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的主要贡献

作者&投稿:学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燕昭王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愍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生平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文学创作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文中,他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批评“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他称美东方虬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於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这些言论,表明他要求诗歌继承《诗经》“风、雅”的优良传统,有比兴寄托,有政治社会内容;同时要恢复建安、黄初时期的风骨,即思想感情表现明朗,语言顿挫有力,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他的诗歌创作,即是这种进步主张的具体实践。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颇为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如“苍苍丁零塞”、“朝入云中郡”篇,反映北方边塞战士和人民的苦难。“丁亥岁云暮”篇反映并批评武后准备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圣人不利己”篇批评武后崇拜佛教,大兴土木,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贵人难得意”、“翡翠巢南海”等篇,以较曲折的方式讽刺武后滥施刑罚,使臣僚不得善终;“逶迤势已久”篇申述骨鲠之臣没有出路;“兰若生春夏”篇慨叹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都从不同角度对时政进行了批判。还有部分诗篇,感叹祸福无常,向往神仙和隐逸生活,表现了消极遁世的苦闷情绪。《感遇》诗有意识地学习阮籍《咏怀诗》,在运用五言古体和质朴的语言,以较隐晦曲折的方式表现时政的黑暗和诗人彷徨苦闷的心情方面,的确逼近阮诗。但其中少数篇章,注意反映边塞风光和下层人民苦难,风格豪放明朗,表现出鲜明的创造性。
  《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都是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契丹时所作。陈子昂在武攸宜幕中参谋军事,屡有建议,均不被采纳,失意无聊,因登蓟北楼(即幽州台),作《蓟丘览古》诗7首赠其好友卢藏用,通过吟咏蓟北一带古人古事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哀。“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对礼贤下士的燕昭王的怀念,实际上是慨叹自己当前的不遇知音。同时用歌行体写下传诵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是俯仰古今,在广阔的背景中表达了他深沈的忧愤。清翁方纲说:“伯玉《蓟丘览古》诸作,郁勃淋漓,不减刘越石(刘琨)”(《石洲诗话》),指出了这些篇章慷慨悲歌的特色。
  他还有一部分抒情短篇也写得颇好。像五律《晚次乐乡县》《渡荆门望楚》《春夜别友人》《送魏大从军》等,抒情写景,形象鲜明,音节浏亮,风格雄浑,显示出近体诗趋向成熟时期的特色和他自己刚健有力的诗风。方回认为其五律可与同时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诸人媲美,都是唐人“律体之祖”(《瀛奎律髓》)。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张九龄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都以他的《感遇》诗为学习物件。杜甫对他评价极高:“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拾遗故宅》)杜甫不少关心国事民生的诗篇,可明显地看出是受了他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都谈到他们努力写作讽谕诗,是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启发。白居易还把陈子昂与杜甫相提并论,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遗》)
  陈子昂的散文也很著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前驱者。《新唐书陈子昂传》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他的散文,虽然还夹杂一部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的古文,改变了唐代初期的文风。唐代古文家对他的散文,常给以很高的评价。如萧颖士认为“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李华《萧颖士文集序》引);梁肃说“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补阙李君前集序》);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包括诗文),子昂始高蹈”(《荐士》诗);柳宗元也说著述、比兴二道,即文、诗二者,作者罕能兼美,陈子昂则是“称是选而不怍者”(《杨评事文集后序》)。但其散文的成就,不及诗歌突出。
  本集和研究资料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岑仲勉有《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载《辅仁学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还有: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二十四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后的重视,任为麟台正字,再迁为右拾遗。他一方面支持武后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对武后的不合理的弊政也屡次提出尖锐的指责。他曾在二十六岁、三十六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后一次出塞,因为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受排斥打击。三十八岁后就辞职还乡。最后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象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在从征幽州时所写的“朔风吹海树”一篇中,又对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同情。“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穷兵黩武的举动。这些内容都初步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有浓厚的佛老消极思想。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扼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象《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
  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意境相通之处。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作比较接近。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对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首七言诗(注: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有《杨柳枝》七绝一首,真伪难定。)。《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是有功绩的。他文集中虽然也还有一些骈文,但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这在唐代,也是开风气之先。所以唐代古文家萧颖士、梁肃、韩愈都对他这方面的努力有较高的评价。

公子职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如今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魏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愍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如今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愍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愍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愍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
“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开之孙也”《史记.匈奴列传》。
“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三国志.东夷传》注引《魏略》
史料没有指出具体年代,今人多以秦开破东胡为燕昭王时事。 却可大致推出。燕昭王为全力谋齐,乃以燕国贵胄(包括秦开)入质东胡以求稳定后方。至燕武成王时,深悉东胡虚实的秦开回国。武成王乃以秦开统大军北击东胡,大获全胜,东胡向北退却逃遁,燕国北境大展,号称拓地“千余里”。燕军又乘胜东击辽水一带的朝鲜,夺取了辽东的广大地区,极边甚至伸过今鸭绿江以南。“直至满番汗为界”秦开之功,堪与乐毅媲美。
秦开就是在东胡的一次掠夺中被强势的胡人作为人质走进东胡的。也许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果腹,更没有中原精细的衣饰可以安逸,他们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白云和地上奔走无常的牛羊。为了生存,他们南下。依仗着自己强壮的体魄,骚扰中原,横行乡里,烧杀抢掠,燕地边城的居民只能背井离乡,丢下身后曾经的故乡。秦开就这样背景下走进东胡的。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了队伍,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回国后,秦开被任命为大将,开始了他训练兵士生涯。此时燕国国君为历史上有名的燕昭王(还有一说,说秦开却胡的年代在武成王)随着昭王励精图志,燕国国力已经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人民遭难,他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对于带兵打仗的人选,他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在东胡做过人质的秦开。秦开是燕国名将,非常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百战百胜,并对东胡的情况十分熟悉,公元前283年秦开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在连连胜利之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抵抗无用,一直退却到千余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此时的秦开站在燕北边地,谋划安定策略。效法赵国,动员军民大修障塞,于是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如今依旧存于今天的建平北部,不过只是其中的一段,不过只是如今风雨的侵蚀,残存破败,却也依稀可辨燕为巩固新区,也效赵之所为,动员军民大修障塞,是为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后来,燕又在广袤的新领土上陆续设立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燕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越三国,仅次于秦楚,在列国中位居第三。




秦国白起怎么死的,范睢对秦国的贡献,秦国范脽简介
白起(前320年—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为秦昭王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梁启超的考证,战国期间总共战死200万军人,而《史记》记载,白起歼灭六国军队至少97万。白起被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冒险赴秦离间秦相应侯...

中国各个朝代,每个朝代在位的每一个皇帝哪些的贡献最大,举例说明。比如...
夏:启 商:武丁 西周:周公(昭王)三代记载太少,只能大致看下 东周天子是摆设 秦:始皇 西汉:武帝 东汉:光武 魏:魏武 西晋:司马炎(其实也是废物,但他儿子显然更烂……)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东晋是士族门阀把持,君主实权不大,但东晋最辉煌的时候的确是在他治下)五胡十六国:无统一政权...

古代都有哪些皇帝?
3、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

春申君黄歇一生有何贡献?楚国最后的名臣
其实黄歇之所以能让秦昭王“善楚”,是因为“入质”秦国多年,与秦上下多有交往,特别是已取得范唯的信任,这样不仅止了两国兵戈,同时黄歇还施巧计完成了使公子完“亡归”楚国的重要任务。他利用与范唯相好的关系,向秦昭王进说楚王有病。昭王便派人往楚探问顷襄王病情,以便最后作出处理。这时候,...

历史上的芈月:芈月(宣太后)为秦国作有哪些贡献
宣太后为秦国做出的最大贡献是计杀义渠王,灭义渠国(义渠为秦国西部大患)。宣太后对义渠国采取怀柔、拉拢、腐化的政策,她书请义渠王来甘泉宫,让其长期居住,给他优厚的物质条件。宣太后还与义渠王私通,并与其生有二子。于是,义渠王完全放松了对秦国的警惕,经常往来于义渠与甘泉宫。公元前272年,...

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宰相范雎为此做了多大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作为秦国宰相,范雎的成就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远近交攻的对外策略,二是巩固了秦国君主的权力,三是助力长平之战。一方面,就远交近攻来说,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这是范雎对秦国的杰出贡献,为秦逐个兼并六国和一统天下奠定了战略基础,而且对后世影响也相当深远...

范雎的一生对秦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范雎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谋略家,为秦昭襄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使得秦国结交齐楚,蚕食韩魏,更击败赵国,为以后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范雎是如何辅佐秦昭襄王的呢 一,魏国受辱 范雎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早年在中大夫须贾手下效力。一天,魏昭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行。结果须贾出使数月,...

秦始皇 最大贡献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2.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5...

固守王道的燕国为何进行了变法?燕昭王变法给燕国来了什么影响?
但燕昭王早期却遭受了一个比较屈辱的事件,让燕昭王下决心使燕国强盛起来以便于一雪前耻;这次事件便是在燕国在历史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禅让制事情;古时候在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君主背后都是有一定一个谥号的;谥号有所不同,但无论优劣全是针对君王生前的个人行为或者贡献的一个凝炼,但也有一些个案,...

战国时期谋士有哪些,他们的故事?
10张仪:效力于秦惠文王,主张连横,主要贡献是联合魏国等弱小投向秦国,破坏合纵,败坏楚国和齐国的关系,两欺楚怀王,个人品德遭到非议,惠王死后被排挤出秦国。《战国策》中涉及的53篇。11公孙衍:可以说是战国最早的纵横家,起先侍奉秦惠王,地位被张仪取代后到魏国,受到陈轸触动而发动五国攻秦,一度号称掌五国相印,惠...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关于燕昭王的基本详情介绍)
闻天丹参: 1、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姬姓,名职,蓟都(今北京房山区)人.2、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79年在位),燕王哙之子.3、早年进入韩国为质.4、子之之乱平定后,由赵武灵王派送回国即位位王.5、即位之后,招贤纳士,命令秦开大破东胡、朝鲜、真番,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使造就了燕国一时盛世.6、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去世,谥号为昭,其子燕惠王即位.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是谁 在历史上燕昭王是个怎样的人 -
闻天丹参: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燕昭王本来不是嫡长子,但是幸运女神很眷顾燕昭王.在这个时期,春秋的风云早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越国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作为燕国国君的子嗣,燕昭王其实也有过想要与各路诸侯,角逐天下的雄心.越王勾践为了复国而甘愿受到吴王的羞辱,在吴王面前没有任何尊严,而越王勾践复仇是段悲剧的历史,也是个极其励志的故事,它是中国许多帝王的标杆.燕昭王也深受其影响,演绎了个战国版的勾践复仇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求士中燕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什么? -
闻天丹参: 燕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是哪个国家的君主?
闻天丹参: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第三十九任君主,他生于公元前335年,于公元前312年即位,成为了国君,他在位了34年,造就了燕国的盛世,而燕昭王也因此闻明于世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想要重振国威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闻天丹参: 重用乐毅,施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搭建黄金台,借此招纳四方有才之士, 重振国威的重要举措是南下齐国,占领其70多城,使列国为之震惊.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筑黄金台延揽天下英雄讲的是什么故事 -
闻天丹参:[答案]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是燕国的第几任国君?燕昭王是燕国的第几任国君?燕昭王的本名
闻天丹参: 燕王哙去世了燕人一起立姬职为王,姬职24岁即位,在位了34年,这34年,燕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燕昭王在即位广泛地纳贤,在燕昭王的努力下,他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城,造就了燕国的盛世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以千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梗概? -
闻天丹参: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闻天丹参: 根据“千金买骨”这个故事回答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答:千金买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 由此可以知道: 说明燕昭王是个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的国君 ,是个善于招揽人才的明君

六安市17846414513: 燕昭王招贤的介绍 -
闻天丹参: 《燕昭王招贤》出自《战国策》.原文是: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