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屈原的思想及其属性

作者&投稿:箕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屈原的生平与思想~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1]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1]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2-3]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4-5]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1-2]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6] 。
屈原还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1]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7]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7]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2] 。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4]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7] 。

  屈原最主要的作品是离骚,它基本能代表屈原的作品,
  《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有着高贵的家世、美好的品质、优秀的才能、高尚的人格。诗人以披香戴芳的象征手法,反复描写了自己人格的高洁和精勤不息地修养道德,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苏世独立的形象。诗人有着忠君爱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关切君王和国家的命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岂余身之惮殃,恐皇舆之败绩”。虽然有小人的离间和君王的疏远,最终都没能改变他眷恋故国的情怀。诗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执着的理想追求。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地探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时时感叹时光流逝和功业未就:“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臣不吾与”。虽然现实的黑暗使理想难以实现,但他执着坚持自己的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2.《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叙述、幻想、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创造了丰富的意象系统。《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创造性地将《诗经》的简单比兴发展为丰富的意象系统。《离骚》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大意象群:一是人事意象群。二是花草禽鸟意象群。三是神话意象群。
  3.《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离骚》是一首抒情诗,主要是以抒发忠贞而遭忧的情怀为诗的线索。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情节,但《离骚》的前一部分是在诗人的人生遭际的基础上展开抒情的,后一部分又虚构了女媭劝说、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四方神游等一系列虚幻的情节,使抒情在若隐若现的情节中展开。同时,也扩大了诗的结构,增加了诗的内容含量,形成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4.《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的语言形式。《离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
  三、屈原的其它作品:
  (1)《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在内容上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内容多有恋情的描写。在艺术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九歌》的语言清丽优美、生动自然,且极具抒情性,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九歌》中唯有《国殇》刚劲悲壮的风格不同于它篇。
  (2)《九章》是后人集结的屈原的一组作品,共九篇。《橘颂》是借颂橘表现屈原的人格理想。其余篇章的思想内容大都与《离骚》一致,只是以较短的篇幅写某一方面的经历和情感。《九章》在艺术上以写实为主,具有更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写实中同样贯穿着强烈的抒情性。
  (3)《天问》是屈原诗歌中的一篇奇文。诗歌以提问的方式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关于历史、哲学、社会、人生、自然、神话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诗人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事的怀疑和探索。《天问》构思奇特,纯以所问之事联缀成篇,而且篇幅巨大,是仅次于《离骚》的长篇巨制。《天问》基本上采用的是《诗经》的四言形式,间有少量杂言。诗歌瑰丽奇异,大气磅礴,节奏明快,问事叙说中夹杂着激越的情感,而又涵蕴着深刻的哲思。

将要结束对先秦诸子的巡礼之际,忽然想到了屈原,这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啊!通常所说的先秦诸子不包括屈原,因为诸子都以各自的学术主张名世,而屈原是个诗人。屈原的确是个伟大的诗人,他在中国诗史上横空出世,第一个有名有姓的诗人就让后人很难超越。但是,屈原不是那种只会吟风弄月的诗人,他的第一职业是从政,从政不顺了,苦闷怨怼,长吟短叹,一不留神才成了大诗人。作为一个从政者,屈原也是有思想、有主张的,包括他的诗,多数也是不离国计民生的。如果再放宽一点眼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求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的心理、他的性格。这是一个智慧的、高傲的、多愁善感的灵魂,它见证了一个国家强盛和衰亡,也经历了人生的光荣与磨难。
屈原出身贵族,家世显赫。司马迁说他是“楚之同姓”,即跟楚王同宗,其先祖受封屈地,因以为氏。屈原很为自己的高贵出身而骄傲,在《离骚》一开篇,就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你可以看出,屈原的名和字都相当讲究,跟老百姓家里的孩子们那些阿猫阿狗之类的贱名相比,真是一在天上,一在地下。可以肯定,既然生在贵族之家,屈原一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们从他的诗里可以窥见些端倪:不论是天上的星辰,还是地上的山川,不论是往古的人文史迹,还是缥缈的神仙妖魔,屈原都是相当熟悉的。在著名的《天问》里,他一口气发出一百七十多问,天地自然,人鬼神魔,无所不究,无所不问,从中既可见其强烈的求知精神,也可看出,他的知识是相当渊博的。他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他十分重视自己的修养和形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离骚》)“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橘颂》)
学而优则仕,像他这样出类拔萃的贵族子弟,从政做官是很自然的事情。在楚怀王当政的早期,屈原一度颇受信任和倚重。“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至于他在国家政治上的作为,除了联齐抗秦的主张(这个主张在当时无疑是清醒的和正确的)之外,看不到其他的记载。楚怀王曾经“使屈原造为宪令”,大约是关系国家制度的大事,其中一定会有屈原的治国理念在内,可惜“宪令”的内容不得而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透过屈原的诗句,来探究他的思想和主张。
从屈原诗中歌颂和批评的对象,约略可以知道他追求的和反对的是什么。“望三五以成像兮,指彭咸以为仁。”(《抽思》)“三五”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一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君大禹、商汤、周文王和春秋五霸;彭咸在屈原诗里多次出现,如“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独茕茕而南行,思彭咸之故也”(《思美人》),“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悲回风》),王逸注称“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可见,“三五”代表明君,彭咸代表贤臣,屈原追求的是一个君明臣贤的政治,跟孔子说的“君君、臣臣”差不多,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强盛,“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离骚》)屈原歌颂的是尧舜汤武一类的明君,批评的是桀纣启浇一类的昏君。“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离骚》)这是正面典型。相反的是,启(大禹的儿子)“康娱以自纵”,羿(那位射日的英雄,传说中夏代有穷氏之国君)“淫游以佚畋”,浇(音傲,传说中后羿之相寒浞的儿子)“纵欲而不忍”,以及“夏桀之常违”,“后辛(即商纣王)之菹醢”,都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放纵的反面是自我约束,淫糜的反面是克制节俭,滥刑的反面是推行仁政,因此可以说,屈原的治国主张跟后来儒家所提倡的东西是大体一致的。
屈原特别重视“选贤而任能”,即要把国家大事交给那些既有贤德又有才干的人。“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离骚》)因此,他特别羡慕那些得遇伯乐的贤人,也特别欣赏那些慧眼识才的明主。“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不逢汤武与桓(齐桓公)缪(秦穆公)兮,世孰云而知之?”(《惜往日》)与之相反的是,“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晋文公)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同上)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实常常“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怀沙》)屈原也只能叹息,“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怀质报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同上)
“循绳墨而不颇”,也是屈原的重要主张。在屈原的诗句里,“绳墨”、“规矩”、“法度”这样的词汇时常出现。跟《史记》的记载相对应,屈原在《惜往日》里回顾了受到重用的那段好时光:“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他这样强调“法度”的必不可少:“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当然,屈原所主张的“法度”,是治理国家必不可少的规则制度,与法家主张的“法治”是有很大差别的。屈原政治思想的核心还是实行仁政,以德服人,“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怀沙》);“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离骚》)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如何治理国家上,屈原是有一套想法和主张的,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没给他充分施展的机会。究其原因,一是未遇明主,二是难敌小人。
屈原侍奉过两任楚王,楚怀王熊槐和顷襄王熊横。楚怀王当政时,在他父亲楚武王打下的基础之上,曾一度称雄南方,臣服了越国,打败了魏国,东方的齐国也甘居下风,苏秦倡导合纵时,楚怀王为纵长,六国联军的总司令。但是,这位楚怀王显然没什么统帅才能,刚到函谷关,与秦军一交手,六国军队就作鸟兽散了。楚怀王最大的弱点是耳软心活,没有主见,看他被张仪玩弄于股掌之上,最能说明问题。这件事在《史记·楚世家》里记载甚详,《屈原贾生列传》只勾勒了主要过程: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虽然是个没出息的国王,但是国王通常都有的专横、暴戾,楚怀王一点也不少。《战国策·楚策四》记载: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不过,楚怀王被秦人诓到武关被扣留以至客死他乡这件事,我以为是秦国人不顾基本的外交规则,怀王本人没有什么错。在秦国用他做人质,要楚国割地赎人的时候,楚怀王还表现了一把大国之君的气概,坚决拒绝了秦国的无理要求。比较之下,顷襄王连他老子的这点骨气都没有。还是太子时,他在秦国做质,一次与秦大夫争斗,杀了人,然后偷偷逃回楚国,使得两国关系破裂。秦国兴师问罪,几仗打下来,楚国损失了两员大将、数万兵士还有若干城池。老子死在敌国,本是不共戴天之仇,顷襄王不但不思雪耻,反而没过几年,就在秦国的威逼之下,与秦国通婚结盟,“迎妇于秦”,之后又是一连串的战败、失地,楚国江河日下。
遇到这样两位是非黑白都分不清的楚王,屈原一被疏、再被绌、三被放,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他也只能向天发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天问》)或者自我宽慰:“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怀沙》)
屈原遭遇的小人,司马迁提到的只有一个上官大夫。表面上看,屈原被绌是上官大夫在楚怀王和顷襄王跟前进了谗言,实际上是他与楚国的官场生态格格不入,才被排挤出来的。众所周知,官场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要在官场里生存,就得遵守官场的规则,而所谓规则,好多又是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而这些潜规则比那些在台面上闪闪发光的显规则更有力量。当时屈原所处的官场环境怎样呢?“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而屈原是个自视甚高、自律甚严、自修甚洁的君子,他的理想远高于常人之上。“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他不愿与世偃仰,随波逐流,不愿跟其他人一起勾肩搭背,追名逐利,而且态度十分坚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同上)在屈原的诗里,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离骚》)“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正是这种特立独行,不苟且、不通融的性格,使屈原成为朝廷中的异类,众人眼中的沙粒,他不受排挤还能有谁呢?于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然后,“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离骚》)屈原的理想就此破灭,不过幸运的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由此诞生了。
理想破灭,也不等于走投无路了,非投水自尽不可。离开朝廷,摆在屈原面前的,至少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退隐山林,二是远走他乡。辞官不做,做个游山玩水的逍遥诗人,屈原不是没有这种想法。“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离骚》)“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远游》)“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思美人》)他还设想,或许可以像传说中的神仙那样餐风饮露,超凡脱俗,羽化登仙。“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仍羽人之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远游》)怀抱利器,楚材晋用,也是可行的选择。正像灵氛的劝告:“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屈原也的确被打动了,“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离骚》)屈原诗里那些龙螭为驾、凤皇为旗、升天入地、上下求索的壮观场面,其实正是他内心骚动不安的写照。他在寻找一个理想之乡,在那里,他那远大的理想能够实现,他那纯洁的品性不受污染,他那高傲的灵魂可以安放。
然而,在找到那个理想之乡之前,他主动放弃了。屈原给出的理由是:“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他是如此地眷恋自己的故乡,连仆夫和乘马都徘徊不走,他怎么会抛弃故土投奔他乡呢?这样的感情是真诚的。秦楚交战时,屈原一度逃离郢都,为此他写下了《哀郢》,诗中说:“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连离开郢都都免不了“魂一夕而九逝”(《抽思》),更何况离开故国远投他邦呢?然而,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他对楚王、对国家还抱有一线希望、一丝幻想,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虽放流,眷顾楚国,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贾生列传》)他还幻想着,或许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朝廷,协助君王重整河山,使国家重新强大起来,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能够实现。正因为犹疑不决,他才在远游时“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时。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思美人》)“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为什么要“勿驱”、“勿迫”?分明是有所保留,有所期待;而他所期待的,除了君王回心转意、再给他一次施展才能、实现理想的机会,还能有什么呢?
直到所有的希望都破灭,生命再没有任何意义,他就只能殉他的理想而去了。“淩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悲回风》)

题主别这样,都这样写的话,吴老师怎么办!!!

谁知道他什么属性?木?水生木要不他跳河干嘛,


屈原是什么主义诗人?
3. 屈原最卓越的诗作当属《离骚》,该诗以抒情长诗的形式,深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句子,已成为激励人心的经典。4. 屈原的诗歌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邃,标志了中国文学的一个新高度。屈原...

“《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离骚》的思想内容:《离骚》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详细记述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包括他在楚国的政治生涯、文学成就以及晚年遭遇。屈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忠诚的态度,在楚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曾担任重要职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逐渐被楚王疏远,最终投江自尽。传记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屈原的忠诚和才华。三、屈原的政治思想和文学...

诗人屈原的生平简介
(否则无法解释怀王起初怎么会重用他);应该说屈原的性格,以及他在政治上的理想主义态度,同实际的政治...(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关于屈原所任楚怀王左徒一职,古今学者多有解释,现择其要者...

屈原简介、时代背景、相关故事、创作。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

屈原的思想人格和艺术风格
”后来,王逸又批驳了班固的话,并赞颂屈原说:“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楚辞章句序》)这些说法,褒贬不同,但都有较大的片面性。刘安的思想接近老子,旨在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在他的笔下,屈原成...

屈原的简介
(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关于屈原所任楚怀王左徒一职,古今学者多有解释,现择其要者而...赵逵夫在《屈原与他的时代》中有《左徒·征尹·行人·辞赋》一文。在该文中,他从出土的文物及相关...

屈原离骚的主题思想内容是什么
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即进取和退隐的...

屈原精神的内涵六个方面
3. 政治改革精神 屈原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样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在当时并未得到实现,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4. 文学成就 屈原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屈原的美政思想是什么
《尚书》讲举贤授能要看出身、门弟和族别,而屈原的举贤授能只讲唯才是举,唯贤是用,不讲出身、门弟和族别。” 张来芳《离骚探赜》(6)认为,屈原的美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外,联齐抗秦,谋求统一;对内,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熊辉纯在《屈原的“美政”理想及其斗争精神》(7)...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精神品质(不超过50字) -
说贞联邦:[答案]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的主要思想??? -
说贞联邦: 屈原的思想 第一,以美政为理想的儒家色彩 第二,同情最下层人民的民本思想 第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 详细请参考: http://www.mlcn.cn/miluo/200802/11590_7.html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的简介200字 -
说贞联邦:[答案]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的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
说贞联邦:[答案] 爱国: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有哪些方面 -
说贞联邦: 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一、热爱祖国、依恋故土,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主张法制,又重视仁、义的美政. 三、注重自身的修 洁 ,具有为实现政治理想“九死未悔”的大无畏精神.http://www.nwnu.edu.cn/jpkc/2005/jxdg.php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中屈原具有哪些性格?屈原主要思想是什么? -
说贞联邦: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他坚韧不拔,热爱祖国和人民,,,有点像有知识的愤青,这个是个人理解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的政治思想是什么? -
说贞联邦: 崇尚真理,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是人格美的基础,也是人格美的最高体现.屈原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美政”.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的美政思想是什么 -
说贞联邦: 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的结尾处表明其坚持理想的决心,说:“既莫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就是历来被研究者们所称道的屈原的带有理想色彩的“美政”思想.尽管历代的研究者都以为用“美政”二字来概括屈原的政治思想十...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的思想人格和艺术风格
说贞联邦: 对于屈原的人格,在汉代曾有不同的评价.淮南王刘安《叙离骚传》论屈原说:“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引用了这段话.这是对屈原人格的极高赞美.对此...

白山市18045589452: 屈原的思想是什么
说贞联邦: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