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语文<同步探究>8年级(上) 阿里山纪行 答案

作者&投稿:独孤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阿里山随想 阅读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阿里山纪行》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填字成词:(4分)
风m媆plain    山l俓plainn     d奖plain    听  雄j慭plain   山间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   )、人(   ),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   )、阴(   ),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3.下面括号中的词语读音相同,请选用合适的填人空格,并简要说明选用理由:(4分)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有如   、如蝇、如蚊的声音……那是静谧的世界、洁净的世界,甚或是  的世界。(禅  蝉)
(2)虽到了人迹罕   的地方,却令人兴   倍增。(至  致)
4.本文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字里行间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第二部分:
(一)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    入车窗又    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那也是一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5.文中方框中应加入的动词依次是 。(3分)
6.“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3分)
A.阿里山是台湾的一个部分。
B.要到台湾必须先到阿里山。
C.阿里山是台湾的代表和象征。
D.不到阿里山,没人承认你到过台湾。
7.这一段写森林小火车以及森林火车站,主要突出了      的特点。(3分)
8.这一段文字简略描写了上山途中所见的景物是       和       。(4分)
9.“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主要是从     角度写景;“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主要是从     角度描写了,这两句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1.略 2.略 3.略 4.阿里山风景如画,山高林深,无比幽静;原始森林无边无际,形态万千;青苔密实浓厚,“神木”坚韧挺拔。作者不仅充分抒发了对如诗美景的赞叹之情,还表达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5.穿、漫、溢 6.C 7.古朴 8.林海、云雾 9.视觉;触觉;山下山上温差极大,突出阿里山非常高大。 

1.人们连说话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去打扰这些鱼、鸟、兽,它们也没有必要出来四散逃窜,说明游客的环保意识很强,在这里,人与自然是融洽的,和谐的。
2.作者可以感觉到山林的幽静,“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写出了山林里若有若无的声音,以声反衬静。
3.作者不会感到遗憾,阿里山的姑娘只是一种美的象征,作者在美丽的阿里山山水中已经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并把她永远放在了心里。

2.给加粗字注音。
(1)风靡( ) (2)莽莽( ) (3)山岚( )
(4)谛听( ) (5)幢顶( ) (6)禅的世界( )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6分)
(1)于是,晏席上便轻轻回汤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
(2)不过,它经过改装,变成了纯悴的旅游性小火车,还顽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
(3)这是浓荫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荫,绝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________________
(3)它堪称山间一明镜:________________
(4)盛夏亭午时分:________________
(5)无可匹敌: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叠词。
(1)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
(2)它真像一________绿地毯,________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3)树干都是湿________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6.给下面一段文字的方格里点上恰当的标点。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7.改写画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8.仿句。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9.佳句赏析。
(1)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这一句运用________手法,写出了山下与山间的巨大温差,从作者________的角度,突出凉气穿肌透骨的力度。
(2)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突出树木的“________”和“________”。
(3)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作者以拟人化的________描写树木________。如诗如画的比喻,感受深切的________,使森林、古树成了富有________的情境。
10.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一)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1)这一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_______和林区的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的手法。
(二)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________反衬________。
(2)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作者采用________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的文字,强调林区的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以有声反衬________,营造一个“静谧的世界”,收到了“________________”(填一诗句)的艺术境界。
(三)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句与文章开头唱《高山青》相呼应,以歌________,以歌________,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整个游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____意思,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
(4)作者在整个游程并没有看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综合题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试问什么叫移步换景?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情调 调虎离山 南腔北调;调解 风调雨顺 调嘴学舌
(2)系在树上;关系 系数
(3)参天 参数 参加;参差 参错;人参 参商;
(4)行别银行 行情;树行子;道行(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穿行 行若无事
2.(1)mí(2)m3ng m3ng(3)l2n(4)dì(5)chu4ng(6)ch2n
3.(1)宴荡(2)粹 颇(3)阴 阴(以前“树阴”写作“树荫”,现在规定一律写作“树阴”) 决
4.(1)请刚从远道来的人吃饭(2)深远的感情(3)可以称为(4)正午;中午(5)对等;相称
5.(1)茸茸 毛毛 蒙蒙(2)条条 紧紧 (3)漉漉
6.: ‘ ’
7.头顶上是高高的蔚蓝的天空
8.示例:不到泰山,何以能说到了泰安?不到玉皇顶,又何以能说到了泰山?
9.(1)对比 感觉(2)比喻 树躯 树身 大 高(3)比喻 排列之整肃 联想 审美价值
10.(一)(1)明镜 水墨画 清澈透亮 迷人风光(2)由衷的赞美之情 融情于景
(二)(1)比喻 声(有声)静(无声)(2)反复 宁静(3)无声 此地无声胜有声
(三)(1)起 结(2)旅游阿里山(3)好像 不是比喻句,“仿佛”在这里表示想像。
(4)①作者旅游阿里山不尽然为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言外之意,也是为了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②作者在整个旅游中,确实看到了阿里山的风光如画,并为之陶醉,他的赞美出于肺腑之言;③“一方山水育一方人”,看到了山水之美,也等于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之美。
综合题
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描写方法叫移步换景。《阿里山纪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来描写阿里山的风光的。作者以行踪为线索,“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到“台湾的中部城市”,改乘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曲径通幽”;“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终于看到了神木”;最后“下山”。从进山到下山,作者边行,边看,边描写所见风光。这种写法不仅可把线索交代得很清楚,而且表现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风貌,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一种动态美、整体美。(完整答出得“优”;分析不够具体得“良”;只答出什么叫移步换景和线索得“中”;只答出什么叫移步换景得“下”。)(由于不看课文,作者行踪只要大致说对即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8课 阿里山纪行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填字成词:(4分)
风mǐ     静谧     líng    听  雄jīn   山间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   )、人(   ),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   )、阴(   ),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3.下面括号中的词语读音相同,请选用合适的填人空格,并简要说明选用理由:(4分)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有如   、如蝇、如蚊的声音……那是静谧的世界、洁净的世界,甚或是  的世界。(禅  蝉)
(2)虽到了人迹罕   的地方,却令人兴   倍增。(至  致)
4.本文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字里行间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    入车窗又    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入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那也是一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5.文中方框中应加入的动词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3分)
A.阿里山是台湾的一个部分。 B.要到台湾必须先到阿里山。
C.阿里山是台湾的代表和象征。 D.不到阿里山,没人承认你到过台湾。
7.这一段写森林小火车以及森林火车站,主要突出了      的特点。(3分)
8.这一段文字简略描写了上山途中所见的景物是       和       。(4分)
9.“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主要是从     角度写景;“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主要是从     角度描写了,这两句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二)
三游华山
贾平凹
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了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
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些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凉荫,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子里漫下一条河来,河里却全部没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林子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在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运动和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跑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到了五月,我又去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下站下来,步行了七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工业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寂无人,数十棵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坐上,仰头看见大阳在树梢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圆,裂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长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自己呼吸。忽见后边的朱红方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多。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两次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友人都笑我荒唐,我只笑而不语。到了六月初,又邀我的一个学生再次去华山,终于进了谷口,逆一条河水深入。走了三里,本应再走十里便可上山了,河水却惹得我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列石上坐下。水很明净,河底石予清晰可见,脚伸进去,那汗毛上就显出一层银亮亮的小珠儿,在脚下形成无数漩涡,悠悠而去。青石板很多,水从上流过,腻腻的软着身子,但遇着一块仄石了,就翻出一朵雪浪花,或在下出现一个空轴儿的漩涡。河里没见到鱼,令我很遗憾,到了拐弯处,水骤起小潭,有几丈深的,依然能看到底。捡些小片石丢去,片石如树叶一样,先在水面上浮着飞,接着就没进水,左一漂,石一漂,自自在在好长时间才落水底。
这么又玩了半天,学生催我赶路,我说:“回吧。”他有些疑惑了:“你这是怎么啦?三次上华山,都半途而归?”我说:“这就蛮够兴趣了。”学生说:“好的还在山上哩!”我说:“是的,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学生便怨我身懒。我说:“不。要是身懒,我能年年想着来吗?能在今年连来三次吗?之所以几年里一直不敢动身,是听别人说得多了,觉得越好越不敢去看。如今来了三次,还未上山,便得了这许多好处,若再去山上,如何能再享用得了?如今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力。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学生说:“那么,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说:“天地大自然是知之无涯的,人的有限的知于大自然永远是无知,知之不知才要欲知。比如人之所以有性格,在于人与人的差异。好朋友之间有了矛盾,往往不在大事上,而在于小事上伤了和气。体育场上百米跑,赛的其实并不在于百米,而是一步的距离。屋内屋外,也不是仅仅只一门之隔吗?可以说,大自然的一切奥秘,全在微妙二字,懂得这个道理,无事不可晓得,无时不产生乐趣和追求。”学生点头称是。两人一路返回。学生很乐道此游,要我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并要我将所说的道理写出送他。
(摘自《贾平凹游记精选》)
10.正如作者所言,大自然的奥妙,全在“微妙”二字,那么对于登山而言,其微妙之处是什么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从生活中举出实例加以阐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下面诗句中创设的意境与上句相似的一项是(  )(4分)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请用赏析关键词语的方法赏析句子。(只选其中一句赏析)(4分)
⑴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青石板很多,水从上流过,腻腻的软着身子,但遇着一块仄石了,就翻出一朵雪浪花,或在下出现一个空轴儿的漩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写作
以“校园的早晨”为内容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断。要求以写景为主。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略 4.阿里山风景如画,山高林深,无比幽静;原始森林无边无际,形态万千;青苔密实浓厚,“神木”坚韧挺拔。作者不仅充分抒发了对如诗美景的赞叹之情,还表达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5.穿、漫、溢 6.C 7.古朴 8.林海、云雾 9.视觉;触觉;山下山上温差极大,突出阿里山非常高大。 10.山下很美,山上应该更美。如今不去山上,就使山上的美妙像谜一样更具魅力。 11.略 12.D 13.(1)如:“矗立”一词写出了华山的高峻,“裹”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山头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美妙的特点突出表现了出来,并有情趣之美。(2)如:“软”字将水与石不同的质感写出来,透着一股调皮劲,“翻”字生动而准确,“雪”字表现了浪花的色彩美,一个“空”字使人产生美妙联想,语言美和形象美结合起来。 14.略

强烈要求要是写真实感受自行到台湾旅游一次。


云南省19718425785: 求《东方之珠》歌词(粤语的)
张杭喜素: 《东方之珠》(粤语版) 试听和下载: 歌词: 极目望困惑而彷徨 可喜的是眼前繁盛现状 新的生活新的奋斗 斗志化为强劲力量 此小岛外表多风光 可哀的是有人仍住陋巷 若以此小岛终身作避世乡 群力愿群策东方之珠更亮更光 念旧日信念何顽强 几经风暴雨狂还冒巨浪 新的迫害新的引诱 有正有邪何处是岸 小岛中路本多康庄 可哀的是有人仍是绝望

云南省19718425785: ''0''的梦想400字的作文财富悬赏有多少给多少!
张杭喜素: 梦想是风雨中的阳光,梦想是寒雪中的温暖;梦想是沙漠中的泉水,梦想是春天的百... 多少日夜,他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没有动摇.最后他终于成功了. 所以请大家从现在起...

云南省19718425785: 英语急急急 -
张杭喜素: 1.Then2.cut up3.put4.fruit5.in6.spoons7.of8.cup9.Finally10.mix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云南省19718425785: 关于显卡的问题 -
张杭喜素: 1 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和256位三种,人们习惯上叫的64位显卡、128...

云南省19718425785: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
张杭喜素: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云南省19718425785: "走进图书馆"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张杭喜素: 1、主要包括:在借书处获得借书卡——根据图书分类,在文艺类里查找鲁迅——根据作品体裁查找《朝花夕拾》 2、主要有:分工搜集信息,梳理信息,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3、可以从生动曲折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充满童趣的内容等方面推荐

云南省19718425785: 智取生辰纲情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张杭喜素: 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 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

云南省19718425785: 热爱生命赏析(食指的)热爱生命的主题是什么?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
张杭喜素: 食指诗歌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地搏斗后,我死得比...

云南省19718425785: 语文<孩子我问什么打你>阅读答案
张杭喜素: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答案 :1、在第一自然段中用着重号找出两对反义词.(偶然)——(经常) (轻描淡写)——(刻骨铭心) 2、结合文章理解下列词语.“我...

云南省19718425785: 贯穿穷人这篇课文的一个字是什么
张杭喜素: 解答:贯穿穷人这篇课文的一个字是“穷”.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