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前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投稿:战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赤壁赋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明确: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
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
境一般。
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
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
悠悠忽忽升
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2
)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
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七.学习第二段

思考:

1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
悲从何来?明确:
1.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
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以被贬黄州为界,苏轼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呈宁静、轻松之态。到他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祥乐、宁静、澄澈、优秀、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静的,然而却是孤寂的“静”。冷清的“静”,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
文章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存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文章最后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表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从水、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前面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之下的舒畅之情,接着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感慨,但是作者并没有悲观,二是在后面抒发了珍惜现在拥有的便是一种享受一种永恒的感受


请写出以下全诗,并写出其作者及年代(注明序号):
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

作者为什么说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但是,生命是不会停止运动的,这秋天是留不住的,所以,这句话虽然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却更多地是抒发了他无可奈何的悲叹。] 第三部分议秋,抒写对自然之秋、北国之秋,也就是人生之秋的感受,表现文人对秋的深沉、深情、深味;进一步将南北之秋对比,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

座上赋戴花得天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

《沈园两首》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诗人赋《...

形容立秋贴秋膘的诗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幼安)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所以在大明湖畔,并不是只有夏雨荷哈。 辛弃疾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翁媪作者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题西林壁古诗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也知道这是一首哲理诗。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又是哪个朝代的呢?不知道的小伙伴就要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了。《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

岭表赋原文、作者
创作背景公元432年(元嘉九年)诗人流放广州,途经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的大庾岭。诗人见高大雄伟的大庾岭后,联想到自己被流放一去不得归的悲凉,于是写下这篇赋。赏析谢灵运酷爱山水,他的山水诗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和锤炼的辞句描绘优美的自然景物。他的赋作,也同样和山水景物有着紧密的...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作者在识金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原因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原因二:知音难觅,说出愁来又有谁能懂,所以只能若有若无的感叹一句“天凉好个秋”原因三:欲说还休,是愁的最高境界,是最哀美的愁,说出来就直白了,就没味了。

题西林壁作者简介
《题西林壁》的作者苏轼简介如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

江达县19678737747: 赤壁赋前两段乐与悲的情感变化 -
鲍满注射: 前面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之下的舒畅之情,接着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感慨,但是作者并没有悲观,二是在后面抒发了珍惜现在拥有的便是一种享受一种永恒的感受

江达县19678737747: 《前赤壁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鲍满注射:[答案]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

江达县19678737747: 后赤壁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简单点 -
鲍满注射:[答案]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江达县19678737747: 赤壁赋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鲍满注射: 对尘世不满,想出世的消极的道家思想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

江达县19678737747: 前赤壁赋表现什么样的情感?具体点 -
鲍满注射: 政治上的失意. 萧声哀怨. 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 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

江达县19678737747: 赤壁赋作者的思想感情 -
鲍满注射:[答案] 心态豁达、胸襟开放则能参悟自然万物、通透古今人事,才能有“变”与“不变”的充满辨证法的哲学思考,才能有“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的全新认识.《赤壁赋》就是这样表达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使文章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遂...

江达县19678737747: Y 赤壁赋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鲍满注射:[答案] 政治上的失意. 萧声哀怨. 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 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江达县19678737747: 前赤壁赋文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从那些句子可以体会这种情感变化? -
鲍满注射:[答案] 情感变化是乐——悲——乐 乐:第一节:江山风月(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色辉映,幽雅宁静、苍茫朦胧,美不胜收) 歌咏、纵、凌、凭虚御风、飘飘乎、羽化登仙 第二节:饮酒乐甚 悲:第二节:“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箫声呜呜然(...

江达县19678737747: 后赤壁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鲍满注射: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江达县19678737747: 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情感变化的原因体现了苏轼什么样的情怀 -
鲍满注射: 苏轼与众友人观月色下江景,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一曲洞箫,凄切婉转,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是作者继而思辨道: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这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最终表现了作者忘怀得失,胸襟坦荡.心情是一波三折,哲理是步步深入.求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