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哪位诸侯用璧做成酒杯赏赐将士

作者&投稿:皇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酒杯有哪些样品~

“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酒杯。流行子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青铜器爵实际上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其形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当属最早期的酒杯。而 “角”亦是饮酒器。但其“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觚与觯的差别在于:   觚“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而兕觥是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录自百度百科——爵,)概括下,有爵、觚、角、兕觥、觯、漆、壶等。详情参照百科。

  绝 缨 会  楚庄王平定了斗越椒的叛乱,回到郢都后,拜虞邱为令尹,主管国事。然后,大摆宴席庆功,文武大臣和妃嫔都参加。楚庄王说:“我六年没喝酒了,也未听钟鼓之声。今日叛乱已平,四境安宁,我破例设宴,名叫'太平宴',请文武官员都来参加,喝个痛快!”大厅里奏着乐,大家高高兴兴地喝着酒,一直喝到日落西山还不愿离席,庄王就命令点起蜡烛再喝。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谈笑,越喝越带劲。庄王喝得更痛快,叫他最喜欢的许姬出来给大臣们敬酒。这位仙女般的许姬一出来,闹哄哄的大厅里顿时鸦鹊无声,大家的眼睛直盯着好发呆。  正在这时候,忽然一阵狂风把大厅里的蜡烛全吹熄了。不知是谁趁熄了蜡烛的机会,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左手。许姬用右手把那个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下来,吓得那人赶快放了许姬的手。许姬拿着帽缨子摸到庄王跟前,咬着耳朵诉述此事,并请庄王点燃蜡烛查看。正在这个时候,有人拿来了火种准备点燃蜡烛。庄王赶忙站起来大声说:“等一会点燃蜡烛,今天晚上我们来个痛快,不要那么衣冠整齐,搞得那么拘束。请大家都把帽缨子摘下来,不摘下帽缨子就不痛快。”大臣们都莫明其妙地把帽缨子摘下来了,庄王这才叫人点燃蜡烛,请大臣们照样喝酒。  庄王和许姬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谁。许姬不明庄王的意思,散席回宫以后,许姬埋怨庄王。庄王告诉她:“大家都为楚国平定了叛乱而高兴,喝酒喝够了,很多人有点醉意,看到你这个美貌女子,谁不动心?要是查出来办罪,不是弄得大家都没有趣了吗?”许姬听了,非常佩服庄王江海肚量。  后来楚国讨郑国时,健将唐狡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进兵神速。庄王召见唐狡,要奖赏他。他说:“君王已给我优厚的赏赐,我今天应该报效于您,不敢再受赏了。”庄王感到很奇怪,说:“我还不认识你,什么时候赏赐过你?”唐狡回答说:“在绝缨会上,拉美人袖子的就是我,承蒙君王不杀之恩,今特舍命相报。”庄王说:“当时若查明治罪,今日你能死力效劳吗?”说罢便给唐狡记了头功,并准备打下郑国后,重用他。这个消息一传出,大臣和将士们就更加佩服楚庄王了。

可查历史里,无任何诸侯用璧做成酒杯赏赐将士。
春秋战国时代酒器基本上都是青铜材料,没有玉璧材料。而且赏赐酒杯不是君主奖励军功的手段。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赏赐的内容
一,经济赏赐
用物质奖励鼓励士兵争立战功,作为激励士气,增强战斗力的措施由 来已久,《尚书甘誓》中就有“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的记载。 孙子充分利用这种形势,把物质奖励特别是破格重奖励作为调动军队积极 性、主动性的手段,以求达到人人争功,拼命杀敌、夺敌之利的目的。《孙 子作战》载:“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也,货也。”《孙子九地》主 张“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以超常规的物质奖励达到“犯三军之众, 若使一人”之目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中,获得军功不仅可以提高将士的社会地 位也可以使他们获得很多的经济利益。赵简子时,《国语晋语九》记载: “下邑之役,董安于多。赵简子赏之,辞”韦昭注曰:“多,功也。《周礼》 曰:‘战功曰多’。”时在公元前497 年。尹铎治晋阳有政绩,赵简子“以免 难之赏赏尹铎。” 韦昭注曰:“免难之赏,军赏也。言见戒而惧,惧则有备, 是为免难。”所谓“免难之赏”,实际上是物质奖励,这从下文中可以明白 地看出:“初,伯乐与尹铎有怨,以其赏如伯乐氏,曰:‘子免吾死,敢不 归禄。’” 既然称“禄”,肯定是物质方面的奖赏。《左传文公十一年》 载:“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 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 死焉,宋公於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杜注云:门谓城门, 此耏班所食者为城门之税非关税也。《周礼?地官? 司门》云:“几出入不 物者,正其货贿。”郑注云:“正读为征,征税也。”是城门有征也。《周礼 地 官 司关》云:“掌其治禁与其征厘。”是关卡之征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传云:“逼介之关,暴征其私”亦关税也。《周礼地官 司关》云:“国凶 札,则无关门之征。”谓关之征门之征俱免也。则门征、关征分别甚明,此 言门而不及关,下文又言“耏门”,则为城门之征明甚。可见,耏门有军功 宋公予其赏赐,即城门之税。可见,各阶层通过立军功,可获得可观的赏 邑、赏田、人口及其它经济利益。
(1)赐地。 以田赏。给予立战功者以经济利益,是春秋时期军功制度的一项重要 内容。奖励军功每每赏以土地,立有军功者通过获得土地来实现其经济利 益。《左传成公七年》杜注云:古代本有赏田之制,《周礼地官 载 师》所谓:“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可证。又谓之“赏 地”,《周礼夏官?司勋》所谓“掌六卿赏地之法以等其功”,可证此 时有赐功之田。春秋到战国初期时有许多因军功赐田的史实,但到战国中 后期多被赐金所代替。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文献中多处都有记载因军功而得到 封赏赐田的史实。如《左传僖公元年》载:“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 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拏。非卿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左转 僖公二十四年》载: 晋侯赏从亡者, 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晋侯求之不获, 以绵 上为之田” 《左转?9?9 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率师勤王有功,周襄王“与 之阳樊、温、原、欑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文公又将温、原分别赐给功臣赵衰和狐溱,使“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 夫”。《左传 成公七年》载:“楚围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於申、吕以 为赏田。王许之。”《战国策魏一》魏公叔痤为魏将章载:“魏公叔痤 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禄之。” 鲍注:赏田,闲田以待赏有功者。 以邑赏。邑与土田本无多大区别,从两者的关系上看。《公羊传 桓 公元年》“郑伯以璧假许田”说:“其称田何?田多邑少称田,邑多田少 称邑。”可见,田是邑中的一部分,无田不成其为邑。此外,田是出兵赋 的基本组织,所以邑无田不能单独存在。《左传成公七年》载:“楚围 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於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而申公巫臣则极 力反对,其理由是申、吕所以成邑,所以取兵赋必赖此田,若去申、吕之 田,便不成其为申、吕了,这便是基于所述事实的。瞿同祖在《中国封建 社会》一书中阐释田和邑的区别时认为:田是在郊野,是农夫所耕之田。 而邑是田不甚多的土地,是贵族及官吏居住的地方,所以有宗庙神主的邑 便成为国都了。 春秋时期以邑授田的事例很多。宋国《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载:“宋 左师请赏,曰:‘请免死之邑。’公与之邑六十,以示子罕。……削而投 之。左师辞邑”。在郑国《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 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 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 隆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 邑。’公固予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 礼。’ 《左传成公二年》载: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甯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 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 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 夏,有……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 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 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 子是以免。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鲁国也有邑与田结合的赐田方式。如季文子既有汶阳之田,又有费邑。其 它如叔孙、孟孙也当是如此。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以邑赏的现象一直都存在,虽然不都是因军 功而赐邑授田,但由于这种授田方式的存在也不免会应用于军功授田当中。 以县、郡封赏。春秋时代,随着世卿世禄制被官僚制取代,地方新增 组织也逐渐由采邑制转为县、郡制。春秋初期,诸侯国内普遍实行采邑制 度。到了中后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按田亩征收赋税,原有的采邑 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时一些国家在所占领的地方推行由国君直接 管理的县、郡管理体制。最初的郡大抵建于边境地区,区域虽大,地位却 比县低。春秋晚期赵简子在誓师辞中曾明确宣布给予克敌立功的大夫和士 以受县、受郡和赏赐土地的奖励: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 田十万” 。这是我国历史上推行县、郡两级制的开端。这个时候县高于 郡。杜预注引《周书作雒》云:“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但是受县、受 郡并不是旧式的分封,而是赏给一个县或郡的赋税。 徐鸿修先生的《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一文认为,赏田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它的经济内容则随着土地制度 的改变而变化着。这种变化可以春秋中叶的“初税亩”为界,分为前后两 大段落。春秋中叶以前,赏田从属于宗法分封的时期,做为经济来源其性 质与封邑的性质完全相同,即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获得了这块土地的统 治权,在封土内可以建都立庙,自立朝廷,设官分职,组织军队。军功奖 《左传哀公二年》。 赏实际是宗法分封的补充。《左传 宣公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 土。……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杨伯峻注曰:“狄臣,狄人之为奴隶者。 室为其居住之处,故用作计算单位。此赏以奴隶,则其所耕土地宜一并赏 之。”晋侯因桓子有获狄之功,故赏其狄奴及其土地。春秋中叶“初税亩” 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一些诸侯国的强宗大族 在经过激烈的宗族兼并逐渐化家为国之后,已停止了新宗族的再发生,不 再分封子弟,因此赏田也从封土食邑的性质向赐税的方向转化。赏田演变 的较早的实例,见于“克敌者,上大夫授县,下大夫授郡。” 与“简子赐 扁鹊田四万亩” 同义,均为赐土而不授民,不同于土民并授的封赏。《周 礼夏官司勋》:“凡颁赏地,参之一食,唯加田无国征。”明言赏田的自 食率为三分之一。以《周礼》释《左传》,所谓:“克敌者,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实即分享一县、一郡、十万亩农田什一税收 入的三分之一。赵简子誓师词的含义如此,“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④ ;“魏 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 禄之。” ;“若欲以城为外谋者,父母、妻子、同产皆断。左右知不捕告, 皆与同罪。城下里中家人皆相葆,若城上之数。有能捕告之者,封之以千 家之邑;若非其左右及他伍捕告者,封之二千家之邑。”; “有能以家听 者,禄之以家;以里听者,禄之以里;以乡听者,禄之以乡;以邑听者, 禄之以邑;以国听者,禄之以国。” 等等,亦当作如是解。推而广之, 凡春秋末叶至战国晚期前的封赏之田,无一不是赏以田里所出之税。名为 赐田而实为赐税。

(2 )赐金。赐金在战国时期的赏赐中比较多见,是战国时代各国对于 功臣的赏赐的常见方式,这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战国初期,魏、 赵等国还用大量田地来赏赐。例如魏相公叔痤在浍北战胜了赵、韩联军, 归功于吴起的余教和巴宁、爨襄两人,赏赐吴起后裔“田二十万”,赏赐 巴宁、爨襄田“各十万”。 ① 战国中期以后,用大量土地来赏赐的事就不多 见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广泛流通,黄金也已成为货币,于是 国君对于功臣的赏赐,就不必采取分封土地或赏田的办法,可以用大量黄 金来赏赐了。《战国策 秦二》甘茂攻宜阳章载:於是出私金以益公赏。 明日鼓之,宜阳拔。”甘茂攻宜阳时,三鼓而兵士不冲锋,久攻不下,故 以“私金”赏士,激励士气,而后宜阳拔。《战国策 燕三》燕太子丹质 于秦章载:荆轲刺秦王事件,左右护王有功,故“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 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战国策齐四》齐宣王见颜斶章。颜 斶与齐宣王讨论士与王孰贵时引用齐秦之战的军令曰:“……昔者秦攻齐, 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 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注曰:镒,古衡名,二十两为镒,或 云二十四两为镒。这些都是用黄金做为激励将士,奖励军功物质的记载。 战国时期如此重视黄金,是因为黄金已成为财富的象征,有所谓“千 金之家”。 “万金之家”。 珍贵商品的买卖也以黄金论价。据说,千里 马、象床、宝剑、狐裘等物都是价值千金的;地主、官僚、贵族的地租收 入也用黄金来计算计算的,如温囿有“岁利八十金”。 甚至土地的买卖 都是用黄金来计算的,例如赵将赵括就曾把国君所赏赐的金帛归藏于家, “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二、赐“命”
西周之时,周王赐命较多。晁福林先生的《先秦时期爵 制的起源与发展》一文认为,凡受命者,其政治、经济地位便获得了周王 室的承认,他与册命诸侯卿大夫制度不同。册命仪式为建国立家、初受分 封的仪式,一般是被赐命者的始祖所享受的殊荣,赐命则是世卿世官重新 继承始祖的爵禄之时,所要宣誓的仪式或命令,及诸侯享受如“伯”等的 特殊荣誉、权力时的仪式。凡受赐命后,即按赐命的礼仪等级执行。被所 谓“命”,有两层含义,一是它表示周王朝对于诸侯的认命,并且今后诸侯 依然要随时接受周王朝的命令;一是它表示诸侯受周王朝之命以后而有了 合法的权力,从而也是这些受命的诸侯的特殊身份地位的标志。各国诸侯 对于自己所属的卿大夫进行再分封的时候,也依此模式而赐“命”。总之, 所谓“命”,不仅表示上、下级贵族主从关系的确立,而且表示贵族因受命 而有了一定规格的社会地位。在西周时期的册命制度下面,在还没用“爵” 来表示秩次等级的情况下,常用“命”来表示秩次等级,可以说西周时期 的“命”制是爵制的雏形。到西周出现五等爵之后,“命”就用于表示爵位 的级别。即爵位的高低可以用“命数”多少来表示。即所受命者应的遵循 的宫室、车旗、衣服等的“命数”限制。《大戴礼记朝事》说:“典命诸 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以定其爵,故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 这些上下间的差别常用“九命”来区别,即 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九 为节;诸侯诸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七为 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 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亦如之。 凡诸侯之适子省于天子,摄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省,则以 皮帛继子男。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 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 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旌、 衣服、礼仪,各如其命之数。” 从史料来看,赐命不仅可以由周天子赐予诸侯,而且可以由诸侯赐予臣下。 这些规定相当详细而且系统,他们通过这些差别表现出各级贵族的“贵贱 有别,尊卑有序”。可见,此时的赐命是对已有爵位的贵族的一种内部等 级赏赐。 直到春秋时期贵族的社会等级亦即爵位,还常用“命”来表示。春秋 前期还有周天子赐命诸侯的事。《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载: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 已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 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 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 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 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春秋中后时期战争逐渐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周天子赐命诸侯的事越来越少 见,反之,常见的是诸侯国国君对臣下的赐命。赐命也由原来的承习爵位 的仪式而变为一种奖励军功的手段。《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载:晋败狄 人,归而晋襄公赏有功之臣“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以再命命先茅之县 赏胥臣,……以一命命郤缺为卿。”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卿有“一命”、 “再命”和“三命”的不同,和诸侯一样也是命数多者为贵,其车服制度 也要以命数多少为转移。鲁国的叔孙昭子曾经“以再命为卿”,后来待鲁 国伐莒获胜之后,又“再受三命”。 ① 君主对于臣下的赐命,可以一次赏赐 三命,也可以先赐一命或二命,然后再增加。在臣下立有功劳而需赏赐的 时候,各国君主可以依照臣下的爵位等级赏赐相应的服饰器物。春秋中期, 《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载: 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 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 隆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 邑。’公固予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 礼。’ 郑简公赏赐命服依子展、子产爵位的高低为差,体现了爵位等级的尊卑有 序。以上都是因有军功而受到君主的赐命或赐予相应命数的车、衣服等。 可见,虽然春秋时王权衰微,但诸侯卿大夫都将此视作殊荣。但这不过是 王权观念在春秋时的孑遗罢了。 春秋时期的赐命已经进入了暮年时期,各国统治者更加重视的是爵位 制度,并把爵制作为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入战国,随着争霸战争的白 热化,各国君主更是利用爵位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利益做为奖励军功的手段。 但这种爵制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的变革,与西周时期的爵制相比, 已发生了本质变化。

三、赐爵———军功爵
朱绍侯先生在《军功爵制试探》一书中已经做了系统的论述。首先朱绍侯先生认为“因军功而赐给爵位、田宅、食邑的爵禄制度,即军功爵制。” 也就是朱师辙氏所说的“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其次,分析了“军功 爵制”产生的原因。认为西周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于是 导致上层建筑,即以周天子为首的世袭奴隶主贵族统治也逐渐没落。周天 子的权势衰微,地方诸侯势力逐渐抬头。各国君主为了使出身于下层的人 尽心竭力地为他服务,必然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予一定的报酬,于是因功 赐爵、赐田宅和“食封”制应时而生。再次,对军功爵制的演变过程进行 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军功爵制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历程是,它出现于春秋。 在春秋时代因功赐爵制在齐、晋、秦、楚、宋等国就已经出现,这是军功爵制的雏形。


春秋战国一共有多少诸侯国?国名都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百零九个诸侯国,包括: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指是什么?
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

春秋时期有多少个诸侯国
1、齐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国已称霸北方。2、宋国:是周朝三恪之一,国君子姓,国都商丘。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武王分封诸侯...

春秋时期主要的诸侯国有哪些
主要诸侯国有晋、秦、齐、宋、卫、楚、郑、鲁。还有其他诸侯国鄫国、吕国、虞国、州国、莱国、萧国、舒国、谭国、郧国、芮国、沈国等。春秋战国 春秋地图 春秋文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国家,周天子是什么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 —公元前222年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 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

哪位大侠能帮忙整理一下春秋战国的君主及其关系,谢谢啊
《吕氏春秋》作胜,为战国中山国君主之一,中山国最后一任君主,赵国并他为王以作傀儡,在位3年。该国在前296年最终为赵国所灭。赵国人将他迁移至肤施,不知所终。 戴 戴平公 是春秋诸侯国戴国的君主之一,是戴国的第一任君主。 戴叔朕 是春秋诸侯国戴国的君主之一,是戴平公的儿子,继承戴平公成为戴国君主,是...

春秋时期最后就统一霸业的是哪个诸侯国
春秋时期最后就统一霸业的是秦国。秦国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传说周孝王因秦祖先秦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于秦,作为周朝附庸。公元前770年,秦襄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由于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际上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在国内仅称“君”。当时宋与中山为二流国家,竟然也能称王,标志周天子在诸侯各国中的威严彻底丧失。(吴国在春秋末期被越国所灭。越国到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宋国仅有一位宋康王称王就被齐国消灭,中山国也在后来被赵国消灭。所以越国、宋国、中山国没有...

春秋时期的主要同姓诸候国有哪些
郑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燕国,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国君为侯爵,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

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有多少个诸侯国?
你好,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有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秦国,称为战国七雄。

东胜区15915864731: 春秋战国时期的酒杯有哪些样品 -
可兔海那: “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酒杯.流行子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青铜器爵实际上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其形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当属最早期的酒杯.而 “角”亦是饮酒器.但其“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觚与觯的差别在于: 觚“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而兕觥是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录自百度百科——爵,) 概括下,有爵、觚、角、兕觥、觯、漆、壶等.详情参照百科.

东胜区15915864731: 和氏璧的阅读答案 -
可兔海那: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

东胜区15915864731: 春秋战国关于士的故事 -
可兔海那: 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涂漆后做成了酒杯.豫让万分悲愤,立誓要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他先是改换姓名,混入罪犯之中,怀揣匕首到赵襄子宫中做杂活,因行迹暴露而被逮捕.审问...

东胜区15915864731: 谁知道和氏璧的资料 -
可兔海那: 和氏璧的资料:(相传楚人卞和得一璞玉,先后献楚厉王、武王,而被砍去双脚.后文王当政,才琢成美玉,称和氏璧,后要楚国历370余年,各诸侯国都想得到它.前222年,始皇一统,得之后做成帝王玉玺...

东胜区15915864731: 春秋战国时期善言的事迹 -
可兔海那: 春秋战国时期事迹 齐桓公姜小白: 任用名相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晋文公姬重耳: 流亡在外十九年,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在城濮之战大胜楚军,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 楚庄王熊侣: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第三位霸主. 吴王阖闾姬光: 任用伍子胥、孙武,打败强大的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第四位霸主. 越王姒勾践: 施展美人计,卧薪尝胆,终灭吴,成为春秋时期第五位霸主.

东胜区15915864731: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成语故事? -
可兔海那: 有以下成语故事: 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东胜区15915864731: 求教:君与卿的区别 -
可兔海那: 一、字义:1、“卿”:卿的古字形像两人相对而坐就餐,指用酒食款待人,与“乡”“飨”同源.后来“卿”假借指高级官员的名称.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有的称“爱卿”.古时“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东胜区15915864731: 邹衍是什么时期的人? -
可兔海那: 中文名称: 邹衍 又名: 驺衍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相关人物: 公孙龙 燕王哙 生平简介邹衍 朝代: 春秋、战国 性别: 男 身份: 思想家,亦作驺衍,齐国人,活动年代比孟子稍晚.由于文献...

东胜区15915864731: 孔子孟子详细资料和名言 ~~~~~~~~~ -
可兔海那: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