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煜政治失意文学得意其中的的道理是什么

作者&投稿:罗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南方多没人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如题~

清人陈廷焯说:逗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此老生平第一绝诣,惜所传不多也.地陈廷焯称逗绝诣地,足可见苏东坡在词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东坡对词进行了革新,在词的地位,内容,风格等方面皆可见得.
词起源于民间,配合音乐,形成曲调.后随着文人词的迅速发展,词多以男女爱情或者艳情为其描写内容.所以被认为是逗谑浪游戏地的诗余小道,如晏殊称之为逗呈艺地,欧阳修称之为逗聊陈薄技地.这样的对于词的定论是在苏轼之前,虽然李煜在很大程度上拓充了词的题材,但真正对词进行革新的是苏轼.苏轼首先打破了逗词为艳科地的藩篱,他提高了对词的认识和评价.后人常用逗以诗为词地来评价苏词.
逗以诗为词地出自于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中.逗以诗为词地是指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我想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浅显的谈谈苏轼的逗以诗为词地.
首先,是对词体的创新.苏轼之前的词,大多为应歌而作,一般有调名和唱法即可.苏轼则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生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然而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为解决这一矛盾,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的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水调歌头》的小序,逗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地,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缘由,还交代了词末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地的对象是其弟子由.再如《永遇乐》,逗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定风波》,逗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缘由,地点,心情.东坡词自成一派,颇具特色,由此可见得.
其次,是内容的拓充.刘熙载《艺概•词概》中,逗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地,苏轼词作,内容,题材众多,尤以三方面成就最高.
一是抒情词.苏轼之前的词大多只限于抒发狭窄的男欢女爱之情,并且缺乏真实情感和个性,柳永等人有所发展,但并未突破根本的局限,李煜的抒情又只是在狭窄的范围之内.而苏轼则不然,他不仅写传统的情词,还抒发了多方面的感情,短于艳情而长于真情.我最推崇的便是苏轼的悼亡妻之作《江城子》,我想把这首词举出来,完完整整的分析.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地这首词给我很深刻的映像,苏轼对于爱妻的早逝满怀着巨大的悲痛,实写虚写,虚实结合,缠绵悱恻,婉约细密,给我以无限的哀感惆怅,一个重情重义的苏轼形象活脱脱的出现在我面前.表现苏轼抒发追忆悼亡,离别思念,朋友师生等之间的人伦之情的词作还有《水调歌头•中秋》,《西江月》,《卜算子》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另外,苏轼的抒情词还有体现自己的爱国之情,最著名的莫过于《江城子》了.上阕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地,描写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上阵杀敌的壮志豪情.下阕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地,勾勒出一个英气勃勃的壮士形象,格调刚健豪迈,铿锵有力.上阕下阕分别用了孙权射虎和冯唐魏尚上的典故,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抒情深婉曲折,强烈震撼,一个爱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苏轼的词还有凭吊过古人,凭吊江山的怀古之作,首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仕途坎坷,屡遭磨难,壮志难酬的愤懑,表达了他对宇宙,历史,人生的深沉思考,更显示出了他善于以超然旷达的态度来消解历史的悲剧意识和人生失意的悲伤情怀.词的最后一句逗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地,把人生的挫折悲愤引向高远的境地,当然这就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下面再深究.当然,东坡的抒情词中还包括从政之情.《望庐山瀑布》中,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地,便引出了逗入世出世地之说.苏轼也在词中抒发了积极入世和围绕着进退出处所产生的复杂矛盾的从政之情.这是前人诗中常见的主题,将它引入诗中,是苏轼的首创.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上片写旅况,逗渐地字总领,贯穿到底,绘出一幅清丽,凄冷,寂寞的秋日早行图,并引出世路艰辛的感叹.下片写旅怀,直抒胸臆,追述以往抱负,转折到当前的失意困顿,最后以旷达的人生态度自我解说,表现出作者的志趣,才情与性格.但是,东坡的词作很少有政治上积极进取的一面,大多以描写退隐之情,以及闲适的生活态度,表现出逗出世地的意向.
二是农村词.苏轼之前的有关农村的题材,我认为并未从根本上贴近农村,只是驻足,并未深入.诸如陶渊明,纵使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地,并且为世人展示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源以及其悠然自乐,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但我认为都是借描写农村来抒发隐居之情.再如其他大多诗人,词人,多是以乡村生活的宁静来对比官场生活的狡诈斗争,很少有像苏轼这样对农村真正寄情,由衷喜爱.关于此类题材的代表作是在徐州作的组词《浣溪沙》五首.一一说明.第一首,大旱,后得雨,苏轼到城东石潭谢雨,途中作.这首词洋溢着东坡与村民们的喜雨之情,谢雨场景的欢乐气氛.最后一句虚写,逗归来说与桑麻姑地,以虚衬前面的实,深化喜雨之情,耐人寻味.第二首,描写了普通的百姓生活,平淡自然.第三首,描写了麦收时节农民的劳动和生活情景,呈现给我的是一幅暖人的画面,洋溢着东坡对农民的诚挚关心和美好祝愿,亲切自然.第四首,表现了东坡与农民之间融洽亲密的关系,也抒发了他对农村生活情景的沉醉.第五首,直接表达了他愿做一个老百姓的真切愿望.《浣溪沙》五首,没有多余的抒情,议论,也没有多余的情感,东坡于直接平淡而又生动的描写之中满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真挚动人.
三是咏物词.咏物词虽不始于苏轼却盛于苏轼.唐敦煌词中已有咏物之作,但艺术上太过粗糙.文人词兴起之后,咏物之作只是偶尔出现,格调也较低,宋后也未得到充分发展.至苏轼后,咏物词才蔚为大观.苏轼写作不但重形似而且重神似,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寄托.《定风波》咏红梅逗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地.《荷花媚》咏荷花逗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地.逗雪霜姿地,逗风流标格地可视为重视神似之美的自我写照;《白雨斋词话》逗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寄慨无端,别有天地地的评价,又道出了注重寄托的特点.
最后,是对风格的创新.余文豹在《吹剑录》中提到,逗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地正是由于这段话,人们便把柳永和苏轼并列起来,称柳永是宋词中婉约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宗师.在苏轼之前,词基本上以逗婉约地风格为主导,虽有个别作家有所突破,并未形成宗派,苏轼笔下,则在婉约之外树立了新的风格.其实,要说起豪放,我觉得苏轼作词的题材多样,多变创新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下面深究.另外,苏轼的词,完全有自己的血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面目,自己的情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一点我觉得和李白相像.固然,二人所处的政治大环境千差万别,但其所处的小环境绝对相似,一样的仕途潦倒,一样的失意无聊,但也是一样的大气磅礴,一样的情感细腻.逗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地,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志;逗一蓑烟雨任平生地逗也无风雨也无晴地的旷达胸怀,表现了他不惧生活的狂涛骇浪打击的顽强态度;逗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地的潇洒自如的态度;逗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地的狂放态度.这些作品,无需过细致的斟酌,一映入眼帘,便可见其豪迈激情,奔放刚健.但是,苏词又并不全是刚健之语,有如《江城子》悼亡妻之作,细腻婉转,真情汩汩,再有《浣溪沙》五首,细腻自然,很是平淡自然,就不做过多阐述.另外,苏词还有另一种风格,清幽超然,发人遐思,意趣盎然.比如说《永遇乐》.上阕首句逗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地,足可窥见其清幽之处.首先,逗霜地和逗水地,便是逗冷清地之物,再来个逗清地字,更加幽远.此词写朦胧迷离的残秋夜景,万籁俱寂,一叶坠地,铿然有声,笔法清淡宜人,而当词人为逗燕子楼中,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地而怀古惜今时,又发出了逗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地的感慨,寓激情与平淡之中,笔调空灵,意境清幽深远.
我认为,苏轼的逗以诗为词地就体现在上述的三个方面,但是,为什么苏词会多了一层逗以诗为词地的韵味呢?我认为有四个原因,下面一一道来.
首先,我认为,我想谈谈东坡的政治生涯.纵观古代文人,纵然有仕途畅顺之人,也纵然有仕途畅顺且文学或是其他方面成就高者,但毕竟是在少数,大多数的还是那些积极入世却未受重视之辈,贬﹑升,再贬﹑再升……几番折腾,终于黯然,最后寄情山水.失意于政治却得意于文学,所以有的时候我就会想,不知是政治成全了他们,还是他们辜负了文学.苏轼就是这样,他的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始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两党都视他为异己,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就像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自我解嘲的那样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地.哲宗亲政时期,这期间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而这时期又是苏轼文学创作上颇丰的时期.提及苏轼的政治生涯,只是想说明一方面的失意并不代表整个人生的灰暗,人应该积极乐观,而不是愤懑不前.
那么就要提到东坡的思想性格,这也是第二点原因.在这里,我想提两点.一方面,是老庄思想对其影响.年轻时的苏轼仍以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为主导,还夹杂着若干纵横家习气,曾抱有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地的极高热情,并对老庄齐生死﹑一毁誉的思想有所批判.后来,在政治上屡遭打击的他,释道思想成为他排遣痛苦﹑超脱现实的精神支柱.后在被贬黄州之后,他吸取老庄思想中超尘拔俗﹑清心寡欲﹑因任自然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旷达的胸襟和随缘自适的信念,当然,这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创作之中.另一方面,苏轼的复杂性格也体现在其创作当中.苏轼从不掩饰自己的主张,总是逗发于心而冲于口地,性格外露,形于辞色,我觉得这也是苏词题材多样,涵括多方面内容的原因.另外,苏轼正直,豪放,于其诗中也有体现.常说逗性格决定命运地,的确,苏轼的不羁正直性格决定了他失意的政治,成就了他文学领域的辉煌.
第三点原因,我想谈谈苏轼的文艺观,其文艺观当然会反映在词的创作中.苏轼论文艺最具进取性的见解在于求新求变,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地.他要求自己能在文学艺术中逗自出一家地,逗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地,但他反对一味以标新立异为能事.我认为这就是苏轼在词中求变,逗以诗为词地的一点很重要的原因.苏轼另外两点文艺观求真求理,求空求静,自在其作中体现,这里不作一一之说明.
最后一点原因,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就是才学.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没有一定的才学,苏轼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可能成为大家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苏轼的善于用典和善用比喻.首先说善于用典.如《水龙吟》逗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地,说柳絮似花但不是花,暗用梁元帝《咏阳云楼檐柳》诗逗杨花非花树地和白居易《花非花》词逗花非花,雾非雾地句意;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逗左牵黄,右擎苍地一句,暗用《梁书•张充传》记张充年少喜好游猎,出猎时逗左手臂鹰,右手牵狗地的典故.再说善于运用比喻.如《水龙吟》中逗萦损柔肠地,就将轻盈柔弱的柳树枝条比作美人娇柔的心肠,来加深别离之苦;《念奴娇•中秋》中逗桂魄飞来地,将月亮比作桂魄,古已有之.当然,善于用典和善用比喻,只是苏轼广袤才学的一部分,将其拈出,只是觉得东坡词在这两方面运用的最多.
关于苏轼的逗以诗为词地,浅谈到此.

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家的钥匙开不了自家的门。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人们终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法。相信吧,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当乌云遮住了天空的门,阳光便将它冲破,当雾霭隐没了大地的门,和风就把它吹散。也许有一天,当生活的大门向你关闭,前途看似遥遥无期,心中氤氲着苦闷与失意,不要慌恐,无须心急,耐心地找寻,总有一把钥匙会帮你解决难题。
   有一个和我们一样拥有无数青春梦想的小男孩,在他十岁时因一次车祸失去左臂。一时间,一扇扇人生的门在小男孩面前关上,小男孩那五彩缤纷的人生理想也如肥皂泡一个一个地破灭。但过了不久,小男孩便提出要学柔道,并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几个月过去了,小男孩已适应了一只手搏击,但奇怪的是,师傅只教他一招。小男孩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可他相信师傅,便日复一日地练习这一招。不久之后,师傅带着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仅凭这一招制服了许多比他高大强壮的对手,并获得了冠军。小男孩更加疑惑了,师傅却笑着说:“你几乎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而对付这一招的唯一办法就是抓住你的左臂。”
   谁说自古华山一条路?看看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他们都曾是科场失意者,落魄在别人“金榜题名”的喜乐里,但科举考试的独木桥外,他们另辟蹊径,使自己重新焕发光彩,让世人惊诧,令后人景仰。作为君主,南唐后主的亡国之政足以说明滑进政治的李煜担不起一个国家的重任,但却很难想象,要是少了一个叫李煜的词人,中国文学史的损失有多大!
   有一句古谚说的好,上帝在把你的一扇门关闭时,也会为你留下另一扇门。因此,不要放弃对那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努力吧,坚持吧,那把钥匙最终会出现你的眼前的。(

他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政治失意),却又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词人
李煜:不堪回首愁宗叹 天上人间词帝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他懦弱无能、不思进取、不识人才,最终导致了南唐的覆灭,失掉了江山,也失掉了自己的性命。可是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帝王多不胜数,历史也见怪不怪,而偏偏李煜最为后人同情和眷爱,因为作为一个词人的李煜是个真正的王者。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还创作了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他的词情真意切,凄婉动人,李煜本人也被称为婉约派的“愁宗”,后世评价“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这些赞誉多少给九泉之下的后主些许安慰。李煜生前尝尽人间苦痛,却是身死之后受人推崇,凤凰涅槃,让后人唏嘘不已。历史沉浮早已是昨日之梦,而唯有用血泪铸就的丹青笔墨文章永垂不朽!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七夕之夜,李煜出生于金陵。多情的日子和多情的地方,注定了李煜多情的性格。
  对于皇帝的位置,李煜本没有半点的渴望,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淡泊。身为王子的他打心底没想过要担起一个国家的重任,只想在父兄的荫护下自在的享受生活。那个几千年来多少人争得的死去活来,多少兄弟手足相残,多少黎民为之血流成河的宝座,李煜是不屑一顾的。他天性淳朴善良,工于诗书画棋,喜爱吟风弄月,无立国之志,也自知无立国之才,只是志在山水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隐士,还给自己取号“钟山隐士”,可是最终这个一心想躲在热闹后面的人却无奈的被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本来李煜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他上有长兄李弘冀,皇位也轮不到他。李弘冀刚毅果敢,而且身有军功,确是众望所归,皇位之主。一切好像也看似很完美,李煜和长兄各取所需,李煜做他的隐士,李弘冀做他的帝王,各得其所,两全其美。可是李煜的长相让天生猜忌心极强的长兄很不心安。陆游《南唐书》记载李煜是“一目重瞳子”,天生异像。因为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一个眼睛有两个眼珠的人只有两个,就是舜和项羽,所以这被认为是帝王之像。这让对皇位耿耿于怀的李弘冀担心不已,即使他眼前的弟弟看不出任何帝王的模样来,他还是处处设防,心怀不轨。李煜于此很无奈,也不争辩,只是更加忘我的纵情山水之间,“扮猪”却不想“吃虎”,他需要的只是宁静的生活。李煜每日歌舞,终日丝竹,自己在自己构造的世外桃源的逍遥自在,悠然自得。
  如果事情就这样稳定发展倒也不会再发生什么,流言也终有止的那一天,可是命运仿佛是非要为自己的这个失误赋予的异像买单一样,义无反顾的把李煜送上了与舜和项羽一样的位置,可是李煜却完成不了和舜和项羽一样的成绩。公元959年,南唐太子李弘冀毒杀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叔叔李景遂,尔后背上心理负担,惶惶不可终日,不就病死。鹬蚌相争,李煜毫无防备的做了那个“坐收渔利”的渔翁,李煜上面再无兄长和叔伯,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子。公元961年七月,南唐中主李璟薨,李煜继位于金陵,他的夹杂着屈辱的帝王生活由此开始,人生的悲剧也由此开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不变的道理。唐朝三百年华夏昌盛四海升平,尔后五代频立,南方十国割据,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煜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乱世的末期了,北方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得皇位建立大宋结束了五代统治,又基本扫清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国力强盛,对南方虎视眈眈。历史选定了赵匡胤作为五代十国乱世的终结者,这是谁也没法改变的,而李煜作为一个弱国君主,也是无能为力的。
  李煜对治国之道一窍不通,也无心治国兴邦,歌舞曲乐,吟诗作词才是他的最爱,所以李煜常常不问朝政而玩乐不休。南唐传至李煜是第三代,此时的南唐早已是积贫积弱,国力不如以前,长江以北在李璟手中也早已经输给了大宋。南唐对宋称臣多年,唯唯诺诺,不敢怠慢,为的就是免于和宋兵戎相接。这个时候即使在位是秦皇汉武,恐怕也是无力回天的了,更别说小小的李煜了。
  李煜是个识时务者,他继续他父亲对宋的唯唯诺诺俯首称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北边的赵宋虎狼,李煜像儿子一样孝顺,大事小事打报告,无一隐瞒,对于宋的旨意也是毕恭毕敬。在礼制、规格、称呼方面,李煜甚至主动比他父亲在位的时候下降一级。他是个帝王,却也是个合格的奴才。对宋李煜是“月月一小礼,三月一大礼”,公元962一年之内就进贡3次,而且出手大方阔绰。宋朝那边芝麻大点的事李煜也是恪尽臣子的本份,献礼不辍,只求赵匡胤开开心心,让南唐继续苟延残喘。李煜想做的,李煜能做的只是尽量保住自己的江山祖业,李煜也知道南唐危在旦夕,但是他不希望在他手上失去,不希望自己做了羞辱憋屈的亡国之君。然而,命运就是喜欢跟李煜开玩笑。
  上天始终对李煜还是不薄的,在他人生的前半段,给了他江山,给了他美人,让他享尽多少人艳羡的幸福。在外受尽屈辱的李煜总能在家里找到些许安慰,因为家里有一个跟他有着相同爱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温柔贤惠,兰质蕙心,美若天仙的妻子,大周后周娥皇。
  李煜22岁还没做太子的时候就娶了周娥皇,夫妻相濡以沫,幸福无边。娥皇是南唐重臣周宗之女,与李煜的婚姻在家长们的眼中有着政治的味道,可是这些封建家长们这次没有看走眼,把情投意合天生一对的两个人才子才女撮合到了一起。史载周娥皇“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至于采戏弈棋,靡不秒绝”,而且娴静聪慧,气质淡雅,生的的花容月貌,美若天仙,才情方面更是能歌善舞,诗画双绝。这样的一个人间尤物在诺大的南唐恐怕就只有第一才子的皇帝李煜配得上了,或许他们根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吧。
  风情万种的娥皇总能给在外面委曲求全受尽赵宋屈辱的李煜些许安慰,让他暂时的忘却一切,一头扎进后宫的奢华生活里。李煜与娥皇志趣相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典型的文艺青年,两个搞艺术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永远不会缺少情趣了。两个人如鱼得水,一个多情才子,一个多才娇娥,娥皇在李煜那找到了知音,而李煜在娥皇那找到了创作的源泉,这样的生活充实而甜蜜。加上一帝一后,人中之尊,可以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享乐,沉迷于奢华与歌舞,好一对神仙眷侣。我想如果此时让李煜和赵匡胤的位置调换,李煜是万万不会愿意的,赵匡胤或许更是嗤之以鼻,人各有志,帝王也是一样。李煜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快乐的人。而赵匡胤那样的人,即使拥有整个天下也不会满足,人的欲望口一开,就永远不会关闭的一天了。
  用昏君来形容李煜是丝毫不为过的,李煜在位的14年里,李煜几乎没有做过一件有益于江山社稷的大事,每天只想着怎么讨好宋朝皇帝,以保住自己在南唐小家国里继续奢靡放荡的权利。这阶段李煜的词基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和对奢华生活的记述,艺术价值不大,但是他词的风格和语言却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大大胜于五代词。
  《一斛珠》描写的就是李煜与周娥皇幸福甜蜜的生活。“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几句话就把周娥皇的天真浪漫,娇柔可爱描绘了出来,一系列可爱的动作,风情万种,我见犹怜。一旁的李煜无疑也被迷醉了,心神荡漾,词作也是一挥而就。
  然后历史没有偏心于李煜,让李煜一直享乐下去,它硬生生的给笑呵呵的李煜一记冷箭。周娥皇身娇体弱,一次偶感风寒就卧床不起,而且久治不愈,数月就危在旦夕。平时翩翩起舞娇羞动人的一位美女在病魔的折磨下身形憔悴,让人扼腕神伤。李煜自然是伤痛欲绝,仿佛一切都失去了希望,他衣不解带的守护在娥皇的身边,怀着对以往的留恋。
  我们想把李煜看成一代明君,可是他不是,我们也想把李煜看成一颗专情的情种,可惜,他也不是,这就是历史吧,人从来都不会完美的。或许我们对李煜是太过苛责了,我们忘了李煜帝王的身份,三宫六院本不是稀罕事。可是李煜移情的人却是娥皇的妹妹,一个李煜看着长大的女孩,这又是命运的一个玩笑。
  在娥皇重病期间,娥皇的家人进宫探望,比娥皇小14岁的妹妹也在其中。李煜与娥皇情投意合的时候,娥皇的妹妹还是个黄毛小丫头,而岁月这个魔术师一下子把一个小丫头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李煜面前时,李煜心动了。对娥皇的妹妹,李煜由喜爱到挚恋直到无法自拔,多情的人从来都不会掩饰自己的感情,可对待感情他也不是莽撞的。对妹妹的喜爱并不会消减对娥皇的爱,多情的人从不薄情,病重的娥皇没了往日的光辉,但李煜依旧对她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李煜和妹妹都怀着对娥皇的愧疚秘密的苦恋着,可最终纸还是包不住火,李煜对幽会描写的一曲艳词传到娥皇耳中,娥皇伤心欲绝,未置一词,侧身而背向李煜,用沉默来反抗。
  公元964年,李煜和娥皇的次子李仲宣不幸夭折,这重重的打击了李煜夫妻,直接导致了娥皇的病情加重。十一月,娥皇病逝,一代红颜,香消玉殒。痛失爱子爱妻的李煜悲痛不已,也内疚不已,他亲撰《昭惠周后诔》,自称“鳏夫煜”,文中追忆往事,感时伤怀,句句滴血,表达了对娥皇深深的思念,让人唏嘘不已。次年,李煜母圣尊后钟氏病逝,对李煜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未满的三十的李煜形销骨立,枯槁黯然。
  娥皇的妹妹成了李煜后来的唯一寄托,也是他生活的唯一希望。李煜为母亲守孝三年满立刻迎娶了娥皇的妹妹,并立为后,是为“小周后”。小周后在诸多方面与姐姐神似,而且更有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这给了李煜很大的安慰。李煜像爱娥皇一样爱着小周后,小周后也深深的恋着多才多艺的姐夫,他们生活的甜蜜比起娥皇在世时并无逊色,只是江山飘摇内忧外患使得他们不能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的享受了。小周后在任何方面都不失为一个完美的贤内助,尤其在南唐国破之后在宋都的那段俘虏生活里,小周后给了屈辱伤感李煜的精神抚慰是巨大的,是她陪李煜一起渡过了人生最苦难的日子,是她为了李煜而忍辱负重,鲜有怨言。娥皇自嫁给李煜起至去世,几乎没吃过多大的苦,而小周后默默在李煜身旁看着李煜身死国亡,从这方面讲,小周后更让人惋惜,更加的可敬。
  经历一连串打击的李煜自以为是世上最可怜的人,也有点自暴自弃,自我放逐。他疯狂的迷恋上了佛教,渴望从“南无阿弥陀佛”中寻找到精神寄托,从行善积德,禁欲空尘中找到自己的“极乐世界”。佛家讲究戒酒戒色戒欲,可这一切在李煜身上是不可能的,他故作虔诚的研究佛经佛理,大兴佛事其实只是自我逃避,自我麻痹罢了。
  公元969年,李煜普渡僧尼,取消各地僧尼数量的限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兴佛事,建庙宇,施惠于僧,虔诚的无以复加。他甚至在自己的宫里建了寺庙,还把和尚请来做老师,装模作样,自欺欺人。大臣上书以梁武帝比李煜,警告他不要最终落了个被饿死的下场,他大骂道你是不是想做魏征啊,大臣正颜厉色的说,我不是魏征,你也不是唐太宗。李煜听后立刻焉了,没有再发怒,挥了挥手,陷入了痛苦之中。
  我完全可以理解李煜面对千里江山明日就不复存在,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无奈,他不是孙皓,也不是陈叔宝,他不是傻子,对南唐他有着深深的感情,他的痛苦无人能知。自己能力是无法改变这一切的了,李煜能做的就是对宋腰一弯再弯,一再的让步委曲求全。他不想做失掉祖宗基业的罪人,不想成为赵宋的阶下囚,不想丧失做人起码的自由。不想归不想,李煜也没有丝毫办法,也不会有什么变法,人生的悲剧在于亲眼看着美好的东西一点点破碎。而李煜政治的无能和一系列的失误也加速了南唐的覆灭。
  公元963年,宋平荆南。公元965年,宋灭蜀。公元971年,宋灭南汉。就在李煜还在做小儿女的感物伤时的时候,赵宋已经一步步的扫清南方的割据,统一大势不可阻挡。到最后南方只剩下了南唐和吴越两个小国,李煜的好日子也快到了尽头,卑躬屈膝和频繁进贡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赵匡胤再也无法容忍李煜在他的卧榻之侧安然熟睡了,灭南唐被提上了宋的日程里。
  南唐这边继续这破败的颓势,自然灾害,苛捐杂税搞的民不聊生。而李煜不以为然,继续腐朽的生活,继续崇尚佛教,继续自欺欺人,享受着最后可享受的。宋朝的奸细,化身名僧“小长老”作为李煜的的私人佛学讲师给李煜不断的灌输佛家救赎的理论,使得李煜把一切的希望都寄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公元972年,赵匡胤在汴京修礼贤楼,纯正的南方建筑风格。赵匡胤毫不讳言的说礼贤楼是为南唐的李煜和吴越的钱俶所修,只看谁最识时务,最先投降了。对于此李煜内心矛盾,他知道这是赵匡胤给他一个台阶下,他也是迟早会住进礼贤楼的。可是人总是有侥幸的思想的,更何况此时的李煜还是一个帝王,还可以在南唐一片江山里呼风唤雨,怎么会甘心拱手让出自己的江山呢。对于李煜的冷漠,赵匡胤知道是该向李煜开刀的时候了,现在缺少的只是一个借口和时机罢了。
  宋一方面让奸细“小长老”也就是南唐佛学界的泰斗级人物继续麻痹李煜,一方面又加强军事部署。南征一触即发。宋先是扣押了被李煜派去向宋献礼的弟弟李从善,又通过李从善使用反间计除掉了南唐大将林仁肇。李煜可以容忍大臣对自己的不敬,可以容忍大臣的贪赃枉法,可是无法容忍大臣谋朝篡位。当李从善把从赵匡胤那听来的林仁肇即将谋反的假消息告诉李煜时,这个懦弱的皇帝下了第一次狠心,派人毒死了林仁肇。林仁肇是南唐鲜有的忠心不二英勇善战的将才,李煜杀了林仁肇无异于是自毁长城,加速南唐灭亡。在南唐国危的时候大臣潘佑上书直言劝戒灭佛,最后反遭诬陷。大臣李平提倡改革,最终也未能成功。李煜没有杀文人,只是把潘佑李平关了起来,二人不甘受辱自杀而死,南唐朝廷里剩下的就只有跟李煜一样懦弱无能的人和奸邪小人了。


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他的意思
这首词里,李煜这样唱他的痛苦、无奈、思念和怨恨:开头一句就让我们触目惊心:林花,不是一朵两朵花,而是许许多多的花,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这花是鲜艳的红色,这就更加让人想象到它们盛开时是多么的美丽、热闹,而“谢了春红”之后是怎样的凄凉,怎样的惨不忍睹。于是,作者不禁感叹埋怨说,太...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赏析
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

关于李煜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

求五代十国 南唐的详细历史。。谢谢(要南唐的,是南唐,看清楚)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6月,李死去,太子从嘉继位,这就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 李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拿他自己来说吧,他就是一个不怎么喜欢政治、不愿意当皇帝也不怎么会当皇帝的人,被逼无奈才勉力为之。李在位期间,南唐国力江河日下,仅仅是当时北方多事,国家才没有亡在他手上。可惜的是,他虽然知道这一点...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南唐后主李煜的论文 谢谢啦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

中国古今有哪些人在政治上或生活上失意,却在其他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像陶...
李煜,苏轼,柳宗元

李煜生平简介
李煜的生平简介如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
莲蓬居士。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

求纳兰性德与李煜,晏殊,柳永的各方面比较。
李煜身为五代十国中的南唐的后主,因为政治上才疏学浅而遭遇亡国之痛,这样的遭遇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内心的苦闷也由此而生,政治上失意的痛,或许只有文学才能抚慰吧。 晏殊是北宋有名的神童,而且是个官至宰相的能臣,这样的政治地位并没有让他沉静于浮名中,相反,他在文学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其的...

李煜表达悲欢的词为什么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

卢氏县17317843040: 李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须嘉灯盏: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

卢氏县17317843040: 他是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亡国之君 却写下了不朽的诗章 在作者看来 李煜的词为什么能不朽 -
须嘉灯盏: 政治上是否有作为与它的结果——亡国之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它写下了不朽的诗章正说明它是想有所作为的,否则它就不会动心,就没有感情,就写不出这种文章.

卢氏县17317843040: 李煜是一个好皇帝还是一个不好的皇帝呢(=@ -- @=) -
须嘉灯盏: 李煜是我最敬重的词人,他堪称第一词人,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今天就不多加言论了,今天只是从政治方面去评判他,也就是说他是否是一个好皇帝.很多大家都说他只适合作词人,却跟做皇帝差的太远,也就是说他与灭唐的赵匡胤在政...

卢氏县17317843040: 李煜的词有什么特点? -
须嘉灯盏: 李煜的诗词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 一、在亡国之前,他的诗词基本上都是香艳瑰丽的艳词,比如《玉楼春》里的“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都是他和自己的姬妾美人寻欢作乐时的兴起之词. 二、亡国之后,他的词都是伤春悲秋、...

卢氏县17317843040: 南唐后主李煜的失败是因为性格原因吗? -
须嘉灯盏: 他本来就没有打算过做帝王,所以从小受的教育都是文学艺术类的,再加上自己柔弱细腻的性格,可以在自己的艺术生涯达到巅峰状态, 然而历史却偏偏把他推上王位宝座,这使他无所适从,没有一点政治眼光,造就他一生的悲剧,但是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他的悲剧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地位,有句台词说的好,你活着总有一天会死,但是只有你死了,你才会永远的活着.

卢氏县17317843040: 历史上少了李煜这位皇帝也许可以,但不能少了李煜这位诗人,怎么解释? -
须嘉灯盏: 李煜这位唐后主虽不精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卢氏县17317843040: 李煜的词为何如此精湛? -
须嘉灯盏: 李煜遇上这样一个秉性疏懒、酷爱美丽,总是在长短句世界里企求超脱的父亲,必然要受到极大的影响.实际上,李煜同样没有当一国之君的野心.他出生于七巧节之夜,生来相貌就不平凡:广额、丰颊、骈齿(两颗门牙并在一起生长)、一目...

卢氏县17317843040: 后唐主 -- 李煜 -
须嘉灯盏: 南唐后主李煜,唐亡之后,五代十国之南唐君主,善长诗词歌赋和音律,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子,相貌英俊潇洒,但却不善于治理国政,在位之际,南唐日渐没落,并终于亡于北宋.他的歌词属婉约派之风格,清醒明丽却又有哀伤之意,他的作品融...

卢氏县17317843040: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
须嘉灯盏: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得到此书,如获至宝,很想向旁人推荐,可又困于描不准对象.先生的书,国学之道,血性之笔,人性深处的哲思. 我爱男作家的书,只因我爱上有血性的文笔.正如此书,血液与灵魂穿梭,文学与哲学交融,把人文艺术拉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