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为什么能得到英美等国的支持?

作者&投稿:禄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发生倒幕运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发生的倒幕维新运动,一般被认为是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变革”。然而,关于士农工商各阶层在这场变革运动中的作用问题,却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有强调“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是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者1,有强调“草莽”——下级武士是“倒幕斗争中一支积极的、主体的力量”者2,有强调武士阶级通过自我变革调整完成“政权交替”者3等等,而较少重视幕末士农工商诸阶级中惟一可代表日本资产阶级前身的町人阶级的作用4。本文将对幕末町人的政治态度和反幕斗争及其在“尊王攘夷”与“佐幕开国”中的表现,幕末商人的对外意识及其商贸活动和进取精神,进行粗略的考察和分析,以从一个侧面阐明町人阶级在倒幕维新过程中的真实形象和历史作用。

一、幕末町人的政治意识与反幕斗争
按照唯物论的观点,一个阶级的政治态度往往是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然而在德川幕府末期,由于掌握政治权力的武士阶级贫困化和无政治权力的町人阶级富有化,以及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在町人阶级内部发生两极分化,使本来就带有重视经济而轻视政治倾向的町人阶级的政治态度变得异常复杂和“暧昧”。他们给历史学家们留下的印象似乎依然是:“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未曾对武士阶级特权的正当性发起挑战。他们似乎乐于扮演二等政治角色,满足于赚钱和家庭生活。”5的确,从幕末町人阶级的总的表现看,他们没有因身处被统治阶级和对现存政治不满而主动发起旨在推翻幕府权力的政治斗争,而是仍然相信“资本的逻辑”和金钱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致力于赢利赚钱。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并未因自己既有的经济地位而去积极维护现存的封建制度,或者如某些学者所说的那样“与幕府和诸藩同呼吸共命运”6。如此说来,在幕末出现的“佐幕”与“尊王”、“开国”与“攘夷”等重大政治课题面前,作为握有强大货币资本的町人阶级是否真的完全置身事外,没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呢?并非如此。他们对上述的“政治课题”,虽然因地域差别、贫富差别以及当时的利益关系等缘故认识并非完全一致,但也表现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倾向。

对于町人阶级而言,“佐幕”与“尊王”问题首先是对幕藩统治的态度问题,而对幕藩统治态度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士农工商身份制的态度问题。我们知道,在近世伦理思想史上,元禄时代7曾有伊藤仁斋、井原西鹤、西川如见等代表町人对幕府的身份道德发起挑战;享保改革后町人学者石田梅岩提出了“四民职分平等论”,大阪怀德堂学派打出了“不论贵贱贫富,一律视为同辈”的平等精神旗帜;化政时代(1803—1830),以式亭三马、司马江汉等为代表的化政町人又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封建身份制的思想,这些可说都反映了町人对幕府等级身份制的鲜明立场。这种反封建身份制的思想和精神,到了幕末不仅发展为鄙视武士的思想意识,而且表现为鄙视甚至侮慢武士的行动。例如《藤冈屋日记》8记述了许多町人鄙视、侮慢武士的事件,有武士进店吃饭因计较饭菜量少而受讥笑的,有因买衣服要求减价而受侮慢的,有因听到炮声打颤而被町人嗤之以鼻的,还有因对町民无理施暴被打得半死的等等,说明“在町人中广泛流行鄙视施政阶级——武士的意识已成为幕末的一种时代特征”9。

町人这种鄙视武士的思想意识,诚然是基于武士经济的贫困化、武士武力的懦弱化、武士政治的腐败以及町人经济、文化力量的增强产生的,但其精神动力,无疑是来自于他们对等级身份制的反抗意识。与这种轻蔑武士意识的扩展同步,幕末町人对幕藩统治的反抗斗争也不断兴起高潮。

在谈论町人反幕斗争的问题时,首先有一点需要说明,即: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武士町人化和农民的商人化以及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到幕府末期,町人阶级的成分与初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变化,加之即便是原来的城市町人也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使町人阶级内部产生了不同的阶层。因此,在诸如“打毁”、“改世”(日文写作“世直”)等所谓“都市一揆”的反幕府统治的斗争中,由于当时不同的利益关系等缘故,富裕的上层町人与贫穷的下层町人的态度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有时上层町人还成为被下层町人“打毁”的对象。然而,上层与下层町人之间的矛盾,毕竟属于町人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不是幕末政治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他们在“佐幕”还是“尊王”这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态度,并没有根本的分歧。即是说,作为町人阶级总的政治倾向,是支持所谓“王政复古”的“尊王”,而反对既有的幕府统治。当然,总的政治目标一致未必就斗争形式相同,加之由于町人阶级长期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而造成的参政意识淡漠,使得町人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大多是围绕自己切身利益展开的,并且贫、富两阶层町人的反幕斗争形式也有较大不同,即:贫穷的下层町人主要通过“打毁”、“改世”等所谓的“都市一揆”形式,反抗、打击、动摇幕府的统治;富裕的上层町人则主要通过经济力量和手段反抗、瓦解、动摇幕府统治和“以经济支援者的身份”10协助、支援“革命军”倒幕。

幕末町人阶级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在“天保改革”时就掀起了高潮。例如天保十三年(1842)春町人写的《阿房艰难经》中尖锐批判幕府的政治说:“各色贿赂,权门流行,诸家献金,多多益善……(而町人)与他町买卖,不得融通,困难重重,致使店铺昨设今撤,到处搬迁难得定所,家妇不知如何是好。……太过分啦!太过分啦”11,表现了町人对幕府统治者腐败行为及其恶政的愤慨和批判。再如当时的江户,到处贴着批判讽刺幕政的“落首”(打油诗),辛辣讽刺和批判了幕府的俭约政策。这反映了町人阶级对幕府统治的反抗精神。然而对幕府统治直接造成有力打击的,应该说是以下层町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都市一揆”。

从整个江户时代看,以下层町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发动的“都市一揆”,比以农民为主体发动的“百姓一揆”要少得多。但据青木虹二和原田伴彦的统计,也有420余次。12江户时代中期后的“都市一揆”,可说以享保十八年(1733)年江户发生的“米骚动”打毁运动为肇始,到18世纪后半叶以后不断增多,尤其是天保年间(1830—1844)至幕末,更加频发和激烈。“都市一揆”的主体势力,初时带有以“町役人”为领导的“�町民一揆”的性质,但是越到幕末,如“改世一揆”那样,下层町人尤其是城市贫民成为主体。“都市一揆”爆发的直接契机,多为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以及反对幕府或诸藩横征暴敛“御用金”之类强化苛捐杂税等政策。其表现形式,既有如大盐平八郎(1793—1837)领导的大阪市民暴动13,也有诸如幕末福知山城下町发生的“一揆”那样,要求藩主撤消“产物会所制”等财政规定,允许米谷买卖自由、降低税收等内容的起义14。但是,大多数的“都市一揆”,往往是町民要求当政者降低米价、救济贫民、减轻课税等出于经济目的的自发性暴动,其“打毁”的对象也多是囤积大米的米店和经营“两替屋”等的大富商,而直接“打毁”幕藩统治机构的斗争却极少。然而这不能说其矛头所向只是富裕商人,而不是幕藩统治权力。因为第一是诸如要求降低课税、谴责“代官町役人”的腐败行为,批判和要求幕藩统治者修正“专卖制”和乱发藩札等施政政策,本身就具有反抗和批判幕藩统治的政治性质;第二是因为驱动町民打毁行动的根本精神动力,是要求改变世道的“改世意识”。尤其是后者的“改世意识”,才真正代表了幕末町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

所谓“改世意识”,即要求改旧世道为新世道的思想观念。林基氏的研究认为,“改世”的观念在江户时代见于文献最早是在宝永五年(1708)。当时流行的题为《松平赞岐守上洛为御规式进贡五桶十条真鲷备忘录》的“落首”中说:“屡屡摇斜桶,一心欲改世。”15此后每当地震时,人们就把“改世”一语当作咒语叨念,意为“改天换地”。天明年间(1781—1788)田沼政权与定信政权交替,时人已称之为“改世”,俳人小林一茶(1763—1827)文化五年、六年(1808、1809)的俳句中也有“轻轻拂动世直风,飘飞流传萤火虫”16之名句,至化政时期“改世”已是日常用语,并“成为人们的一种观念”17。这种观念到了幕末,由于幕府政治的日益腐败,人们要求改变世道的意识更加强烈,不仅在“落首”中常出现诸如“人所翘首以盼者,改正之世也”18,而且诸如“百姓一揆”和“都市一揆”等打毁暴动也成为“改世意识”的行动表现,称之为“改世一揆”。例如,庆应二年(1866)4、5月至6月江户町人连续发动的“改世一揆”,不仅持续时间长,“打毁剧烈”,而且波及全国。同年5月大阪町人的打毁暴动与此遥相呼应,规模扩展到西自兵库南至纪州附近的大阪湾沿岸的几乎全部城市,极大地动摇了幕藩的权威,沉重打击了幕藩权力,敲响了幕府统治的丧钟。

二、幕末町人的尊王反幕意识与表现
上述“改世意识”的高涨和“改世一揆”的频繁发生,与幕末町人的尊王意识高涨也有重要关系。由于町人阶级自己没有发展到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能够夺取政权的程度,那么要实现改旧世道为新世道之目的,只有把希望寄托于天皇的权威,因此在幕末,“改世”与“尊王”、“反幕”,几乎成了同义语。尊王意识在上方町人19特别是京都町人中表现得尤为强烈。例如,在京都町家《松本直之家文书》中这样写道:“……认定此世之政事为自己所握,乃错误之端。此世原本乃伊势亲方(天皇之先祖)所开,……近代委于东国老头执政,其不过当时之小掌柜而已。何以一切独断专行,发号施令……20似这种直接批判幕府将军,认为天下乃天皇之天下,将军只不过是天皇的“小掌柜”,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力等的尊王思想,在町人中间非常普遍。“尊王”和批判幕政的思想,在京都市井经常出现的“张纸”(墙报)、流行歌谣、“手氇歌”(拍球玩时唱的儿歌)、化缘歌、人物传说及“落首”等中,几乎随处可见。21其中有以《诸国名鱼尽》为题将诸国大名比作鱼批判其做恶的(《山口泰弘家文书》),有以《吹毛求疵》为题讽刺幕政和争权夺利的(同上);有的甚至直接嘲笑幕藩官僚们对西方压力的软弱无能:“守国诸侯啊,为何战战兢兢呀”,“关东的官人哪,怎么溜号了”,表现出了町人对幕政的不满和希望“改世”的心情。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法军舰进攻下关,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则投靠法国,于1866年7月发动第2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 9月迫使幕府撤军。幕府权威一落千丈。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1月8日,天皇下达讨幕密□。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同时却在大阪集结精兵,企图反叛。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战争基本结束。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 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据的最后据点五□廓(函馆),戊辰战争结束。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斗争有力地配合天皇军作战,是天皇政府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最主要的就是 当时的幕府统治实行的政策是闭关锁国的国策 发生倒幕运动是为了推翻幕府统治的封建社会制度 走资本主义道路 归根还是利益关系在其中 ............所以才使英美等国支持倒幕派.............

这个应该是高一上学期的知识。明治维新前,日本一直由幕府统治,在它的统治下,各王各地方之间战事不断,日本处在一个非常封建的时期,而美英则是着眼于日本的地理位置,以便今后进入亚洲有个方便的通道,所以想要推翻幕府,建立傀儡政府,而这又满足了日本国民热切希望强国安民的期盼。


江户时代,日本最后的封建王朝的风貌是怎样的?
虽然说江户时代,是日本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封建王朝有的毛病,江户时代可是一个都没少。并且江户时代是被一直以来敌对他的“倒幕志士”拉拢朝廷中的大臣,让全国的政治、经济都收到了影响。最终江户时代宣告退幕。不过,这“倒墓志士”采用的是明治维新的方法,可以说是一次阶级性...

日本的姓氏大全
男名的用字很广,一般来说,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结尾的名较多,如:小林秀赖、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维新以前,有许多男子叫“兵卫”或“左(右)卫门”。这类名起源于古代。公元八世纪时,天皇朝廷内设立了五个负责保卫天皇和宫廷的军事机构,即卫门府、左右兵卫府和左右卫士府,台称五卫...

黄埔三杰是不是有前三杰跟后三杰区分?
其实没有黄埔三杰的说法。黄埔三杰是一位作家杜撰出来的。摘自 《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 》1933年3月,中央决定派陈赓到中央苏区工作,临行的前一天,他在一家电影院观看钱壮飞的女儿黎莉莉演的电影,结果被坐在同排的一个叛徒认出。顾顺章随陈赓出了电影院。这个人说自己不是叛徒,不要...

日本人的姓和名是怎么产生的?
男名的用字很广,一般来说,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结尾的名较多,如:小林秀赖、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维新以前,有许多男子叫“兵卫”或“左(右)卫门”。这类名起源于古代。公元八世纪时,天皇朝廷内设立了五个负责保卫天皇和宫廷的军事机构,即卫门府、左右兵卫府和左右卫士府,台称五卫府。那些最早叫“...

日本明治维新的 国际背景 和国内背景 国内背景包括倒幕运动和为什么要...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时间断限关于“明治维新”作为一历史时期的时间断限,说法不一。狭义地说,“明治”维新从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但一般通常把前一年的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许多政治变动都包含在内。其下限则也...

为什么日本人文字里有中文?
中国教科书会介绍,中国两次大规模舶来语引进自印度和日本么?

日本人与中国人是同一天过年吗?
不是。日本是西历,也就是阳历1月1日过年。明治维新前倒是和中国同一天过年。不过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方式也有些差别。比如神社参拜。不过压岁钱,吃年糕,放礼烟花,这些习俗还是一样的。其他基本都不一样,他们烟花放的没我们这么多,除夕夜也不要开灯到天亮。

日本幕末维新时代历史
明治维新的背景 明治维新始于1871年,在其发生前的两个半世纪(1603-1868),日本也是受到德川幕府统治,而日本的皇族-天皇亦受制于德川政权,换言之,德川政权的大将军在该两个半世纪以来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在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基于外国人产生恐惧,所以其对外政策上采取了[锁国]政策,亦即将日本断绝和外国的来往,直至...

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会失败
同样的例子,我们发现当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夷夏思想”和“尊王攘夷”思想以及“忠君”意识影响的日本,每当遭遇外敌入侵时都能同仇敌忾——远的如对蒙元入侵的奋起抵抗,近代在遭遇美国柏利将军洞开门户后发奋图强的“明治维新”改革,都使日本在困境中崛起,俗话说的好嘛:多难兴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日本经历过半殖民地社会吗?
因为当时美国要求的更多的是经济利益,条约的内容也大多停留在经济层面,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在短短的20年间就走上了明治维新的自强之路,彻底摆脱了列强的控制。所以我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前的那段历史尚不能算做半殖民地性质。以上观点,纯系个人意见,如有不满,敬请原谅。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

鸡西市13420996605: 倒幕运动对明治维新有何作用 -
仇由适古汉: 加速资本主义的进程.推翻幕府的封建统治,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推翻幕府的统治,统一国家权力,最大程度避免了内乱,让日本在近代化的开端实现了平稳开局

鸡西市13420996605: “倒幕四强藩”是指? -
仇由适古汉: 说起这首先要说“倒幕”的由来,它是指倒幕,即倒幕运动,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 四藩指萨摩藩, 肥前藩,土佐藩,长州藩. 倒幕运动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社会的过渡转变.正是这场运动才有了后来小日本的明治维新.

鸡西市13420996605: 为什么日本没有革命过呢?难道说日本就没有内乱?就那么团结? -
仇由适古汉: 日本的体制不大像中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最高领袖——皇帝的日本的最高领袖是天皇,天皇是精神性的然后下面是幕府 一般幕府掌握着实权这种体制就注定了不允许革命天皇有血统的纯正性这就意味着不是人人都能当天皇最高的不可动摇每一次动乱只是权利的碰撞只是大名针对幕府的斗争而内乱就多了去了源平合战,源氏和平氏一直争斗不断,构成了平安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日本战国时期说是源平牵强些,但基本还是源氏和平氏的斗争镰仓幕府 足利幕府 德川幕府一直到最后的明治维新日本内乱不断甚至比中国还多但是日本没有革命因为天皇是最大的当初有人想推翻天皇但是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可能被推翻就创立了幕府

鸡西市13420996605: 日本明治维新依据是什?日本明治维新依据是什么
仇由适古汉: 倒幕运动胜利保障了明治维新的实现

鸡西市13420996605: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
仇由适古汉: 变化:(1)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积极修建铁路,兴办工厂;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资本主义的人才. 影响: (2)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外交:摆脱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鸡西市13420996605: 日本的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仇由适古汉: 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1865年尊王攘夷运动向武装倒幕转化. 1866年萨摩、长州两藩的倒幕派武士结成同盟. 1867年,年幼的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发动政变,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统治,成立新政府.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掌握了政权,勒令德川庆喜交出领地. 1868年, 德川庆喜聚集军队企图反扑,但在鸟羽――伏见战役中被政府军队打败,势力被肃清.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接下来的维新打下了基础. 实质是与推翻幕府统治.

鸡西市13420996605: 明治维新时,为什么日本的倒幕力量都集中在南部,而不是最先遭受冲击的东部沿海城市? -
仇由适古汉: 沿海地区是幕府所在地(江户),实力强大,倒幕派难以敌对(包括明治天皇)

鸡西市13420996605: 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
仇由适古汉: 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一点是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也就是明治天皇已经通过政变取代了幕府的统治,掌握了国家的实权.同时明治天皇也是个有本事的统治者,在日本当时的内忧外患中他看到了日本要想立足,就要向西方学习,他采取了很多很有实际的措施,使日本走向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而当时的中国,不用多说,谁都知道真正的掌权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光绪帝毫无权力,且他维新起用的人多是些读孔孟之道的书生,百日维新的很多措施触犯了那些守旧势力的利益,他们是决不能容忍的.所以百日维新失败了.

鸡西市13420996605: 日本倒幕运动的影响是怎样的?
仇由适古汉: 1858年,日本被迫同美、荷、俄、英、法签订《安政五国条约》后, “尊王攘夷”派萌发了倒幕思想,“尊王攘夷”运动也就逐渐发展为“倒幕运 动”.倒幕运动由下级武士领导,具有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代表人物有高杉 晋作、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1860年,他们制造了“樱田门 事件”,刺死在幕府中掌握实权的井伊直弼.高杉晋作在1863年任长州藩政 后,还组织新式军队,两次打败前来征讨的幕府军队,开始武装割据.

鸡西市13420996605: 日本实行科教立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仇由适古汉: 倒幕运动,日本险些沦为殖民地.在明治维新时提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