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常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题西林壁>>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看待事物要看得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的思想感情。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收诗揭示的道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要立足整体,综合分析各个方面,才能全面认识事物。表达了作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思想。

思想感情: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

题西林壁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2、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3、原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

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题西林壁》全诗意思:横着看是山岭,从侧面看则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色各不相同。“横”“侧”“远”“近”“高”“低”,说明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的观察欣赏,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

学习题西林壁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看待事物的角度要全面

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诗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感想,它描写...

题西林壁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题西林壁》这首诗,巧妙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吟咏庐山的景物,以山拟人,即景说理,表现出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的主题。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什么道理-俗语
说明了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全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

题西林壁中表达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从篇首至“盖音谬也”。记述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文章开头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地先说明褒禅山又叫华山之后,接着追述之所以命名为褒禅山,是因为唐朝有一个名叫慧褒的和尚,一开始住在华山之下,死后又葬在华山之下,所以叫做褒禅。作者由远及近,当追溯了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之后,就把笔墨转向眼前所见的慧空...

题西林壁的表达意思是什么?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

题西林壁的作者苏轼抓住庐山的什么来写赞美了庐山雄壮雄奇壮观千姿百...
题西林壁的作者抓住了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不同景象。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朝代】宋译文对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

苏轼的题西林壁说的是什么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延菁当飞:[答案]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收诗揭示的道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要立足整体,综合分析各个方面,才能全面认识事物.表达了作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延菁当飞:[答案]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必须这样回答 -
延菁当飞:[答案]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看待事物要看得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
延菁当飞:[答案]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 -
延菁当飞:[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赞美之情.诗人看到如此绝美的景色不禁感慨万千,所以就在西林寺的石壁上题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庐山景色的赞叹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延菁当飞: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 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
延菁当飞: 《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看待事物要看得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延菁当飞: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表达了什么情感 -
延菁当飞: 苏轼的题西林壁思想感情是热爱大自然、 看事物要从全面来看.

惠城区18673481488: 《题西林壁》表达的中心思想 -
延菁当飞:[答案] 看问题要全面 从不同的角度多想想 要客观不要主观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