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过:看苏轼是怎样评论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作者&投稿:闵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与历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历史: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2、来源不同:
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文学:文学是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文学科。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三国时的曹操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要给他定性并不容易。且看苏轼的评价。苏轼写《前赤壁赋》,这样说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在《孔北海赞并序》中却又这么说曹操:“平生奸伪,死见真情。无以成败论英雄,故操得在英雄之外。”,在《东坡志林》里,苏轼称赞管幼安“怀保遁世,龙蟠海表,其视曹操贼子,真穿窬斗筲而已”,最后又借别人之口骂曹操是贼子。
苏轼对曹操的评价,忽明忽暗,忽正忽反,前后不一,说到底是因为宋儒大致都将孔孟的仁义忠信视为正统(与苏轼同朝齐名的大书法家黄庭坚称苏东坡“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即今人所谓的“政治正确”。苏轼是一介书生,在政坛上坎坷不达,屡遭贬谪(他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是因为他把政治看得太纯粹,太崇高,太理想。他不明白,在“奸小之境”的官场,政治只是一种需要,政治家时时刻刻考虑的是对谁有利,一切都要以时间、地点和形势而转移,即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苏轼虽然看到了曹操是个不简单的人物,看到了他的政治智谋和用兵之能(见苏轼《诸葛亮论》),但最终认为曹操是个“斗筲穿窬”的鄙陋无耻之徒。
像苏轼那样的文人,不受正统思想(核心是皇权思想)的钳制是极少见的。窃以为,对政治历史人物褒之贬之,爱之恶之,是各个时代评论者的权利。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历史评价的相对性,夸大到绝对的地步,不然,历史就成了任人更换的衣裳了。
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从王沈的《魏书》、陈寿的《三国志》,至今已一千六、七百年,翻案,反翻案,反反复复,聚讼不休。本是一“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枭雄,到了习凿齿、朱熹笔下,则成了篡逆的汉贼,尤经罗贯中《三国演义》艺术化,曹操便被涂上了白脸,成了奸雄。及至现代,先有胡适、鲁迅,再有郭沫若、翦伯赞诸家,又来一个再翻案,曹操又“至少是一个英雄”了。
在“评法批儒”中,曹操被当作“法家”,还曾“红”过一阵子。可见,像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是很难“盖棺论定”的,即使书上写了,史籍中记载了,都是不能算数的。
就曹操而言,你说他英雄也罢,奸雄也罢,总归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在内斗中同归于尽。群雄逐鹿,曹操在众多的诸侯中脱颖而出,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功业。此外,曹操还是开一代诗风的杰出诗人。他的那些四言乐府,现存虽然不多,但确实是好诗。气韵沉雄,遒壮抑扬,堪称三百篇之后千古奇唱。也许是他在征战的“马背上”哼出来的,他并无心做诗人。
可是,要论到他的政治手段和道德人品,终为人诟。他对反对他的拥汉派的镇压是极其残酷的。特别是他对伏皇后的棒杀以及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人斩杀于市,令“朝野之人,无不惊骇”。所谓曹魏取天下于“孤儿寡母”之手,这一有悖道义之说一直流传至今。曹操在他创业时期,礼贤下士,唯才是举,广罗文士。但一旦身为丞相、魏王,实际上掌握国柄,便翻脸不认人,讨厌知识分子,害怕知识分子,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由是,有了曹操诛孔融、杨修、崔琰、华佗,以及借刀杀祢衡等等惨剧。当然,从中国历史上看,从古至今,极权专制社会的政治家,打天下时需要知识分子,坐天下时讨嫌知识分子的“多嘴”、“捣乱”,视他们为“刺头”,又岂止曹阿瞒一人?
吕坤说:“毁誉由人”。因此,今天对曹操功过是非的评论,也只能算作一种无伤大雅的学术争鸣而已。因此,对那些教科书中编制的定论,或由一分为二的战争思维,或由派性路径依赖推销简单化的极性思维,所得出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所谓“好人”、“坏人”的评判在这里失去意义。我们姑且不确定“好人”与“坏人”的标准是什么?能否恒定不变?就说在“好人”与“坏人”之中,还有“好人办坏事”或“坏人办好事”等诸种不确定的因素。为数更多的历史人物既谈不上很“坏”,也说不上很“好”,这才是历史的常态。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绝不能简单地或先入为主地搞什么“三七开”、“四六开”或什么“倒三七开”、“倒四六开”,而应该是有几分功就说几分功,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是非曲直,坦荡直陈,既不掩善扬恶,也不掩恶扬善,搞“成王败寇”那一套宿命哲学。
对于争论,孔子有过提醒:“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此言的意思是,君子是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有,那就是射箭竞技了。即便是射击,互相作揖之后升堂比赛,下堂之后再喝酒,举杯敬对方,这样的争依然不失君子之道。对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能否定论,就像是升堂射击比赛,不必争,射中靶心者胜,最终还是靠事功来说话。
窃以为,阅读史书,评点人物,当属文化消费之旅,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通过历史文化精品(比如苏轼的诗词等)的阅读,可望从前人的声息中提取相对准确的记忆,获得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诚如北宋司马光所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见司马光《资治通鉴》上皇帝奏表)通过阅史,还可从个体生动、丰富的阅历中,感受智慧的神奇,延伸未来的想象,在知人论世的故事中博取笑意,放松心情,提升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真正达到以人为鉴的目的。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对是错?
其实我们后人评教是非功过,是无论如何也能说出一番理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就完全是站在一个文人的立场上来看,总觉得对变法的评价有失偏颇,甚至相当刻毒。但此书被奉为写东坡的经典,可见其还是有道理。不过,我更认为,因客观从历史环境偶然因素等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历来非大智大慧者而不能...

请问为什么写自传?
王安石很愤怒。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任徐州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

求李清照,苏轼,陆游等小传
”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苏轼的四个儿子 王弗为苏轼生了长子苏迈,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这三个儿子都由王闰之一手抚养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云生下了第四子苏遁,...

请举几位我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经历,如屈原,王维,杜甫,王安石,苏轼
甚至苏轼兄弟,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几乎宋史上有名的一代名臣,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堪称泰斗、干才,在个人品格上也足可以光照千秋,怎么不约而同地都成...《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

谈谈苏轼的散文特色以及苏轼与欧阳修散文比较
苏轼——散文大家 苏轼并不把文章看成是单纯的“载道”之具,并不认为文学的目的只是阐发儒家道德理念;他常用迂回的方法,肯定散文在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感、人生哲理思考方面的作用和艺术创造的价值。苏轼指出散文也是“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江行唱和集序》),是“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密州通...

...为题,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1.从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中...
(1.从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中任选一个人物 。(1.从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中任选一个...”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

丹寨县15171844997: 北宋时,人们对曹操的评价 -
涂贝依利: 唐朝时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还是英雄,但到了北宋时期由于中杨对地方的不断抵制及百姓中说书的流行使得曹操的英雄形象也就一落千丈

丹寨县15171844997: 历史上对曹操是怎么评价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
涂贝依利: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丹寨县15171844997: 对《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评价 -
涂贝依利: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

丹寨县15171844997: 有哪些现代著名作家写过评论曹操的文章或书? -
涂贝依利: 鲁迅:“曹操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范文兰:“曹操是波浪式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丹寨县15171844997: 中国历史上哪个人物最好写(要正反两面性的) -
涂贝依利: 好写的,就是能让后人去随意评论的.古人云盖棺定论,就说明绝大部分人物的历史形象已经被划定了,至少在普通百姓眼里已经有了正或反面的形象.要找那些千秋功过任评说的....

丹寨县15171844997: 一将功成万骨枯,千秋功过后人评. -
涂贝依利: 两袖清风半生廉 万古芳名照丹青

丹寨县15171844997: 苏轼说过什么话来评价嵇康
涂贝依利: 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五》中写道: ……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世皆以为非也.《东坡志林·卷五》: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高纬)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武则天)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丹寨县15171844997: 苏轼是一位什么样的伟大诗人
涂贝依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