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

作者&投稿:竺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节的来历________…? 春节的习俗_________…?~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1]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扩展资料: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参考资料:春节的由来--时尚--人民网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多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来历一般有三种版本:

1、第一种是祭祀来历说;

2、第二种是民间传说的来历说;

3、第三种是驱逐怪兽来历说;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春节祭祀来历说💕

✨🌹春节祭祀来历说之一:虞舜祭天说🌹✨

关于春节的起源传说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在历史传说时代,诸城、莒县一带为东夷活动地域之一,东夷为少昊之后,为我国较早的部落之一。故徐旭生认为蚩尤为东夷部落之长,涿鹿之战蚩尤败北,炎黄部落文化东进,至尧舜时期。

从前寨遗址丰富的内涵及复杂的地层关系可以看出,该处的先民是一个崇拜鸟与日的较为先进的部族,也是当时部族的文化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该地距相传舜生地“诸冯”不远,同属于潍河流域,很有可能是虞舜在未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前,曾在此活动过或者就是他所属的部落。当然,莒县陵阳河遗址,也同样与虞舜有关,甚至是虞舜在前寨或陵阳河两地,曾经进行小规模、部族级的祭天,而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又把诸城前寨所祭天之习俗,带到泰山之上,上升为帝王级的祭天了。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祭祀来历说之二:源于腊祭说🌹✨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腊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

在先秦时就有一个祭祀的礼叫做“蜡祭”。“蜡祭”在《礼记·郊特牲》等文献里有记载,它是年终的一次酬神大祭,以感谢天地诸神带来农业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春天许愿,岁末谢神。蜡祭的对象称之“八神”,包括农业的创始神、河渠神、堤坝神、昆虫神等。甚至包括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帮助消灭了破坏庄稼的田鼠和野猪。

古籍中了解到上古时期也有岁首祭祀和议政、宣政的仪式。腊祭和岁首祭祀时间接近,尾首相连,所以秦汉时期把这两祭并称为“正腊”,以后两祭又演变为包括年前和岁后为期近一个月的广义上的春节。

二、💕春节民间传说的来历说💕

✨🌹春节间传说的来历之一:争花治天下说🌹✨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

✨🌹春节间传说的来历之二:年创历法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三、💕春节驱逐怪兽来历说💕

✨🌹春节驱逐怪兽来历说之一:驱逐年兽说🌹✨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春节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关于过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时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年到除夕这一天,村里的人就带着家眷躲避年兽。

这年除夕,“年”兽闯进村。它看到一户人家烛火通明,门贴大红纸,“年”狂叫着扑过去。接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不敢靠近。这时,院门大开,只见老人身披红袍在院中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走了。这事很快就在别的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放爆竹,用来驱赶“年”兽。这个风俗越传越广,从此就有了“过年”。

✨🌹春节驱逐怪兽来历说之二:“年”除“夕” 🌹✨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被称作“夕”的怪兽,每年的年关将至,“夕”总是要出来都要吃人,就连“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都拿“夕”没办法,这个字很长的名号是谁呢,这个是玉皇大帝封的,就是老百姓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

这个叫做“夕”的怪兽一到年底就出来作乱,祸害百姓,于是上天派下来的监督员,我们的一家之长灶王爷回报天庭,天庭就派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兽。这个叫做“年”的神兽神通广大,法力高强,挥舞红色的绸子,并将竹竿放在火中,烧得噼里啪啦的作响,吓跑了夕兽。最终消灭了夕兽!

而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也不是腊月的最后一天,百姓们为了感激和纪念年兽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兽,就把农历每年十二月,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称作“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久而久之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春节。

✨🌹春节驱逐怪兽来历说之三: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它专门害人,特别喜欢吃漂亮的女孩。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还有一条非常厉害的猎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着猎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都没找到。

原来,“夕”只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出来害人,平时都见不到它的踪影,也没人知道它住在哪儿。七郎找“夕”找了一年,又到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准备过年,他心想:“这个镇子大,女孩也多,说不定夕会来这里,我就在这里等它。”它告诉镇上的人们:“夕最怕响声了,大家晚上不要睡觉,找一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身边,一旦发现“夕”就使劲敲,到时我去把夕除掉。”

到了晚上,“夕”果然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窜,结果被七郎看见了。猎狗一口咬住“夕”的后腿,七郎趁机开弓猛射,终于把“夕”给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久而久之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春节。

✨🌹春节驱逐怪兽来历说之四:除“夕”兽说🌹🌷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当大雪封山,夕聚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年,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诉孩子,夕追到这,看到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孩子一思索,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一块红布。  

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却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与过年有关的传说。

当然,这些只是传说,但从这些条理清晰,有章可循的的传说,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在古代农耕社会,百姓对大自然的畏惧,把畏惧高度抽象化,但又告诉我们,在畏惧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永“惩恶扬善”的神话传说祈祷上天能风调雨顺,让百姓安居乐业!



中国存在许许多多的节日,我要写的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相信,你们已经猜到了。对!就是人尽皆知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有一个传说,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春节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叫“年”,也叫“夕”。它长得凶神恶煞,它有一张血盆大口;头上长有一只巨大的角,称“独角兽”;它有一个大身体,身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它只有三只脚,昵称“三脚猫”;它还有一条像刺猬一样的尾巴。它住在森林里,吃各种动物,如狮子、老虎、兔子、狐狸等。但是,在冬天,动物们都冬眠了。夕肚子饿了,夕心里想:动物们都冬眠了,怎么办呢?对了,河边有个村庄,要不,过去那里找吃的?后来,夕就决定去村庄里找吃的。

于是,在12月30日,年就去了村庄,它走进了一个农民家,看见什么也没有。这时,它看见角落里有一个人被吓得浑身发抖,它就步步逼近,那个人已经被吓得屁滚尿流了,还尿了裤子。忽然,那个人大叫一声,年就跑掉了。

第二次,夕不甘心,于是,它又来到那户人家,它看见那个人在睡觉,夕就逼近了。突然,夕看见了红色的东西就大叫一声,跑了。那人想:这个怪兽又怕叫声,又怕红色的东西,想赶走它很简单。

第三次,年又来了,见那个人在烤火,就小声逼近。那个人见到了就说:”我……真是……是……惶惶……惶惶不可……终日啊!"这时,那人急中生智,用木柴点火,扔向年,年就又跑了。

1月1日,有非常多人来问他,被夕攻击了三次都不死,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一、夕怕叫声,二、夕怕红色的东西,三、夕怕火。”当时的人为了赶走夕,就贴对联、放烟花等。现在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也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当然,除了春节的来历外还有很多习俗也值得我们去熟知。

1、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2、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3、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4、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5、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元宵节成为灯节,始于东汉明帝,盛于唐代。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写出了元宵张灯结彩,万人出游的热闹景象。此外,还有吃元宵(汤元)、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端午节的来历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也称夏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这是我国...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各个节日的来历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节的来历
海里是航海上的长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的速度叫做1节。节的英文是Knot,它原指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由于地球略呈椭球体状,因此在不同纬度的1分其弧度略有差异。在赤道上1海里约为1843米;在纬度45°约为1852.2米,在两极约为1861.6米。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以1分的平均长度18...

传统节日的来历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

中国节日的由来?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3. 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因倡导改革而被流放。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4. 冬至:冬至吃馄饨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当时,北方匈奴常骚扰边疆,百姓为了祈求和平,用肉馅包成馄饨,称其为“浑...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来历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11个: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腊八节。 常过的节日如下: 1、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起源: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

各种节日的由来?
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可能并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绍的,不过是众多关于情人节的传说中的一个。 在古罗马时期,二月十四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二月十五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来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思想家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 端午,本名为“端五”,又名“端阳”。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始也。” 端午节民间风俗有:吃粽子、插艾蒿和菖蒲,洒雄黄水,赛龙舟。 端午竞渡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梁吴钧《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

衡南县15088666136: 简述春节的来历 -
闾侦西诺: 民俗二三事

衡南县15088666136: l春节是怎么来的也是,春节的来历 -
闾侦西诺: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有一年除夕,村里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说有办法可以赶走“年”.他在门上贴红纸,屋内烛火通明,等年兽来了,又在院内弄出了“...

衡南县15088666136: 春节的来历 -
闾侦西诺: 春节简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

衡南县15088666136: 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
闾侦西诺:[答案] 春节的来历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打柴的青年叫万年,他看到当时的节令很乱,决心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从移动的树影中得到启发,回到家里,他设计一个专门测量日影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出现云阴...

衡南县15088666136: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搜狗百科
闾侦西诺: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

衡南县15088666136: 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
闾侦西诺: 春节的起源是什么春节一般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传统上称为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岁首、正旦,现在一般称为新年、大年,口头上亦称为过年、度岁、庆新岁,又叫阴历年、农历新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

衡南县15088666136: 春节的来历及民俗活动
闾侦西诺: 春节的来历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

衡南县15088666136: 春节的来历50个字 怎么写春节的来历 -
闾侦西诺: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起源于古代祭神祈福的活动.据传说,在古代中国,有一只叫做"年"的凶兽,每到腊月就会出来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怕红色、声响和火光,于是就开始在每年的除夕贴春联、点灯笼、燃放烟火、吃年夜饭等活动,以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和幸福.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春节的标志性活动.

衡南县15088666136: 过年的来历是什么 ? -
闾侦西诺: 春节的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