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古人崇拜月亮,为什么喜欢月亮多于太阳?

作者&投稿:兀有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何时开始崇拜月亮,为什么喜欢月亮多于太阳?~

自从文明时代以来,月亮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按照古代封建的说法,月亮不仅能给古代人带来神秘,还能带来好运。在世界上所有的古代文明中,中国是最早(如果不是最早的话)产生月亮崇拜的国家。这种崇拜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20世纪60、70年代对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挖掘的时候,就出土了多个墓葬陶器刻划图纹,这些刻符图形相似。

在不同的书写地方可以识别出相同的图案,解读这一符号,大多数专家认为“日、月、火(星)”三个符号是统一的。其次因为他们在古代没有电灯,所以他们也非常喜欢月亮。在熄灯后,月亮就成了最明显的东西,一出门,一开窗,就能看到。久而久之,写月亮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有人说,那为什么不写关于太阳的呢。谁敢抬头看太阳?此外中国人崇尚和平、温和和含蓄的品质,这与月亮简单的优雅和纯洁是一致的。古人认为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所以他们认为月亮可能在太空之外,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照亮整个天空”。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托情。

面对同一个月亮,表达的感觉是不同的:有些人哀叹事情有多困难,时间过得多快。有些人安慰自己的才华,哀叹官方生活的起伏。此外对理想的追求是由古代学者表达的,他们经常离家去名利双收,努力工作。因此,他们特别渴望“圆”的东西,并表达了他们对月亮的感觉。因此,有更多关于月亮的诗。

我们有时候可能也会很困惑,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求学过程中,古诗古词经常会碰到歌颂月,有关月,或者接月传达感情,寄托感情的。比如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李白写的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却很少有碰到能够歌颂太阳的诗句。那么我国的古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崇拜月亮,为何喜欢月亮多余喜欢太阳呢?

首先,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都在流传的神话就含有了这样的暗示。比如我们所说的夸父逐日。因为太阳能够带来光明,所以夸父想要它留下,但没有追上,所以夸父死了,夸父的眼睛化成了月亮。在这个神话中,夸父是追求光明而死,为人类而死,他的身体所化的月亮收到大家的推崇,而太阳扮演的角色则是不讨人喜的,和人类英雄作对的。所以说,从这些神话开始流传的久远的朝代,古人就开始崇拜月亮了。

其次,太阳经常是能够给人带来热量,带来光明,使人乐观,使人奋进,一般只有人生处处得意的人才会对太阳有歌颂之意;而月亮,自古就有纯洁之意,它在暗夜洒下一处光明,身处深渊唯有它是光明所在,故而月亮经常会用来表达志向高洁,或者自己身处困境,但心仍皎洁;或者在深夜独自一人,更容易牵动心中感情,故此月也被用来寄托感情。而不得志的人远远比春风得意的人要多,故而古人喜欢月亮多于喜欢太阳。

春风得意的人会有很多事情要做,并没有太多心思来舞文弄墨。也即他会有很多朝政上的事情要处理,故而他很难去有歌颂太阳的闲情雅致。而不得志的人,往往很闲,或者壮志难酬,或者思念家人,或者表达自己的孤独。他们有太多想要抒发的感情,而此时整个世界唯有他与明月。故而歌颂月亮的诗词甚多,也给人一种古人喜欢月亮多于喜欢太阳的感觉。

在中秋节,不能不提的就是嫦娥、玉兔、吴刚(不是演戏的那个)。。这一切最后又将归到月亮上!八月十五,按照阴历的纪年,秋已过半!在这个日子里,月亮是最圆的!自然不能不使人仰望!


在这个赏天上之玉盘,品人间之美餐——月饼的日子里,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人的月亮崇拜史!世界诸文明古国中,我国是较早地产生月亮崇拜的国家(如果不是最早的话)。这种崇拜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20世纪60、70年代对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挖掘的时候,就出土了多个墓葬陶器刻划图纹,这些刻符图形相似,可以认定是同一个纹样在不同处所的刻写,对这符号的解读,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是“日、月、火(星)”三者合一的标志。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关于月亮的记载——以碳–14测定,其陶器为公元前2780±145年的遗物,这就是说,这批文物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了!我国古代进入文明时期,月亮对国人产生了特殊的意义。

月亮的地位,似乎与太阳同等重要。根据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周易·系辞上》的说法,“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另《礼记》记载,上古的贵族“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端其位。”对此,汉代的经学大家郑玄解释说:“日出东方,月在西方……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月亮与太阳一起成为阴阳的代表,古人用这来象征天地、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层级。

在这时候,我国古人有了中秋的概念,最早提到这个概念的,是战国时期成书的《礼记》。只不过,那时候不叫“中秋”,而叫“仲秋”。也并不单指指阴历八月十五这一个时间点,而是泛指秋季的中期。

根据中国古代的规定,长者为伯,次者为仲。用“仲秋”表明了秋天已经过去了一些时间,进入新的阶段。那么,随着天气的变化,古人认为要体现在身体中,因为天人合一才能长生九世。所以,上文提到的《礼记》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这是因为,古人相信,秋天,是肃杀的时间,五行属金,五方属西,所以提醒老年人要注意身体。怎么做?多喝粥。

首先是唐代开始出现中秋赏月宴饮的习俗;而到了宋代,中秋几经演变,已经成为全民通宵狂欢的节日。这时候,还演变出了一种美食——月饼!最初的月饼,多是五仁馅儿的,这是由于古人认为中秋是丰收的日子,我们从地里收获了新鲜的瓜果,把它们做成馅儿,在品尝的同时,可以期盼来年继续丰收!



从有了文明开始起,就有了对于日月的崇拜,而真正开始大肆赞美月亮,应该是唐朝开始盛行的,喜欢月亮多过于太阳可能是因为,在古人心中,太阳属阳,而月亮属阴,相比较炽热无情的太阳,人们更喜欢温柔神秘的月亮吧。早在四千多年前,如今的山东大汶口附近,就有陶器上面刻着日月的纹路。

而在我国的经典典籍《周易》、《礼记》当中,也有着关于日月的记载,在古人心中,日和月分别代表着阳和阴。就像天地运作、天道轮回一般,是至高无上的象征,是他们的精神崇拜。慢慢地,经过社会的变更与发展,对于月亮的崇拜超过了对于太阳的崇拜,而这种崇拜到了唐朝、宋朝时期达到顶峰。


唐朝、宋朝唐诗宋词的发展,一度吹起大家追捧月亮的风潮。诗人和词人们大多喜好用月亮寄托情思,大概是因为月光过于柔美,再加上一直以来的神话传说,又给月亮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而相比较神秘的月亮,诗人和词人们多喜好用太阳来指代君王。所以就会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等诗句。

而望月因为是在晚上,有的人恰好这个时候会感到稍许寂寞苦楚,再看看天上那轮明月,不由自主的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于是就会有类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月亮在古人的诗词中一直是以思乡等情节出现的,久而久之,人们对月亮积攒的感情越来越多,而太阳因为它的灼热,就会被人嫌弃得比较多。



因为太阳光线强,刺眼,温度高。而相对来说,月亮光线柔弱,温柔待人,而且月亮代表团员美满

月亮代表正义,加上有些地区常年不下雨,古代人就认为太阳导致的

因为中秋节那一天的月亮是最圆的,有团圆圆满之意。


为什么说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

现代人习惯中秋节拜月,这个习俗起源是什么?
中秋节是中华民俗中三大节日之一,有拜月、赏月、吃月饼等中秋节的常见民俗,下面就谈一谈秋节拜月的习俗起源。其实古人拜月并不因中秋节而来。秋月祭拜月亮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是起源得很早,但不是因为“中秋节”。我们从《周礼》中可以看到上古夏商周三代就有秋天祭月之礼,也称“夕月”,《周礼》...

中秋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月亮的仪式。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中秋之夜赏月,赏月时,人们会在户外...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起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中秋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月亮的仪式。
中秋节起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祭月...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源自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

过中秋节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叫中秋节?
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周礼》记载,我国周朝时就有中秋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举行“夕月”仪式。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中秋节,亦称月夕、秋节、仲秋节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的起源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密切相关,是上古时期天象崇拜的遗存。祭月,即对月神的敬仰,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习俗之一。中秋节最初是由“秋分祭月”这一传统演变而来,并在唐宋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节日。据史书记载,最早在《周礼》中提及“中秋...

中秋节的来历谁知道
1、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

崇文区18590931862: 中秋为什么要拜月亮 -
经莺蓝乐: 中秋节同样也有很多称谓,诸如仲秋节、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等,时间就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的一切都与月亮有很大的关系,月圆以示团圆,因此能够与家人团聚自然是最好,实在不能的,古人都会希望月亮能够将自己的思乡之情送到家...

崇文区18590931862: 古人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
经莺蓝乐: 太阳和月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离人类距离最近的天体,它们在古人的肉眼观测中,拥有相近的大小.太阳太过耀眼,古人更多地将温柔寄托在更近于恬静的月球之上....

崇文区18590931862: 古人为什么喜欢月亮? -
经莺蓝乐: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大致原因有四:一是因为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月蚀、月晕等)引来人们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中庸、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于是以月寄情,抒发感想.所以,咏月的诗词就多起来了.

崇文区18590931862: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
经莺蓝乐: 中秋赏月起源于人们对于月亮的崇拜,自周朝就有拜月仪式,后面又有了祭月的习俗,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减淡,欣赏的态度逐步加强,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中秋赏月也成为一种习俗.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

崇文区18590931862: 古人为何如此钟情于月亮?月亮代表了诗人那些情怀 -
经莺蓝乐: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

崇文区18590931862: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简介回答 -
经莺蓝乐: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 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 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崇文区18590931862: 美好中秋:中国人为什么有月亮情结 -
经莺蓝乐: 月亮是朦胧而浪漫的娇娘. 李白写道:“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唐代,别说小儿不识月,大人们都不识月.那时月亮里只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浪漫故事. 而现代科学似乎是专门扫兴的. 如果你对科学人士唱“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崇文区18590931862: 古代人为什么对月亮那么喜爱? -
经莺蓝乐: 因为月亮很美丽,是精神的寄托

崇文区18590931862: 为什么中秋节要赏月呢? -
经莺蓝乐: 中秋节又称月节.最早来自月亮崇拜——远古时期,白天靠阳光,夜晚靠月光,人类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很敬畏,自然产生了月亮崇拜.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周朝就有拜月仪式,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祭月的坛场.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减淡,欣赏的态度逐步加强.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加上正是秋收季节,五谷丰登,瓜果满枝满架,这是一年辛劳的回报,是来年生计的凭靠.所以,中秋时节,人的心情最好.到唐代,中秋节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赏月也成为一种习俗.这是中国人调整身心的一种好方式,也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表现.

崇文区18590931862: 古人为什么喜欢用月亮寄托情感 -
经莺蓝乐: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