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闻(271)宋文甫巧续先生联

作者&投稿:欧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趣联巧对、名联巧对故事~

秀才改对联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

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

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

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

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

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李廷彦作诗


宋朝,有个叫李廷彦的人,喜欢阿谀逢迎,特地写了首诗献给

上司。这首诗又长又臭,他在诗句对偶上冥思苦想,几经琢磨,直到

认为诗意已尽,才诚惶诚恐地献了上去。

那位上司读诗后,无限感慨地对他说:“你的生活遭遇真不幸,

实在叫人同情。”上司又问起他遭逢不幸的事,他连忙跪下赔罪道:

“我诗句里的‘舍弟江南殁’确有其事,下一句我写不下去了,为了

对偶工整,只好让我健在的哥哥做替死鬼,让他暂时死在塞北。‘家

兄塞北亡’是我编出来骗老爷的,下官罪该万死,务求老爷恩恕。”




 

忘记一顿饭


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

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

“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

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

——“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

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

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

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

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

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

了一顿饭。”




 

先生牛


从前,有一个小官,后来退职靠教书为生,他瞧不起手艺人。一

年端午节,一个学生请他去吃饭。学生家里正请裁缝、木匠两位师

傅干活,这个学生的父亲就请他们三个同桌。那先生想:这两个“赤

脚佬”,沾了我的光,要奚落他们一下。吃饭时,他便说道:“今天东

家请客,我们同坐一桌,大家来点诗文,以助酒兴如何?”两个师傅

回答:“好吧。”

他得意地开口道:“一点起,高、官、客,鸟字旁,鸡、鹅、鸭,无我

先生高官客,尔等怎吃鸡鹅鸭?”

裁缝师傅听了,接着道:“雨字下,霜、雪、露,衣字旁,衫、袄、

裤,我不制缝衫袄裤,先生怎御霜雪露?”

木匠师傅也慢悠悠地接口道:“一撇起,先、生、牛,木字旁,格、

栅、楼,木匠不建格栅楼,何处关你先生牛!”

那退职小官听了,脸红气急,无言可答。




 

妙联


江南一所私塾里,先生讲得起劲,学生却昏昏入睡,先生敲醒

了坐在前排的一位学生,教训他说:“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那

位学生揉揉眼睛,随口应答:“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秀才写对联


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

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

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人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秀才写完之后,摇头晃脑地把对联念成: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




 

象形字


某人于婚礼上送一横匾,上书:“北比臼舅”四字,旁人皆不解

其意。那人解释说:“北字正如二人互不相识时背靠背的样子;比是

一个向另一个开展追求的样子;臼是二人面对面互相倾谈的样子;

舅字是二人合作生下一男的样子。”

众人一听,大声叫绝!







笑话春联


纪晓岚是清代学者、文学家。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

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

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

告了他个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

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

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

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说得乾隆也

笑了。




 

解缙应景题对联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

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

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

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

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

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雪里吟诗



秀才、县宫、财主在饮酒赏雪,诗兴大发,便提出以“瑞雪”为

题,吟诗联句。

“大雪纷纷落地,”秀才举杯起句。

县官应声接道:“此是皇家瑞气!”

富翁摇头摆脑地吟道:“再下三年何妨?”

在门外冷得发僵的乞丐探头进去骂道:

“放你娘的狗屁!”




 

一副春联


古时候,有一人家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讨个吉利。年三十晚上,

父亲和两个儿子商议说:“堂上要贴一副新春联,现在咱们每人说

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春联来。”两个儿子点头称是。父亲先捋着胡

须念道:“今年好!”大儿子想了想也念道:“倒霉少。”二儿子接着又

念道:“不得打官司!”念完了,大家称赞了一番,就由父亲执笔,写

了一条没加标点的长幅,贴在堂屋的正中。

第二天,邻居们来拜年。一进门,看见那副春联,大声念道:“今

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少爷过年


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

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少爷

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

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

成了:

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妙对


戴大宾13岁就中了乡试。一天有位客人前来他家看他父亲,

知道他颇有才学,出对让他对。客人说:

“月圆。”

“凤扁。”戴大宾立刻回答。

“风怎么会扁?”

“风要不是扁的,怎么会从门缝中进屋呢?”

有意思的对联,很多。在此仅举几副,供参考: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若不撇开终是苦;
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这一副对联写尽了人生哲理。“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字。“撇”与“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分寸;只“捺”不“撇”,为人就过于计较、拘谨。“撇”“捺”互相弥补,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人”。对联中奉劝人们“撇”开的是人生的欲望、诱惑、贪念等等,建议人们“捺”住的是淡泊、寂寞、坚守等等。人的一生,就是要既能“撇”得开,又能“捺”得住,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这是一副描写山水的名联。青山虽然不曾着墨,但却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丽画卷;碧水虽然没有琴弦,但却亘古至今,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图画、琴声远不能比青山碧水之美,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意 作者用寥寥几笔 勾勒出 青山碧水天人合一的优美意境。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孙行者;
胡适之。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此联运用谐音的回文联。醴:lǐ,甜酒。)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
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战;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
——传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日本人在城墙上挂出一支上联,挑战似地征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面对侵略者的挑衅,有位中国百姓不顾生命危险,挺身应对:“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全拿。” 这一妙对可谓有力回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挑衅者听罢愕然。

清代文人宋文甫,幼时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深得先生欣赏。某年冬天,朔风凛冽,漫天大雪。先生和学生们正在屋内游戏取暖,这时一个卖炭老翁挑着一担木炭从门前走过。看着卖炭老人衣衫褴褛,顶着风雪艰难行走的样子,宋文甫想起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形象,情不自禁地吟起白居易的诗,先生却触景生情出了一句上联,叫他对下联,先生上联是:
闷黑的一挑白炭;
宋文甫略思片刻,念出了下联:
焦青的两根黄瓜。
先生见宋文甫对的如此之快,高兴地点了点头。
深秋的一天,先生带着学生到郊外游玩,不远的山坡上,秋风中松涛声声,竹叶沙沙作
响,先生作一上联曰:
松叶竹叶,叶叶翠;
宋文甫听了先生的上联,正仔细观察,忽听几声雁叫,仰望天空,一群大雁从头顶掠过,向南飞去,宋文甫一声高喊:“有了,我想出下联了。”念道:
秋声雁声,声声寒。
先生听了,连声夸赞:“对得好!”


宋宣公的趣闻轶事
兄长友爱 宋宣公曾经对弟弟宋穆公说:“我对儿子与夷的爱,还不如对你的爱,我认为作为社稷宗庙的主人,与夷远不如你,你何不就做宋国国君呢?”宋宣公死后,宋穆公继任国君。

有没有唐宋这两代间的趣闻趣事之类的?
苏东坡谜语趣闻 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一生的趣闻轶事数不胜数。从前,有两个秀才一同结伴进京赶考。他们一路走,一路吟诗作对,好不热闹。这天,他们走到了常州雪堰太湖边,正值天气炎热,两人口干舌燥,见前面有一片桃林,于是想摘...

卫国第二十任君主:卫文公 减轻赋税,慎用刑罚,发展农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卫文公,姬姓,卫氏,初名辟疆,后改名毁,是卫宣公之孙,卫昭伯(昭伯顽)之子,母宣姜。卫懿公九年(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狄人攻打卫国,杀害毁的堂兄卫懿公。毁起初由于卫国祸患太多,于是到齐国避难。狄人杀害卫懿公后,宋国国君宋桓公在黄河边上迎接毁到宋...

苏东坡的故事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3、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

“谁发明了指南车?”这个霸气的基层宰相就是寇准他奠定了大宋的黄金...
从平反案到杨公馆提靴,相关的趣闻传说成为各种文学的桥梁,甚至文学作品中的“寇老儿”绰号也流传千年。但历史上真实的寇准和演艺界的传说有很多不同。但...后来,他又成功了,终于使宋太宗大怒,被流放到青州当知府。更奇怪的是,寇准前脚刚走,后脚宋太宗就很不高兴。后来日夜思念寇准,第二年被召回。会后,宋...

介绍一点有关忽必烈灭南宋的趣闻?
在赵良弼返回前几个月,蒙古人刚刚在襄阳取得了征宋战争的重大胜利,因此忽必烈可以抽调一小部分军队前去征讨日本。同时,他的对日战争也是他征宋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必要的。日本人一直积极地与忽必烈的夙敌南宋开展贸易活动。击败日本人,他便能切断两个劲敌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南宋。忽必烈的征日预备工作已经...

苏轼的趣闻轶事
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

关于诗歌的奇闻趣闻逸事
“囍”字的来历 相传宋朝宰相王安石青年时期,进京赶考。途经一地,恰逢一员外,以对灯联的形式为独生女儿招婿。走马灯上的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凡对出下联者,择优为婿。王安石急着赶考,只记下了上联,没来得及思索就走了。到了考场,考官出的试题也是让考生答对联。考官指着...

南宋时人们吃面食都有哪些的趣闻?麻烦告诉我
据说,张孝祥去临安赶考,荷包里就装了不少烧饼当干粮。馒头,在南宋时不叫馒头,叫笼饼,也是有来历的,别小看了这两字。馒头最初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反正那时候不叫馒头。北宋时先叫蒸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可宋仁宗刚登基不久,他的名字叫赵祯,如果老百姓每天喊着吃蒸饼,那不是吃...

介绍一点有关忽必烈灭南宋的趣闻?
忽必烈三问 忽必烈灭南宋时,召见投降的南宋众武将。问道:‘你们为何要投降?’武将回答:“因为宋丞相贾似道当权,贪污腐化,诬害我们。”忽必烈:”但你们的太后与幼皇并没有亏待你们呀,看来老贾诬害你们是对的.忽必烈问幕僚:“辽因佛灭,金以儒亡,有这回事吗?”幕僚没说出个道理 忽必烈问财政...

东胜区19526801982: 对联趣闻(271)宋文甫巧续先生联 -
旗美亚斯:宋文甫巧续先生联的故事经过: 清代文人宋文甫,幼时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深得先生欣赏.某年冬天,朔风凛冽,漫天大雪.先生和学生们正在屋内游戏取暖,这时一个卖炭老翁挑着一担木炭从门前走过.看着卖炭老人衣衫...

东胜区19526801982: 对联趣闻(247)八百年才对出的对联 -
旗美亚斯: 苏洵父子三人在真如教寺院内煮雪烹茶,吟诗作对,成为当时一段佳话.寺内老和尚决定把当时的亭子取名为“东坡煮雪亭”,以作纪念.有位秀才觉得名字极好,就对老和尚说:“我愿为这个亭子写副对联如何?”老和尚欣然答应.那秀才想...

东胜区19526801982: 有没有有关对联的趣闻或历史故事? -
旗美亚斯: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

东胜区19526801982: 关于春联的逸闻趣事 -
旗美亚斯: 对联的历史故事 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说在五代时(公元964年),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有人认为早在南朝梁代时期,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刘令娴也是个文采四溢的...

东胜区19526801982: 名人对联趣事 名人对联趣事集锦 -
旗美亚斯: 唐伯虎巧对识神童 一年夏天,唐伯虎手摇折扇往访友.午后天气炎热,他在大树下乘凉.忽见一个牧童赤身露体跳入荷塘之中摸藕.唐伯虎看得有趣,拍手大笑.那牧童说:相公,想吃藕吗?唐伯虎笑道:正是.那牧童道:相公乃读书人,如敢...

东胜区19526801982: 有什么关于趣闻与对联的小故事 -
旗美亚斯: 解缙的,搜搜很容易搜到的 还有像凌大秀、徐文长等.张之洞的无情对独步天下

东胜区19526801982: 古代趣联巧对 -
旗美亚斯: 1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只狗在河边啃骨,遂出: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往河上一扔对日: 水流东坡诗(尸). 2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3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

东胜区19526801982: 中国古代对联故事中国文 -
旗美亚斯: 对联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对联文化十分普及.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富豪商贾,下至平民百姓、街头小贩、渔牧农夫,都能出口成对.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经典的对联趣闻.一、清朝有名的大学士周起谓为官之后,一日,...

东胜区19526801982: 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特别是对联! -
旗美亚斯: 一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二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字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三 苏东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