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杜甫诗歌的写实性特征

作者&投稿:周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求解?~

1 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同时又含有泪水和深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是杜诗写实手法的重要表现。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他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前后的诸多重大事件,加之他一以贯之的同情人民,坚定和真诚地为社稷苍生着想,所以,他的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同时,杜诗又不仅仅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杜甫的以时事入诗含有泪水和深情,具有运笔如橼、令人为之神动心摇的感染力。
2 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叙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杜诗具有“诗史”的性质。
创立“家事诗”,写作自传诗,发展纪行诗,并用尖锐细密的观察给予如实表现。杜甫的写实本领,在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中也显得很突出,这主要反映在他的纪行诗里。
以叙事写法写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细微而真实;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人情,精确而传神,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歌创作的写实手法,这是杜诗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杜甫的诗歌以反映社会人生为目的,其作品的取材多半是当代的时事和自身的经历。在叙述事件、表达情意和描画景物方面,显得格外生动真实,经得起用儒家“兴观群怨”和“知人论世”的传统批评准绳来衡量,在古诗中具有典范性。

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对天下苍生的赤诚之心。
杜甫留给我们的1400余首诗歌,记录了历史的风云,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抒发了自己的心声;人们也从这些篇什中认识了杜甫,看到他的诗歌的不朽价值,并且深刻地感受到贯穿其中的精神。
这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对天下苍生的赤诚之心,就是对社会的责任与理想的履践。这种精神,也就是杜甫的人格精神,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成为杜甫精神遗产的重要方面。

扩展资料:
人格的形成,先天的气质禀赋为不可忽视的基础,后天的环境为决定的因素。杜甫人格精神的形成,与其家世有着深刻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儒学影响、诗歌传统与个人幼年遭遇。
他从小受着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对孔孟倡导的忧患意识、忠恕之道、仁爱精神、恻隐之心等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身体力行,而对功名的渴望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强烈关注,也与其儒学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
杜甫在接受儒学教育的同时,又深受家庭诗歌传统的影响。他的祖父杜审言,其文才在当时享有盛名,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对今体诗形成的确立多有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杜甫: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

叶嘉莹

今天在这里讲杜甫诗,唤起了我很多三四十年前往事的回忆。30多年前我在台湾大学讲过杜甫诗。那时候我讲得很热情,同学的反映也很热烈。许多人对杜甫的诗和他这个人的深厚博大的忠爱之情都很感动。可是现在,还不是说只有在香港,也包括在台湾,在大陆,甚至在美国和加拿大,我发现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杜甫实在是一个并不容易讲,也并不受欢迎的题目。我用西方的理论,用双重的性别,来讲《花间集》的美女与爱情的小词,大家觉得很新异,很感兴趣,但对杜甫则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很多同学认为杜甫完全是写实,完全是正统,而且他的思想观念完全是属于中国伦理的旧文化旧道德的,太传统太保守了,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不能够引起什么新的感动和新的联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在很多年前出版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的前言中就曾说过,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在他多方面的伟大成就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继承传统而又能突破传统的一种健全与博大的创造精神。在那篇文章中,我曾经就杜甫在七言律诗的演进中所起的作用讨论了杜诗句法的突破传统和杜诗意象的超越现实。在那篇文章中我还曾说:如果中国的诗歌能从杜甫所开拓出的途径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必当早已有了另一种近于现代意象化的成就,然而自宋以来中国的旧诗却并未于此途径上更有所拓进,这是很可惜的。

有一位台湾的小说家王文兴教授,他最近给我写了一封信,提出来要和我进行一次关于杜甫诗的座谈。他所选的题目是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为什么选这首诗?因为这首诗是白话的。胡适之先生写过一本《白话文学史》,当然大家都知道,胡适先生是提倡白话文学的,在那本《白话文学史》里边他也非常赞美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这首诗。而与此同时,胡适先生还批评杜甫的《秋兴》诸诗,说它们是“难懂的诗谜”。而我呢?我这个人观念是比较开放的,我讲的是古典诗,但是我也欣赏白话诗,包括现代诗和朦胧诗,我还给台湾的一位写新诗的诗人周梦蝶先生写过序言。因为我以为,文学作品之美恶,价值之高低,原不在于其浅白或深晦,而在于其所欲表达之内容与其所用以表达之文字是否能配合得完美而适当。诗歌批评是不应该以“白”与“晦”做标准的。一味求“白”的结果固不免意尽于言略无余味,而一味求“晦”亦未免成为一种病态。

杜甫这个人的在语言上的成就其实是多方面的。他可以用农夫的浅白的语言,他也可以用文人的典雅的语言。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那首诗中,他既然写一个老农夫,就完全用白话来描写那个老农夫的言语和动作,写得很生动。但是我们看他的《秋兴八首》,在那一组诗里,他不但用的是非常典雅的语言,而且在文法上有颠倒错综之处。他可以写出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那样的句子,这我们在讲诗歌吟诵传统的时候已经提到过。那是杜甫在七律语言上的发展和突破。可是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批评杜甫的《秋兴》,说这两句就是不通。因为你想,“啄”是用嘴去啄,香稻没有嘴,怎么可以啄呢?碧梧是树,它又不是一只鸟,怎么可以“栖”呢?应该倒过去,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样文法才通。不过你要知道,这样一来文法虽然通了,但意思上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变成了完全的写实。而杜甫本意所要写的,却是香稻之多,多到不但人吃不了,连鹦鹉都吃不了;碧梧之美,不但引得凤凰来栖落,而且凤凰还要终老在这碧绿的梧桐树枝上再也不离开。由此可见,这两句本意不是要写鹦鹉和凤凰,而是要写香稻和碧梧——其实也不是要写香稻和碧梧,而是要写开元天宝年间那太平的“盛世”。由此可知,杜甫在写实中所把握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对现实描写的“真实”。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但我先要声明一点:我现在所说的这个“象喻”,不是我在讲《诗经》的“赋比兴”时所举出来的西方在阐述形象与情意之关系时那八个名词中的symbol(象征)或allegory(寓托)。西方在概念的划分上是非常清楚的。像“十字架”代表基督,红色的枫叶代表加拿大,那是“象征”。而如果把一种理念寄托在某一事物中,如南宋王沂孙的咏物诗中往往寓有故国之思,那是“寓托”。而我现在所用的这个“象喻”,所指的不是西方词语的那个狭义的“symbol”和“allegory”。我所说的是我们中国诗歌里边的情意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诗人的内心与外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很微妙的。古人说心神相遇,我们用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去体会万物,而不是用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官能。是所谓“以神行”,是你的精神在运行。所以我们中国的诗学家在讲到诗的时候有这样的话,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上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他说,人内心的情意和外在的景物有在心、在物的分别——那我们上次讲赋比兴的时候也曾经说过了,说所谓“兴”是见物起兴,是由外物而引起你内心的感动;“比”是由心及物,是你先有内心的一种情意,然后才用外界的物象来做比喻。所以这“情”与“景”在观念上是可以分别为“在心”和“在物”的。但情景虽然有在心在物之分,可是当你真正写作的时候,是景生情,情生景,情与景相生。“哀乐之触”,是说你的悲哀和你的喜乐之被触动,它是因为什么而感发出来的?“荣悴之迎”,是说草木的繁荣和草木的枯萎凋零,那外物的荣悴是怎样来到你面前的?他说那是“互藏其宅”,就是像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你在诗歌里边写到草木之荣悴的时候,你表面上写的是物,但是里边有你内心的情意;而当你在写你的情意的时候,你也把你的情意寄托在景物之上了。黄宗羲的《景州诗集序》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诗人的感情,根本就是可以与外物的草木风雨打成一片的,不可能在感情与外物之间做截然的划分。杜甫写诗的一个特色,就是真正把他内心的情意投注进去。他以表现他内心的情意为主,而不是很死板地刻画描写外物。即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而言,“鹦鹉”与“香稻”这两个词的声调都是“平仄”,“凤凰”与“碧梧”这两个词的声调都是“仄平”,颠倒过来完全可以,并没有平仄声调的错误。那么杜甫为什么放着通顺的语言不说,而一定要把它倒过去说?这就涉及王国维所说的那种“造境”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我们普通说造境,即那个景物不是一个现实的景物而是诗人想像出来的景物。就像王国维所写的《蝶恋花》词说:“忆挂孤帆东海畔。咫尺神山,海上年年见。几度天风吹棹转。望中楼阁阴晴变。”他说东海上有一个神山似乎很近,年年都可以看见。有一次我就挂起船帆出海去追寻。可是当我历尽艰辛快到那个岛上的时候,忽然间我就发现它的景色完全变了,变得如此阴暗如此悲惨,不再像我从远方所看到的那么晴朗那么美好了。那海上的神山,当然是造境,王国维说他要挂帆到东海上去寻找神山那也是造境。这就是“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其实不只诗歌,小说也是如此。犹太籍德国小说家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写一个人变成一只大甲虫,那当然也是造境。哪有一个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这种事情?这是荒诞,是不可能的。可是你看卡夫卡的故事虽然这么荒诞,但他写那个人早晨起来不能翻身的感觉,他写那个人躲在墙角上被他妹妹用一个苹果打中的感觉,这种种事情都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的。这也是“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不过,我们现在所重点要讲的还不是“造境”。像王国维是喜欢写一些哲理之中的想像的境界,像卡夫卡是喜欢写他假想之中对人生的一种体验,所以他们都是喜欢“造境”的人,是“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但杜甫不是,杜甫是一个喜欢写现实的人,因此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其实乃是杜甫的“大诗人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也就是说,杜诗中所写的现实,其实都不是单纯的现实,其中都包含有他的理想。

完整的论文字太多,给你网址吧,关于杜甫写实的!
http://www.studa.net/wenhuayanjiu/080820/10283976.html
http://www.luojia.net/lunwen/2008/0823/article_94252.html


关于杜甫的现实主义诗句
“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杜甫 李白诗的艺术特征论
杜甫诗的艺术特征:首先;杜甫诗的写实手法。杜甫诗虽然在他34岁前后所抒发的感情明显不同,但都体现了其诗写实的特点。34岁前,例如:《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蚍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是心胸开阔、气魄雄伟。34岁后,如《奉赠韦左丞相丈二十二韵...

概述杜甫律诗的风格特点杜甫诗歌有何特点
2、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3、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4、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

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如下:杜甫诗歌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

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与其创作实践的得失关系比较
杜甫:写实、质朴.沉郁顿挫:忧愤深广、气蕴内转,波澜老成,起伏顿挫、回环往复。白居易:以贬谪江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⑴前期更多反映“兼济天下”的积极用世思想,讽谕诗较多,反映国事民生,敢于揭发现实黑暗,同情人民。如《观刈麦》《卖炭翁》等。⑵后期奉行中庸主义的处事哲学。以闲适诗、伤感诗、...

如何评价杜甫的诗歌?
1、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2、思想方面 杜诗中有...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关键词]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思想感情 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决定了杜甫的诗歌都具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杜甫的诗歌中,其现实主义精神首要地就表现在这一类以时事入诗,干预政治,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具有着明显政治性的诗歌上。 杜甫的一生,做官的时间并不长,总计起来也不超过...

杜甫的写作风格
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气魄阔大雄伟,诗歌意象鲜明强烈。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取材方面,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

杜甫诗歌中的现实情结
因此,在他的诗中虽然接触到众多的人物,如兵士、农表、贫妇、暴吏等等,但这些人物都不是作为具有细致个性描写的典型人物出现在诗中的。因此,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并不在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而是主要表现在善于通过客观的描写,把所谓“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明胡应麟评杜诗语)的社会现象或思想...

杜甫写的诗的特点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

宝鸡市13999557846: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杜甫的诗史性质以及写实手法的运用 -
萧钢红花: 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杜甫的乐府诗,以“行”诗写时事.如《兵车行》直接针砭时弊.在写法上,先摹写送别惨状,是纪事,再写征夫的诉苦,是...

宝鸡市13999557846: 杜甫诗歌有何特点? -
萧钢红花: 1、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 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

宝鸡市13999557846: 杜甫的诗歌有哪些特点? -
萧钢红花: 在思想内容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核心是关注人民疾苦,主题是忠君、爱国、爱民. (一)关注民生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内容 (二)忠君、爱国、爱民的儒家思想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主题. 在表现手法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重在抒写现实人生,感事与写意有机结合,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宝鸡市13999557846: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是什么? -
萧钢红花: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

宝鸡市13999557846: 杜甫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他被后人称为“” -
萧钢红花: 杜甫的诗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大多是积极的.比如《望岳》.后期由于战乱,杜甫的诗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变得感伤,大多都是忧国忧民的.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宝鸡市13999557846: 关于杜甫的诗有哪些特点 -
萧钢红花: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

宝鸡市13999557846: 杜甫的诗歌特点 -
萧钢红花: 杜甫写的诗通常揭示的是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诗从精神境界上来看 : 爱国忧民; 从写作格式上来看 : 工整简洁 ;从内容反映上来看 : 通俗易懂.

宝鸡市13999557846: 杜甫为什么是现实主义诗人
萧钢红花: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为什么是现实主义诗人...

宝鸡市13999557846: 杜甫写的诗的特点 -
萧钢红花: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宝鸡市13999557846: 杜甫的诗歌作品有什么特征 -
萧钢红花: 杜诗风格论自古以来,人们多用"沉郁顿挫"来说明杜甫的艺术风格.如柯剑岐在《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中首先认为,"沉郁"是杜诗的主要风格,"表现在杜甫创作中的那种深沉、锐敏的洞察力,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生活画面;也是指那种苍老遒劲的笔触以及由于忧国忧民的伟大思想而来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