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茨科否认东方在习俗和观念方面具有魅力吗?

作者&投稿:纪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茨科并不否认,东方在习俗和观念方面,依旧具有魅力。古茨科古茨科开拓西藏,是有其一定的理论先导和精神根据的。在《世俗图景》(Saekular Bilder)一书中,古茨科古茨科就西方与异域的关系认为,西方从时空层面上在东方身上恐怕已很难有所发现,因为长期以来,西方一直把它灼灼的认知目光投注在东方身上,"从各个方面对东方进行了肆意残酷的纠缠",把东方身上本来的美丽光环驱赶得一干二净。

结果便是东方失去了其地理上的意义,而徒有物理上的价值。也就是说,西方人对东方作为时空框架中的存在,即作为被经验的对象已不感兴趣,而关心的只是东方能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多少有利用价值的东西。

尽管古茨科古茨科并不否认东方在习俗和观念方面依旧具有魅力,但这些古朴的习俗和历史悠久的观念在作为东方之化身的中国和印度已属过时,于是,古茨科古茨科便创造性地开拓和利用西藏,把西藏作为替代物,来构筑他本人心目中的东方世界,或者说是乌托邦式的作为"异国"的中国。但是,古茨科古茨科的这种做法恰恰表现了他的"影响的焦虑",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国作为"异国"所具有的异国情调的张力正在减弱。

为了克服这一点,生活在十九世纪的古茨科古茨科只得退缩到十八世纪的"中国热"中寻求慰藉,并在作品中再现"中国热"中广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中国风尚。我们举作者在第四章中有关驻拉萨的中国中央政府的公馆的描写为例:(公使馆)的房间比较阔大,但并不高。地上铺着艺术味十足的绣花地毯,上面的图案与用来装饰墙壁的挂毯上的图案一模一样,都是些奇异的阿拉伯风格的画面。挂毯上充满了繁花簇拥的龙,和对北京表示敬忠的隽秀的楷书。房间中部凸出一块两层高的平台,四边竖立着龙柱。

帘子与镀金的支柱连为一体,这些帘子都是丝织品,下边重挂着繁缛的流苏。平台自身形同沙发,上面可容二人按东方方式叉腿而座……类似的描写我们在作品中还可以找出许多,如第三章中珠光宝气、富丽多彩的寺院,但总体上不外乎雕梁画栋、错彩镂金之类的老生常谈。

我们不难回想起,在上述引文中,无论是地毯、挂毯之类的装饰品,还是整个房间中传达出来的那种氛围,都是十八世纪西方"中国热"潮流中的时髦之物,既广为世人猎取,也为作家们所大书特书。

然而,百年之后的古茨科古茨科却发思古之幽情,重又把这些实物搬入作品,不能不说是彻底暴露了他的矛盾心理和"中国观"的落后性。由此也可看到,中国作为"异国"在德国思想界和文学中已失去了长达两个世纪的统治地位,而走向全面瓦解。"穷则思变",时代呼唤充满清新气息的新型"中国形象"。

通过前面几章的论述,我们看到,西方现代理性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形象"无论多么光彩夺人,多么神奇莫测,有一点总是可以肯定的,即在总体上否定性因素的不断增长,肯定性因素的渐渐褪失。否定性因素与肯定性因素的彼此消长,构成了黑格尔黑格尔之前"中国形象史"的主旋律。

不过,我们可以引以为慰藉的是,黑格尔黑格尔之前的"中国形象"中毕竟还有些肯定方面让我们津津乐道和引以为傲。我们今天也的确经常把这些肯定方面挂在嘴边。但是,历史把我们推到了黑格尔黑格尔面前,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观点,即否定性的"中国观"随着西方理性大殿的大功告成而彻底取消了"中国形象"中的那些零零碎碎的肯定因素。

而且,完成这种取消工作的竟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这在表面上似乎与他的睿智有些不相称,而实际上,这恰恰与他的根本思想和本质性格是吻合的。我们也应早有警觉,歌德歌德的"中国观"是否定性因素与肯定性因素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争战,尽管歌德歌德使尽浑身解数想宽容些、同情些,却终究敌不住滚滚时潮的裹携,暴露出了他的力不从心和彻底失败。"中国形象"里的肯定方面表面上似乎占了些上风,其实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到了黑格尔黑格尔,它们便彻底销声匿迹了。

黑格尔黑格尔的"中国观"无疑是他哲学思想的产物,也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换句话说,黑格尔黑格尔笔下的"中国形象"乃是他的整个理性大殿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只是这一"中国形象"在其中一直处于否定地位。黑格尔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从"东方"到"西方"的。亚洲是起点,欧洲则是绝对的终点:那个外界的物质的太阳便在这里(东方)升起,而在西方沉没的那个自觉的太阳也是在这里升起,散播一种更为高贵的光明。

世界历史就是使未经管束的天然的意志服从普遍的原则,并且达到主观的自由的训练。东方从古到今知道只有"一个"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的;日耳曼世界知道"全体"是自由的。所以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第一种形式是专制政体,第二种是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第三种是君主政体。黑格尔黑格尔首先把东西方联系到了一起,并通过其哲学思想对历史的解释而将东方置于西方之下。

作为这片东方世界之主导成分的中国,便成了黑格尔黑格尔首先审察的对象。黑格尔黑格尔认为,尽管历史开始于东方,尤其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承认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不前,只有旧颜,而无新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中国的"客观的存在"与"主观运动"之间缺乏必要的对峙,因而阻碍了变化的发生,致使中国"还在世界历史的局外"。

接着,黑格尔黑格尔继续深化了他的认识,从"宪法精神""行政管理""法则""宗教""科学"等方面展开他的否定性论证。下面我们将对他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是"宪法精神"。黑格尔黑格尔认为,中国的"宪法精神"终古无变。作为其具体表征就是"家庭的精神"。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主体性",代之运行的是一种道德实体。

因此,中国纯粹建筑在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民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人格,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的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我觉得他不能否认。因为东方的习俗和观念是具有一定的魅力的。文化非常深远。意义非凡。

是的,因为每个国家的人习俗都不一样,不能强求他们跟我们一样。

其实他并没有否定这一点,其实我们这里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罢了,所以会有最大的落差感。


灯塔市19767727926: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论文200~300字 -
点褚息宁: 无论是西方美术还是东方美术历程,他们的起源说里面有个叫巫术起源说,这个是目前赞同最多的说法,而巫术,必然联系到政治统治,也就是说在这种说法下,美术的诞生一开始就于政治密不可分.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灯塔市19767727926: 关于“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的议论文? -
点褚息宁: 《圣经》中“失乐园”的故事和中国先贤孟子的教诲都说明了人之为恶并非本性使然,而是外在的诱惑使人迷失了自己的良知.那么,外在诱惑如此之多,为什么偏偏是钱成为了万恶之源呢? 第一,钱具有与任何商品进行等价交换的现实合法...

灯塔市19767727926: 好词好句好成语 -
点褚息宁: 好词: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

灯塔市19767727926: mro分销是什么 -
点褚息宁: MRO采购和管理的演变看一个行业的悄然崛起——MRO分销 也许您经常去家乐福或沃尔玛,逛过百安居或东方家园,但您可能未曾看到与上述相似的MRO卖场.当然也许您根本就从未听说MRO这个词,但不管您听没听说MRO,无以否认的是...

灯塔市19767727926: 极限挑战腾讯视频为啥不更新了? -
点褚息宁: 因为极限挑战第三季从第十期开始就没播,电视台不播腾讯视频自然就没有更新了. 对于极限挑战第三季第十期没有播出的原因,官方没有说明,该节目的导演也否认是停·播,但事实上是没播,但网上流传的原因大概是某局认为节目有负·能...

灯塔市19767727926: 澎湃新闻是中国的吗 -
点褚息宁: 是的,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

灯塔市19767727926: 唐僧的内心是怎样变化的??????????????????? -
点褚息宁: 唐僧直接去灵山,就不会感觉到真经的来之不易 在中国的古代,九九是最高的境界唐僧取经的故事最早见于《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前往印度求学的经历,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最后由吴承恩汇编而成《西游记》...

灯塔市19767727926: 求''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作文(整篇作文) -
点褚息宁: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

灯塔市19767727926: 一件工作做好了,想在上司面前邀功,这种想法合适吗? -
点褚息宁: 含蓄中庸的态度不可否认 也是东方人值得赞美的处事哲学 不过在现代社会的升职观念里 毛遂自荐的精神成为一种共识 西方价值体系认为人的自我表现恰恰是种美德 多数领导者关心的都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希冀他们主动注意到下属的成绩成为一种奢望 不过主动说出也不适合骨子里内敛的中国人 你需要在一个合适的时候 通过别人或自己不经意的传达出信息 耍点小心眼也是成熟老练的OL修炼的日常课 呵呵 祝工作顺利!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