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作者&投稿:隐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为了纪念那个历史人物?~

清明节最早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后来广泛用于祭祀。
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扫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从唐朝开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这种仪式,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墓是极为重要的祭奠仪式。

关于“清明”的最早文字记载出于西汉刘安(公元前179—122)主编的《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节气,二是节日。二十四节气演变为节日的主要是“清明”。根据 “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也就是说从冬至到 “寒食节”中间相隔105天。寒食节来源于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和随从介子推在国外流亡期间,在深山里迷路,重耳饥饿、头昏眼花,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烧烤后给他吃。19年后,重耳作了国王,要好好报答恩人,不料介子推在树林中被大火烧死。重耳为了纪念他,下令“三日不得举火,冷食三日”后来把寒食的第一天称为“寒食节”。 古人又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由此推算,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因为寒食接近清明,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的区别了,到现在人们把寒食与清明并称。 清明习俗之一:扫墓 清明扫墓是秦朝以后的事情,到了唐朝才盛行。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下令:“寒食上坟,礼无经文,尽是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于是到了清明这一天“官员市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因为清明时节,大好春光,莺歌燕舞,大地返青,“古墓累累春草绿,尽是生死离别处。”此时,人们往往思念故人,于是扫墓便成为“思时之敬”。 清明习俗之二: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巳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生卒年月不详)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 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中,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 由于全国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因而踏青节也就有先有后。农历二月二为福建一带的踏青节,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北京、东北由于春来得特别迟,到了五月初五才开始踏青。 清明习俗之三:打球 古代寒食清明期间还盛行打球的活动。王建(公元751年—835年间)诗中有“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写的就是唐代宫女们于寒食、清明日踢球的情况。 打球有两种,一是步打,也就是“蹴鞠”,另一种是马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杖打的球,也叫“波罗球”。“蹴鞠”的“蹴”是踢的意思, “鞠”是球名,一种以皮革为外壳,里面装满毛发的球。我国踢足球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到了唐代,足球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蹴鞠的器材到这时已改进为充气的“气球”了,而且有了球门,分甲、乙队,射门以分胜负,和近代的足球比赛差不多。民间已发现有女子踢得一脚好球的记载。唐代康骈(生卒年不详)撰的《剧谈录》云:“超,他日曾过胜业坊北街……有三髡女子,年方十七八在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众渐众。超独异而迹之”。 到了宋代,在军队中仍然盛行马球,南宋的首都临安还出现了马球的民间俱乐部式的组织。到了明代,马球依然是帝王们喜欢的一种游戏,一般在每年清明、端午节前后,同其它运动特别是军事操练结合起来进行。 清明习俗之四:放风筝 许多地方流行清明放风筝的习俗。早在2000多年的春秋时期,著名的匠师鲁班就曾制作木鸢,放上空中,三月不下。墨子也曾斫木制鸢。唐以后,木鸢才逐渐为纸鸢所代替。五代时,李邺在纸鸢头上装竹笛,置丝鞭,风吹竹笛,发出的声音很象乐器“筝”的声音,因此而得名。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的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到清代,放风筝,更为盛行,特别在北京更为热闹,从儿童到老翁,同在一起竞放风筝为乐。 作风筝,还要懂得一点美学原理和物理知识.江南各地和京津一带,都有不少善于制作风筝的能工巧匠。特别是天津“风筝魏”,已经三代从事这个美术工艺专业,制作精巧,有独特的风格。 风筝很早相继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和欧美各国。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 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1752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夏日,在美国费城郊外的科罗拉,多群山上,富兰克林父子放起了一只用金属丝和丝绸制成的风筝,居然把空中的雷电沿着淋湿的风筝线,引到离地不远的一串钥匙上,发出了激动人心的火花,从而证明了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第一次揭开了雷电的奥秘。第二年,富兰克林就发明了保护高大建筑物的避雷针。 当今不少国家兴起了“风筝热”,据说日本放风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九州、骏河、三河等地都有“风筝街”。美国有90多家出售风筝的商店,每年销售量达1亿5千万只,每四人合三只。英国每年销售200万只,平均每9户就合一个风筝。 1984年4月,在我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的山东潍坊召开第一次国际风筝会,许多潍坊风筝已飞向世界各地。 清明习俗之五:拔河 清明节还有举行拔河比赛的习俗。拔河是我国一项古老的运动。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那时的拔河形式大体和今天相同,只是今天拔河所用的绳子是单独一根,而古代所用绳子却“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所以古时拔河人数比现在多得多,场面更大,更热闹。 拔河在唐代最为盛行。据《新唐书·中宗纪》记载:“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中宗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为宫市以嬉”。这一年的清明节,皇帝又“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晶以上,文武官三晶以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唐语林》对这次拔河情景作了描述:“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贵人多,西朋奏胜 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竞输。”宰相,驸马,将军齐上阵,互不相让,真可谓体育史上的一次盛况空前的拔河。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不仅是个足球迷,同时又是一个拔河的爱好者。他在军队中积极推广拔河训练,还亲自写了一首《观拔河俗戏》诗,描写军队拔河的壮观场面: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由于唐玄宗的大力提倡,拔河越来越盛,规模越来越大,最后从宫内梨园搬到宫外广场进行。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咏清明诗极多,杜牧《清明》诗最为著名。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编辑本段]各族节日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清明节扫墓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节的来历与介绍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影响相对更大更广。那么,清明节的来历你知道吗?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下吧!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9.2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637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的来历:《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节气由此得名。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人根据天象物候、四季循环确定出的节气。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的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

清明节的来历是谁?
唯独忘了介子推。晋文公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为了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烧死了介子推和其母亲,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的来历:春秋时期晋文公臣子在他落难,割自己的肉来给他解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5霸的时候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文公寻他的时候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来,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清明复清明”。故此,把那天定为清明节,...

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

清明节的来历
来历: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

罗平县18415595589: 中国清明节的来历
革些羚羊: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下面是小编...

罗平县18415595589: 清明节的由来(历史起源)
革些羚羊: 1、节日由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

罗平县18415595589: 清明节的由来?
革些羚羊: 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到现代为止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

罗平县18415595589: 清明节的来历究竟是什么?
革些羚羊: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发展而来.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寒食节讲究禁火、冷食.是流传于北方的一个较早的节日,后来在发展...

罗平县18415595589: 清明节由来简介(清明由来讲解)
革些羚羊: 1、相传始于古代皇帝、将军“祭墓”的仪式,后来民间纷纷效仿,在这一天扫墓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习俗.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后来成为纪念祖先的节日和寒食节.2、扫墓有很多规矩.人们要带着食物、酒、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在亲人的坟前祭献食物,焚烧纸钱,为坟头培育新土,折一些绿枝插在坟头上,然后磕头祭拜,最后吃酒回家.3.清明节,也称为踏青节,根据阳历,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绿草如茵的季节,也是人们踏青的好时机.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罗平县18415595589: 清明节由来的故事简说150字
革些羚羊: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罗平县18415595589: 清明节的来历50字左右(清明节的起源50字左右)
革些羚羊: 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2、在仲春和晚春之交举行.3、扫墓和郊游是清明节礼仪和习俗的两大主题.4、礼俗这两个传统主题在中国自古流传至今.本文,清明节的来历50字左右,清明节的起源50字左右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罗平县18415595589: 清明节的来历! -
革些羚羊: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罗平县18415595589: 2023清明节的来历50个字
革些羚羊: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有不少来由与传说,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风俗传统.那么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清明节的来...

罗平县18415595589: 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清明节的有关知识)
革些羚羊: 一、清明节的由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礼经》等文献的均有相关记载,经过长期演变,在唐朝之后,因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而逐渐式微.到宋元时期,清明节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