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998年6月至8月,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都发生了特大洪涝灾②2000年春天,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沙

作者&投稿:平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98年6月至8月,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都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2000年春天,我国北方地区出现~

  不少反思98'洪灾的文章谈到:上游生态植被遭到破坏是引发洪灾的重要原因,但许多人却未必注意到,生态植被的破坏和片面宣传林业的成就有直接关系。

  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资料,到1993年,我国就已经摆脱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双下滑的局面,进入“双增长”时代。全国的森林面积从建国初的0.8亿公顷增加到1.37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从8.7%提高到13.92%,1993年以来还保持着每年植树360多万公顷的业绩,1994年,继广东、福建、湖南宣布基本消灭宜林荒山后,安徽等省区也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 1994年前后,有关森林的喜讯经常见诸新闻媒体,据此,普通人只能得出我国森林形势一片大好或正向一片大好迈进的结论。可熟知内情的专家却忧心忡忡。而1995年以来连续多次洪水特别是98'洪灾将森林形势一派风光的形象终于捅了一个窟窿。

  只要稍微深入分析,便知道林业宣传的问题所在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有这样两组数字:一组即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字(见上述),按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分别达到1.37亿公顷、13.92%计,比解放初增长71.25%、59.77%;另一组是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数字: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流域12个省区有林地面积年均下降0.6%-0.8%。假如国家林业局的数字是对的,那么森林增长的幅度的确可喜,假如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数字是对的,那末,林业局公布的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37亿公顷、比建国初增长71.25%的数字就值得推敲。因为长江流域12个省区占全国总省区数(不包括直辖市)的42.86%,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的资料,取1950年到1985年、下降率为0.7%计算,三十五年间,这12个省区的森林面积即减少24.5%,那末,到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怎么可能比建国初增长71.25%呢?退一步,我们就假定林业局的数字确凿无疑,可透过这种增长背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可采伐成过熟林面积由1981年的2188万公顷减少到1993年的1349万公顷,蓄积量从建国初的20亿立方米下降到6.4亿立方米,分别减少38.45%、68.0%。换句话说,砍掉的是荫天蔽日的老林,栽上的却是稀稀拉拉的中幼林。所以即使面积有所增加,可森林质量、林业生产力却绝对大幅下降,以至森工抱怨难以找到像样的林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中南等江河中上游被称为生态宝库、动物乐园的大量原始森林被毁坏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欠帐,即使今后百分之百的绿化了也还不上这个帐。因为原始森林是地球几亿年演变的绿色结晶,原始森林的综合生态功能是人工林根本无法比拟的,原始森林及其功用是不能复制的。单就持水这一项,发育较好的天然林林冠持水能力就比人工林高7-8倍,林地土壤有效贮水能力比人工林高6-7倍。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原始森林究竟被砍伐、毁坏了多少,这个数字恐怕成为不解之谜了,而时至今日天然森林还剩余多少,这个数字也不详。有关人士对这些数字历来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植树造林的面积,每年增加多少,多少年共增加多少,然后宣传“辉煌成就”。如此等等。所以人们也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一鳞半爪。据湖南某林业专家透露,从1957年-1995年,该省天然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重下降近40%0。另据有关资料,四川天然森林建国以来减少了一半以上,森林采伐与更新的比例11:1,其中大凉山地区的原始森林基本都被垦作农田。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三峡两岸的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李白笔下“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笔下“无边落木箫箫下”的景色早已不复存在了。笔者的故乡在滹沱河畔,五六十年代,滹沱河两岸林木还郁郁葱葱,到八十年代就几乎都变成了农田或沙地。这期间,故乡造林的数字却是逐年增加,但真正能看出成效的就是道路和灌渠两旁栽的树木。

  正是由于多年来片面宣传植树造林的业绩,甚至有意无意地夸大这种业绩,不少人醉心于对营林面积、覆盖率、增长率、几大造林工程以及诸如此类业绩的追求,而对“业绩”后面的问题却采取回避或淡漠态度,结果就误导了舆论,使一些本该早出台的措施(如停止采伐天然林、封山育林、加大林业投入)迟迟未出台,从而加速了森林植被的恶化。

  98'洪水平息后不久,林业专家汇聚在中国林业科学院进行反思研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沈国舫直抒胸臆:1998年特大洪水的深层原因是,在植被建设方面近40年来有过重大失误,而近年来采取的弥补措施速度太慢了,力度太小了,使我们难有适当控制洪魔的主动权。只有在痛定思痛的大灾之后,类似沈教授这样的观点才能从林业界透露出来。

  林业的宣传存在片面问题,水利建设包括水土保持的宣传何尝不存在类似问题。多少年来,人们已经听腻和看腻了这样的文字:某某地区投入多少资金和人工,完成多少土石方,搞了多少工程,治理了多少小流域,水土保持面积增加了多少,成效有多么大。如此等等。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文字:某地区有多少条河流濒枯,多少个湖泊消失,多少绿山成了裸山和泥山,多少万亩良田被水冲沙压,多少万亩草原沙化,多少山青水秀的地方变成童山恶水的环境,更绝少对几十年来水利建设和几十年来水土破坏进行具体对比,弄清究竟孰大孰小、孰多孰少。98'洪水刚刚平息不几天,《经济日报》发表了专访水利部领导的文章,文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万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沟坝地、治沙造田1.7亿亩(其中新增耕地3000万亩),栽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果6亿亩,种草保存面积6000多万亩,还兴修了大量的蓄水保土工程。各项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增产粮食160亿公斤,平均拦截泥沙15亿吨,蓄水250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可是就在这前不几天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却写道:“从建国以来到1989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从36万平方公里猛增到56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了约5000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也从10多亿吨增加到22.4亿吨,仅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达16亿吨”。又写道:“1949年长江中下游共有湖泊面积25828平方公里,至1977年仅余14073.5平方公里,减少近一半,年均减少420平方公里。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因大量不合理开发建设已损失容积567亿立方米。‘千湖之省’的湖北省80年代湖泊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61%”。同是来自水利部的数字,《光明日报》的数字就打了《经济日报》的数字一耳光。根据《经济日报》,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万平方公里”,根据《光明日报》,“从建国以来到1989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从36万平方公里猛增到56万平方公里”,就是说,截至1989年,仅长江流域就增加水土流失面积20万平方公里,按此推算,全国治理的74万平方公里根本不足以补偿增加流失的面积;根据《经济日报》,全国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平均拦截泥沙15亿吨”,根据《光明日报》,单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量也从10多亿吨增加到22.4亿吨”,很显然,水土保持设施拦截泥沙的成绩远不足以补偿水土流失量的增加;根据《经济日报》,全国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蓄水达250亿立方米”,根据《光明日报》,单“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因大量不合理开发建设已损失容积567亿立方米”,非常明显,人工蓄水设施的蓄水量远不足以补偿被破坏天然湖泊的容水量;根据《经济日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根据《光明日报》,从长江流域看,几十年来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55.6%,土壤流失量增加了120%左右,湖泊面积减少近一半,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大幅下降,水土保持工作“巨大的成效”和生态环境“极大地改善”并没有体现出来。另据资料,从全国中灾以上发生的频率看,20世纪的50年代12.5%,60年代43%,70年代60%,80年代70%,90年代100%。这说明生态环境是明显恶化而不是改善了,更不是“极大地改善”。

  其实,宣传的片面性、强调夸大成绩的误导性何止林业和水利,还有不少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如搞农业的只说扩大耕地增产了粮食,不说垦了多少森林、湖塘、湿地和草原,搞工业的只说增加了多少产值利税,不说负了多少债,浪费了多少资源。而且方方面面各强调各的工作和成绩。农业说增产多少,林业说造林多少,水利说搞了多少水库,土地说保护了多少耕地,环保说治理了多少污染,有多少领域就有多少机构,有多少机构就出多少政绩,而不少政绩又是用平面递进推算法推出来的。诸凡植树面积、水土保持面积、人均纯收入、产值产量,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推出来。还有的“政绩”是不计代价“干”出来的,但宣传或汇报时却往往不提付出的代价,而只说干出的“政绩”。就像宋朝苏轼批评当时一些官员邀功请赏的办法:“用一头牛换五只羊,一头牛的损失,隐瞒而不说,五只羊的收获,却指为功劳成绩”。诸如此类的一些做法加上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体制,是不可能不出政绩、又是不可能不掩盖问题的。从一定意义说,98'洪灾就是有关方面长期突出政绩、掩盖问题积累的苦果。

  问题是,时至现在,人们也没有看到那个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作过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过一定责任。相反,却仍然时不时地看到标榜有关部门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报道。一些新闻报道仍然围绕植树造林面积每年以“多少万公顷的速度推进、累计植树造林面积已达到多少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已由“某某年”的“百分之多少”增加到现在的“百分之多少”,“百分之多少”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沙漠化面积得到控制等很难得到证实、更难和进一步遭到破坏的生态面积进行比较的“部门化”的数字大作文章,继续为某些部门的脸上贴金,宣扬其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绩。

河池地区位于广西西北部,属云贵高原南缘,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岩溶发育,洼地密布,素称“千山万弄”。全地区地形概貌是:9分山、7厘地、3厘水面和村庄,居住着壮、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8个少数民族,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境内有红水河和龙江两大流域,属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每年到汛期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气候异常,生态失衡、人口剧增,洪涝灾害更有频发密现之势。特别是大石山区,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群众喜获温饱,却因一场洪涝灾害,温而复寒,饱而复饥,出现返贫。因此,对河池山区洪涝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其防御对策,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山区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历史重大洪涝灾害概况
据地方史料,1750年、1935年、1945年河池地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水。解放后几乎年年有水灾,特别是1970年、1983年、1987年、1991年、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发生了重大洪涝灾害。
1970年7月14日金城江龙江洪峰流量4550m3/s,洪水位为192.57m,达40年一遇洪水,造成街道进水1.5米深,112个单位受淹,城区直接经济损失达662万元。
1983年6月23日金城江发生建国以来第二次大洪水,洪水位为191.41m,受淹单位87个,经济损失达480万元。
1987年6月14日金城江城北二医院一带内涝,一片汪洋,受涝面积360公顷,损失100多万元。同日,东兰县城曲江洪峰流量417m3/s,达40年一遇洪水,街道一片汪洋,水深达1.5m,商店、民房、学校、单位被淹,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
1991年6月中旬刁江发生大洪水,日雨量达300mm,马陇水文站出现1946年以来最大洪水,洪水位为21.06m,永乐电站受淹,倒塌房屋1393间,农作物受淹面积226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50万元。同年6~7月,东兰三石至纳合一带,一片汪洋,内涝耕地面积达468公顷,受淹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淹设房屋416间,倒塌房屋22间。
1994年“6.13”特大洪水,龙江三岔水文站水位达111.3m,为建国以来最大洪水;都安县加贵乡金满村3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三天三夜;罗城县双寨11个队3天时间,整个低洼地带滞洪库容就达5470万m3,水淹深达12m,一片汪洋,造成严重的外洪内涝,受淹面积765公顷,受灾农户938户,倒塌房屋3876间,4633人无家可归,受灾作物522公顷,减产粮食4000多吨,直接经济损失3724万元。整个地区因“6.13”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1.26亿元。
1996年“7.18”大洪水,罗城县融江河水位比1994年“6.13”洪水高7m,全地区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3.32万公顷,减产粮食14.79万吨,倒塌房屋5.13万间,214个工矿企业停业,铁路中断38小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44亿元。
1998年6、7月份河池西部发生内涝,大化县的六也至流水片被洪水浸泡两个多月,内涝面积615公顷,淹没房屋1250间,倒塌房屋45间,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损失粮食3600吨。
2000年6月11日宜州龙江出现131.14m洪峰水位,超出警戒水位4.14m,为建国以来最高水位,相当于三十五年一遇洪水,街道进水1米多,50多个单位受淹。同年都安县还发生了3起山体滑坡,造成16人死亡,17人受伤。
3 洪涝灾害的特点
3.1 季节性强
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4~8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8%左右,一般在夏季发生洪涝,多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发生重大洪涝。
3.2 突发性强
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山高坡陡,溪河狭窄,一旦暴雨,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洪峰,造成洪涝灾害。
3.3 局部性洪涝为主
根据1958年至2001年现有的气象和洪涝资料分析研究, 1~3个县同时发生洪涝的占总数81.9%,4~5个县同时发生洪涝的占总数9.6%,全地区性洪涝灾害占8.5%。所以,河池地区的洪涝灾害是以局部性洪涝为主。
3.4频发率高
河池山区的洪涝一般产生于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3天降雨量超过200mm,就可能引起洪涝灾害。据资料统计,1958~2001年共发生洪涝灾害157次,频率为365%。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平均每年发生4.5次大的暴雨灾害。
3.5内涝时间长、淹没深
据调查,东兰县的纳合、板坡、板华,巴马县的合康,凤山县的中亭、大化的六也、贡川、共和,罗城的双寨、下里等耕地面积达一万亩以上的连片弄场,淹没时间多数达半个月以上,长者达3~4个月,淹没深度达2~10米。此外,还有成千上万个小弄场属半淹没~全淹没类型。
3.6山洪诱发山地灾害
由于河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每遇暴雨,不仅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成灾,而且伴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岩石崩塌等山地灾害,形成多种灾害形式交织在一起。
3.7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恢复难度大
由于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极度毁坏,农田被毁,粮食无收,损失巨大。而山区财政困难,灾后政府只能拿出钱来安排灾民的吃、穿、住问题,水毁修复难度大。

4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4.1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
河池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湿度大,具有明显的山地小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由于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一是降水量在年际间分配很不均匀,丰水年降雨量均值达1994.5mm,枯水年降雨量均值为1102.7mm,年变幅为891.8mm,丰枯年降雨量悬殊,年际变化大。二是降雨在季节上分配不均匀,降雨量多集中在汛期,一般4~8月份降雨量平均值为1020~1350mm,占全年降雨量的75~80%,年内变化大。三是降雨量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差异大。凤山县城至巴马甲篆一带、都安大兴至东兰武篆一带、南丹车河至河池拔贡一带、罗城龙岸至长安一带是四个暴雨中心点,年降雨量高达2200~2600mm。
4.2 地质条件差、地貌复杂
河池地区石山区占59%,土山区占30.7%,山高坡陡,沟壑密度大,地形地貌复杂。一是大石山区峰丛、峰林、谷地交错分布,漏斗、落水洞相当发育,地下管网立体交错,溶洞、地下管道易堵塞,造成排泄不畅,引起内涝。特别是在红水河上修建了大化、岩滩两座大水库后,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大化、岩滩水库分别使原来地下管道水位升高约37m和42m,减少了地下水再储空间,使原来无压流的地下岩溶管道变为有压流或由压力小变为压力大,使地下水力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排泄能力降低,造成岩溶低洼地、谷地在洪水季节发生浸没性内涝。据调查只要有一场降雨达100mm以上的暴雨,就会引起半个月之久的内涝。二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地表支离破碎,岩石裸露,植被覆盖极差,长期侵蚀,岩性软弱,重力下移,易引起岩崩、滑坡、泥石流灾害。
4.3 生态环境失衡,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人均耕地少,粮食产量低,人们不断开发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全地区2001年水土流失面积达6760.53平方公里,从而加剧了山洪、内涝、泥石流、滑坡灾害。一是森林被乱砍乱伐,矿山、石材开采不规范,陡坡垦植严重。二是人与水争地,挤占河道。三是河道设障增多,造成阻塞壅水,加剧灾情。
4.4 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调蓄能力差
河池地区的防洪工程还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一是水土保持防治跟不上,涵养水源能力差。二是沟道防护工程体系不完善,河道下游缺少堤防保护,拦截、调蓄能力差。三是水库工程病险多,调蓄能力低。全地区202座,存在安全隐患25座[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lunwentianxia.com]

  河池地区位于广西西北部,属云贵高原南缘,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岩溶发育,洼地密布,素称“千山万弄”。全地区地形概貌是:9分山、7厘地、3厘水面和村庄,居住着壮、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8个少数民族,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境内有红水河和龙江两大流域,属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每年到汛期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气候异常,生态失衡、人口剧增,洪涝灾害更有频发密现之势。特别是大石山区,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群众喜获温饱,却因一场洪涝灾害,温而复寒,饱而复饥,出现返贫。因此,对河池山区洪涝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其防御对策,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山区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历史重大洪涝灾害概况
  据地方史料,1750年、1935年、1945年河池地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水。解放后几乎年年有水灾,特别是1970年、1983年、1987年、1991年、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发生了重大洪涝灾害。
  1970年7月14日金城江龙江洪峰流量4550m3/s,洪水位为192.57m,达40年一遇洪水,造成街道进水1.5米深,112个单位受淹,城区直接经济损失达662万元。
  1983年6月23日金城江发生建国以来第二次大洪水,洪水位为191.41m,受淹单位87个,经济损失达480万元。
  1987年6月14日金城江城北二医院一带内涝,一片汪洋,受涝面积360公顷,损失100多万元。同日,东兰县城曲江洪峰流量417m3/s,达40年一遇洪水,街道一片汪洋,水深达1.5m,商店、民房、学校、单位被淹,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
  1991年6月中旬刁江发生大洪水,日雨量达300mm,马陇水文站出现1946年以来最大洪水,洪水位为21.06m,永乐电站受淹,倒塌房屋1393间,农作物受淹面积226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50万元。同年6~7月,东兰三石至纳合一带,一片汪洋,内涝耕地面积达468公顷,受淹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淹设房屋416间,倒塌房屋22间。
  1994年“6.13”特大洪水,龙江三岔水文站水位达111.3m,为建国以来最大洪水;都安县加贵乡金满村3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三天三夜;罗城县双寨11个队3天时间,整个低洼地带滞洪库容就达5470万m3,水淹深达12m,一片汪洋,造成严重的外洪内涝,受淹面积765公顷,受灾农户938户,倒塌房屋3876间,4633人无家可归,受灾作物522公顷,减产粮食4000多吨,直接经济损失3724万元。整个地区因“6.13”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1.26亿元。
  1996年“7.18”大洪水,罗城县融江河水位比1994年“6.13”洪水高7m,全地区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3.32万公顷,减产粮食14.79万吨,倒塌房屋5.13万间,214个工矿企业停业,铁路中断38小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44亿元。
  1998年6、7月份河池西部发生内涝,大化县的六也至流水片被洪水浸泡两个多月,内涝面积615公顷,淹没房屋1250间,倒塌房屋45间,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损失粮食3600吨。
  2000年6月11日宜州龙江出现131.14m洪峰水位,超出警戒水位4.14m,为建国以来最高水位,相当于三十五年一遇洪水,街道进水1米多,50多个单位受淹。同年都安县还发生了3起山体滑坡,造成16人死亡,17人受伤。
  3 洪涝灾害的特点
  3.1 季节性强
  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4~8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8%左右,一般在夏季发生洪涝,多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发生重大洪涝。
  3.2 突发性强
  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山高坡陡,溪河狭窄,一旦暴雨,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洪峰,造成洪涝灾害。
  3.3 局部性洪涝为主
  根据1958年至2001年现有的气象和洪涝资料分析研究, 1~3个县同时发生洪涝的占总数81.9%,4~5个县同时发生洪涝的占总数9.6%,全地区性洪涝灾害占8.5%。所以,河池地区的洪涝灾害是以局部性洪涝为主。
  3.4频发率高
  河池山区的洪涝一般产生于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3天降雨量超过200mm,就可能引起洪涝灾害。据资料统计,1958~2001年共发生洪涝灾害157次,频率为365%。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平均每年发生4.5次大的暴雨灾害。
  3.5内涝时间长、淹没深
  据调查,东兰县的纳合、板坡、板华,巴马县的合康,凤山县的中亭、大化的六也、贡川、共和,罗城的双寨、下里等耕地面积达一万亩以上的连片弄场,淹没时间多数达半个月以上,长者达3~4个月,淹没深度达2~10米。此外,还有成千上万个小弄场属半淹没~全淹没类型。
  3.6山洪诱发山地灾害
  由于河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每遇暴雨,不仅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成灾,而且伴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岩石崩塌等山地灾害,形成多种灾害形式交织在一起。
  3.7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恢复难度大
  由于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极度毁坏,农田被毁,粮食无收,损失巨大。而山区财政困难,灾后政府只能拿出钱来安排灾民的吃、穿、住问题,水毁修复难度大。

  4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4.1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
  河池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湿度大,具有明显的山地小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由于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一是降水量在年际间分配很不均匀,丰水年降雨量均值达1994.5mm,枯水年降雨量均值为1102.7mm,年变幅为891.8mm,丰枯年降雨量悬殊,年际变化大。二是降雨在季节上分配不均匀,降雨量多集中在汛期,一般4~8月份降雨量平均值为1020~1350mm,占全年降雨量的75~80%,年内变化大。三是降雨量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差异大。凤山县城至巴马甲篆一带、都安大兴至东兰武篆一带、南丹车河至河池拔贡一带、罗城龙岸至长安一带是四个暴雨中心点,年降雨量高达2200~2600mm。
  4.2 地质条件差、地貌复杂
  河池地区石山区占59%,土山区占30.7%,山高坡陡,沟壑密度大,地形地貌复杂。一是大石山区峰丛、峰林、谷地交错分布,漏斗、落水洞相当发育,地下管网立体交错,溶洞、地下管道易堵塞,造成排泄不畅,引起内涝。特别是在红水河上修建了大化、岩滩两座大水库后,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大化、岩滩水库分别使原来地下管道水位升高约37m和42m,减少了地下水再储空间,使原来无压流的地下岩溶管道变为有压流或由压力小变为压力大,使地下水力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排泄能力降低,造成岩溶低洼地、谷地在洪水季节发生浸没性内涝。据调查只要有一场降雨达100mm以上的暴雨,就会引起半个月之久的内涝。二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地表支离破碎,岩石裸露,植被覆盖极差,长期侵蚀,岩性软弱,重力下移,易引起岩崩、滑坡、泥石流灾害。
  4.3 生态环境失衡,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人均耕地少,粮食产量低,人们不断开发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全地区2001年水土流失面积达6760.53平方公里,从而加剧了山洪、内涝、泥石流、滑坡灾害。一是森林被乱砍乱伐,矿山、石材开采不规范,陡坡垦植严重。二是人与水争地,挤占河道。三是河道设障增多,造成阻塞壅水,加剧灾情。
  4.4 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调蓄能力差
  河池地区的防洪工程还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一是水土保持防治跟不上,涵养水源能力差。二是沟道防护工程体系不完善,河道下游缺少堤防保护,拦截、调蓄能力差。三是水库工程病险多,调蓄能力低。全地区202座,存在安全隐患25座

o


98年农历6月8日下午6点左右出生的老虎好不好
生辰八字算命 公历出生时间:1998年 7月 30日 酉 18:00-18:59 农历出生时间:戊寅年 六月 初八日 酉时 八字:戊寅 己未 戊寅 辛酉 五行:土木 土土 土木 金金 纳音:城墙土 天上火 城墙土 石榴木 本命属虎,城墙土命。五行【土旺】【缺水】【缺火】,日主天干为【土】,生于【夏季】。【同类...

1998年6月30日是农历,那新历是多少?
1998年 08月 21日 仅供参考

1998年农历6月12出生生日是每年的阳历几月几号?我弄不懂
是每年的阳历8月3日,希望能帮到你!

1998年农历6月30日是什么星座
1998年农历6月30日是公历8月21日,属于狮子座。

1998年的农历6月初8是几号?
万年历 公历 1998年7月30日 星期四 农历 六月初八 戊寅年【虎年】己未月 戊寅日 1998年的农历6月初8,‍是公历1998年7月30日 星期四

1998年阴历6月8日是什么星座
双子座 一般市面上所谓的12星座指的是太阳星座,太阳星座只要知道出生的月日就可以推算出,不需要知道年,所以记住了会很有用处。经常有人问如何才能记住12星座的时间,其实要记住并不难。因为地球绕着太阳一年公转一周,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四等分的日子为:【春分】3\/21—白羊座的开始 【夏至】6\/21...

1998年农历6月16日早上8点出生
公历出生时间:1998年 8月 7日 辰 08:00-08:59 农历出生时间:戊寅年 六月 十六日 辰时 八字:戊寅 己未 丙戌 壬辰 五行:土木 土土 火土 水土 纳音:城墙土 天上火 屋上土 常流水 本命属虎,城墙土命。五行【土旺】【缺金】,日主天干为【火】,生于【夏季】。【同类火木,异类水金土】...

1998年农历6月9日早上8点出生的女 的命运
您的人生运势主要在感情的路上会比较有起伏,您通常会先在感情上投入很多心思,然后才会兼顾到事业,花费很多时间之后,才会找到一个稳定的方向。由于您从童年开始就会残留许多不完美的记忆与心结,长期以来这个心结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化解,孤立与寂寞的感觉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负担,提醒您心脏部位可能会...

1998年农历6月16日出生是什么星座?
公历 1998年 08月 07日 农历 1998年 六月 十六 (戊寅年 己未月 丙戌日)生肖 虎 星座 狮子座 星座是按阳历(公历)日期划分的,首先你得知道你的阳历出生日期,然后对照下面的资料。首先你得知道你的阳历出生日期,然后对照下面的资料。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5月21日 双...

1998年阴历6月26日是什么星座
1998生肖:寅虎 星座是按阳历(公历)日期划分的,首先你得知道你的阳历出生日期,然后对照下面的资料。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5月21日 双子座:5月22日~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3日 处女座:8月24日~9月23日 天秤座:9月24日~...

岚皋县14714217077: 1998年6月至8月,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都发生了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洪涝或沙尘暴形成与植被的关系? -
徐宽喉症: 植被的根系巨大,可以固定土壤不被风吹走,这样就不会有沙尘了!!反之就会有沙尘!所以要多种树啦! 植被破坏以后,地表保水能力下降,降雨会很快流入水系,形成洪涝 另一方面,由于表层土壤被冲刷进入河道,淤积后进一步加大了洪涝的严重程度 沙尘暴则是因为植被没有了,土壤暴露,容易干燥形成浮土,然后就容易被风挂起来 另一个,植被差的地方,对于当地的小气候也有很大影响,恶化当地环境 可以说,植被破坏会产生一个恶性循环吧 沙尘暴的强度与次数与植被覆盖率成反比! 植被覆盖,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植被覆盖率高,土地的裸露面积就小,沙尘也就少,植物的根有抓地的能力,可以固定土壤

岚皋县14714217077: 1998年最严重的洪灾发生在哪些地方
徐宽喉症: 1998年特大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

岚皋县14714217077: 旱灾和涝灾的例子+简介 -
徐宽喉症:[答案]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否干旱,决定于东南季风: 东南季风,是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和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的主要季风系统.东南季风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边缘,同样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受它的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俄远...

岚皋县14714217077: 98年水灾原因 -
徐宽喉症:[答案] 对98年长江洪水的认识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1998年我国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抗洪救灾,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胜利. 在这胜利后痛定思痛,我们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1998年洪水是...

岚皋县14714217077: 我国长江3次特大洪涝灾害的发生时间、损失、最高水位、超警戒线水位时间. -
徐宽喉症:[答案] 1998年长江洪水是本世纪第二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期间,鄱阳湖水面明显扩大,并且部分重点圩堤倒塌 1998年鄱阳湖区水域面积达5900km2,洪涝灾害非常严重 历史上重大洪涝灾害统计—1998年长江洪水 雨...

岚皋县14714217077: 1998年 夏,我国遇到 特大洪涝灾害,嫩江、松花江、 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 -
徐宽喉症: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

岚皋县14714217077: 1998年6、7、8月,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这次大洪水主要出现在南北三条大江上,这三条大江分别是() -
徐宽喉症: 长江、松花江和珠江 1998年6、7、8月,神州大地阴雨连绵,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取得了98抗洪的伟大胜利.这次大洪水主要出现在南北三条大江上,这三条大江分别是长江、松花江和珠江. 向当时奋不顾身参加抗洪抢险的官兵和群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岚皋县14714217077: 1998年6月中旬至9月上旬,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造成洪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游森林遭到破坏,河湖淤积,水位增... -
徐宽喉症:[答案]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岚皋县14714217077: 1998年在什么江和什么流域发生洪水 -
徐宽喉症: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m...

岚皋县14714217077: 1998年长江洪水资料 -
徐宽喉症: 1998年长江洪水是本世纪第二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期间,鄱阳湖水面明显扩大,并且部分重点圩堤倒塌 1998年鄱阳湖区水域面积达5900km2,洪涝灾害非常严重 历史上重大洪涝灾害统计—1998年长江洪水 雨情:1998年汛期,长江以南地区降雨量较常偏多,暴雨日数多、强度大、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汛期,长江流域降雨大致分为4个阶段:6月12日~26日,降雨集中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区,一般降雨300...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