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史书所骗,要怎么样解读历史人物才客观?

作者&投稿:撒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历史虽然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许多类似情况却往往还会在大家身边不断重现,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最佳答案,因此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句话毫不夸张。

不过许多人都知道,史书上的很多资料都是真真假假,尤其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更是让后人难辨是非。正所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个历史人物的白与黑,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书写史书的那批人决定的。

许多人在谈到历史的时候,往往喜欢以正史中的资料作为依据。与野史相比,以官方名义编著的正史确实更加权威,更具可信度。那么正史说的都是对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正史中夹带私货的情况比比皆是,下面夜读史书就来举几个《宋史》中的例子。

三朝贤相的真面目

韩琦是宋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贤相。他历仕三朝,官至宰相,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宋徽宗追封他为魏郡王。《宋史》中评价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卒安社稷,人服其量”。然而翻遍宋朝历史文献,却很难找出韩琦有什么过硬的功绩。抵御西夏却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他只是众多参与者中的一个,真正算得上政绩的只有在地方治理期间成绩尚且不错,但这与三朝贤相的名号比起来,那就实在是太不匹配了。

那么韩琦为什么会在宋朝历史上拥有这么高的地位呢?秘诀就是他在宋仁宗没儿子可继承皇位的情况下站准了队伍,拥立宋英宗(宋仁宗堂侄)为帝,将原本与皇位无缘的濮王一脉拉上了皇帝宝座,这才是韩琦的真正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韩琦家族世代为官,到他这一代达到顶峰。他在家乡的田庄大到看不见边际,在他家打工的农民不计其数,连岳飞早年都曾是韩家的雇农。虽然我们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韩琦有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但从常理推断,宋朝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再高恐怕也不可能达到这个程度。

晚年的韩琦坚决抵制“王安石变法”,原因很简单,因为变法的核心原则是:济贫困、抑兼并。说得通俗点就是,牺牲权贵阶层的部分利益,让底层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韩琦不想舍弃自己的利益,所以便腆着老脸一次次地给皇帝上书陈述变法的种种不是。“三朝贤相”真不知贤在何处。

大宋名臣的“獠牙”

《宋史》中类似韩琦这样的“名臣”还为数不少,比如韩琦的同僚文彦博。文彦博历仕三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率军平定贝州王则起义。晚年时期的文彦博闲居洛阳的超大型豪宅中养老,文府内亭台楼阁,山景水榭一应俱全。虽然规模比不上开封府的皇宫,但布局的精巧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文彦博看到“王安石变法”危及到了他们这些权贵阶层的利益,于是便和韩琦一样去游说皇帝。他对宋神宗说:“官家,您要知道,您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共治天下!”一句话就怼得宋神宗哑口无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对这些名臣们来说都非常熟悉,可是他们造福百姓的前提却是不能影响到自己的丝毫利益,否则便会露出凶狠的“獠牙”。如此“名臣”治国,难怪宋朝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搞不定。

他是奸臣?

上面列举了两个“名臣”,下面再来说说《宋史》中一个著名的“奸臣”是什么样的,他的名字叫章惇。

章惇是《宋史》中的铁杆奸臣,排在《奸臣传》的第一梯队。那么章惇究竟干了哪些丧尽天良的事情呢?夜读史书就来列举几件。第一,他是“王安石变法”的极力拥护者,新党(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大臣)核心成员;第二,他在拜相执政后发动了对西北的军事行动,征服青唐吐蕃,剿灭西夏主力,拓边千里;第三,他在治理黄河、改革官制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第四,他对旧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大臣)展开清算;第五,他反对端王(宋徽宗)继承皇位。

什么?这样的人会是奸臣?是的,这就是《宋史》上排名第一梯队的铁杆奸臣。一生功勋卓著,晚年贬死湖州。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下令章惇“子孙不得仕于朝”、“诏下,海内称快”。



要解读历史人物应该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客观看待历史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思考来客观解读。

建议每个人都要把史记和二十四史这两本书多读几遍,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人物了解的比较全面。

想要了解历史人物,必须身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事情才能了解,不能一味看史书,因为史书上的内容可能也被修改过。


你觉得史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呢?
田忌赛马吧,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一直想不通为啥田忌赛马是孙膑提出来的,作为一个军事家这样的谋略有什么意义,后来想明白了,觉得如果放现场上,总有一批人会直接扔出去牺牲掉吧。后来知道李世民打仗就是用老弱打首发,基本不把人命当回事地打,细想起来,毕竟死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一将功成万骨枯...

赵氏孤儿——一个骗了你几千年的故事
试想,如果屠岸贾真的能在晋国一手遮天、屠杀权臣赵氏满门,《左传》及《晋世家》不应遗漏,至少在记述晋国的一些重大事件中应有所体现。同样,陈婴和公孙杵臼这两个人的真实性也是很成问题的。按照《史记》的记载,公孙杵臼是赵朔的门客,陈婴是赵朔的朋友,以这个身份地位想在其他史书中考证实在是太难...

什么史书比较好,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可以推荐一些么
来了并没有不纳粮,而是搞到北京鸡犬不宁。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历史书呢?这就要首先建立正确的历史史学观了。如果你读历史仅仅是为了一个机构,一个政权,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找借口,找理由的话。你不用读太多历史,只读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历史就好了。打个比方,你碰到一个老板他很有钱,但是钱是骗...

鬼谷子:史上最聪明的人收了两个最聪明的徒弟
后世有各式各样描述鬼谷先生的方式,但大都不足取信,有的甚至荒诞无稽,把鬼谷先生说成是一个神仙,通天彻底无所不能。 其实,鬼谷先生亦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有欢乐也有烦恼,只不过离奇的身世和不同寻常的经历,再加上史书上少有记载,才常被后人加以神化。尤其是他的几位弟子,叱咤风云,都是当时冠绝一时的佼佼...

如何理解毛泽东说的“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数天涯过客”?
这句的意思是,古代编写史书的文人只知道记载那些帝王将相的事迹,却忽视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人民,使得一代代后人只知追求这种封建帝王将相伟业,以至于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落入从兴旺到衰败的历史周期律之中!!毛泽东从中感悟到必须打破这种历史周期律。所以下文中毛泽东又说道:"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

《史记》记载关于秦始皇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司马迁还骗了我们多少事情...
别相信电视剧里说史记只做史官的一家之谈,它就是正史,就是官方历史,肯定有政治倾向的,作为后人,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矣。前面上来不讲道理就骂人的,有理说理,《史记》里部分评论观点本来就不符合当时情况,说骗也不能算错,你不说理,上来骂完人走了,觉得你很高明?

求一篇历史书的读后感,注意是真的历史书,不是那些历史小说和现代考证...
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虽然,后代史书的文学性显著不如《史记》,但其数量既浩如瀚海,如果将其中优秀传记提取出来,也是极为可观的。此外,史传以外的别传、家传、墓志铭等各种形式的传记,也与《史记》所开创的传记文学传统有渊源关系。 史记读后感2 这个...

项羽垓下之围时那么英勇,为何后来会自刎?或许我们都被故事骗了
有人说,项羽是想在死前逞英雄,多杀几个汉兵彰显自己的英勇。史书记载:项羽在阴陵跟刘邦的汉军大战,虽然只率领了几百人,但是战斗时候仅仅损失了两人,又杀了汉军一百多人。这样的战果很难得,当时项羽还很自豪,询问自己的部下“何如?”。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是,却能够体现出他对汉军的蔑视...

历史上的这个谣言,有多少人一直被骗
宋江起义军正式宣布起义后不久,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书记载说:这支起义军“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约两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派伏兵包围,损失惨重,退路又被切断。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

如果以法家思想看待秦始皇在史书上的所做所为,是否合理呢?
其次当是各个国家使用的尺度标准不一,为了统一度量衡,理所应当把一些地方的尺度标准的书给消掉。二、修长城,被后世说成劳命伤财。在当时的时代,北方胡人侵略不断,如果没长城怎么可保中华后世两千年安康。后世也证明丢了长城则乱世开启,守住长城则守住华夏。三、秦始皇并不是好杀之人,一生从未杀过...

连云区17678527002: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莱肾沃丽: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

连云区17678527002: 如何讲解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莱肾沃丽: 以平常心对待一位历史人物,连接现实,具体说明他的功是什么,错是什么,不必刻意夸大,符合现实.

连云区17678527002: 怎样正确的理解历史问题 -
莱肾沃丽:[答案]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正是因为那是过去发生的事.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和参与的. 同时,历史也是人类自己做过的事,只要是人,那么很多的事情就不单单是表面那么简单.很多的历史我们也是从史书上得知,史书也是人记录的.所以,了解大概的就可以...

连云区17678527002: 怎样才能走进一个有历史的人的心里去 -
莱肾沃丽: 你说他知道很多,说明他并没有读死书,事实证明看史书的人很智慧,(智慧和聪明两个概念)正因为智慧,看透的东西就很多.只有一个办法能触动他,那就是真诚.真心.史书上多讲权谋,所以喜欢历史的人如加以稳重的特点是能成事的.不过要带他回到现在我想没有必要,他要是痴迷于历史,而不会利用历史,我想没人会带他回到现实.你看本书男人来自火星……你会明白许多为什么,人在可追问.

连云区17678527002: 如何读史书才能有更深层的理解和领悟 -
莱肾沃丽: 怎样读懂历史?我觉得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要遍读名家的意见,二是要形成自己的主见,三是提出自己的创见.我自己的心得;要读懂历史,首先要透彻的了解人性,因为历史就是人的故事.了解人性又该从哪里下手呢?文学,因为文学就是...

连云区17678527002: 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小说与正史?如何对待那些被小说歪曲了的历史故事与人物?求比较中庸的回答,不要太 -
莱肾沃丽: 历史小说就好比正史的夸张化、放大化.举个例子,诸葛亮在历史上的智慧是很有名的,人尽皆知,三国演义里把他写得近乎于妖了,这就是一个夸张.那么夸张有什么用?就是能够使人印象更加深刻,更能强调突出这个人物或事件的特点.而且史书的材料也很多是从民间收集的,一代代人传下来难免也会夸张事实,把一个人传的神乎其神.

连云区17678527002: 请问如何才能看懂史书?专家请进 -
莱肾沃丽: 年轻人,要学习清史,必须从明史开始 建议你先看《明朝那些事儿》,再去看清史 因为清朝在大部分朝廷制度上都是沿袭明朝的 只有了解了这些制度的来历,才能更加了解这两个朝代 而且两个朝代之间的恩怨,也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连云区17678527002: 读史使人明智之我见 -
莱肾沃丽: 这是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我认为这句话的正确性在于中国的一句古话:以史为鉴 比如,看过三国演义的将领在和敌人打仗的时候就不会把战舰用铁链连接起来的错误了.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借鉴其中的人与事,不至于重蹈前人覆辙.你历史读得多了,知道成与败的事情就多了,在实际生活中和的没读过历史的人相比成功与失败几率也就不同程度增大与减小了,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

连云区17678527002: 学历史,读历史,究竟有什么用 -
莱肾沃丽: 古语“读史以明智”一,你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古今中外曾经发生的事情,增广见识; 二,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后果,目前人类社会的任何现象都有它的过去,都与它的过去紧密相关. 三,历史不会重复,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如果你了解历史,今天发生的某些和历史相近的现象你就可以有所预测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帮你作出决定.四,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灵感. 总之,当你认真地、充满兴趣地去学习历史,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会与众不同,看问题会比别人透彻、清楚,这就是历史给你的智慧. 做事不一定要学历史,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学习历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