法国,希特勒在外交上也展开了积极行动。

1939年5月,德国与意大利签订《德意友好同盟条约》;

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德意同盟使德国在国际上得到了强有力的声援,两国保证在共同的阵线上对付敌对国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得德国由此避免了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彻底免除了后顾之忧。希特勒随即出击,先后攻占北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希腊,德军所向披靡,一路高歌,成功地避免了两线作战。

但我们必须明白,希特勒避免两线作战的扩张计划是建立在运用闪电战逐个击破的基础上的,只有战局的发展符合自己的预先设想才能取得胜利,战争的时间表一旦被打乱,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后来的战事发展也证明,的确如此。



英国势力被逐出欧洲大陆后,德国开始把枪口对准苏联,为了保持西线的平静,希特勒动用各种手段引诱英国投降,遭到了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战时内阁的拒绝。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决定“消除英国本土作为反德战争的基地”。

1940年8月1日,希特勒签发第17号指令,决定“对英进行海空作战”,要求德国空军夺取制空权,大规模空袭英伦三岛,通过破坏英国的军事经济潜力迫使英国退出战争,进而对德妥协。这样,为时近一年的不列颠空战由此展开。



事实证明,德国人完全低估了英国军民的抵抗意志,“真正的和平不能通过与希特勒握手取得,而必须首先消灭希特勒主义。”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国勇士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军进攻英国受挫,空战以英军胜利而告终,希特勒的战略部署被彻底打乱。

打败英国仅仅是德国对外扩张的一步,希特勒的野心是征服整个欧洲,乃至于整个世界。对战争过分自信的希特勒在发动不列颠空战之际,制定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武装部队要做好准备,即使在对英战争没有结束的情况下,也要以一场速决战打垮苏俄。”希特勒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了侵苏战争。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成功避免两线作战的德军最终还是走向了两线作战的死胡同。



德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使其必须要面对英法苏三强,如何避免两线作战是德军不可不考虑的首要课题。那么,为什么希特勒在成功避免两线作战一年多以后甘愿冒着腹背受敌的危险,再次走向两线作战的境地呢?这主要与当时希特勒对形势的判断和德国战时经济的脆弱密切相关的。

其一,英德矛盾不可调和,虽然英国势力被赶出了欧洲大陆,但是英国始终不愿低头,英吉利海峡是德军跨不过的一道坎。在强大的英国海空军和强硬的丘吉尔面前,德国是“和不成,攻不破。”可是,狂妄的希特勒认为虽然英国攻下不,但是已经元气大伤,不会对德军东进造成多大的威胁。

其二,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德国的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供应日益紧张,可是希特勒天真地认为,只要打败苏军,占领苏联就可以彻底解决德军战略物资供应不足的问题。“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彻底占领苏联的大片领土,控制对德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乌克兰粮仓和高加索的石油等战略资源储备地。”

其三,希特勒认为经过“大清洗”后的苏军不堪一击,只要德军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利用闪电战长驱直入,彻底击败苏联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打败苏联,英国在欧洲就彻底成为孤家寡人。因此,希特勒认为在1941年入侵苏联是“最佳时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简单地认为只要2个月就可以“打怕”苏军,不出半年就可以彻底“解决”苏联。让希特勒想不到的是,苏联军民誓死保卫祖国,越战越勇。1941年12月,苏军开始转入反攻,德军闪电战宣告失败,被迫走向两线作战的死胡同。



苏德战争的爆发,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形势。美英一改先前对德的绥靖、纵容的态度,同时调整了对苏政策。

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演讲:

“希特勒侵犯俄国只不过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英国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表示:“愿意帮助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由此卷入战争。



德国不仅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而且还要对阵强大的美国,德军处在了一个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自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一直要求美英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德军对苏联的强大压力,但美英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考虑,直到1943年年底德黑兰会议才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欧洲第二战场的成功开辟从军事上加快了德国灭亡的步伐。




希特勒从成功避免两线作战到最终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表明:霸而无道终被罢。希特勒错误地认为他所推行的侵略政策是正确的,狂妄地幻想着征服世界。这种战略企图与实力严重脱节的扩张计划包含着很大的冒险性。

希特勒为一时的胜利而头脑发昏,骄傲自大,把自己征服欧洲的军事计划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霸而无道终被罢。

纵观德国在战争中由弱到强,盛极而衰而亡的过程,给予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是极其深刻的。德国千方百计地幻想逃脱两线作战的窘境,但是到最后依然是逃不掉两线作战的“死结”,这充分说明了逆势而为终无为,霸而无道终被罢的道理。

战争虽已远,教训依然在。愿世界和平永驻。



这是因为在第2次工业革命以后,德国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由于他们很快的攻破了其他国家,所以自信心爆棚,因此做出了这样的决策。

因为他们胃口是非常大的,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们铤而走险,想尽力的拼搏,然后就两线作战了。

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即便不战也是会死,所以战了还有一线生机,所以才会这样子做。

这是因为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一定要去作战,如果这一次作战赢了,也说明自己的运气比较好吧。


孙权荆州之战
孙权面临着东西两线的敌人,陷入两线作战的死局。为了集中精力与刘备作战,他转而投靠曹操。然而在夷陵之战后,蜀汉部队的兵力消耗惨重,陆逊想进一步扩大战果却遭遇曹丕的大举南下,计划只好搁置。不过曹丕的三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反而促使蜀汉和吴国重新结盟。然而诸葛亮死后,东吴荆州驻军想要发动战争,...

康熙王朝的台词
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老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

希特勒和英联邦作战时是不是犯了兵家大忌?
德军的这次行动代号,叫“巴巴罗萨”。德军向苏联的进攻,让全世界的战略家感到吃惊和猝不及防。此时的德军海陆空三军,分散在大不列颠、北非和巴尔干三个大战场无法脱身,尤其在英国和北非的战事并不顺利,同时向东方大国苏联开战,非但触碰了自古兵家都要避免两线作战的大忌,更成了多线作战,...

...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和德国都选择了“两线作战”?
德国暂且不谈,老夫对德国研究不多。日本两线作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断了日本的石油补给,断了石油补给以后,日本缺油,导致日本军部内讧越来越大(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矛盾很大),为了开辟新的石油运输路线,以及迫于陆军的压力,于是海军同美国翻脸了。实际上原本日本海军曾经向英美两国学习过不少东西,而且...

二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1939年9月1日。二战中德国地处中欧,东有强邻苏联,西有劲敌英法,两线作战问题便成为德国对外扩张战略所面临的死结。二战爆发前后,希特勒运用政治利诱和军事威胁双管齐下的手段,曾使德国一度摆脱了两线作战的窘境,但终因战略企图和实力的严重脱节,德国最后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法西斯政权也迅速...

真实的刘备是特立独行的不屈灵魂
刘备被迫两线作战。 就在此时,被曹操击败的吕布势穷来投。虽然明知吕布为人反复无常,但为了应付两线作战的局面,刘备还是收容了吕布。兴平二年(195年),吕布趁刘备和袁术作战的时候突然袭取了下邳。当时留守下邳的张飞御下无方,激起了刘备嫡系部队和原陶谦系将领的内讧,遂使得吕布轻易得手,不仅占了徐州,而且“虏...

平原君赵胜是什么结局?真的是被赵王骂死的吗?
根据《史记》,平原君赵胜病毕业于“赵孝成王十五年”。 译文:赵胜死于公元前251年(赵孝成王十五年)。 据说平原君的最后结局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好的。 平原君因病去世了。 孟尝君没有继承人后,信陵君为了避祸据说“因病饮酒而死”。 春申君纳闷,只有平原君寿终正寝了。

遇刺是怎么回事?
盟军在法国登陆和苏军在东线的强大攻势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德军士气一落千丈,一部分陆军高级将领对希特勒的幻想破灭了,一批被称作“德国反对派”的军官和官员们也加紧活动,想通过杀掉希特勒来结束战争,以减少德国所遭受的损失。他们当中有一个名叫施陶芬贝格的上校,37岁,以前在北非作战时受了重伤,失去了1只...

在一战中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吗
并不是这样。在一战之前,同盟国、协约国都做了大量准备,换言之,这场战争蓄谋已久。而这场战争是由同盟国挑起,有一个成语叫先发制人,就是首先动作的一方是处于有利地位的,也就是说,虽然同盟国在一开始也两线作战,但他们占优势。可惜,协约国也不是吃素的,本来协约国也暗中备战很久了,...

项羽因为什么 宁死不肯过江东???
历史上无数次证明,进行两线作战就等于找死,因此即便项羽到了江东,而且又有钱粮建立起一支军队,还能与南面的少数民族以及秦残余势力的各个割据力量搞好关系,也不可能翻盘了。项羽在约2年以前,在荥阳战场上的表现能作为印证:与刘邦、彭越等人作战,长时间往返奔波,虽然几乎每战必胜,但总体形势总是...

安国市19610207914: 德国在两次大战中都发动了两线作战,为什么在明知国力很难应付双线作战的情况下,仍要进行,其内在根本原因是什么 -
鄂谢力可: 都是托大的问题!把困难和对手低估了!!冲动是魔鬼!

安国市19610207914: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都陷入两线作战? -
鄂谢力可: 第一,德国庞大的国防开支,不允许大量德军的限制. 第二,德国不开战,等各国反应过来,别人照样会撕毁的,希特列只算抢先一步. 第三,而且两线作战并不是德国失败的关键,一个国家始终不能跟世界抗衡的,没有强大的盟友,德国战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安国市19610207914: 德国为何在二战走向灭亡 -
鄂谢力可: 德国在二战走向灭亡的原因是领土扩张速度过快,但更重要的是当英国尚未被德国占领的时候,急于攻打苏联,以致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第一线就得要防御英国的打击,第二线又要防御北欧军团.导致了军务紧张,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攻打苏联没有充分利用东欧这个老牌美丽工厂的优势来进行拉锯战,因为对于苏联这样民风强悍的国家武力打击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反而用文化攻势更为有用.但是,德国人犯下了一个大忌那就是;强国强攻,也就是说,征服苏联应该派些日耳曼教师全把每一位苏联人去斯拉夫化,教育改为日耳曼风格的教育.对于强国文攻比武力打击更有用.

安国市19610207914: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
鄂谢力可: 原因太多了.主要的是德国从1942年就开始在英吉利海峡和北非战场两线作战.1943德国对苏联宣战,这是纳粹德国犯下的最大的错误.从施行斯大林模式开始,苏联从一个小农国家转变成一个工业基础雄厚的工业大国,能源大国,人口迅速增长.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根本无法与苏联相较,这就为后来的失败埋下祸根.而且苏联地域广阔,在欧洲的地形多为平原沼泽,经常让德军迷失方向,使德军赖以自豪的闪电战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这就给了苏联休整军力的时间.德军对进攻目标的选择也有错误,太急于求成,忽视苏联地形和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这是最重要的.

安国市19610207914: 由于德国地理位置的原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德?
鄂谢力可: 原则上,德国应该先解决西线然后再进攻东线,但每次都由于指挥者的失误,而导致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在二战中还好一些(西线只剩英国,一定的时期内无法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这种劣势在一战中尤为明显.

安国市19610207914: 二战德国为什么要东西两线作战他没有吸取一战的教训吗?? -
鄂谢力可: 这是个战略问题 德国当时正在全力攻克苏联 没想到盟军会在法国登陆在背后捅刀子 还有德国也在北非作战

安国市19610207914: 二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呢??
鄂谢力可: 德国败在不应该两线做战,使兵力分散,战线拉的太长,战争物资匮乏,同时它还要在北非和俄罗斯等地作战 同时内部不团结,盟军力量的强大地理位置的不好,成为盟军的两边夹攻.

安国市19610207914: 二战德军两线作战,是希特勒高估自己吗 -
鄂谢力可: 有这个因素,但也有其他因素.一直有人一味的把这个问题放大,好像当时德国选择二线作战,除了希特勒过分自信,没别的原因似得,这是片面的.我们仔细查阅二战前期德国的战略及战术安排与实施,说明当时德国的将领与他们的战术应用...

安国市19610207914: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要两线作战?
鄂谢力可: 很多人认为击溃纳粹德国的根本力量来自东方的苏联红军,而美英盟军在西线的作战似乎仅仅是一种渔翁得利的行为,综观整个二战战局及结果似乎这种推论能令人信服,...

安国市19610207914: 我想知道两线作战为什么是兵家大忌? -
鄂谢力可: 因为战争的胜利讲究要集中兵力.如果面对敌人两个方向的进攻,一般来说应该先集中力量击败其中一支,然后在掉头对付另一支.但是这样一来,在你对付第一支敌人的时候,对第二支敌人的防御能力是很弱的,就有可能被对手击败;如果在你还没有击败第一支敌人的时候,第二支敌人就已经击败了你的防御部队,从背后威胁你的主力,你就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不过说实话,战场上一切都是相对的.这种战略态势下,你固然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对手也面临分兵势弱的劣势,就看谁能抓住机会,化被动为主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