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卓文历史上有这个人么

作者&投稿:薛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海的演变史?~

上海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图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又称申。因此,上海的地方戏沪剧亦称申曲。相传上海一带是战国时期楚国宰相黄歇的封邑。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传说黄浦江是由春申君黄歇所开凿,故称黄歇浦,又称春申江。
今上海市郊龙华塔及市内静安寺是上海最早的建筑物,相传是三国时吴帝孙权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建造。龙华塔原名报恩塔,是孙权所建十三塔之一,孙权因母亲信佛,所以建寺建塔以报母恩。静安寺初名重玄寺,在吴淞江侧沪渎上,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今名,南宋嘉定中迁市内。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关于黄浦江,南宋以前文献,都没有记载。到了元朝才出现关于黄浦的记载,但不称黄浦江,黄浦逐渐成为太湖下游的重要泄水道是元代以后的事。故黄浦江由战国春申君黄歇所凿之说,是元朝以后文人附会而成的。龙华塔据宋《绍熙云间志》记载,建于五代时吴越国钱俶时期(公元947-978年)。而静安寺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建于吴越国宝正元年(公元926年),故龙华塔与静安寺属五代末北宋初的建筑。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二、上海的形成
龙华塔和静安寺的建筑年代证明,至少古迹所在地在 五代以前唐代已成陆,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成陆。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于是三十多年后的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划昆山南部、嘉兴东部、海盐北部设华亭县,即今松江县。华亭县的范围很大,据《嘉庆一统志》记载:“天宝……置华亭县,其东北为华亭海”,包括了华亭沿海海面。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已是“人烟浩穰,海舶辐辏”的对外贸易重地,引起了宋朝廷的注目。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在唐天宝年间青龙镇是吴淞江下游海运中心。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在今上海旧城。

上海老城区(一)
上海老城区(一)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到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已是“一切解运权衡特达不与他府埒(等)”说明上海的经济力量已超过其他城镇,也说明上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此时已形成了以上海镇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了。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据《弘治上海县志》记载,此时的上海已是“人物之盛,财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上海老城区(二)
上海老城区(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三、上海河道的变迁
黄浦江和吴淞江穿上海市区而过,今天吴淞江(即苏州河)自太湖经吴山、昆山、青浦、嘉定入上海,过外自渡桥入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自松江过闵行镇转向北流,在陆家咀与吴淞江相汇,转东北流至吴淞口入海。今天黄浦江水量丰富,江面大,吴淞江只是黄浦江的一支流,这种情况正与历史情况相反。古代黄浦江是吴淞江的一支流,故至今黄浦江入长江之口仍称吴淞口,而不“黄浦口”。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历史上的吴淞江流量大,江面宽,唐代江面最宽处达二十米吴淞江口有个小岛,由于吴淞江的流量大,一直扩展不大,但到了宋代,由于水源减束,河道弯曲,河床变窄,河面宽度迅速变小,造成吴淞江下游经常淤塞,而吴淞江口的小岛迅速扩大,这时的上海早已成陆。到了元代这种情况更加剧,吴淞江下游经常发生水患。而江口小岛因江流海潮夹带混沙加速了沉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竟与南岸相连,吴淞江被迫向西北入海,即成今吴淞江的流向。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吴淞江的黄浦水也日益缩小。永乐时期(公元1403-1425年)由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他采用分吴淞江水,使其从白茆浏河直接入海,以分其势;同时开浚范家浜,让其上接黄浦以达泖湖的水,从此,吴淞江逐渐淤塞,吴淞江的水通过目前的河道注入范家浜。范家浜由于水源充沛,下流日益阔深,而昊淞江下游日益萎缩,目前仅存虬江遗迹。自吴淞江流入范家浜后,遂称黄浦江,至于浦东一带旧黄浦江就逐渐成为了平陆。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历史上陈真确有其人,还是霍元甲门下的弟子。
陈真1892出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襄阳,后居上海,是“精武门”霍元甲的徒弟这一点在绝大数人,是给予肯定的。
因为当时民国时期在霍元甲去世时,在一张报纸史上列出了,出殡者们的名单,和徒弟们的名单,陈真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官方的报纸上出现,从而证明 了历史上“精武门”中确实有陈真这个人。

扩展资料:
查询的资料中证实陈真的存在,但此人的事迹可能多半是假的,都无证可考,人们经常传说的陈真是这样的:
陈真刚开始,并不被霍元甲看好,霍元甲不让陈真学习武功后来,陈真偷着学习,刻苦练习,终于学会了迷踪拳。 并得到霍元甲的肯定,于是开始真正成为霍元甲的徒弟。
霍元甲看陈真勤学苦练,于是凑学费让陈真去国外留学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真在日本留学后得知霍元甲的消息,于是急忙放弃学业回来,找出凶手为师傅霍元甲报仇。
霍元甲后来又在叛徒空中得知,日本人武馆为了竞争上海的地位,从而买通霍元甲的徒弟暗下毒手,于是就有了在1912年单挑虹口道场刚柔流137人的经典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真

没有。

出自《那年花开月正圆》。

很多人都认为这时的沈星移即康卓文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康有为,甚至还有人说,康卓文,子有为。然而,小编认真查了一番,认为这只是大家的猜测,其实不是同一人。

根据历史,康有为,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跟卓文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查到历史上有康卓文这人。所以,康卓文就是康有为全是猜测,没有一点根据。

从另一方面,倒是希望康卓文就是康有为,因为康有为没有在戊戌变法中牺牲,而是逃到了日本,活到了69岁。

扩展资料:

《那年花开月正圆》是由丁黑执导,由孙俪、陈晓领衔主演的年代剧  。

该剧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剧情简介:

1884年,周滢跟着养父周老四来到关中,输光钱财的周老四将周滢卖到沈家当丫头。周滢逃跑时躲进吴家东院大少爷吴聘的轿中,颇具商业头脑的周滢得到了吴蔚文的赏识,被获许留在吴家。沈星移怀疑沈家大少爷被吴聘暗杀,出手将其打伤。

为救昏迷的吴聘,周滢嫁入吴家冲喜。吴聘身亡,吴家处境困窘,周滢决定要重振吴家东院。周滢入股陕西织布局,却遭受了朝廷反对洋务运动势力的打击,陕西机器织布局面临重建。为救深陷牢狱的周滢,吴家交出陕西机器织布局的所有股份以及与洋商的生丝合同换得周滢一命。

出狱后的周滢重燃斗志建立泾阳布厂,吴家产业再次有了新起色。庚子国难,周滢用自己的方式担起了吴家大业的重振之风,又引领了动荡时局的改革之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那年花开月正圆



至于为什么叫康卓文,随后去了日本留学。在日本,沈星移学习了日本的维新思想,回来宣传变法图强,从他们的姓名和字中各取一字沈星移不是康有为,是因为他离开沈家以后就改名换姓了。


历史上变法有康卓文这个人吗
1. 康卓文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人物。2. 常有人将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沈星移与历史上的康有为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为同一人,但这种说法缺乏证据支持。3. 历史上的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与“卓文”无关。4. 有关康卓文的历史记载并不存在,因此康卓文即康有为的观点纯属猜测。5. ...

历史上变法有康卓文这个人吗
根据历史,康有为,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跟卓文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查到历史上有康卓文这人。所以,康卓文就是康有为全是猜测,没有一点根据。从另一方面,倒是希望康卓文就是康有为,因为康有为没有在戊戌变法中牺牲,而是逃到了日本,活到了69岁。

康卓文历史上有这个人么
根据历史,康有为,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跟卓文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查到历史上有康卓文这人。所以,康卓文就是康有为全是猜测,没有一点根据。从另一方面,倒是希望康卓文就是康有为,因为康有为没有在戊戌变法中牺牲,而是逃到了日本,活到了69岁。

古卓文人物介绍
古卓文,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是民国时期的外交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古卓文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多国语言,为他日后的外交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民国政府时期,他历任多个重要外交职位,以其机智、果敢和卓越的外交才能,为...

中国叫卓文的几个
你是说历史人物,还是现在全国叫这个名字的,目前全国十四亿人口,重名重姓不计其数,要得到准确数字不容易呀,历史上只听说过一个吧

卓文君简介
卓文君,原名卓文后,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才女,她出生于西汉时期的蜀郡临邛,现今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一位赫赫有名的冶铁大商,拥有庞大的家业,家仆多达八百人。她与父亲的私奔故事尤为引人注目,据说卓王孙为了惩罚文君,将她与一百名家仆一并赠送给了追求者司马...

哈尔滨1944最后死的是卓文还是卓武
在《哈尔滨1944》这部作品中,最后死去的是卓武。首先,我们来明确这一结论的依据。在剧情发展中,卓文与卓武作为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两者走向了不同的结局。卓武作为更加冲动和激进的一方,在故事的后期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而卓文则相对更加稳重和理性。其次,从剧情...

古代那么封建为何私奔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这样的思想受到了当时人们的钦佩,所以她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2、卓父最后接受了这段事实 卓文君的父亲是卓文孙,是当时是有名的炼铁巨人,可以说是家财万贯。虽然他认为司马相如是个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和自己的女儿私奔,是绝对无法忍受的。在最初的时候,卓文孙并没有对自己的女儿追究,只是不准...

哈尔滨1944最后死的是卓文还是卓武
随着剧情的推进,卓武因为他的激进行为,逐渐走向了危险的境地。而卓文则因其稳重性格,试图挽救局势。在剧情的高潮部分,卓武的死亡不仅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也为故事增添了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他的死,象征着那个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无力和悲剧。同时,这一结局也强化了剧作的主题,引发观众对于牺牲、...

四川十大历史人物 司马相如上榜,李白排名第一
四川十大历史人物1. 李白 李白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人之一,代表作有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被后人誉为诗仙,出生地在四川江油,但是也有异议。2. 落下闳 落下闳是汉朝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其出生地是四川阆中,它的主要成就是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在天文界的...

靖宇县19854216813: 历史上真的有双枪老太婆这个人物吗 -
斐佩肾宝: 楼主你好 双枪老太婆是著名小说《红岩》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准确的说,历史上没有这么一个人物.是把三位老革命家的事迹放在她这一个角色身上进行描写,为名著增光添彩.

靖宇县19854216813: 关于草船借箭里的人物的资料 -
斐佩肾宝: 三国时期,孙权和齐备联合对抗入侵的曹操.孙权的部下周瑜和齐备的部下诸葛亮便要合作一起抗敌.可是, 周 瑜 非 常 嫉 恨 诸 葛 亮, 总 想 找 个 理 由 杀 掉 诸 葛 亮. 一 天, 周 瑜 让 诸 葛 亮 造 10 万 枝 箭, 并 说 10 天 内 就 要. 诸 葛 ...

靖宇县19854216813: 历史上有没有潘凤这个人 -
斐佩肾宝: 没有,潘凤和俞涉这两个人都没有的,在正史上找不到任何记载,甚至提及一下姓名的情况都不曾出现过,这两位只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作为龙套角色一闪而过,然后就完成了使命,唯一的作用就是展示华雄的本领,为即将上场斩华雄的关羽作铺垫. 从作用上来看,潘凤甚至还不如俞涉,俞涉总算还有一句台词“小将愿往”,与华雄作战时至少还有“战不三合”的描述呢!,而潘凤就比较悲催了,是从出场到阵亡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并且是一上场就嗝屁了,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俞涉的知名度要比潘凤的高才是,但现实却正好相反,潘凤火了,而俞涉却没火,这得益于潘凤的主公、太守韩馥更经典的一句台词: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靖宇县19854216813: 历史上运城市盐湖区有过大地震吗 -
斐佩肾宝: 远古至今 从远古至今,有史料记载的山西境内及边界附近发生过5级以上的较强烈地震一百二十余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5次,6—6.9级14次,5—5.9级百余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境内发生过的较强地震记载为1991年,...

靖宇县19854216813: 金装四大才子为什么是周文宾?历史上并不是他, -
斐佩肾宝: 因为徐祯卿英年早逝,科举之后留在京城,不在吴中等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金装四大才子》(The Legendary Four Aces)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出品的古装喜剧,由罗永贤导演,李绮华、叶世...

靖宇县19854216813: 到底历史里有没有 罗成 这个人 -
斐佩肾宝: 正史中没有罗成这个名字,有罗士信一人,而小说《隋唐演义》中所谓罗成者,当为历史上之罗士信.罗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即使有也不过是一介平民.罗成在历史小说《 隋唐演义 》中为罗艺之子.但是历史上,罗艺有子,但史书并未有记载其事迹.史上确有罗士信一人,罗士信齐州历城人,十四岁即在齐郡通守张须拖部下领兵打仗,英勇非常.后归李密,又事王世充,后投唐高祖李渊,屡建战功,封郯国公.武德五年,罗士信随秦王李世民征刘黑闼,守洛水城.刘黑闼攻城,正逢天下大雪,孤军无援,城破.罗士信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靖宇县19854216813: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韦小宝这个人? -
斐佩肾宝: 真实历史上没有韦小宝这个人,他是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当仁不让的男一号,韦小宝是个虚构的小说人物,按小说推算,小宝应该比康熙小2岁,即出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小说故事大约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左右结束,小宝28岁. 金庸说这个人物的创作受到鲁迅小说中阿Q的影响.近来有人研究原型应该是清朝康熙时代的隆科多,只是隆科多没有小说中的韦小宝幸运.也有研究者认为韦小宝的原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历史上的曹寅是康熙少年时的好友,在擒拿鳌拜的政变中立头功,这从小说中韦小宝和康熙帝的关系以及擒拿鳌拜的章节中可以推断出.韦小宝念念不忘要“发了财之后回江南”,曹寅后来也被康熙任命为江宁织造,也有类似之处.

靖宇县19854216813: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历史上真有其人? -
斐佩肾宝: 《三国演义》 以三国时期为蓝本的 很多人物是确实存在的《西游记》是以玄奘法师取经为蓝本的 唐三藏存在《水浒传》是以 水泊梁山(今山东微山湖一代)的梁山好汉为蓝本的 108八将 多数确有其人《红楼梦》是以曹雪芹的家族故事为蓝本的 不过里面的人物都是虚构的

靖宇县19854216813: 历史上真有何仙姑其人吗 -
斐佩肾宝: 有书记载,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确有其人.但其来历版本很多,一说她生在广东,幼年遇异人吃桃入道,后被家人逼婚投井成仙;一说她来自福建武平县,经常向贫苦者施药施医,一直活到149岁才辞世,是该县最长寿之人. 何仙姑的身世已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