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死后葬在哪里?

作者&投稿:辕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的葬地在哪里和死地在那里~

杜甫的葬地在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杜甫死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杜甫晚年穷困潦倒,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全家经今湖北入湖南,溯湘江而上,经沅湘以登衡山。大历五年去郴州探亲,因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耒阳聂令礼为上宾。
是年,杜甫因贫病交加,死于耒阳至衡阳湘江舟中。聂令治葬筑墓,背北向南,墓周砌石栏,正面有南宋石刻“唐工部杜公之墓”。
唐天佑四年(907年)环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楼房,土木结构。正中主殿设杜甫檀香木雕像,东、西廊房十数间,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在杜公祠旁建杜陵书院。
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在诗人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现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

扩展资料: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
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
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
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
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
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
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
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唐代大诗人杜甫究竟死於何因, 研究者们的意见很不一致.自唐中叶以来, 关於杜甫死因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啖牛肉白酒而死", 一是"溺死", 一是"病死".

  据《旧唐书·杜甫传》载: "永泰二年 (当作大历五年, 即770 年) 啖牛肉白酒, 一夕而卒耒阳,时年五十九."《新唐书》本传的记载也大体相同: "大历中, 出瞿唐, 下江陵, 溯沉湘以登衡山, 因客耒阳, 游岳祠.大水遽至, 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 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 大醉, 一夕卒.年五十九."看来, 杜甫啖牛肉白酒, 一夕而卒,这种说法是有着传统的权威性的.但是,牛肉白酒究竟是怎样致死的呢?这个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不同解释.早在两唐书之前的唐人邓处海在《明皇杂录》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 "杜甫客耒阳,游岳祠, 大水遽至, 涉旬不得食, 县令具舟迎之, 令尝馈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间, 羁旅憔悴於衡州耒阳县, 颇为令长所厌.甫投诗於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 甫饮过多, 一夕而卒."看得出, 两唐书均采此说,只不过没有清楚述明牛肉白酒是怎样致之於死地的罢了.而邓处诲则说得明白: 杜甫是吃得过多, 胀饫而死的.后来研究杜甫的人, 有同意邓说的,有反对邓说的.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 对於杜甫的死因作过专门的论述, 他认为杜甫的确是死於牛肉白酒, 不过不是"饫死",而是由於中毒.郭老的分析看起来是比较科学的: 杜甫阻水耒阳的时候, 正值暑天, 聂令送来牛肉白酒, 杜甫一次没有吃完,剩下的由於冷藏的不好而腐败了.腐肉是有毒的, 特别是在腐败后24 至28 小时毒性最烈, 能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再加上杜甫年老病多,又有白酒加速毒素在血液中循环, 因此吃腐肉白酒中毒而亡是很有可能的.

  至於溺死一说, 最早见於唐人李观的《杜诗补遗》.这部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甫往耒阳, 聂令不礼.一日, 过江上州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 为惊湍漂没, 其尸不知落於何处.洎玄宗还南内, 思子美, 诏天下求之.聂令乃积空土於江上, 曰: “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 葬於此矣! ”"对於这种说法, 众多的人认为纯属无稽之谈,后世有王得臣、黄鹤、邓昂、钱谦益、仇兆鳌诸家纷纷为之辨诬.的确, 人们的指责是有道理的, 因为玄宗死於宝应元年 (762 年) ,他怎能在大历五年 (770 年) 思念子美呢?虽然如此, 也有人想象出杜甫是与屈原一样怀沙自沉了.因为这样正好"三贤 (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了.不过, 这一想象没有丝毫根据, 也就不值得深究.

  较多的研究者还是坚持杜甫病死湘江舟中的观点, 他们对於有关杜甫死因的种种不同记载和传说, 都作了一番详细的颇为合乎情理的解释.

  大历五年 (770 年) 四月, 湖南兵马使臧玠夜间放火作乱, 杀死湖南观察使兼潭州刺史崔瓘.这时,在潭州贫病交加的杜甫仓皇携家眷出逃, 准备溯郴水往依在郴州任上的舅氏崔伟.不意行至耒阳县境的方田驿时, 突然遇上江水大涨, 不能行舟,只得泊於方田.杜甫在这里五六天得不到食物, 耒阳县令聂氏闻讯, 立即着人送去丰厚食物, 并且来书相邀.杜甫作诗感谢, 诗题云:"聂耒阳以仆阻水, 书致酒肉, 疗饥荒江, 诗得代怀, 兴尽本韵, 至县呈聂今."后因水势不退, 诗不能致聂令,只好回头下衡州去了.大水退后, 聂令派人在江上寻找杜甫, 不见踪迹, 即断定杜甫葬身大水, 遂建一衣冠墓於耒阳县北,以纪念这位闻名於世的诗人, 后来因为有了《明皇杂录》、《杜甫补遗》、新旧《唐书》的记载, 所以产生了杜甫啖牛肉白酒而死、溺死等传说.但是,他们的记载毕竟没有杜甫本人诗句和杜氏子孙处理先人丧事经过的事实可信.

  杜甫回衡州后, 小作停留, 然后沿江而下.过洞庭湖时, 有《过洞庭湖》诗云: "破浪南风正、回樯畏日斜.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诗中"南风正"、"回樯"等字眼, 准确证明了杜甫从上游而下的情景.杜甫一秋一冬居於舱内, 风痹病日益加剧,最后卧病舟中.偏偏这时天不怜人, 甫幼女夭亡, 於是伟大的诗人便溘然长逝了.如果说杜甫在耒阳殁於牛肉白酒,那么杜诗所记述的这些事实又该作何解释呢?杜甫死后, 家人无力归葬, 遂暂寝岳阳.43 年之后, 杜甫孙杜嗣业始从岳阳启其灵榇归到河南偃师,葬於首阳山下.杜嗣业扶榇道出荆州时, 拜请元为他的祖父作墓志铭, 铭文中有"扁舟下荆楚间, 竟以寓卒, 旅殡岳阳, 享年五十有九"(元《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句, 这也可以作为杜甫病死湘江舟中的证据.

  杜甫是病死舟中, 还是殁於牛肉白酒或者葬身郴水, 尚不能最后定论, 有待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探讨.

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七七 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在人民被奴役的时代,要作关怀人民疾苦的诗人,他的身后,自然是萧条的。八一三年,仅由他的孙子杜嗣业“收拾乞丐”,才把停在岳阳的灵柩归葬偃师。诗人的遗体还漂泊了四十三年。 关于杜甫之死,《旧唐书·杜甫传》载:“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新唐书》记载更详:“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实在是有感而发,因为他自己就过了好多悲惨日子。被洪水困在一个庙里,九天没有好好吃饭,被救后暴饮暴食,当晚就撑死了。死前也许正在构思“安得粮食堆满山,大庇天下饥士俱欢颜”一类的诗句。我看这些记载,有一点意外,即杜甫竟客死于耒阳,而此地离我家乡不远,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另外一点,是更加深了我的印象:杜甫也是喜欢喝酒的。杜甫喝酒的形象,大约和当代陕西、山西、湖南等地的某几个作家类似。 杜甫死在那艘载他离开四川的旧船上,此时,他与家人已在湖南漂泊数年,正处于北去岳阳的湘水之上。很有意味的是,在湘水的东边是潇湘妃子哭泣的洞庭湖,而西边正是古贤屈原投江自尽的汨罗江。更可悲的是,直到杜甫死后的43个年头,他的孙子杜嗣业才经过四处筹款,将其的灵柩迁回他的老家--河南巩县,葬在他最崇敬的十三世祖杜预的坟旁…… 770年冬,杜 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 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

唐朝大诗人 杜甫 的墓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北。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几字。1956年重修该墓时在四周砌上青砖,呈八角形。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审言墓,现已毁弃。再向北走,有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不过如今仅保存下来一座墓碑。 杜甫故里在洛阳市东约65公里的巩义市南窑湾村,是一座清静雅致的小院落,靠山有一个砖砌窑洞,现在建有故里纪念馆。

杜甫死后葬在今洛阳市偃师市首阳山镇杜楼村。。


杜甫死后葬在哪里
很有意味的是,在湘水的东边是潇湘妃子哭泣的洞庭湖,而西边正是古贤屈原投江自尽的汨罗江。更可悲的是,直到杜甫死后的43个年头,他的孙子杜嗣业才经过四处筹款,将其的灵柩迁回他的老家--河南巩县,葬在他最崇敬的十三世祖杜预的坟旁……770年冬,杜 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

张灵甫尸骨安葬在哪里
张灵甫尸骨安葬位置:据记录,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特务团将张的遗体埋葬在山东沂南县董家庄。到了1992年,在美的王玉龄请山东人士寻找张的遗骨,2003年12月末,张夫人王玉龄在浦东玫瑰园举行灵葬安放仪式。人物介绍 张灵甫(1903—1947),男,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抗日名将。原名张...

杜甫死后葬在哪里?
享年59岁。当时家贫无力归葬,暂葬在湖南省平江县南15公里的小田村。43年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其孙杜嗣业遵先人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故乡巩义市康店的邙山岭上,其子宗文、宗武陪葬墓侧,当地群众称“圣人三冢”。

杜甫墓到底在哪里
后世通常认为杜甫最终死在江上的一条小船里。他死后,儿子宗武无力葬父,只好将父亲的棺材权厝着,直到40多年后,孙子杜嗣业才迁走杜甫的灵柩,将祖父归葬于洛阳首阳山。简介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生活漂泊。据史料记载,杜甫晚年漂泊湖湘。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

张灵甫死后在哪埋葬
张灵甫死后被华东野战军某部将其遗体埋葬在山东沂南县董家庄 现在属于沂南县马牧池乡 .张的遗孀王玉龄托人辗转寻回张灵甫遗骨,于2003年12月葬于上海浦东玫瑰墓园。

杜甫的葬地在哪里和死地在那里
杜甫的葬地在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杜甫死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杜甫晚年穷困潦倒,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全家经今湖北入湖南,溯湘江而上,经沅湘以登衡山。大历五年去郴州探亲,因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耒阳聂令礼为上宾。是年,杜甫因贫病交加,死于耒阳至衡阳湘江舟中。聂令治葬筑墓...

张灵甫到底是怎么死的?自杀?击毙?
沂水县孟良崮附近的一个老农民说,张灵甫中枪后,并没有死掉。张灵甫被我军抬到了董家庄,被发现还有气息,于是只好送六纵野战医院进行抢救,没想到半路上死在了董家庄村的汶河边。于是,张灵甫就葬在了董家庄。负责下葬张灵甫的,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写下《红日》的大作家吴强。吴强当时担任六纵政治...

张灵甫死后:老乡兼下属认尸,入殓时身着解放军军装,墓穴是地窖_百度知 ...
后期,得知真相的相关人士曾试图将张灵甫的遗骸迁葬回陕西老家。可最终结果却不了了之,这多少让人觉得:或许老天就是要让张灵甫长眠在山东董家庄村。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张灵甫墓地所在的董家山村,正是他母亲滕叶的故乡。三岁丧母的张灵甫,最终葬在了母亲的故乡,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魂归故里”了。 张灵...

张灵甫的遗体还在吗?
张灵甫 原名张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1903.8.20-1947.5.16)1.张灵甫将军战死后葬处,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某部将他的遗体埋葬在山东沂南县董家庄 2.王玉龄托人辗转寻回张灵甫遗骨,于2003年12月8日安葬于上海浦东玫瑰墓园

全国的杜甫墓之谜分别是哪八座,为何只有河南巩县是真的?
耒阳县令为杜甫一家送来了美酒佳肴,杜甫大吃了一顿之后,第二天便去世了,终年五十九岁。随后,家人将杜甫埋葬在了耒阳。对此,《耒阳县志》也有记载:“杜陵祠在县北二里,祠后即杜墓。”而且,此墓现在仍存,位于耒阳市第一中学的院内,封土圆锥形,基砌花岗石,周围有石栏,正面嵌有青石横额,上...

蓝田县13726949924: 杜甫死后到底葬于何处?
主父璧人参: 全国杜墓今有八处,除四处纯属传闻和纪念性质者外,学术界考证杜甫真冢(音种三声), 主要有耒(音磊)阳说、平江说、偃(音眼)师说与巩县说,而我则认为平江杜墓是杜甫的 原始墓葬,而死后的杜甫也很可能一直没有北归. 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

蓝田县13726949924: 杜甫葬在哪里?
主父璧人参:“诗圣”杜甫的归葬之地——湖南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的杜甫墓

蓝田县13726949924: 杜甫的安葬地在哪里? -
主父璧人参: 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康北村得上个破沟坡` 好长的一个坡 `

蓝田县13726949924: 杜甫最后有没有回到洛阳 -
主父璧人参: 没有..是他孙子把他葬在偃师的首阳山公元770年冬天,杜甫出蜀入湘时贫病交加,在湘江的船上,写了他最后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不久,杜甫便病死在船上,时年59岁 杜甫临终前嘱咐次子杜宗武将自己归...

蓝田县13726949924: 杜甫是在哪里死的? -
主父璧人参: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七七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在人民被奴役的时代,要作关怀人...

蓝田县13726949924: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异同从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
主父璧人参:[答案] 要从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就要从二人所处的社会大背景说起 异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

蓝田县13726949924: 谁有杜甫的资料? -
主父璧人参: 杜甫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世称老杜,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时候也称为“大李杜”,以区别于“小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

蓝田县13726949924: 杜甫为什么被恶搞 - 搞笑还是糊涂 - 杜甫墓到底在那里?我很想知道杜甫的墓在哪里
主父璧人参: 在岳阳至长沙途中,还有一个出名的景点,那就是距汩罗市30公里的杜甫墓,位于平江县城东南16公里处,由汩罗新市至平江县城有客运汽车可达景点. 杜甫作为一代诗...

蓝田县13726949924: 诗圣又是什么?? -
主父璧人参: 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蓝田县13726949924: 我想多了解一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
主父璧人参: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