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老翁捕虎具的意思

作者&投稿:壬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 语文学习报告 如何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是文言写成的文章。学好文言文,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朗读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多读,形成语感。读要做到三点:

1

读准字音。
一般地说,读音应以现代普通话为标准,对于一些异读字(一个字有两个以上读法),
要根据具体语境处理。

2
、读准句读(dòu)。
句读,是指文词停顿的地方。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停顿的规律,没有接触过的
句式可参照现代汉语的停顿。

3
、读准语气。
依据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正确处理诵读的语气键。

脱离了朗读的环节,独立地学习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往往是事倍功半,解决不了应当解决的问题。

二、翻译

提高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不能乞求于一次的努力,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以多练为主,靠平时的日
积月累,才能有成效。


信、达、雅
”是翻译文言文的早已立下的规章。“信”,就是译文要忠于原文,不能歪曲原意,任
意地添油加醋;“达”,就是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求;“雅”,就是翻译文言文的语句,
要生动、优美,富含情感。其中,信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具体地讲,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力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词性、词序和句式,逐词逐句翻译,以意译为辅。

2
、凡属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制、书名等专有名词,可以照录,不用翻译。

3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倒置、前置等现象句式,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翻译


4

文言文中省略的现象也很普遍,为使翻译的语句清楚流畅,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
不能缺失


5
、有些词(特别是文言虚词),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的意义,可以不译。例如:曹刿曰:
“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字,是发语词,可不译。译文为曹刿回答说:“打仗是要凭勇气的”。

三、背诵

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名篇,起码语文教材中指定的篇目,能熟练地背诵。背诵能加深学生
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程度,也是一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学生应当重视古代诗文的背诵能力,在学
习中积极训练,切实提高背诵能力的水平。背诵时,可以采用
抄写背诵法
。就是把所要背诵的课文,抄写
几遍。
在抄写的过程中,
加强记忆,
达到背诵的目的。
好处是既背诵了课文,
又掌握了比较难辨认的字形,
背默写同时完成。也可以采用
听读背诵法
,即听他人反复朗读,加强记忆达到背诵的一种方法。还可以采

分层理解背诵法
,即针对课文一层一层的理解,逐层逐层地背诵,最后连起来,完成全篇的背诵任务。

课文会背后,要及时地巩固,强化背诵的效果。背诵的方法很多,适合你的就是好方法。

四、理解

学习文言文实词,不必去记一些术语,
应该侧重掌握实词的含义
。引起学生产生异义的主要是
古今异
义、一词多义的现象,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去识记
。最忌望文生义。
通假字也应注意,应当记住教材中出
现的通假字
,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文言虚词中,
对个别可能导致句子误解、误译的虚词,
应当有所归纳,分清用法,明确意义。
文言文常用句式,最重要的是
判断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应
当认识这些现象,正确的理解


了解了文言文语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就不妨碍理解课文内容了。了解课文的内容,

首先,
要知道文中反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选用了什么材料,又怎样安排材料的顺序和层次的;

第二,
要知道课文选取材料,
和安排顺序,
有什么好处。
可以同其他的文章进行对比,
谈谈它的特点。




2
第三,
要知道作者采用了什么措施,包括修辞、倒叙等一些特殊的方法,使文章生动,有文采;作者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第四,
要知道在学习中应当借鉴哪些内容和技巧,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理解文言文千万不要只注重形式,停留在文章表面和字义上,只有探寻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学好文言
文,提高学习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

怎样学习文言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推荐的两套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占了整个教学内容的40%,而且相对集中在高一年级。其中,高中《语文〈试验本〉》高一年级两个学期各6个单元,文言文分别占3个单元;《高中语文实验课本》高一年级则全年集中文言文教学,上下册各4个单元。在文言文教学总量扩大、要求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学好文言文,本文想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谈一些想法。

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二是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下面试作分别说明。

首先,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以看出,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换句话说,诵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

这当中,读是关键。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从老师的范读中应该领悟些什么,请看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等,不是一下子就读得出来的,它是学生在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这里要着重提一提“破读”的问题。所谓“破读”,就是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不过现在有的破读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中,一般字典也已有注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加特别区分,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shè,现在可以读为yè了。掌握破读,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实际上,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我们不赞成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搞繁琐的语法分析,机械的诵记名词术语,也不主张呆板的所谓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我们主张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诵读、识记、理解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所说的对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文章内容上的整体的领会、把握。这种领会和把握应当:①着眼于全篇的内容;②着眼于文意的沟通;③着眼于文章的篇章。至于背诵,这也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而且,语言文字的学习,概念和规则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记住了规则就能说话、写作、阅读;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能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靠背诵量的不断积累。因此,新修订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对背诵作了量的规定。其中,小学背诵古诗词80首,初中背诵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样一些篇目全部诵读至背诵,烂熟于心,达到上述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不会有困难的。

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我过去曾总结过的组块性记忆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意义组块:按文章意义分段组块记忆的方式;纲要组块:应用层次内容提纲组块记忆的方式;关键词句组块:通过关键词句组块来掌握文章大意、纲要,又反过来根据它们去掌握词句的识记方式;节缩句式组块:将句子节缩为短语组成组块识记单位的方式;此外,还有句群中心句组块,关联词语组块等等。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

背诵还要靠不断刺激、强化。丰子恺先生告诫子女读书,讲究一个“读”法。读字的繁体笔画是22画,因此,他要求每篇诗文都须读22遍。这样就能口熟心熟,历久不忘。过去私塾读书讲究“复背”,就是每熟读一文后,都要再把前面所学拿来复诵一次,即,读第2文,要1--2文复读,读第3文,要1--3文复读,余类推。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些斥之为 “死” 读书,但我们不能排除掉这种于读书的执著精神和强化记忆的合理方式。而且在青少年阶段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力,熟读成诵若干篇章,奠定满腹经纶的基础,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这只能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有以下几点:①指出了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三个方面: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②作了最基本的量的规定:150个实词、18个虚词、重要的句式;③强调了“在课文中的用法”的方向。

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要在诵读中进行。要强调指出的是,不论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还是文言句式,都不能孤零零地背解释、记术语,而应该把字、词、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中典型例句的理解、掌握,达到重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掌握词、句基础知识,是诵读古诗文的需要,而熟读成诵一批古诗文后,其词、句的一些基本用法,也都涵盖其中了。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某词某句式的时候,马上在记忆中就会现出典型的例句来。如读到《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字怎么讲,即使是课文没有注释,或者有注释而不去看,马上联想到《愚公移山》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这三个“曾”用法相同,都是加重了后面“不知”、“不能”、“不若”的否定语气,可用现代汉语中“还”、“简直”、“竟然”等副词来表达,意思十分显豁。熟能生巧以后,就没有了这种转换过程,而完全是一种应付裕如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凝固成了个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学习文言文,还要具备一些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这对于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知本探原都有好处。历史文化知识细分起来很多,基本的如天文地理、岁时节日、礼仪制度、职官沿革、学校科举、典籍宗教、科学技术、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及其它等等。这些大纲中虽然未作明文规定,但我们在阅读相应的古诗文时,课文注释中都有介绍和说明,有些也反映在词、句的用法里,这些,在诵读古诗文时,都要留意。

诵读古诗文,应该是十分愉悦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志士仁人、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是人人所渴求的,我们希望把这种渴求变为诵读的实践。

  大意是:虎害横行,人们一筹莫展。
  这时人们请来了有祖传打虎绝技的唐打猎,一开始众人见他年纪又大须发银白,还不断咳嗽,帮手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很看不起他,但还是请他吃点东西。这老人也看出来,就说等打了老虎再吃饭。
  结果孩子模仿虎啸引出老虎,老人在老虎扑过来的时候,老人闪身一躲,一斧子迎上去,把老虎从头至尾,开膛破肚。
    最后老头说出来自己成功的秘密:锻炼臂力和眼力,臂力惊人,眼睛能够一眨也不眨。


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是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则遍及全...

微草堂笔记文言文
4. 人不畏鬼《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 曹司农竹虚言【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纪晓岚)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 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

老僧澄止文言文翻译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译文】许文木说:老和尚澄止很有道行,临死的时候,告诉他的徒弟们说:“我坚持佛门戒律,精诚修进,自认为是第四禅天的人。世尊佛祖却怪我平生所发议论,一味推崇佛理、排斥儒学。我在本质上没有变化,死后仍不免进入轮回转生之中。”他的徒弟说:“您崇奉世尊佛祖,世尊为何反而嗔怪呢。

阅微草堂笔记陈氏古砚文言文翻译
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知道是不是你找大我直接把你的问题 复制到白度上就找到这个 如果不是...

古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北村有个名叫郑苏仙的人,一次做梦的时候进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这时邻村的一位老妇人来到大殿之上,阎王马上笑容满面迎上前去,拱手相让,并奉上好茶,然后命令阎府的差役马上送老妇人转生到一户好人家去。郑苏仙感到大惑不解,便偷偷问冥府的差役:...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译文是什么?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两鬼相遇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及翻译
本文自于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创作背景: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年——1798年),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到底讲了些啥:一、老人和猪
开始的时候,邻居这个老人很愤怒,想着花钱把这只猪买来杀掉吃了算了,看它还凶不凶。但是转念一想,莫非这只猪就是佛家所言的冤家路窄,难道这只猪上辈子就和我又仇,这辈子化成猪见到我也想要咬我一口?有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这辈子它虽然是一只猪,我若吃了它,下辈子它不定变成什么来找我...

文言文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可惜的是,这部传奇著作,因一些历史原因,发生了重大灾难,原稿遗失殆尽,纪昀凭借自己的记忆,重新来过,虽成《阅微草堂笔记》,但终有大量疏漏。这一灾难在我看来,算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最惨痛的。《阅微草堂笔记》就目录来看,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数章。[编辑本段]作者 纪昀(1724...

樊城区13117347877: 老翁捕虎译文 -
兆泰枫蓼:[答案]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 壮汉们悬着身子使劲晃,老翁的胳膊却一动不动.这是清代大文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的一件故事.顷刻之间,一...

樊城区13117347877: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
兆泰枫蓼: 益都的李词畹先生说:秋谷先生游历南方的时候,借住在一个朋友家的园亭里.有一天晚上睡下之后,想要写一首诗,正在沉思着构思,听到窗外有人说话:“先生还没有睡着吗?您写的清雅秀丽的诗句,我已为之心醉十几年了,现在幸而遇到...

樊城区13117347877: 解释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
兆泰枫蓼: 古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读音si四声,等候).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

樊城区13117347877: 《阅微草堂笔记》的翻译 -
兆泰枫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

樊城区13117347877: 阅微草堂笔记 译文 -
兆泰枫蓼: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

樊城区13117347877: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
兆泰枫蓼: 明公恕斋曾经做献县的县令,是个好官.任官太平府时,有疑难案件,换上(平民)衣服亲自察问寻访.偶然休憩于在小庵中,一个老僧八十多岁了,见到明公就合掌肃立,叫他的徒弟准备茶,徒弟遥相回应说:“太守要来了,可以引领客人暂...

樊城区13117347877: 猎虎翁的译文 -
兆泰枫蓼: 原文旌德县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者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令具食.老翁察中...

樊城区13117347877: “阅微草堂笔记”是什么意思 -
兆泰枫蓼: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樊城区13117347877: 老翁捕虎 文言文 纪昀 -
兆泰枫蓼: 1、闻 此 虎| 据 城不 五 里 |先 往 捕 之 |赐 食 未 晚 也 . 2、(乡里人) (最) (提供) (送) 老虎扑过来,侧着头让它跃过,老虎从上面跃过,已经血流不止扑倒在地. 3、乃厚赠遣之. 4、学习就应如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哪有不断的成功呢? 希望这些答案能帮助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