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前这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作者&投稿:竺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清净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以后说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说著一字」。自后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皆认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横说竖说,或棒或喝,都是断除学者的妄想分别,要他直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假一点方便葛藤说修说证,佛祖的意旨,我们也就皎然明白了。

你我现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徧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善恶,与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如此有什么行可修,讲修行岂不是句空话吗?但你我现前这一念心,向外驰求,妄想执著,不能脱离,自无始以来,轮转生死,无明烦恼,愈染愈厚,初不知自心是佛。即知了,亦不肯承当,作不得主,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长在妄想执著中过日子。上焉者,终日作模作样,求禅求道,不能离于有心;下焉者,贪瞋痴爱,牢不可破,背道而驰。这两种人,生死轮转,没有已时,讲不修行,岂不又是空话!

所以大丈夫,直截了当,深知古往今来,事事物物,都是梦幻泡影,无有自性,人法顿空,万缘俱息,一念万年,直至无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净太平家里,享受无尽藏宝,无心无为,自由自在,动静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神鬼窥他不破,就是诸佛菩萨也奈他不何,这样还说个什么修行与不修行呢?其次的人,就要发起志向,痛念生死,发惭愧心,起精进行,访道力参,常求善知识,指示途径,勘辨邪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渐臻于精纯皎洁,这就不能说不修行了。

上来说的不免迁上就下,仍属一些葛藤,明眼人看来,要认为「拖泥带水」。然祖庭秋晚,去圣日遥,为应群机,不得已如此罗嗦。究实论之,讲修行,讲不修行,确是空话,直下无事,本无一物,哪容开口。菩萨呀!会吗?




法界是什么意思?
法界众生本来清净,真空一味,无有差别,名本来净;随行浅深,净有差别,名离染净即前理法界。3、亦有为亦无为法界。分随相门与无碍门。受、想、行、识及五种色、八无为法,意识所缘名随相门;一心法界,心真如性,名无碍门。此二门如水与波,恒相杂故,即前理事无碍法界。4、非有为非无为法界。分形夺门和无寄...

求教佛学者,如何修心?问了多遍都是些无聊的人说些我听不懂的话来炫耀...
——净土宗念佛法门)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回光一瞥,了了常知,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

莲花最有禅意的句子
4、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王昌龄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6、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色后群芳...

心是什么样子世界就什么样子
不是因为世界本身就很复杂,而是因为大人们的思维和成见将这个世界复杂化了。什么样的心,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当你的心像杂物房一样堆积了大量乱七八糟的东西时,你眼中的世界就同样是个巨大的杂物房。所以,当有个网友问我,中国传统里面是很重视读书的,所谓“仕、农、工、商”,但现在却颠倒...

佛语经典语录
115、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但悟一心,...

究竟大乘佛法是否佛所说?
说得更明白点,六祖开悟的时候,所悟的心就是入胎识,所以才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与阿含所说的入胎识体性完全符合,也与大乘法所说的真如佛心无二无别。最后劝勉大众,当依法不依人,当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大小乘本无矛盾,只差别於实证的深浅不...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
教下说这四惑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有九地八十八品之多。要一步一步慢慢除去,不是一下子除得了的。故须具一片长远深心,在境界上精勤地奋斗始得。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真心本来具足法报化三身,不须向外去求。现在我们的一念清净心,就是当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法身;我们能见...

我们念佛才能成佛,那阿弥陀佛是念什么成的佛?阿弥陀佛!
不只是阿弥佗佛念佛成佛,一切佛都是念佛成佛,但是要清楚的是,这个佛是自性佛,亦名法身佛,是一切众生本有的真实理体,禅宗说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祖师西来一等等,佛经用的名词也很多,如真心,真如,涅盘,本心,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等等,成佛必须圆满一切种智,而一切种智的实证必须从亲证...

香燃烧完之后,下次上香的时候,原来剩下的香柱子需要取下来吗?_百度知 ...
每逢过年过节,许多信众喜欢到寺院去抢头香,在我看来,这是迷信和偏执了。如果心不清净,到哪里都是困厄。《六祖坛经》里讲到:“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所现。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只有我们多行善事,念念清净,懂得布施,知晓因果,常行菩萨道...

品味《道德经》之五十六
        说话必得动念,动念即乖,动念心则不净,不利于体验知性,所以要塞其兑。        人们习惯跟着色声香味触法这些虚幻无常的尘相乱跑,不知自己的心与知性本来清净无染,寂然不动,要想体验清净不动的知性,就要闭其门,关闭六根与六尘...

贵池区17366211942: 虚云老和尚谈修行和不修行的区别 -
弓芝因瑞: 虚云老和尚谈修行和不修行的区别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

贵池区17366211942: 法身、报身、化身的区别? -
弓芝因瑞: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应身),三者的区别在于: 1、含义不同 法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佛性,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 报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贵池区17366211942: 宣化上人:怎么叫明眼的善知识呢? -
弓芝因瑞: 摘自《劝发菩提心文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怎麽叫明眼的善知识呢?明眼的善知识有几个条件你可以观察的.他第一不贪财;第二不贪色;第三不贪名;第四他不自私:有这四种.你看这个善知识,他是不是说来说去都是叫你对他有利益?是不是...

贵池区17366211942: 六祖坛经讲的是什么(500字以上)?对现代人的生活有什么启示?(500字以上) -
弓芝因瑞:六祖谈经主要讲的是人人都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即人人都可以成佛,只要放弃执著,中道修行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告诉人们佛教修行不比拘于形式,任何形式的修行都可以成佛,佛不在别的地方,就在自己的心里,六祖不识字,却...

贵池区17366211942: 宣化上人:什么是善知识?不贪钱、不贪色、不贪名、不自私, -
弓芝因瑞: 有智慧! 善知识依照佛法修行,恶知识依照魔法修行. 浅言之,善知识就是有智慧的人,恶知识就是愚痴的人.善知识有正知正见,恶知识有邪知邪见.合乎佛法就是正知正见,不合乎佛法就是邪知邪见.善知识依照佛法修行,恶知识依照魔...

贵池区17366211942: 佛教第八识是什么 -
弓芝因瑞: 佛教八识第八识阿赖耶识 佛家所说八识般包括内容:1、眼识--眼睛--色(形象);2、耳识--耳朵--声(音声);3、鼻识--鼻于--香( 香奥气);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5、身识--皮肤--触(受冷热痛痒);6、意识;7、末识叫污染识;...

贵池区17366211942: 念佛:念佛念到佛性现前,是什么意思 -
弓芝因瑞: 佛性,本自具足,本来就在眼前.念佛修行,可以觉悟这个真理.所以有时候讲觉悟是“佛性现前”.

贵池区17366211942: 人的可以修炼成佛吗? -
弓芝因瑞: 人可以修炼成佛.佛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凡夫却执着妄想,所以不能证得.而佛,如实的了知宇宙一切,了知一切因果,了知我们的“真心”(不是现在这个会打字、会识字的第六意识心)本来清净无染.修炼的过程,简单来...

贵池区17366211942: 佛说万法唯心造 -
弓芝因瑞: 楼主善问! 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因此,如能真实现观法界本为真心所造,能现观此真心出生万法的微妙运作;则是了知“三世一切佛”的人,这样的人,必定是明心见性具足,乃至进入初地的菩萨...

贵池区17366211942: 《大乘心地观经》里观心的方法是什么? -
弓芝因瑞: 观心一法,是修心的要务,一切大乘经典所说的,处处不离般若,正是处处不离观照.由于我们平时不能一念回光来返照自性,终于使妄念象脱缰之马一般,奔驰不停.现在我们用自性来照于自心,是伐木断根的根本办法.所以《涅盘经》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