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的主要建筑

作者&投稿:缪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哪个省~

江西省。
白鹿洞书,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后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历史文化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旧地重游。
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
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2000年开始,白鹿洞书院每年出版一本《中国书院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四大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唐代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间,曾在此建立“庐山国学”,这算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宋代初年,经扩充改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当时有士子数十百人,与岳麓、睢阳、石鼓等,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正如《白鹿洞志》所记:“白鹿洞者,唐李渤读书处也。贞元中,渤与涉隐庐山,蓄一白鹿甚驯,尝随之,人称白鹿先生。宝历中,渤为江州刺史,就今书院地创台榭,引流植花,·遂以白鹿名洞。......南唐升元中,即其地聚徒建学,……号曰庐山国学。宋初置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并名天下。"这里所记的,就是白鹿洞书院的简单历史。 但不久即废。白鹿洞书院累经兴废。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战争频繁,烽火连天,书院遭到毁坏。至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著名的哲学家朱熹出任南康太守(治所在今九江星子县地),他亲至书院废址踏勘考察后非常满意地说:“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才又重建了白鹿洞书院。朱熹在南康知州任上三年,为兴复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亲订洞规,置田建屋,延请名师,充实图书;且又亲临讲课,与学生质疑问难。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著名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陆象山又有“白鹿洞之会”,书院也因之而闻名天下。
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 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白鹿洞书院座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 其中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但与一般文庙大成殿有所不同,而是青瓦粉墙,使这座恢弘、庄严的殿堂,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与四周坡屋面、硬山造带有民间风格的建筑和谐、协调。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  
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后有一石洞,内有一头石雕的白鹿。据《白鹿洞志》记载:“初,鹿洞有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白鹿洞原是以山峰环合似洞而得名;现有的石洞和石鹿,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   
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一百二十余块,这是建国后为保存文物古迹而新建的。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这些名迹,笔锋庄重遒劲,运笔娇若游龙;它既是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又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历史资料。   
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 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在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而钓矶石上,也刻有朱熹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实际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   
白鹿洞书院拥有山林三千亩,保存了庐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有千年古松18株,有柳杉、水杉、紫荆、红枫、银杏、广玉兰、珍珠黄杨、红叶继木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这是白鹿洞书院拥有的一份自然遗产。白鹿洞书院融于大自然之中,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   
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水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志和景观。

书院大门
书院大门是一座双层飞檐单门,门上高悬明正德年间李梦阳手书的“白鹿洞书院”横额。门前古树垂荫,溪水轻吟。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着五个高大的院门,由此构成五大院落,每一院落又各有两至三进。
先贤书院
白鹿洞书院第一个院落为先贤书院。主要景观有院门、二门、丹桂亭、碑廊、朱子祠、报功祠等。先贤书院由中门分为前后两进。院门上悬有李时达手书“先贤书院”横匾。门左又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手书“朱熹纪念馆”金字黑漆竖匾。前院辟作一个花圃。
朱子祠
朱子祠为先贤书院主要建筑之一。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应南康府教授熊士伯之请,南康知府张象文创建此祠专祀朱熹。祠中立朱熹自画像石刻,左有张象文《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右有《白鹿洞书院教条》碑刻。作为朱熹纪念馆,室内还陈列《朱熹生平事迹》共九部分。
报功祠
报功祠位于朱子祠西,原称先贤祠、三贤祠。曾先后祀李渤、周濂溪、程颐、程灏、张横渠、陈了前、陶靖节、刘西涧父子及其他有功于白鹿洞书院之诸先贤。作为纪念馆,祠内陈列《白鹿洞书院史展览》共五部分。
棂星门院
棂星门院位于先贤书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二个院落。主要景观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礼圣门和礼圣殿。这一组院落由礼圣门辟为前后两进。
棂星门
棂星门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47年),为南康知府何溶所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康知府苏葵重建。原为木构建筑,后由知府周祖尧改为六柱五门的石坊。棂星石坊是白鹿洞书院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礼圣门
礼圣门原称先师庙门、大成门。宋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迁浙东提举,出资30万嘱南康知军钱闻诗修建礼圣殿,次年由新任知府朱端章开工兴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提学副使邵宝以颜体书“正学之门”。
礼圣殿
礼圣殿又名大成殿。“大成”,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宋徽宗又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者。礼圣殿是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殿正中有先师孔子行教立像,原为唐代吴道子摹绘。上悬清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像下有石龛、石香炉、石花瓶等。后壁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殿中左右神龛有线雕“四圣”石像: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于、亚圣孟子。殿旁两侧神龛还有十二贤(又称十二哲)线雕小石像。
白鹿书院
白鹿书院位于棂星门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三个院落。主要景观有院门、御书阁、明伦堂、鹿洞、思贤台等。白鹿书院门楼重檐灰瓦,檐下花岗岩石额上由赵朴初题写“白鹿书院”四字。门内又是一个小院,东西各辟出一排厢房,廊柱卜有诗联。西廊柱联:“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东廊柱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院中设六边形石桌一张,桌下石柱刻有精致的浮雕狮子滚绣球、猛虎下山、奔马以及狼嚎图案,石桌周围另设六个青石鼓墩。
御书阁
御书阁又名圣经阁、圣旨楼。始建于南宋,现阁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南康知府叶谦、知县毛德琦重修,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阁中先后藏有朱熹奏请宋高宗御赐《九经注疏》、《论语》、《孟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御赐《十三经注疏》、《廿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集》等书。
明伦堂
明伦堂又名彝伦堂。明正统三年(1438年),南康知府翟溥福建,明弘治十年(1497年),江西提学佥事苏葵重建。明伦堂原为书院讲堂,是白鹿洞书院中的重要场所。堂内现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安世鼎撰写的《御书阁碑记》。
白鹿洞
白鹿洞书院最初没有洞,有人认为这是一件罕事。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刻湛若水《心性图说》于碑屏、《四勿总箴》于洞壁。吕棺撰《新辟白鹿洞记》。直到嘉靖十四年(1535年),南康知府何岩才置石鹿于洞中,井作《石鹿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参议葛寅亮认为不应开洞置鹿,于是将石鹿从洞中取出埋于地下。1982年,维修礼圣殿时发现石鹿,又重新置于洞中。这是一尊跪式石鹿,双耳直竖,神态机敏。在雕刻上刀法简练,线条柔和。这尊石鹿是书院仪存的明代实物。
思贤台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江西巡按曹汴在白鹿洞上筑思贤亭,并作《思贤亭记》。思贤台依山而立,为全院的最高点。
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位于白鹿书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四个院落。主要景观有门楼、崇德祠、行台等。这一组院落,因朱熹别号为紫阳,故名为紫阳书院。花岗岩门楼上,由冯友兰先生题写“紫阳书院”四字匾额。全院由中门分为二进。前院两侧有碑廊,总称为白鹿洞书院东碑廊。
碑廊
前院中有翰墨云集的西碑廊,碑廊中有修建记文、洞规教义、诗词歌赋、游记题词等各色字碑。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紫霞真人手书的《游白鹿洞歌》。相传明万历年间,一位身着麻衣芒鞋的道人云游至白鹿洞。饱览这里的山川景物之后,信手采一把蒲草,在院墙上写下这首长歌,落款是紫霞真人。学子们闻声赶来,只见墙上游龙舞风,墨色灿然,却不见道人的踪影。人们盛传,这紫霞真人就是明嘉靖年间的头名状元罗洪先,因为他弃官后云游四方,晚年隐居庐山。
崇德祠
清康熙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同治十年(1871年)补刊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新造崇德祠头门三间,祠东添建号舍四间,祠后老新八间,今改三重共九间。”1989年,重修为凹字形平房。
行台
清康熙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同治十年补刊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新造行台前头门三大间”。1989年重修,现为四柱五问的长方形平房。行台现用作“白鹿洞书院历代名人蜡像陈列馆”,其中陈列“李渤与白鹿”、“朱熹与生徒切磋”等神态逼真的蜡像群。
延宾馆
延宾院位于紫阳书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最后一个院落。原主要建筑有延宾馆门、憩斋、逸园、贯道门、春风楼等。延宾馆建成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由江西提学佥事李龄出资建馆。当时的洞主胡居仁作《延宾馆记》,文中记述白鹿洞书院盛况,“好古学义之士,自公卿以至岩穴之贤,来游是洞者接武联镳”,于是李龄建立延宾馆,热情款待四方来客。延宾馆最北端的春风楼,为历代洞主著述下榻之处。
独对亭
独对亭在延宾馆东南,左翼山下,这里西对五老峰,下临圣泽泉,崖石峻峭,涧水湍急。原为北宋丞相李万卷校勘书籍之所,因此又称为勘书台。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提学副使邵宝为纪念朱熹,在此择地建亭,取名独对亭。
枕流桥
独对亭东行数十步,贯道溪在这里遽然劈为两支。溪上石桥独立,桥下溪流出峡,飞湍陡绝,大石横枕。由此,巨石名为枕流石,石桥名为枕流桥。峡门中水石相激,怒若飞霆,激起而喷,若烟若霞,这是书院中一处胜境,称为小三峡。
流芳桥
贯道溪出峡口向东,迂回流山南折而下。山上原有六合亭,山下跨溪有流芳桥,又称濯缨桥。朱熹知军时所建。流芳桥面对五老峰,溪流绀洁。最初小桥无名,宋嘉定十—年(1218年)四月,南康知军陈宓与张琚、罗思、姚鹿卿、张绍、潘柄、李燔、胡泳、缪惟一等会讲洞中,歌颂朱熹之芳泽,并特别将桥名为“流芳”。陈宓在桥北刻“流芳“两字,又在桥东石壁上刻《流芳桥志》。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流芳桥圮塌。此后,经过多次修建。现桥为解放后重修。




白鹿洞书院艺文新志图书目录
第一卷收录了关于书院兴复的重要文献,展示了历代对白鹿洞书院的修复与重建的努力。其中,诸如《鹿洞书院记》、《重建书院记》、《重修书院记》等篇章,详细记载了不同时期的建设过程和背后的历史背景,见证了书院的复兴之路。另一部分关注的是院内建筑类的文章,如《书堂记》揭示了书院的核心学习空间,...

鹿洞书院二首 其一作者是谁
作者:缪荃孙诗名:鹿洞书院二首 其一朝代:清末民国初全文:传道宗洙泗,谈经迈汉唐。名山留隐迹,友会挹馀芳。翠战千林叶,红颓百尺墙。杏坛留小影,风带认吴装。

江西四大书院白鹭洲书院
江西的白鹭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位于吉安市区东部,赣江中流,犹如绿洲中的砥柱。书院主体建筑之一的风月楼和云章阁,矗立于东南洲头的绿树丛中,显得庄重而典雅。白鹭洲之名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与书院所在的情景相吻合。吉州太守江万里为了...

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建筑风格既传统又独特,书院为三进硬山顶祠堂式学堂,讲堂祀朱熹,后堂祀蔡楠,书院背倚神山,大胆采用少见的座南朝北格局,前有池塘并遥望大山,与神山秀丽的风景融为一体,构成了“院堂一鉴”的胜景。书院与神山上的魁星阁遥相呼应,寓意深远。 冠山书院对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

北宋书院的兴盛与衰落
同时,较之自由讲学的书院,官学体系对于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也更直接和可靠。于是,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就渐渐淡漠了。北宋 *** 把主要力量放在了兴办官学上,也就不再资助书院。早期书院常由 *** 赐与学田的纪录,在庆历之后几乎不再见到,倒是对地方州县学规定的学田屡见不鲜。书院建筑大多因年久...

福披鹿洞 善积鹅湖,鹿洞、鹅湖来自何处?何兔?
--- 鹿洞指白鹿洞,白鹿洞位于九江庐山东北玉屏山南,虎溪岩背后。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厦门志》记载:“白鹿洞左右多崩崖立石,中有亭树掩映,旧建有大观楼、宛在洞、接因亭。乾隆间又开拓六合洞、朝天洞、御山亭。”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等洞景。原有三宝殿和僧舍,相传为朱熹在庐山白鹿洞...

怀玉书院来历
然而,书院随后又遭受僧人劫难,巡抚何迁下令惩治,布政张元冲和巡按段顾言则积极支持修复,他们修建了尊经阁,购置书籍,核实土地,严惩滥权行为,以确保书院的长远发展。书院规模扩大,遵循鹿洞规制,设有崇圣殿、书院门、泮池、致敬所、崇贤祠、报德祠等建筑。明德堂、易简堂、敬一楼以及居仁斋、由义斋...

描写《陆夫子祠》的诗词与文章
象山脚下有一栋石木结构的建筑,这就是陆九渊当年设立的象山书院,陆公当年曾“听讼于此,讲学于此”。明孝宗弘治年间,参政钟文俊把象山书院改建为陆夫子祠。 在翻阅了大量的史料以后,出于对陆公的崇敬,我再次来到陆夫子祠。古祠背倚象山,北靠文明湖,四周苍松翠柳,幽静而肃穆。门前一对石狮卫门,平添了几分威严。

书院对教育的发展有何意义?
书院对教育的意义表现在:1 、书院藏书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由于书院是古代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所以都拥有一 定 规模的藏书。而且,由于许多藏书是书院创办人或主管人费尽心血积累起来的,其中不乏非 常珍贵的典籍。另外,由于书院的创办人或主管人所拥护的学派不同或地域不同,在藏书上 就会有不同特色...

宋代书院有什么特点
(5)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书院的各种教学活动及研究活动提供了便利。北宋初期,乱世渐平,社会安定,朝廷虽多褒奖文事,却又无力广设州县学校,故士子病无所学,往往相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书院由此进入兴盛阶段。正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在《鹿洞书院记》中所称...

北道区18673157160: 我国古代着名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什么地方?
蓍杭天宁: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全院占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现存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

北道区18673157160: 庐山白鹿洞书院的名称由来、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是什么啊 -
蓍杭天宁: 白鹿洞书院在唐代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

北道区18673157160: 四大书院 - 宋朝四大著名书院?
蓍杭天宁: 中国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白鹿洞最初是唐代贞元时,李渤...

北道区18673157160: 江南三大书院的详细简介 -
蓍杭天宁: 国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1.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

北道区18673157160: 白鹿洞书院创建于何时
蓍杭天宁: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东南五老峰下的海会镇和星子县白鹿乡的交界处,全院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白鹿洞书院初为唐代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

北道区18673157160: 白鹿洞书院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
蓍杭天宁: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南海会寺下,原为唐代名贤李渤兄弟读书处.据说李渤养了一只白鹿,形影不离,人称白鹿先生.而这里地形又是四山回合,形状好像一个洞,所以把书院取名为“白鹿洞”. 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年~942年)曾在这里建立一所“庐山国学”.宋朝初年,将庐山国学加以扩充,改名为“白鹿洞书院”,学生多至百人,是宋代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后由于战争而毁坏.南宋时大哲学家朱熹倡议重建,至明代时书院已经有学生500多人.现存的建筑基本上是晚清面貌的遗存.进入书院有孔子殿、朱子祠(纪念朱熹)、御书阁等建筑.这里保留了宋以来名人题字碑刻二三百块.整个书院的建筑透出幽静典雅的风格.

北道区18673157160: 关于宋代四大书院简单介绍一下就行
蓍杭天宁: 一、岳麓书院 在岳麓山东面山下,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冠.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采纳刘*的建议,由官府捐资兴建.祥符八年(公元...

北道区18673157160: 中国的著名书院
蓍杭天宁: 关于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是北宋四所著名书院的统称.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说法.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南宋.范成大在《骖鸾录》中首举徂徕、金山、岳麓、石鼓为宋初四大...

北道区18673157160: 庐山风景区的古代书院闻名天下.请说出它们各有哪些历史背景、独特风?
蓍杭天宁: 庐山历来是文人高贤隐住读书之所.南唐中主李璟在秀峰 购地筑舍,隐住读书,唐朝... 礼圣殿为书院的主要建筑,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鼻祖孔子 的地方.这座建筑是白鹿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