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曾国藩的三个梦想-读《曾国藩》第三卷

作者&投稿:於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国藩》第三卷中写了曾国藩在总督任上辗转两江、直隶,北上剿捻劳而无功,津门教案名污心伤,始办洋务播下种子,终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合上书本,我觉得曾国藩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做一个儒家名臣。他至少有平乱、治世、传家三个梦想。

     第一个梦想,曾国藩想做郭子仪、李泌一样的人物。他组织湘勇,转战湘赣浙皖,自述屡败屡战,两个弟弟死于战场。晚清政府最终依靠湘军淮军剿灭了太平天国之乱,他成功了,官至总督爵受列侯。

     第二个梦想,曾国藩追求扭转晚清暮气沉沉的官场风气,“陶铸世风”,做中兴名臣。为了这个目标,他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做表率,想要去影响门生、幕僚,形成一颗颗良好的种子,去开花散叶,改变晚清的政治大环境。曾国藩的门生幕僚学习他的做人做事。他是一个律己的正人,不收受贿赂,不留资财贻后代。他是一个能办事的人,经历过挫折后不再刚峻。为达正确的目标,曾国藩的眼里可以有沙子,容的下丁日昌等不清廉的能吏,也可以立威仪整治盐吏裕褀斩杀降将韦俊。左宗棠称赞他有“知人之明,谋国之忠”。对于外交,曾国藩有原则有底线。底线是不能开战,因为他知道打不过,绿营不堪用了,湘军裁撤了,水师木船敌不过铁甲船,淮军是仅有的战斗力强的部队,但那是地方部队,国战怕是赢不了。因此,曾国藩处理津门教案妥协了,背负骂名。曾国藩有原则,比如不同意处死津门教案涉事官员,比如不赞同李鸿章以痞子腔对外。曾国藩赞成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培养人才,帮助选送十岁左右的儿童去留洋,兴办机器总局,支持容闳买来机器设备自己制造铁甲船。虽然大目标是没有成功,但曾纪泽、李鸿章、彭玉麟、容闳等在各自的舞台上也很好的书写历史,清朝这艘船终是要沉的,但中国的洋务开端始于这些有识有才的人们。

     第三个梦想,曾国藩希望诗书传家,代有人才。因此,曾国藩工作再忙也会给子侄辅导文法,会耐心地给固执的曾国荃讲如何做事,指导弟弟阅读好的奏章等等。他临终留下四条遗训:一曰慎独而心安,二曰主敬而身强,三曰求仁而人悦,四曰习劳而神钦。曾国藩留下端正的家风以教化曾家子孙,希望家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虽是小说,但可以作为阅读《曾国藩家书》《冰鉴》的参考书来阅读。书中介绍了曾国藩所处的历史侧面,给读者展现了一位儒臣人生最辉煌阶段的历史画卷。


曾国潘的三有是指什么?
“ 曾国藩的三有指的是读书的要诀,第一要有志气(或志向),第二要有知识(或见识),第三要有恒心。“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

曾国藩的“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指的是什么
三经并非指儒家四书五经中的那三部,而是指曾国藩自己写的《三经》包括《面经》,《内经》,《真经》三子是孟子、庄子、韩子(韩退之)曾国藩曾说:老夫以为,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能可贵,如久雨而晴,登高山而望旷野,如登高楼俯视大江,独坐明窗净几之下而远眺。又如英雄侠士褐 裘而来,绝...

如何理解曾国藩说的三有三无?
曾国藩说法如下:这里的说法是: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里的志乃目标志向,带着目标去学习,就如同行船有了前进的方向,黑夜有了指路灯塔。而识也就是说要有见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这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最紧要的就是要有识。...

曾国藩家书中说“生平有三耻”有何用意
曾国藩三耻 一、学问各途略涉其涯,读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 学问各方面都基本涉及及其边际了,唯独天文、数学却一点也不知道,即使是恒星和五纬都不认识。二、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 处事一份事业都是有开始没有结尾。三、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隧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

曾国藩家书中的三有三不指的是什么?
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的人一定不会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的人会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因。有恒心的人,一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

什么是一生三变,褒机贬奸皆为道?
欧阳兆熊与曾国藩算得上挚友。他们的交往密切,相互之间不能说不了解。因此,欧阳兆熊在一则笔记中说曾国藩“一生三变”,是就他书法、学问和为官三个方面三个不同阶段而言的。单为官方面,说他在做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而经过丁父忧回籍之事再出,则“以柔道...

曾国藩读书三要诀有哪些?
曾国藩读书三要诀是专字诀、恒字诀、耐字诀。三要诀详细介绍:1、专字诀 曾国藩认为,钻研学问没有固定之法,但一定要专。他认同好朋友吴子序的话:用功好比挖井,与其多挖而不出水,不如守住一口井,力求挖出水来。为此他告诫弟弟们:若志在经典,只须专攻一种经典;志在科举文体,须专看一家文稿...

曾国藩认为自己一辈子的三件耻辱是什么?
曾国藩生平三耻 原文: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涘,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三耻也。尔若为克家之自,...

曾国藩关于读书的三句话
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认为:“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读书之一首先要立志。志是指目标或者志向,它决定了你读书的方向,决定了你读书的极限。 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或者志向,即便是目前能力欠缺,却依然可以不断的进步,但是你没有目标或者志向的时候,即使你能力强大...

曾国藩的读书三要诀是什么?
即要想读书有成,必须坚持不懈。全文讲了读书的人一定要专,努力专研。曾国藩的《曾国潘家训》中心思想是读书三要诀。曾国藩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可见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西昌市14735345456: 帮忙:《曾国藩三部曲》的读后感,700字的,谢了! -
延师先威: 读了唐浩明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和《黑雨》,总体感觉他是个了不起的功大于过的人物.我最佩服曾国藩为官清廉,崇尚节俭的行为.官至极品的他始终严以律己,曾国藩十分清楚“由俭入奢易,由奢...

西昌市14735345456: 读曾国藩传有感 -
延师先威: 昨天刚刚读完《曾国藩》最后一部《黑雨》,看完后内心澎湃,陷入长思. 大三时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了《张之洞》,在看的过程中觉得行文古朴,意境幽远,并带有一种严谨的纪实风格,很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点看报纸的意味.而且文中...

西昌市14735345456: 观看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心得体会 -
延师先威: 《曾国藩家训》观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春节期间,我馆组织...

西昌市14735345456: 求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 -
延师先威: 曾国藩家书 读书笔记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

西昌市14735345456: 《天道酬勤》阅读答案 曾国藩天道酬勤的酬是什么意思勤能补拙的拙是什么意思2文中的贼为什么大怒?你想对他说什么?3曾国藩小时候天赋并不高,后来... -
延师先威:[答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的付出给以勤奋的人们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 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

西昌市14735345456: 根据曾国藩的家族的兴败读后感 -
延师先威: 曾国藩——看一个家族的兴败就三个地方 2013-11-21 15:42阅读:3,466 曾国藩——看一个家族的兴败就三个地方X 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第二看:看子孙有没...

西昌市14735345456: 汪曾祺 读书笔记600字数 -
延师先威: 邓仲祥整理《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一】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知道那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云从树叶中间过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蜘蛛网上...

西昌市14735345456: 曾广贤文读书笔记100字 -
延师先威: 其实把这几句翻译一下100字读书笔记就有了“前人俗语,言浅理深. 补遗增广,集成书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

西昌市14735345456: 培根随笔读后感100字 -
延师先威: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最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读长篇大论而又想得到多点东西的人看了.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我读起来却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

西昌市14735345456: 将心比心读后感 作文 -
延师先威: 今天,我们学习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作者通过“阿姨为奶奶开门”和“妈妈在医院打针”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