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作者&投稿:白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游记》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汉族,明代小说家。官途不顺,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吴承恩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迄至明朝后期,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以商人为主体的盐引制外,一些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西游记》的天界、地界、冥界、水界大概分别代指朝廷,地方,地下世界,商帮。而商品是龙王们库存的武器和宝贝,这些东西在吴承恩心里认为大有用处,书中也有相关情节与之对应
  吴承恩在任新野知县的两年中,不仅德绩兼优,对新野的民间艺术研究也颇深。《西游记》第一回中刻画孙悟空的前身——仙石的形态,就是以新野现存的汉议事台为背景。仙石的通体三维尺寸与汉议事台的尺寸完全相同,可见吴承恩对新野的人情风貌多么熟悉。吴承恩在任期间,深居简从,处处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入耳入脑,了如指掌。 不仅如此,《西游记》中大量地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习俗了解之深。因为有了他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有了新野猴戏中活龙活现的猴子情态,才有了神话力作《西游记》中招人喜爱的猴王形象。
  毛泽东对西游记十分感兴趣,并多次在谈话中引用其中的故事。
  《西游记》是从高丽(918—1392)末期开始传入韩国的。在明代通俗长篇小说《西游记》以前,宋元时期已有关于《西游记平话》的介绍。译官们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里已经有关于《西游记平话》的部分内容——《车迟国斗圣》。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当代作家《西游记》相关文学作品:今何在《悟空传》   狂狷《五行山下》   火鸡《天篷传》   明白人《唐僧传》   佚名 《白骨传》(《白姑传》)
  《西游记》还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译名也有多种:《圣僧的天国之行》、《一个佛教徒的天国历程》、《猴》、《猴王》、《猴与诸神魔历险记》。在其他国家,最早关于唐僧取经故事是明代前期的朝鲜文译本,不过那是取经故事,与《西游记》不完全是一回事。《西游记》最早的正式译本是18世纪中叶的日文译本。

作者是吴承恩 写作背景 唐太宗时玄奘到印度研究佛法,历时十七年,取回佛经六百多部,达到「信,达,雅」之境. 「西行」为表层象徵 ,更重要「修身」过程,「修心」目标. 一念为仁,便成菩萨;一念为恶,就成妖魔. 灾害实为虚幻,将心中恶念形象话化. 作者 自幼聪颖敏慧,少年时代即以文名冠乡里.「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所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 喜读野史,爱听神怪传说,对日后撰写西游记有相当帮助. 中秀才后因不喜科举八股文,故屡试不第.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屈就;但性格傲岸,最后放浪诗酒而过余生. 内容摘要 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 共一百回,六十余万言.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 故事叙述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全书故事的主体,悟空等降伏妖魔,安达西天取回真经. 角色分析 全书引人入胜的是--角色生动描绘 一,猴精孙悟空机智伶俐,得意忘形,诙 谐乐观,不畏艰难.二,唐三藏是非不分,滥发慈悲,懦弱无能但关心爱徒.三,猪八戒巧言令色,得过且过,好色贪心但个性忠厚.四,沙悟净个性忠厚,态度随和,负责尽职,平息争论. 以唐三藏师徒四人为主,其他妖魔鬼怪为辅.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出现的又一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的成书,酝酿了七百多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注:《广弘明集》卷二十五载玄奘《请御制三藏圣序表》称贞观元年开始西行,今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定在贞观三年。)玄奘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馀国,前往天竺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震动中外。归国后,玄奘奉诏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源,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以后门徒慧立、彦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神化玄奘,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如狮子王劫女产子,西女国生男不举,迦湿罗国“灭坏佛法”等。它们虽还游离于取经故事之外,却启发后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有关取经的神话。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讲”。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他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士,自动来护三藏西行。他神通广大、足智多谋,一路杀白虎精、伏九馗龙、降深沙神,使取经事业得以“功德圆满”。这是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渐变为猴王的开端。我国古代的稗史、志怪小说如《吴越春秋》、《搜神记》、《补江总白猿传》等,都写过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而《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怪无支祁,他的“神变奋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经传说中的猴王尤为相近。《取经诗话》虽然粗糙简单,某些细节如蟠桃变幻、虎精破腹等都不近情理;但已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取经故事的轮廓。从深沙神、鬼子母国、女人国的描写上,也多少可以看到《西游记》某些章回的雏形。 取经故事在元代已经定型。元时磁州窑的唐僧取经枕上已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沙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形象。《永乐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韵“梦”条,引有一千二百馀字的“梦斩泾河龙”,标题作《西游记》,内容和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基本相同。可以想见,至迟在元末明初曾有过一部类似平话的《西游记》。此外,古代朝鲜的汉、朝语对照读本《朴通事谚解》也载有取经故事的梗概。注云:“详见《西游记》。”我们虽还不能断定《永乐大典》及《朴通事谚解》所引出自一书,但从它们时代的相近与规模的相当来看,却完全可以肯定在吴承恩著《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具备。《朴通事谚解》复述了“车迟国斗圣”的梗概,和《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十分相似。从书中有关的八条注里,还可以窥见元末明初取经故事的轮廓。一条注说:“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子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可见取经故事本身已十分丰富复杂。注中还提到了住在花果山水帘洞铁板桥下“号齐天大圣”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园蟠桃、老君丹花,又窃王母仙衣“来设庆仙衣会”。李天王奉命“引领天兵十万及诸神将”,“与大圣相战失利”。终赖二郎神捕获,被观音押入石缝,“饥食铁丸,渴饮铜汁”。唐僧取经,路过此山,将他放出,“收为徒弟,赐法名悟空,改号孙行者”。写孙悟空的来历和斗争历史已和吴氏《西游记》大体相同。注中还提到另两名护法弟子:一个是从《取经诗话》中的深沙神演变而成的沙和尚;一个是《取经诗话》中不曾提到的黑猪精朱八戒。但是他们的神通都不及孙悟空。可见这时百回本《西游记》的重要情节早已定型,为吴承恩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主要的素材,打下了相当的基础。 和取经故事在话本中逐步定型的同时,类似的戏曲创作也产生了。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均已失传。现存元末明初人杨讷所著《西游记》杂剧,(注:按《录鬼簿》载:吴昌龄有《西天取经》,题目正名为“老回回东楼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经”;又有《鬼子母揭钵记》,相当于杨本《西游记》杂剧第三卷“鬼母皈依”。天一阁钞本《录鬼簿续集》载:“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名下有《西游记》剧目,当即今存《杨东莱批评西游记》。)以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儿”故事开场,这同样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取经故事的最后完成者是吴承恩(1510?-1582?)。(注:刘修业《吴承恩年谱》将生年定为弘治十三年(1500)左右。今按吴承恩《石鼎联句图题词》云:“因忆少小时,侍客谈此,仆率尔对曰……回思此对,二十馀年矣!”自署“丙午秋日”。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距此“二十馀年”尚云“少小”,则吴承恩生年最早当在正德初年(1510顷)。)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江苏淮安)人,出身于一个从“两世相继为学官”,终于没落为商人的家庭,“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却“屡困场屋”,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十多岁时,始补岁贡生;后因母老家贫,作过短期的长兴县丞。但他长期度过的,却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这固然销磨了他“少年人谩比终军”的锐气和壮志,却也激发他“迂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的愤慨和狂傲,使他比较容易接受当时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变革的思想感情。而他的“善谐剧”的风趣,酷爱野史奇闻的癖好,一旦和那种深沉的愤满情绪结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继承“志怪”传统,讽刺社会黑暗的创作动机。他的《禹鼎志》就是寓有鉴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说。他的诗如《瑞龙歌》、《二郎搜山图歌》等,也都表现了借神话传说,寄托扫荡邪魔、安民保国的愿望。所谓“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正是通过歌颂二郎神的搜山除妖来寄寓自己的理想的。它的浪漫主义风格,不仅可以和小说《西游记》互相印证,而且也流露了他创作《西游记》的旨趣。吴承恩虽处在前后七子“驰鹜天下”的时代,而他的诗文创作却能独出胸臆,不入藩篱。这种追求艺术独创的精神,在小说《西游记》中,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回

求采纳

1、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在西游记广为流传的版本故事基础上增补完善了西游记。
2、创作历史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 岁的和尚玄奘徒步游学天竺(印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 657 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3、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成书过程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但他却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上。《西游记》的取材,就是我们的第一个话题。
大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初秋,一封由骆驼商队从西域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捎至长安,又由快马飞递到洛阳的信函送上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案头。信是一位法名玄奘的僧人写来的,说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为了探求佛法求取真经,违反了朝廷当时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从凉州(今甘肃武威》偷渡出关,沿丝绸之路西行印度,刻苦求学十六年,现已返回停留在于阗,希望朝廷能赦免他以往的过失,准允回国。信中还叙述了西行印度取经途中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和在印度周游一百三十余国的求学经历。李世民被这位僧人十几年的求学经历深深地感动:他深知西行路途是何等的不易.如果没有十分的毅力,穿越浩瀚的沙漠戈壁,翻过终年积雪的天山,都是不可能的;他也充分理解玄奘孤身—人在异乡求学的艰难,如果没有十二分的执着,语言文化的隔膜,生活习俗的不同,都足以让人半途而废。他决定亲自给这名法号玄奘的僧人回信。
当然,促使他作出这个决定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自从平定中原各路诸侯,建立大唐帝国以后,短短的十几年中,他已经把国家领向了强盛之路,形成了足以傲视古人、示范来者的贞观之治。但对于他这位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雄才来说,更西更遥远的天山大漠的那一边仍然是他梦寐以求的发展空间,他仍然希望把自己的马鞭指向那些未知的远方。只可惜,目前还做不到,因为他对更西的西边了解得太少。玄奘的出现,对他来说,不啻天赐良机。这位学识渊博的僧人所提供的情况,一定会比那些驼队商人要详细得多,透彻得多。
在信中,李世民尊称玄奘为法师。他告诉玄奘法师:听说法师西行归来,我非常高兴,我已命令沿途的官员迎接护送,请法师速来与我相见。
第二年春天,玄奘经过历时十七年,往返五万里的旅程后,平安地回到了唐朝的首都长安(今西安市)。入城那天,长安城的主要官员几乎都在城门口迎接,长安城的百姓也倾城出动,夹道迎回了从西天取经回来的玄奘大法师。李世民随即在洛阳召见了玄奘,仔细询问了玄奘西行取经及归途中的见闻和经过。并让他将把西行的各种经历见闻记录下来,呈送御览。这部书,就是玄奘口授,其弟子辨机笔录,至今仍在中西交通史及南亚中亚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唐西域记》。
在玄奘逝世后,他的另两位弟子慧立、彦悰将他的生平及西行经历的许多细节编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部传记较之《大唐西域记》要生动得多,应该说,我们今天对玄奘的了解更多地是来自这本传记。
这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应当是《西游记》所有话题的开始。玄奘取经的故事是如何演化为《西游记》的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谜。为了解开这个谜,研究者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到目前为止,奉献给读者的,还只是初步的结果。真正地、彻底地解开这个谜,还有待于更多的时日和更精细的研究。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概念,即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的性质。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一般被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集体创作、个人写定的创作阶段和后期的作家个人完成的创作阶段。所谓的集体创作、个人写定,就意味着作品从出现故事的基本情节开始,到后来情节结构的的定型,有着一个漫长的许许多多人参于创作的过程,而这类作品的所谓作者,其实只是最后的写定者。《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作品。因此我们所说的《西游记》的作者,也就是肯定他的杰出贡献在于用他的生花妙笔,将从前各种各样的西游故事改造得如此精妙并加以定型;但无论如何,小说《西游记》是建立在前此各种各样西游故事的基础上的,而并不完全是作者的创造。那么,在小说《西游记》写定之前,究竟有哪些西游取经故事呢?我们可大致罗列如下:

玄奘弟子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出现的西游取经故事;

唐代后期及五代时期散见在各种记载中的西游取经故事;

敦煌石窟中的唐僧取经壁画;

南宋说话本(通说如此。其实也许是唐代俗讲底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南宋泉州孙悟空雕像;

山西宋元时期唐僧取经队戏;

元代杨景贤杂剧《西游记》及其他取经戏;

明代《永乐大典》中的梦斩泾河龙故事;

明代朝鲜故事读本中的唐僧取经故事。

《西游记》-成书过程
629年,唐朝僧人玄奘违反朝廷当时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从凉州偷渡出关,只身赴印度学习佛教教义。经过16年,在644年回国,并向唐太宗写信报告了情况。唐太宗下诏让他口述西行见闻,他的弟子辩机由此写出《大唐西域记》。在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悰将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经历又编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弘扬师傅的业绩,在书中进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写[2],这被认为是《西游记》神话故事的开端。此后取经故事在社会流传,神异的色彩越来越浓厚。

在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的许多记载中已经出现了西行取经的故事。现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经壁画,大约作于西夏初年,已经出现持棒猴行者形象;南宋刊印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经有猴行者化作白衣秀士,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和“深沙神”;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吴昌龄作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已经有师徒四众;元明之交时代的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和《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的来历;明初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提到有《西游记平话》,其中概括复述“车迟国斗法”一段,和《西游记》第46回十分相似;明代《永乐大典》第13139卷有“梦斩泾河龙”,和《西游记》第10回基本相同
《西游记》-作者
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丘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丘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丘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自明以来,有很多人认为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丘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1]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古典名著】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著。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作者介绍】
  吴承恩(1501?-1582?),汉族。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吴承恩像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一般公认他是中国的《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目前在学术界保持着争议(旧时传说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处机)。 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和许多诗文。前者现已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后者则严重散失,只有一小部分由他的晚辈编为《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诗38首。现代学者据此整理出版了《吴承恩诗文集》。
【作者之谜】
  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从清代学者中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但是,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西游记》版本,都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其考证思路是从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游记》卷首的“华阳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对比杨致和《西游记》和朱鼎臣《释厄传》两个版本之间增、删、改的故事情节变化及发展,论证小说的成书过程,理顺这三个版本的出版顺序,结合其中所体现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脉络,追根溯源论证《西游记》作者的阅历及身份,考证出《西游记》一书与吴承恩毫无关系,真正作者应为明嘉靖时代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吴承恩有诗《赠李石麓太史》,石麓为李春芳的号。李籍隶江苏兴化县,嘉靖年间状元及第,因善撰“青词”而累升宰辅。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有号“华阳洞主人”。曾受命总校《永乐大典》。在《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先生发现,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编撰《西游记》”之意。胡适与鲁迅主张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根据是明天启间《淮安府志》,该志记有吴承恩作《西游记》,但未说明此为何类图书。清代咸丰重刻《淮安府志》删去这一条。
  


中国四大名著,成书的先后顺序和时间,作者和成书的背景
按作者所在年代来看,顺序是《水浒传》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三国演义》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西游记》吴承恩(1501年-1582年)、《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约1763)。创作背景 1、《水浒传》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

四大名著作者简介50字
2、《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2、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水浒传》是由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宋江、吴用...

中国四大名著是什么、作者及主要内容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主要是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

西游记的资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西游记的真正作者是谁?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作者简介: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

《西游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一、《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

西游记的简介及其作者
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自明以来,有很多人认为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

西游记作者简介100字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

四大名著作者的朝代分别是什么?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

袁州区15180852603: 简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
吕昭枳术: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如下:1. 唐代是第一阶段.这是由史实向文本转变的时期.玄奘法师是初唐人,俗姓陈,名祎,法名玄奘,洛州缑氏人.2. 晚唐五代是第二阶段,这是史料转变成神话的时期.其由写实向神话转变的完成是俗讲.唐代佛教...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的作者是哪里人﹖ -
吕昭枳术:[答案]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怀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的作者及成书过程要重点~精简~1.作者简介(简单点就行)2.成书的过程(也简单一些)3.后人对西游记的看法4.有谁改编过西游记,谁改的比较... -
吕昭枳术:[答案] 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汉族,明代小说家.官途不顺,晚年以卖文... 《西游记平话》的部分内容——《车迟国斗圣》.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是谁的作品
吕昭枳术: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的作者是哪代哪位写的 -
吕昭枳术: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所作吴承恩. 吴承恩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这部书是谁所著. -
吕昭枳术: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成书时间 -
吕昭枳术: 西游记成书时间: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50岁左右,也就是1550年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全部创作. 因此,大致可以推断出,《西游记》是他在1550至...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呀? -
吕昭枳术: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不逢时,一生坎坷.然而在他下世400年后,他的墓地、骨骸以及他的一些碑刻手迹被发现.现已于淮安河下打铜巷重建吴承恩故居,马甸乡的二堡村吴承恩墓地也修茸一新. 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成书过程简洁点的 -
吕昭枳术: 《西游记》成书过程(简洁版) 《西游记》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的成书,酝酿了七百多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

袁州区15180852603: 西游记作者介绍5000字 -
吕昭枳术: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先世涟水(今江苏)人.父吴锐,字廷器,卖“彩缕文羯”,是“又好谭时政,竟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