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过清明节的

作者&投稿:东野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特征?~

春节
俗称过年,时间从初一至十五日。正月初一接年祭祖、初一零时起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即“开年”。这一天,一般不走亲访友,有的人吃斋,人们出门相遇,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等。初二拜年,各家各户亲戚朋友互相来往拜年。一般是晚辈携带礼品到长辈家里拜年。出嫁的女子也在这天偕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娘家贺年。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开市贸易。初七为人日,老人说这是众人的生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这天早上,各家各户煎年糕、炒粉利、热粽子吃;晚上还杀鸡饮宴。初八有谷日节之说,初九有天日节之说,也有的地方称天公生,初十是地日节也称石头节。 初十一到十五的元宵节等。乡间在十二日、十三日这两天,欢聚在庙里观看演春傩和师公戏。
元宵节
元宵节的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灯节,以闹花灯、观灯为主要内容,并吃糯米面做的元宵,在此之前有舞龙、舞狮,舞龙的标名“祥龙”;舞狮的叫“瑞狮”。龙狮出发前就给各商号、大店送帖,通知有龙狮队来拜年,龙狮队一到门前,店主先在旁边放一串鞭炮,待大狮靠后,小狮子上前时,便燃放鞭炮向小狮子掷去,俗称“烧狮”。也有入屋舞狮的,名曰“扫荡”,意为把污晦邪气扫掉。每年舞狮舞龙活动持续到元宵节。
清明节(寒食)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 祭祖、扫墓清明前后几天,各家各户做五色糯饭,备上祭品去拜山(即扫墓),以祭祀先人。现在人们还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 寒食为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依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 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有传说在清明节这天吃点“寒食”一年内就可以放心吃“寒食”了。
糍粑节 、药王节
四月初八,邕州官话有句民谚:四月八,吃“腊萨”(即垃圾)。相传此日又为神农药王诞期,神农氏尝百药,治百病。所以一些妇女在这一天到近郊采摘臭藤、白头翁、野艾之类的植物,以糖及大米粉制油糍粑,名曰吃“腊萨”,说是可以治百病。这天还有浴佛节之说,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共作龙华
端午节
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这一天,各家用苇叶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又名凉粽或三角粽或粽子。人们还用艾绒制成猴状或三角符状的香囊或彩色丝线缠成的菱角等挂在小孩胸前以防病;有的用红绒丝织成的小网兜装着一颗臭珠(即臭丸);有的则用雄黄、臭黄、朱砂等中药包在一只小布袋里,袋里用红绿绒绣以各种动物图案和吉祥字样,称为香包。人们用当天从街上买回来的香蒲草、艾叶枝、酒饼果叶、路边青等草药来煮水洗澡,说是可以治皮肤病及去邪气,还有赛龙舟、悬艾和菖莆于门辟邪等,又称端五节、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雨节(关公磨刀日)
夏历的五月十三。雨节又叫关公诞、关公磨刀日,众所周知,我国民间关公崇拜的现象非常普遍,关羽被附会成了各种神,这是一种民间信仰文化现象,关公和下雨联系了起来,使他具有了一定的“雨水神”的属性。
天贶节
六月初六,乡间各家各户用新米煮饭吃,称“食新节”。初六这一天,还杀鸡煮肉,到田头祭祀田祖,祈求晚造丰收。人们还把家中衣服棉被拿到户外曝晒,故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谚语,亦称姑姑节
七夕节
阴历七月初七 又称星期,即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神话,青年妇女供奉瓜果,向织女“乞巧,还有传说七夕之夜在葡萄藤下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话和七夕之夜所有喜鹊都要为他们相会搭桥即:鹊桥。
中元节
阴历七月十五(有说十四日)又称盂兰节,主要是祭祀已亡故的先人,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地藏节 农历七月三十日。
中秋节
八月十五,亲朋好友,习以月饼相馈送;出嫁女儿,也买月饼、柚子等回娘家。晚上,合家团聚,在当空之处,摆上月饼、茗茶、蜜柚、花生、九爪芋等食品,焚香拜祭月神,叫赏月。小孩手拿各式花灯,如刘海戏金蟾、走马灯等,游街串巷,嬉戏为乐。有的小孩还把酸柚挖空,插上点燃的蜡烛,空柚皮上雕上四个金钱洞,在街上踢滚玩,叫做“剥碌灯”(即柚子灯)。
重阳节
九月初九,又称敬老节,古人以为九是阳数,百月都逢九,所以称重阳。这天人们佩茱萸、赏菊、饮菊酒,到郊外登高放纸鸢,以舒展情怀,是举行秋季郊游的节日。
祭祖节
十月初一,民间有祭祀祖先之俗,并剪制冥衣送到祖坟前焚化,叫做“送寒衣”。 又称十月朝、烧衣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下元节(下元水官节)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传统是中华大民族过的。风俗是某个种族和地方的习俗。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专记南宋以前岁时风俗,其中关于清明的资料蔚为大观,叫人一读之下不由感慨,原来清明有这么多事可以做。过去清明节最重要的是改火,古人是钻木取火,不同季节得用不同木材来钻,《周书·月令》指示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而清明正是要换榆柳之火的时候。彼时清明节和寒食节是连在一块的,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火,吃不上热乎饭菜,到清明就把新火给续上。可想而知,这里面有种旧象更新的喜悦。

新气象还不止这一端,据《岁时广记》记载,某些地方还有清明淘井的风俗,因此饮用水是新的;而此时又到了收茶的时令,因此茶也是新的。新火,新水,新茶,正是苏东坡所谓“且将新火试新茶”,这清明节过得可风雅得很。
古时候的清明节当然也上坟,但从文字读来,似乎没什么悲戚悼怀的意思。《岁时广记》居然是在“游郊外”这个条目下写到民间祭扫的事,据它记载:清明这天,城里人全都跑到郊外去了,在开满繁花的树下,在萌出新芽的草地,摆开盘子啊碗啊就开始喝酒;城里那些有偿的文艺工作者当然也都跟着跑出来献艺,大家唱歌跳舞胡吃海喝,直到晚上才回家。大家对清明节的郊游野餐显然十分重视,不但鸭蛋啊小鸡仔啊之类下酒菜一应俱全,还用杨柳、繁花细致装点自己的轿子,有如今天人们把自己的爱车贴上画镶上钻。尽管清明插柳是旧俗,但发展到这个地步,还是颇为可爱。在描述了种种郊游盛况之后,陈元靓说“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就让人哑然失笑——这还有上坟的心情吗?实际上翻翻旧书,写清明的文字里提到扫墓的并不多,像这样渲染踏青之欢乐的倒还真不少。连杜甫都有诗句说,“著处繁花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清明》)这全民宴乐的日子,连即将出征的军人们也跑来撒欢儿,让杜夫子悲愤不已,但清明郊游的盛况,更可见一斑。周密《武林旧事》倒写到清明时“妇人泪妆素衣,提携儿女”去祭扫,似乎有点庄重的意思;但笔锋一转,“若玉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门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等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盖辇下骄民,无日不在春风鼓舞中”,又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了。

其实也不奇怪:辞旧从来都是为了迎新,悼祭亡者其实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放下包袱,正和断旧火、取新火是同一个意思。何况这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其实从清明节的缘起看,似乎本来就不是用来扫墓,那是寒食节该做的事。只是这两个节距离太近,而寒食节又慢慢消亡,节俗就并到了清明里。清明从一个普通的节气变成节日,大致在唐代,远在寒食节之后,最初就是踏青之节。或许正是因为人们在寒食扫墓,发现春色可喜,所以才有了清明节专供游玩吧。而最早之所以用“清明”来指称这个节气,据《国语》“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来看,正是因为春风扫旧冬,清爽明净。


古代人怎么计时?
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计时制度,从而产生不少名称。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_。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

古代的人怎么生火做饭炒菜
既然火柴在南北时期才发明,那么前人是怎样生火呢?古人是利用两根木枝互相摩擦而生火,继后使用打火石及铁片,但生火需时比较长,需要一、两分钟。古代人是怎么吃饭的 中国古代实际上没有 炒菜 ,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饪方法和现在的欧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当时实际上在调味的时候非常简单,特别是...

古代老子是哪里人?
古代老子是楚国苦县人,现在安徽涡阳人。有很多可靠的史料:《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今安徽涡阳县在老子的年代里,是归属于楚国版图。鹿邑、亳县属于陈国。涡阳之前叫:真源、谷阳、苦县,一直是和鹿邑并列的县。1、真源和鹿邑是并列的两个县,是不同的地方...

古代人怎么随时知道时间的?
古代人的时间划分方法!:一 更与点:1.更 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

古代人怎么说几分钟?
古代人怎么说几分钟?就说一炷香。半炷香 或者一盏茶的功夫。喝一碗茶的时间,或者说一刻,半刻 资料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古代人是怎么将地震强度分类的?
震级的划分是从近代开始的。古代人常将地震视为不祥之兆和上天的惩罚,基于当时的条件并无深入研究。而现在文献的古代地震级数是今人根据历史记载推测出的大概震级。著名的里氏震级分为十级,我国采用的也是里氏分级其中共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出现过。故常说为九级。里氏地震规模最早是在1935年由两位来自...

你知道哪些古代人刻苦求学的故事?请把故事的名字写下来
知道团队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你知道哪些古代人刻苦求学的故事?请把故事的名字写下来 你知道哪些古代人刻苦求学的故事?请把故事的名字写下来50分!后加30!10分钟之内再加20... 你知道哪些古代人刻苦求学的故事?请把故事的名字写下来50分!后加30!10分钟...

古代人对时间的称呼是什么
古代时间称呼:子时:23时至01时;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 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是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一小时是半个时辰,一刻为十五分钟。20...

名人古人自律成材的故事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二、孙敬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

三刻钟等于几分钟?
一刻钟就是15分钟,三刻钟就是3个一刻钟 也就是45分钟

金阊区15565141090: 古代人是怎么过清明节的 -
顾贺奥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开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金阊区15565141090: 清明时节古代人是怎么过的 -
顾贺奥德: 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祭奠亲人、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和朋友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祭拜祖先,并不是封建迷信,这是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想念,告戒后人不要忘记先人,故去的老人.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的接力传承!

金阊区15565141090: 古人怎样过清明的? -
顾贺奥德: 1.扫墓是肯定的啦 2.出去踏青(《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耕地(清明前后雨水丰富,古人这时肯定是要耕地的)

金阊区15565141090: 古代清明节是怎么过的?? -
顾贺奥德: 在古代,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金阊区15565141090: 古人是如何过清明节的?
顾贺奥德: 唐代的清明节.每年冬至后一百五、六日为寒食节,寒食一两天后是清明.唐代把这两个节日合成一个.据《癸辛杂识》记载,清明节时,太学也要放假三日,武学一日.这和我们现代放假很像.唐人在清明要钻木取火,扫墓祭拜祖先,上自天...

金阊区15565141090: 古代清明节是怎样过的
顾贺奥德: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祭奠亲人、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和朋友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望采纳,O(∩_∩)O谢谢

金阊区15565141090: 古人清明节时是怎样祭祀的? -
顾贺奥德: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是怎样过清明节的?上坟扫墓,祭祀故去亲人当然是必有的项目,可除此之外,古人在清明节时还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踏青野外踏青就是古人清明之所好.对此,唐朝诗人顾非熊有《长安清明言怀》诗...

金阊区15565141090: 清明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顾贺奥德: 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将清...

金阊区15565141090: 清明节习俗 -
顾贺奥德: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

金阊区15565141090: 古代的清明节怎么过?(两百字)
顾贺奥德: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