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前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作者&投稿:林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五夜望月王建》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著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这一评语也可移之于评一切有意境的唐诗。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它的背景为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两人望月而语。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诗中写了庭院中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雀、冷露、桂花等景物,作用是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

相关知识点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答: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冷气袭人,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冷气袭人,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冷气袭人,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十五夜望月》本首诗前两句(不蒂)人尽望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_百度...
这两句写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现了诗人在15的夜月里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他也想着还有谁和我一样是这样的心情呢?

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色

《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的思想感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十五夜望月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写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用作用?_百度...
诗的前两句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来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源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zd冷之感。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出了景物什么的特点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庭院、树、鸦雀、桂花、明月,写出了景物的沉静、冰凉、冷清的特点,借此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

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他选取“无声”...

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低头但见地上月华如水。一片白色。庭树的影子枝叶扶疏,象是纸上的水墨画。步月者循声望去,树冠间影影绰绰有宿在枝头的几只乌鸦。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

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

《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前两句在写什么呢?
十五日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全名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其实原诗诗题下还有注云“时会琴客”,就是在良辰佳节和友相聚,而非独自怀远。这是唐诗中写月比较著名的一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15月望月诗人通过描写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不带一个月子却让我们看到了...
王建《十五夜望月》前两句诗人通过描写(庭院)、(地白)、(鸦雀)、(冷露)、(桂花),不带一个月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地白凄清、月明皎洁)的特点。供参考。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中的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
睢虏丁疏: 鸦雀栖树的情景和月中桂花树被冷露打湿的景象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前俩句诗中描绘了景物(------------------------)的特点?急呐、、、、.”←←←← -
睢虏丁疏:[答案]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
睢虏丁疏: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睢虏丁疏:[答案] 前两句描写了在十五月圆之夜的晚上,庭院中洒满了皎洁的月光乌鸦在树上安静的栖息着,天气寒冷,桂花上滴满了露水,湿漉漉的.描绘了一幅宁静,空灵的画面.描写了庭院、白色的地面、大树、鸦雀、露水、桂花、月亮.作用:这...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睢虏丁疏: 画面: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诗词鉴赏: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
睢虏丁疏:[答案] 诗歌前面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 阅读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怎样的形象?2.请从艺术技巧上赏析后两句 -
睢虏丁疏:[答案] 庭院中的地上似铺了一层霜雪,而树上栖着乌鸦,庭中的桂花也被秋露打湿了.天空一轮皎洁月光划破夜空照射在庭院中.巢窝在树上的乌鸦也从白天的叽叽咂咂声逐渐停了下来,也安定入睡. 一人望月,已成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不在望月思亲,在家乡...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意境 王建的那首 就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 -
睢虏丁疏:[答案] 用“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树栖鸦”既写了鸦鹊栖树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宁静,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睛之笔.“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

郏县17757891397: 《十五夜望月》开头两句分别从( ),( ),( )等角度描写秋夜之景 -
睢虏丁疏:[答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郏县17757891397: 诗“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描写了夜深时的那些景物? -
睢虏丁疏: 景物:庭院、树、鸦雀、桂花、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月怀远,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怀.这个很好.挺好的呀,2011/9/29 20:22:07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