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庆历新政的时候,究竟是得罪了谁最后才会失败?

作者&投稿:恭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仁宗赵祯即位后,北宋多年的积弊已经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三冗:冗员、冗兵、冗费。虽然当时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这三冗就像是三块巨石压在北宋朝廷的身上,让北宋显得外强中干,财政入不敷出。这时,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的得到了宋仁宗的重用,开启了庆历新政,可惜新政仅仅进行了一年零四个月就被迫停止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场变革草草收场了呢?











变革的背景: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多次改革官制,实行恩荫制、大兴科举,导致官员数量急剧增加,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同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防御北方的辽国、西夏,废除了府兵制,实行招募制,到宋仁宗时,宋朝到军队人数已经高达140万人。这一惊人数量的军队,每年要消耗掉北宋财政收入到十分之八。致使朝庭不得不巧立名目,拆东墙补西墙,以增加财政收入,试图挽回入不敷出的局面。

宋仁宗即位后不久,李元昊建立了西夏,李元昊为了迫使宋廷认可西夏的独立的事实,大举发兵南下。在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规模战役中,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虽然最后两国议和,李元昊称臣,看似北宋胜利了,可实际上北宋却要每年赐予西夏大量的财物。宋军的惨败,军事软肋暴露无疑,辽国乘机扬言南下,迫使北宋增加岁币,这对于财政吃紧的大宋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宋太祖建立北宋后,纵容勋贵们兼并土地。在宋仁宗即位后,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也快速增加,同时各种名目的杂税,让大量农民选择逃亡,从而导致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到庆历年间,各地的兵变、起义层出不穷,正如欧阳修所言“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甚至连京畿腹地也是盗匪横行。

条陈十事,意图富国强兵











北宋的贫弱,阶级矛盾的急剧恶化,让以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为首的改革派感到十分不安,上书宋仁宗要求改革积弊,实行新政。这与力图改革的宋仁宗不谋而合,随即委任范仲淹参知政事(副相)与富弼、韩琦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很快,范仲淹的条陈十事深深触动了宋仁宗,大部建议得到准允,下令颁行。范仲淹的十条新政,大致分为三方面内容:

1、澄清吏治

①明黜陟:改革磨勘法,严明官吏升降,裁汰不称职官员。

②抑侥幸:改革恩荫制度,限制官僚滥进。

③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使学生具备真才实学。

④择长官:慎重选择地方长官,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管理

⑤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职田,促使官员廉政奉公。

2、富国强兵

①厚农桑:将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吏升迁的重要内容。

减徭役:革除明目繁杂的傜役,减轻人民负担,令百姓安心生产。

③修武备:恢复府兵制,实行屯兵制度,闲时务农,战时为兵。

3、加强法治

①重命令:严肃慎重发布朝廷的号令,禁止朝令夕改。

②推恩信:准确落实朝廷的惠政到地方。

用药过猛,急功近利惹众怒

新政实行之后,恩荫人数急剧减少,这对于臃肿的宋朝机构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恩荫制度由来以久,范仲淹意图新政尽快见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功臣勋戚数量庞大,面对既得利益的突然减少,便联合起来,不断攻击范仲淹等人结党。在众人不断的谗言下,宋仁宗开始动摇,毕竟“朋党之争”是历代统治者都不愿出现的局面。











夏竦是宋真宗旧臣,对夏战争中,曾经提拔范仲淹为副手。三次对夏战役的失败,夏竦皆负有很大的责任。在夏竦被调回京城出任枢密使的途中,范仲淹等人上书揭发夏竦各种劣迹,结果宋仁宗改令富弼为枢密使。这让作为真宗老臣的夏竦十分不满,随即对改革派产生了报复心理,拉帮结派攻击范仲淹等人。

范仲淹、欧阳修对于接连不断的诬陷也予以了回击,同时与富弼再度要求进行深一步改革。正在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反对派夏竦伪造了一封石介写给富弼的信,声称新政的目的是要废掉宋仁宗另立新君。马上引发了官场地震,改革派人人自危,有理说不清,范仲淹、富弼、韩琦为了自保,只好请求外放任职。杜衍、欧阳修相继被罢职贬官。庆历新政仅仅维持了一年,就草草结束了。




庆历新政的背后:失意的改革家范仲淹
更为重要的是,帝虽不信,而仲淹、弼始恐惧,不敢自安于朝。范仲淹一伙在波诡云谲的斗争形势面前,退缩了。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陆续离开中央,标志着改革派的下台,预示着整顿吏治、惩治腐败的庆历新政的全面失败。 这年年底,之前不遗余力弹劾滕子京的御史中丞王拱辰发动了对革新派的最后一击。农历十一月...

北宋庆历三年谁与富弼欧阳修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
范仲淹。仲淹入朝为枢密副史、旋拜参知政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

范仲淹的一生及其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

范仲淹文采盖世主持庆历新政,为什么做不了宰相?
范仲淹要求提升相权,将更多权力赋予宰相,这就是为了给庆历新政扫清障碍。可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范仲淹被人有朋党之嫌。其实提升相权,对当时的北宋来说,只有好处。为什么?因为君主立宪的局面形成以后,皇帝成为摆设,国家大事宰相们坐下来商量,这难道不是新的出路吗?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谁更厉害?
庆历三年九月,仁宗特开天章阁,召对赐坐。给笔札,使当面疏奏。仲淹等不得已,始请退而列奏。范仲淹与富弼联合上“条陈十事”疏,提出要“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戎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十项新政,前五项都是整顿吏治的措施。仁宗对这“十事”全部...

范仲淹简介
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以往凭家势做官的子弟,受到重重限制;昔日单凭资历晋升的官僚,增加了调查业绩品德等手续,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全...

答手诏条陈十事内容分析
范仲淹在封建社会中以廉洁著称,是王权体制下的典范。要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和失败原因,富弼和欧阳修的记述提供了重要参考,他们是改革的参与者。富弼在《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中描述了范仲淹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的过程,虽然多次推辞,但皇帝迫切寻求改革,多次催促他列出当世急务。范仲淹上呈...

范仲淹一生的大事年表
1、早年经历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徐州节度掌书记。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

范仲淹:近乎完人的一代大儒
在立德方面,他自幼失父,随母改嫁,苦学得仕,复姓、养母;为朝官直言敢谏,为地方官则为民兴利;可谓忠孝皆全。范仲淹生不谋利,死无余财,“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宋史·范仲淹传》)于公于私,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公认。——是其德之立也高。

范仲淹的生平
特别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 《条陈十事》写成后,立即呈送给宋仁宗。宋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新政实施的...

铁岭市13960036021: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不是触犯了大地主大阶级利益么?那为何他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
春券降安: 范仲淹是官员 可是官员不是地主阶级代表的.他在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朱家.后来范仲淹家世的秘密暴露了,他发现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他父亲是一位小小官员 (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 他继父是一位长山的富户, 他不是地主阶级出身的.范仲淹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进攻贵族大地主.何况他的庆历新政主要 是 削弱“门荫”集团,限制干部子弟世袭当官.同时还打击了“门荫”的变种.就是一些大太监仗着大内威势,违反规定,私自占据首都一些地区和很多肥缺单位的一把手位子,颐指气使,而且十几年不让位.他的行动和他的立场根本没有什么冲突的.

铁岭市13960036021: 然则北通巫峡中 然则 怎么翻译 -
春券降安: 【然】连词,无实意,【则】表示肯定判断.“是”“这样”“磨埋乃”的意思“然则”联系上下文看,没有明显转折的意思,然则后面是对岳阳楼的细致描述.可以翻印成“既然是这样,那么....”代扮渣入原文可能瞎缺蚂会顺畅点.

铁岭市13960036021: 庆历新政为何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春券降安: 【庆历新政包含的内容】明黜陟,就是改革官员的升迁罢黜制度.这是针对北宋王朝庸官、冗官、贪官数量太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抑侥幸,主要将矛头直指造成大宋王朝冗官泛滥的“荫官”制度.择官长其实就是明黜陟的具体实施措施,选择...

铁岭市1396003602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说的是什么意思? -
春券降安: 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因“居庙堂之高”意为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指在朝中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本句也可以译成“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扩展资料: 句子出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句子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文章表达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铁岭市13960036021: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的之是什么意思 -
春券降安: “之”是 的 的意思,在高高的庙堂上做官就会担忧他的子民,庙堂是朝廷的意思.

铁岭市13960036021: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借鉴和教育?
春券降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

铁岭市13960036021: 为什么说庆历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春券降安: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的原因:庆历新政触犯了皇室利益.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当时北宋的官僚,已经是暮气深沉的腐朽政治集团,真要实行上述改革,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得丢官.这个大手术当然做不得.可是,范仲淹、富弼要给北宋做的手术还不止这些,即使是称职官员,也要削减其薪俸,北宋官员的俸禄是古代中国最高的.而且,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利益,都让改革触及了.因此,改革的反对者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以上原因就是庆历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的原因

铁岭市13960036021: 岳阳楼记 诗句是什么? 范仲淹的 -
春券降安: 岳阳楼记原文: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43630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铁岭市13960036021: 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为何失败呢?
春券降安: 鉴于唐朝“牛李朋党之争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宋王朝的皇帝们是很讨厌朋党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