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勇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赏析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做人君的要止于仁爱,做人臣的要止于恭敬,做人子的要止于孝道,做人父的要止于慈祥,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
望采纳O(∩_∩)O~

相似的句子出自《大学》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从鸟到普通人,再上升到周文王,「止」的意思也从「居所」延伸到了「位置」、「职责」,是要说明不同的角色应该找到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或者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这句话随着《清平乐》的热播而广为传播,范仲淹是不是说过这句话,我没有去考证

扩展:为人君 止于仁;为人臣 止于敬 为人子 止于孝 为人父 止于慈 与国人交 止于信

  ——《大学》第四章

  【译文】

  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 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 就要达到诚信。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大学》第四章

  【译文】

  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

  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才终

  生不忘记前代的圣王。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心诚其意3

  ——《大学》第七章

【出处】《大学·传》第三章

【原文】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身为国君,要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就要尽力尊敬君王;身为子女,就要尽力孝顺父母;身为父亲,就要尽力对子女慈爱;与他人交往,就要尽力做到诚实。



大学》有言: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符合孝道,是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要求。孔子的学生有若则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把孝道提高到仁之根本的至高地位,发人深省。笔者担任过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教师教得多的,学生记得多的,都是怎样与他人相处以及怎样守法报国,因为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难点要点,真正的是忽略了怎样与父母相处了。其实,不爱父母焉能爱他人?不爱家庭焉能爱祖国?
《论语》中关于孝道的论述一共有15则,其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篇第二》)统帅孝道的内容和要求。父母在世时,按照规定的礼节来侍奉他们;父母死后,依照规定的礼节来安葬他们、祭祀他们。子女是不是遵守孝道,衡量的标准就是一个“礼”字。当然,根据时代的发展,“礼”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的。

生,以何礼事之

1,牢牢记住父母的生日年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篇第四》)子女应该为父母的健康长寿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应该为父母终将离开人世而忧惧。现实情况是,父母年年为自己的子女过生日,而子女记得父母生辰的往往很少。

2,尽可能多的帮父母劳动。“有事,弟子服其劳。”(《为政篇第二》)“事父母,能竭其力”(《学而篇第一》)在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残酷的当今社会,父母背负的压力是非常重的。不少子女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母创造的幸福生活,宁愿自己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帮父母扫一次地盛一回饭。每每看到媒体报道某某教师为学生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这类“温馨的亲情作业”时,我总是为最基本的孝道日益远离我们的孩子而羞愧不已,

3,外出定要告知父母。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篇第四》)今天时代不同了,“父母在,不远游”的观点当然不合时宜,但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恪守孝道的子女纵然漂泊不定,也会利用书信、电话等等方式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状况,以慰他们的牵挂之心相思之情

4,有所忧与有所不忧。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为政篇第二》)鲁国大夫仲孙无忌的儿子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只关心他们的疾病,其他方面则不要管得太多。此种辩证的思想,在今天极有现实意义。子女“忧”的是父母的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病痛,还包括心理上的愁苦;除此之外,就不应该“忧”了。可惜的是,那种横暴干涉父母财产分配的事,无端阻挠父母再娶再嫁的事,却时有所闻。

5,要奉养,更要敬重。“有酒食,先生馔”(《为政篇第二》),有好吃好喝的,要让父母享用,这当然是有孝心的表现,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孔子的学生言偃请教孝道时,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第二》)这话真是入木三分!如果对父母缺乏关爱敬重之心,那与养狗养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6,永远保持和颜悦色。“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篇第四》)婉言劝止父母的错失,即使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父母的响应,也应该继续保持恭敬的态度,绝不怨愤。我想起一件事来,今年武汉楚才杯作文竞赛中,那3000余名把含辛茹苦的父母妖魔化的孩子们,他们所受到的爱的教育肯定是不完整的。当然,连孔子也认为,“色难”(《为政篇第二》),对父母保持温婉的态度是最难以做到的。但是,正是因为难,更应该从小就培养这种意识和精神,慢慢的形成习惯,我们就不但可以温善地对待父母,也可以温善地对待他人和社会了。

死,以何礼事之

今人多说,生时对父母好是真好,死后怎么怎么样,那时做给他人看的。又说,只要在生时对父母好,死后也不必哭了。生死,看起来阴阳两隔,其实紧密相连。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篇第十一》)言下之意,既要知生,也要知死,知死甚至比知生更难。

1,尽心置办丧事。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母,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篇第九》)父母是生我养我之人,自是至亲。父母辞世,古人是很重视送终的。千里奔丧,一个“奔”字,让人伤心欲绝。现在,通讯便捷,交通发达,父母病危,儿女当尽可能回家见上最后一面,合理合法节俭的操办丧事。这是中国伦常社会的特点,也是中国人的凝聚力所在

2,谨遵遗嘱遗愿。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学篇第一》)孔子认为,子女多年不改变父母所坚持的好的道德准则,是可以说他尽到孝了的。关于这一点,可以认为子女要承续父母的操守,也可以说,子女不得违背父母最后的愿望。在当今时代,父母死后,子女严格遵守父母的遗嘱遗愿,既是孝道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范。

3,虔诚祭拜父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炎黄子孙祭拜先人的传统节日。在不少地方,父母忌辰,春节,还有七夕,都是祭奠亡者的日子。祭拜,要虔诚,但不要铺张浪费,更不能把祭奠活动庸俗化(不是有给先人烧三陪小姐之类的荒唐事发生吗?),还要注意保护环境,严防火灾。

做人君的要止于仁爱,做人臣的要止于恭敬,做人子的要止于孝道,做人父的要止于慈祥,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

止于  停止的意思


宇宙万有,皆有其所“止”,有各自实存的位置。这些是就具体的身份来定义的“止”的内涵。儒家是君子之学,是成圣之学,朱熹认为大学就是“大人之学”,王阳明进一步解释,在其代表作《大学问》中,着力说明圣人之学是“大人之学”,圣人之道是“大人之道”。

《大学》开篇也已说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的第一步是要明明德,把自己本有的德性明亮起来,恢复它的天然本性。那么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至善”。

扩展资料

相传《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大学》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译文: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出自《大学》第四章 :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拓展资料: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赏析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温复巧特:[答案] 【译文】做人君的要止于仁爱,做人臣的要止于恭敬,做人子的要止于孝道,做人父的要止于慈祥,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 望采纳O(∩_∩)O~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43.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为国人交止于信的翻译 -
温复巧特:[答案] 【译文】做人君的要止于仁爱,做人臣的要止于恭敬,做人子的要止于孝道,做人父的要止于慈祥,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怎么翻译? -
温复巧特:[答案] 作为父亲要达到并保持慈爱,作为子女要达到并保持孝顺,作为君主要达到并保持仁爱,作为臣子要达到并保持恭敬. 这个止,其实就是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保持住,也就是《大学》说的止于至善.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看了下古书《大学》讲些做人的道理,感觉限制太多了,影响人的自由发展.不知道大家有这样的感觉没有,节选一段.“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
温复巧特:[答案] 大学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了,里面的内容有些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 了,我们只接受适合现代的就好了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从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到与国人交,止于信的翻译 -
温复巧特:[答案]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原文) 穆穆:深厚广博的意思. 於:叹词. 缉:绵绵不息. 熙:光明通达. 敬止:所行无有不敬,而得其所止. 智慧深厚广博的美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我要这篇文章全文 -
温复巧特:[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温复巧特: 《礼记·大学》开篇是这么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通“新”)民,在...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论语》《大学》《弟子规》中关于道德,品行修养的名句 -
温复巧特:[答案]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翻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
温复巧特: 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999571193: 43. 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为国人交止于信的翻译 -
温复巧特: 【译文】做人君的要止于仁爱,做人臣的要止于恭敬,做人子的要止于孝道,做人父的要止于慈祥,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 希望能帮到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