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历史死结(一)谁是乌克兰人

作者&投稿:实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关系~

历史上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分分合合几百年,乌克兰曾是俄罗斯的发源地,在后来的战争中,乌克兰和俄罗斯结成联盟,彼得一世开始对乌克兰加强了统治。
乌克兰从此并入俄罗斯,苏联时期,乌克兰成为了苏联错误政策的重灾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说乌克兰不喜欢俄罗斯,这个时期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原因。
1、乌克兰:俄罗斯的发源地
公元9世纪,乌克兰民族的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崛起。基辅罗斯是东欧平原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弗拉基米尔大公及其子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人口达到500余万,疆界空前广阔,成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
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西欧北欧各国、东方阿拉伯各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关系。基辅城也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弗拉基米尔父子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繁荣昌盛,由此奠定了今天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的文化基础。
2、抗击波兰统治,乌克兰主动加入俄罗斯
约在12—13世纪,“乌克兰”(本意为“边区”)一词开始使用,随后,这一称谓逐步扩大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并以这一称谓为纽带,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然而,乌克兰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和民族学概念存在,却不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因为不存在乌克兰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土地分别被划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版图,乌克兰人成为一个丧失了自己国家的民族。
3、沙皇将乌克兰变成“小俄罗斯”
与乌克兰的结盟,一方面使俄罗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大门,欧洲的先进文化通过乌克兰的黑土地,源源不断地传入俄罗斯。
与俄罗斯的结盟也成为乌克兰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此前,乌克兰的文化主要受西方影响;此后,乌克兰历史发展的轨迹转向了俄罗斯的沃土。
4、乌克兰投靠德国寻求独立
1917年,沙俄发生“二月革命”,帝国瞬间解体。1917年3月,乌克兰成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为了获得德国的承认,“拉达”抢在苏俄政府之前与德国媾和,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抵抗苏维埃武装。
但没想到,德军一进入乌克兰,就找借口推翻了“拉达”政权,扶植了一个亲德的傀儡政府。德国投降后,苏俄红军展开反攻,乌克兰重回苏俄版图,然而在随后与波兰的战争中,苏俄红军先胜后败,被迫将西乌克兰地区割让给了波兰等国。
1922年12月,乌克兰作为第一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了新成立的苏联。1939年,苏联政府用武力夺回西乌克兰地区,乌克兰就此完成统一。
5、苏联错误政策加深俄乌裂痕
1991年“8·19”事件后不久,乌克兰趁着苏联中央政府陷入瘫痪,宣布成立独立国家。
虽然俄乌自此从一家人变成了邻居,但300年来,俄乌两个民族彼此融合,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语言文化,相似的风俗习惯,已将两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注定了两国的恩怨情仇仍将继续书写下去。

扩展资料:
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微妙关系:
在俄罗斯,大多数人还是对乌克兰人持有偏见。他们认为被“俄罗斯化”的乌克兰文化和乌克兰人没什么问题,但是没有被“俄罗斯化”的乌克兰人就是落后、阴险。
乌克兰人对俄罗斯的文化和政治思想都很熟悉。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真切地生活在俄罗斯,或者在俄罗斯有亲戚。俄罗斯媒体在乌克兰非常常见。从现实的角度看,不能说乌克兰人(至少是那些没有生活在西部离散区的人)不了解俄罗斯。
因此,乌克兰人对俄罗斯人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他们自己很了解俄罗斯人,认识很多俄罗斯的好人。他们也很了解俄罗斯的语言,文化以及文学。在情况比较好的时期,这将是双方保持密切关系的一个绝佳的先决条件。
俄罗斯音乐、电影、文学在乌克兰仍然很受欢迎。事实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在家里是说俄语的。但这些人还记得他们的祖父母,他们会说或说过乌克兰语。直到70年代,甚至是东部地区的人都在家里说乌克兰语。
然而,这段关系有非常阴暗的一面——由于俄罗斯人不太喜欢乌克兰,乌克兰人因此感到不被尊重——他们认为俄罗斯人不尊重他们的独特性,他们的国家主权,甚至是他们的个人自由。
乌克兰人自认为是“哥萨克后裔”,认为这意味着军事精神以及个人尊严和权利。这是一种个人的政治意识形态,作为俄罗斯最具政治色彩的传统,这种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分歧。
乌克兰人还认为,俄罗斯正在窃取他们的许多成就——在苏联或者说俄罗斯,如果有什么价值是由乌克兰人创造的,这些乌克兰人经常被说成是俄罗斯人。
甚至在十八世纪后半期,俄罗斯这个名字都意味着乌克兰——在所有的地图上,俄罗斯都被称为莫斯科夫。俄罗斯的历史学家说,乌克兰意味着“边疆”——然而在乌克兰语和其他讲斯拉夫语的国家中。
它的意思是“国家内”;由于他们的名字被窃取了,乌克兰人开始称自己是“来自我们国家的人”,也许是他们认为没人能偷取这个名字。实际上,俄语中的“边境”这个词听起来和英文中的边境很像,但它们没有相同的词源,也不属于乌克兰语。
除了已知的古代历史,还有很多乌克兰人还记得——有一些人曾经历过乌克兰大饥荒,另一些人曾与苏联军队作战。
苏联甚至想要把所有的文化都同化为共产主义“苏联人”,这一想法声称所有的国家都是平等的。然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当想要在基辅建造一座电视塔时,可能因为莫斯科的一个电话。
该计划就不得不改变——原因是它的高度将超过莫斯科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塔,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所以它修建的高度必须比现在矮30%。显然,出类拔萃对于乌克兰人来说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这意味着在某方面击败了俄罗斯的话。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乌克兰局势深度解读:在俄与西方之间难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罗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克兰

  该师由乌克兰志愿者组成
  这支部队战斗力很差
  在此情况下,带有浑厚沙文主义色彩的“大乌克兰思想”迅速地蔓延开来,当德军入侵苏联时,部分乌克兰人把德军当作“解放者”来欢迎,但占领军和党卫军的恐怖政策很快使乌克兰民族分子大为失望,于是他们分成两派,分别站在苏联政府和纳粹德国的不同阵营中。希特勒希望利用这一矛盾满足德军兵力不足的困难,他命令成立一支由乌克兰人组成的党卫军志愿兵师“加利西亚”,从名字可以看出,最早的士兵来自天主教徒占主要地位的加利西亚地区。

  最糟糕的党卫军部队

  在乌克兰旧时的首都伦贝格成立的伪政府“乌克兰国防委员会”首先召集了下属“防卫队”和“东方营”的伪军,1943年7月18日开始在拉比克练习场集训。9月22日,党卫军第4“警察师”师师长弗利兹·弗莱塔克党卫军准将被任命为乌克兰师指挥官。

  1944年2月,正在集训的一部分官兵被吸收进“拜尔斯多夫战斗群”执行扫荡游击队的作战,师主力被调往诺伊马赫地区继续练习。1944年5月16日,党卫队头目希姆莱亲自视察了部队,并命令结束集训投入实战,6月27日,这支部队正式命名为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加利西亚第一师”。截止到6月30日,这个师拥有的兵力为:军官346人、军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虽然兵力还算充实,但是车辆和通信器材都极度匮乏,全师主要由3个掷弹团(第29、第30、第31)和1个炮兵团为主体。

  1944年6月25日,党卫军第14掷弹兵师将每个团的第3营都留在练习场,主力总共10400人开赴东部战线,3天后抵达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第13军属下,在伦贝格东部100公里处的布罗迪地区进入防御。第13军本来就实力不济,由第454步兵师、第361步兵师和已经溃灭的“C”集群残部组成,乌克兰师作为预备队被配属在距离前线后方15公里处,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构筑一条36公里长的第二防御阵地。

  1944年7月13日,科涅夫率领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80个步兵师、10个坦克或机械化旅从布罗迪的南北包抄,将第13军包围。当包围圈的右翼被苏军打开突破口之后,党卫军第14师的弗尔施特罗特党卫军中校带领党卫军第30志愿掷弹团前往堵漏,之后的两天之内其余2个团也逐渐投入到防御战中,该师的党卫军第14高射炮营击落了25架苏军飞机,自行反坦克炮营的尼尔森党卫军下士在一天之内摧毁了6辆苏军坦克,战绩似乎不错,但是主力部队的软弱使崩溃成为意料之中的事。7月20日,苏军开始全面进攻,乌克兰党卫军志愿兵大为惊恐,军官无法控制士兵的行动,全师上下乱作一团。师长弗莱塔克党卫军准将见势不妙,竟然向第13军军长豪费尔上将要求将自己的指挥权移交给第361步兵师师长林德曼少将,二战中,一名党卫军将领拒绝指挥部队这还是第一次。

  在乌克兰人一片混乱时,其余部队还在向西方进行突围,包围圈外的第1、第8装甲师也奋力地打开突破口。1944年7月22日,在包围圈西南部的加尼茨地区解围部队设法维持了一个宽约200米的细小走廊,党卫军第14师的师部和第361步兵师的800名残兵在第8装甲师突击炮的掩护下逃出了口袋。布罗迪之战是第14掷弹师参加的第一次实战,参战的10400人中有约7000人被打死或受伤、1000人失踪,仅有2500人逃出,等于是全军覆没了。再加上战斗中的种种丑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和自制力,无疑是非常低下的。

  无耻部队的最后覆灭

  1944年8月7日,党卫军第14师开始再次编成。收集了党卫军第14掷弹兵预备役团的8000人和第6、7、8乌克兰伪警察团,加上先前滞留在诺伊马赫练习场的各团的第3营,党卫军第14师的兵力在9月20日恢复到12901人,但是军官只有261人(定额480人)、军士甚至只有673人(定额2587人),指挥人员极度匮乏。为此师长弗莱塔克党卫军准将再次拒绝指挥部队,希姆莱向希特勒申请了一枚骑士勋章发给他,弗莱塔克这才满足地再次上任。

  此时捷克以万斯佳比斯特里克地区为中心,爆发了捷克军队和地下反抗组织的大规模武装暴动,苏军和其呼应也在捷克国境北部的多库勒峡谷发起攻势。1944年10月5日,希姆莱决定将捷克起义完全扼杀,他调集最为臭名昭著的“提汪克”党卫队别动队、由冲锋队打手组成的党卫军第18志愿掷弹兵师“霍尔斯特·威塞尔”和第二次组建的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师“加利西亚第一”进行镇压。10月15日,党卫军第14师从练习场出发直接赶往图利纳地区,并分成3个战斗群和捷克游击队展开激战。

  11月8日,捷克起义被沉没在血泊中。希姆莱索性预备将党卫军第14师培养成专门和游击队作战的二线部队,为此该师在圣·马丁地区接受反游击队教育练习直到12月。1945年1月15日,该师改名为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师“乌克兰第一”。1月26日,上级命令党卫军第14师经过布勒斯堡、魏恩向斯洛伐克方向徒步行军。该师以天天30-40公里的速度南下并且在2月28日到达马尔堡,在那里成为“阿尔本地区党卫队及警察司令部”的直属部队,任务是扫荡游击队。党卫军第14师在莱巴赫、萨维地区投入清剿游击队作战后不久就传来了“春季觉醒”作战失败的消息。

  3月18日,败退的德军将从普拉登泽向西方行军,党卫军第14师受命予以接待并消除游击队可能对败退部队进行的袭击。但是两天之后,南方集团军群命令党卫军第14师就地解除武装,将武器交给德国人部队,弗莱塔克党卫军准将竟然丢下部队自己跑到党卫军司令部去讨论这个命令的真伪,而这时苏军已经进抵马尔堡。

  措手不及的德军立即命令唯一的后方部队--党卫军第14师进行防御,在3月31日于菲尔特巴赫开始作战。清晨6时30分,党卫军第29、第30武装掷弹团各由1个轻炮兵营掩护,夺取了预定目标并击退了苏军的反冲击。随着苏军反击的愈加猛烈,友军第3骑兵师要求党卫军第14师进行支援,而此时弗莱塔克党卫军准将第三次拒绝指挥部队!最后德国第1骑兵军军长哈德内克上将严令其不得擅离岗位必须死守,党卫军第14师这才拼命保住了阵地。

  1945年4月,党卫军第14师逃到古莱辛堡加入第2装甲军,它的左翼是党卫军第5装甲师“维京”、右翼是第3、4骑兵师。4月15日在一次苏军的反击中,党卫军第14师官兵显示出少见的果敢,在进行了激烈的白刃战之后夺回了刚失守的高地。5月,盟军从西方开始接近,党卫军第14师和英军取得联系要求投降。英军同意乌克兰人的要求,但是提了一个条件:在费尔克马库特地区受降。这意味着党卫军第14师在行军途中必须与英军一直头疼的铁托游击队交战,英国人运用了何等巧妙而又肮脏的政治手腕!但奇迹又一次出现了:党卫军第14师竟然击退了铁托游击队的包围,而在战斗中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预备役团全被打死。

  在这之后,党卫军第14师沿着穆尔河于1945年5月10日行军到塔姆斯威克,向英军投降。但是和波罗的海的党卫军志愿兵、哥萨克志愿兵、东方营和弗拉索夫部队所不同的是,党卫军乌克兰志愿兵没有被移交给苏联政府。该师成员在申诉状中称自己是“苏联入侵波兰之前就居住在加利西亚的波兰移民,不是乌克兰人,而是波兰解放运动的支持者,加入德军是为了光复波兰祖国”之类的无稽之谈,但是这一说法被接受了,他们被送往意大利的里米尼战俘营看管。

  这份报告是他们自己写的吗?还是有谁的授意?这之中有什么利益交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这也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战争离不开政治,历史也一样。

  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师“乌克兰第一”,是一支初登战场即遭灭亡、指挥官三次渎职的三流部队,但是他们能够找到某些机会逃脱历史的审判,确实称得上是最幸运也是最狡诈的党卫军部队。也许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始终坚持着独立斗争的信仰和梦想,但为了这种目的而不惜出卖灵魂,就是不折不扣的犯罪。

乌克兰的历史死结(一):谁是乌克兰人?

乌克兰,美女严重泛滥成灾的国度,需不需要加上“之一”,尚可商榷,但必要性不大。基辅街头,一口不怎么帅的“锅”经常手牵两三个“波姬小丝”,左拥右抱,直叫人垂涎三尺。

贤淑的乌克兰美女,西欧成功男士颇为垂青的伴侣,相比起爱酗酒,责任感弱,不那么勤快的东斯拉夫男人,乌克兰女性与西欧绅士和贤惠的中国男人过日子倒是种绝佳组合。

(乌克兰前美女总理曾迷倒全球无数男性,她的作风和独具特色的发辫成为乌克兰政坛上一道风景线,季莫申科当下也是反对派阵营最有人气的政治人物,借着此次广场运动,可否东山再起?)

如果乌克兰的政治和社会转型也像它的女性那样完美就好了。通常来说,美女是天生的“资本主义动物”,会向着富裕发达的方向流动,其实人皆有这种本性。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近年不仅在流失美女,也在流失人口。苏联解体前,乌克兰约5180万人口,十年后下降到4840万,经过最近这十年,再跌落至4400多万。

无外乎四大原因导致乌克兰人口负增长,一、出生率低;二、移居国外追求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机会;三、乌克兰独立后,部分俄罗斯族流回俄罗斯;四、男人酗酒、嗜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男性寿命短,死亡率高,使得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乌克兰的女性数量要比男性多出8个百分点。

历代“大斯拉夫主义”者曾想把整个斯拉夫民族集群联合成一个大国,这个梦想从没实现过。倒是来自格鲁吉亚的斯大林精心运作,在四十年代末将这个愿望基本落实了,各个斯拉夫兄弟民族似乎都被捏到了“苏维埃集团”旗下。

自苏联解体后,各斯拉夫国家走上不同道路但却殊途同归,总体方向都是——自由市场经济、基本社会保障、多元民主政治。无论社会发展水平,还是民主政治质量,乌克兰都成了斯拉夫当仁不让的“后腿小弟”。

西斯拉夫的兄弟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已踏入发达国家门槛,波兰紧随其后;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跻身发达国家俱乐部大厅,克罗地亚不输于捷克,就连保加利亚也快接近次发达国家水平,塞尔维亚曾倍受战乱困扰,现在也已处在发展中国家顶端,其综合发展水平仍把乌克兰甩在后面。

若仅从表面经济数据看,东斯拉夫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也比乌克兰表现良好。外界对白俄罗斯政经体制质疑不断,西方有人称其为欧洲“最后的苏维埃国家”。总统卢卡申科在那里建立了比普京政府还强势的政体,与俄罗斯缔结高度依赖性的政经关系,那里的一切与苏联时代相比,似乎变革不大。不管白俄罗斯有什么问题,至少在卢卡申科和普京的支持者看来,那里是近二十多年一切“革命”与“动荡”的绝缘地,貌似江山像铁桶一样稳。

乌克兰既不像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国家,发育出较高质量的现代政经体制,又没像东斯拉夫的俄罗斯和白俄罗衍生出强人威权政治,长期的政治危机和街头动荡却使它闻名于世。作为第二大人口的斯拉夫民族,拥有欧洲第二大国土面积,苏联时代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经济体,分家时得到了第二多的工业设施,乌克兰到底怎么了!

乌克兰的文明史颇为悠久,但作为一个近现代独立国家,时间相当短暂。

来自乌克兰的世界名人能写满几张纸,有那么几位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对世界和中国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文学家果戈理,哪个文艺青年不知道《死魂灵》和《钦差大臣》呢;苏共三个总书记——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就不用介绍了;卡冈诺维奇,知道的人虽然不多,他却是斯大林的左膀右臂,斯大林晚期的苏共政治局九常委之一,曾经权势显赫的人物。

不过细究一下会发现,果戈理是高度俄罗斯化的乌克兰族,他的母语却是俄语;赫鲁晓夫和勃涅日列夫都是生长在乌克兰的俄罗斯族;戈尔巴乔夫来自乌克兰的切尔尼戈夫,一个乌俄两族混合家庭;卡冈诺维奇则是乌克兰的犹太人。

乌克兰的乌克兰族在哪里呢!

现当代乌克兰建立独立国家的历程艰难,政治转型曲折,在古代它的发展历程也不是抹两天眼泪能说完的。可以说,乌克兰是世界上罕见的苦逼民族,其命运之独特只能用悲摧来形容才妥帖。

1240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率蒙古军队第二次西征,攻陷基辅那天,乌克兰人的噩梦就开始了,延续近四百年的“基辅—罗斯”大公国灭亡,拔都后来折回南俄草原建立了“金帐汗国”,开启罗斯诸邦的蒙古统治时代。

基辅—罗斯原本是东斯拉夫三个支系——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文明发源地,基辅也是古罗斯诸邦之母,三个民族今天的主流历史叙述都得追溯这一段,认为这是本民族的第一个国家,皆尊崇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一世及其子雅罗斯拉夫为古代圣王。当然,那个时代没有“俄、乌、白”这种民族身份概念,大家都是“罗斯人”。

基辅被蒙古军队夷为平地后,繁荣不再,东斯拉夫的政治和宗教中心随着大主教1299年迁到弗拉基米尔,最后再搬到了莫斯科,部分基辅居民也迁移到北方的各国,让罗斯文明在这里传承和发扬下来。

莫斯科大公国“韬光养晦”,给蒙古人当包税人,携金帐汗以令诸罗斯,逐渐势力强盛,最后统一罗斯多个邦国(不包括乌克兰地区),摆脱蒙古统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莫斯科成为东正教中心,并以第三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为后来的世界超大帝国——俄罗斯帝国铺筑了道路。

今天很多俄罗斯人挠破脑袋想不明白,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发源地,还包含了基辅在内的大部分古罗斯名城和遗迹,现在居然是“另一个国家”。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看来,基辅—罗斯的荣光归于乌克兰,那个时代莫斯科不过是个边陲小镇,俄罗斯只不过后来剽窃了其成果。

(根据《罗斯古事记》,维京贵族留里克三兄弟受到东斯拉夫人邀请前来建国,这是“基辅-罗斯”大公国的起源故事。俄罗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面对这个故事时颇为尴尬,难道东斯拉夫国家的皇族来自日尔曼维京人?自然也在学界引起了长期的争论。更主流的意见是,尽管罗斯君主是日尔曼人,但也相当斯拉夫化了。)

东斯拉夫的俄罗斯人崛起了,走上东征西讨的战斗民族之路,而另一个兄弟民族乌克兰则沉沦了,这一地区成为七百年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

乌克兰先后被崛起的立陶宛和波兰统治,然后又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共和国(立宪君主制)”统治;经过一系列争夺战之后,1667年俄罗斯与波兰签署《安德鲁索沃条约》,完成对乌克兰的瓜分,东部乌克兰落入沙皇之手,自此与俄罗斯捆在一起320多年,乌克兰也得到了一个别称:“小俄罗斯”。沙皇以此为契机机逐渐扩充,直到把大部分乌克兰纳入版图。

但是西乌克兰则有着不同命运,从来没有被俄罗斯帝国染指,后来波兰被瓜分,它转手进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之手,东西两个乌克兰渐渐走上各自的发展道路,也为当代的乌克兰政治埋下历史伏笔。

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九成乌克兰人生活在农村,是农民,而地主还是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俄罗斯人;城市里的商业、行政、法律又被德意志人、犹太人所包办;工厂里的工人绝大多数是俄罗斯人。生活在农村的乌克兰人由于缺少机会,生活困苦,大量向外移民,约有600多万

与欧洲其它民族的命运迥异,乌克兰人长达近700年时间里,几乎没有自己的贵族、地主、商人和知识分子,极少数政治、文化精英亦高度俄化,甚至不会讲乌克兰语。一个种田种了700年的民族,乌克兰人对商业、工业、行政、法律、教育,曾经相当陌生。

“我不是小俄罗斯”——尽管受到压制和同化,乌克兰追寻民族身份的精神火种几百年间若隐若现,始终未熄灭。乌克兰古近史,就是一部种田史、血泪史、被瓜分史;乌克兰当代史,则是一部民族主义发飙史、伸张史。

只不过乌克兰的民族主义相较其它民族,像“2002年那一场雪,比以往时候要晚一些”,但它却后劲十足,有时候还非常上头。(文/段宇宏)

这幅画显示了“基辅—罗斯军队在作为“异教徒”的时代袭击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与很多国人所认为的不一样,俄罗斯上千年政治发展并未受蒙古人多大影响,除了获得几个跟畜牧业有关的词汇。“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一世想为罗斯地区引入信仰,考察了当时的几大宗教,他认为犹太教虽好,但犹太人没有自己国家;伊斯兰教不错,但不准饮酒和吃大肉,罗斯人无法忍受;天主教规定过于严格,并且要听命于教皇。最后他选择了皈依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那里有着金壁辉煌的宫殿和教堂,隆重华美的仪式,置身其中分不清是天堂还是人间,而且要求人们绝对服从于最高政教领袖——君主。此后的莫斯科大公国又继承并发挥了这种传统,历代沙皇政府也常以东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拜占庭的政治、宗教模式在俄罗斯刻下了深深的痕印。


黄岩区19491549469: 乌克兰的历史死结(一)谁是乌克兰人 -
娄哪盐酸: 任务占坑

黄岩区19491549469: 乌克兰为什么闹内乱啊?
娄哪盐酸: 因为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乌克兰国内本来就有两派人,一派亲近欧盟,一派亲近俄罗斯.后来2012年乌克兰准备签协议,与欧盟为同盟.但不久俄罗斯停止从乌克兰进口.这导致了乌克兰经济下滑.所以乌克兰只得停止签协议.这一点与半数左右乌克兰人的意见相左,所以他们内乱

黄岩区19491549469: 斯拉夫“是个什么性质的概念?包括哪些民族和国家?
娄哪盐酸: 斯拉夫人分为以下三大支: A 西斯拉夫人-──有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 拉丁天主教文明圈的重要成员,均为中欧国家(无论从历史、宗教、文化还是地理上讲,...

黄岩区19491549469: 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是谁吗关系饿 -
娄哪盐酸: 历史上俄罗斯最早的王朝据说是瓦良格人,也就是西方历史中著名的北欧维京人建立的.这个王朝的名字是留里克王朝,它首先定都诺夫哥罗德,后来继续往南走——因为他们需要和拜占庭...

黄岩区19491549469: 乌克兰冲突的原因?? -
娄哪盐酸: 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去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 费希尔说;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无论谁当选总统,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 费希尔认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政治分析师认为,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

黄岩区19491549469: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娄哪盐酸: 之所以俄乌发生冲突,且愈演愈烈,有这几点原因:1.顿巴斯地区的冲突;顿巴斯冲突是不容易被解决的,因为该地区本就一直不太平,哎今年三月的时候,有乌克兰军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