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问题

作者&投稿:余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一些中国古代历史问题~

1、唐朝号称万邦来朝,各国使节云集长安,各国歌舞和饮食在长安都能看到,这两点应该可以表明其繁荣和开放。
2、其政治开明,主要还是受君主的影响,初唐时期的君主都是能力比较强的人,而且善于纳谏,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3、古代重心南移是从中唐开放江南开始,当时关中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为了缓解土地矛盾,所以开发江南,其完成期是在宋朝,北宋引进占城稻,大大增加粮食产量,加上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是时势所逼也是一种趋势。
4、有宋一朝,社会地位最高的是文人士子。
5、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蒙。
6、A
7、首先造船水平和航海的技术达到了海洋航行的要求,其次是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在舰队规模方面有保证,第三是水军素质和数量满足了要求,第四则是商品的生产能力有往外销售的需求。
8、最早的青铜器好像是商朝的吧,为司母戊鼎。
9、四大发明为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这些发明作用最大的是造纸,对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其次为印刷,增加书籍供应量和降低书籍成本,第三为指南针,在冷兵器的战争中有用到,最后为火药,其发展和应用的高峰期为现代武器。
10、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分裂行为,西汉初期即为统一局面,不知道你说的大一统指的是什么,汉武的最大名声来源于打败匈奴,其次则为独尊儒术,在其任上有过内部叛乱,但迅速平定。
古代说盛世,一般会以米价来衡量,贞观时期米价为斗米两三文左右,在杜甫的《忆昔》里有描述开元盛世的场景。
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的主要是唐朝,很多胡人官员在唐任职,在唐境内有不少胡人居住和做生意,《胡腾儿》这首诗也写出了这种场景。
唐朝时的中外往来嘛,看各国的遣唐使就知道了,日本最多,而且很多国家派来学习的人到最后都有不少人干脆定居在唐朝和在唐朝为官,就像现在的留学生一样,日文也是这个时期的日本人根据汉字改编出来的。
至于启迪嘛,只有一个,以开放、自信的胸怀和态度来接纳世界,让世界的人口来中国进行发展,这样最终受益的仍然是中国。

问题1答案显然是指关中的渭河平原(渭河是黄河支流,所以说属于黄河流域)
问题2 观点“国家经济中心会因应国家形势,发展阶段而迁移”。 材料可以列举唐朝对东都洛阳的经营,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和利用,以供养观众庞大的官僚机构和迅速膨胀的人口,使得后期洛阳因为水利带来的繁荣而举足轻重;南北朝时期因为长期战争,衣冠南渡,江南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国家重心和经济重心迁移到了南京,延续六朝。还有南北宋之间也发生类似情形,江南之地因为外来(北方)人口大规模增加,农耕技术的进步,土地不断开发,加之本身禀赋优良,南方逐渐取代北方而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

  党锢列传序(节录)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2]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3]。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4];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5],至于陶物振俗[6],其道一也。
  【注释】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语出《论语·阳货》。意谓: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各人的习气却相差很远。
  [2]迁染之涂:指为世俗所浸染的习气。
  [3]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刻意,克制己意,即严格要求自己。肆,放纵。牵物,为外物所牵制和诱惑。流,流宕忘返。意谓:严格要求自己,则行为就不会放纵;为外物所诱惑,则志气就会流宕变坏。
  [4]裁抑宕佚:裁抑,削除和抑制。宕佚,放荡淫逸。
  [5]情品万区,质文异数:情品,情趣。万区,万种。质文,本指内容和形式,这里引申为行为表现。异数,不同、各种各样。
  [6]陶物振俗:陶冶性情,整顿风俗。

  叔末浇讹,王道陵缺[1],而犹假仁以效己,凭义以济功。举中于理,则强梁褫气[2];片言违正,则厮台解情[3]。盖前哲之遗尘有足求者。
  霸德既衰[4],狙诈萌起,强者以决胜为雄,弱者以诈劣受屈。至有画半策而绾万金,开一说而锡琛瑞[5]。或起徒步而仕执珪,解草衣以升卿相[6]。士之饰巧驰辩,以要能钓利者,不期而景从[7]矣。自是爱尚相夺,与时回变;其风不可留,其敝不能反[8]。
  【注释】
  [1]叔末浇讹,王道陵缺:叔末,本为长幼次序,这里借喻为叔世、末期,指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浇讹,指社会风气浅薄伪劣。王道,古代儒家主张的仁义之道。陵缺,衰败。
  [2]强梁褫气:强梁,强暴之人。褫,夺;褫气,夺气、丧气。
  [3]厮台解情:厮台,指从事贱役的奴仆。解情,放弃对某人的支持和同情。
  [4]霸德既衰:指春秋争霸结束之后的战国时代。
  [5]画半策而绾万金,开一说而锡琛瑞:绾,系,引申为获得。锡,音cì,同“赐”。琛瑞,宝玉。意谓:战国时代的策士们只要贡献小小一点策略或主张,就能获得国君极厚的赏赐。
  [6]起徒步而仕执珪,解草衣以升卿相:执珪,楚爵名,因楚国功臣赐珪,故称。意谓:战国策士可由平民一下子就升任高官。
  [7]景从:景,音yǐng,通“影”;景从,如影随形,比喻纷纷响应和追随。
  [8]其风不可留,其敝不能反:留,遏止、阻止。敝,通“弊”,弊端、弊病。反,通“返”,扭转。
  及汉祖仗剑,武夫勃兴,宪令宽赊[1],文礼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2]。轻死重气,怨惠必雠[3];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4]。至有石渠分争之论[5],党同伐异[6]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至王莽专伪,终于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7],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8]。虽中兴在运,汉德重开,而保身怀方,弥相慕袭,去就之节[9],重于时矣。
  【注释】
  [1]宪令宽赊:谓法令宽缓。
  [2]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绪余,残留。四豪,指战国四公子,即魏信陵君魏无忌、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齐孟尝君田文。烈,余业、遗风。陵,侵犯、欺凌。上,指天子。
  [3]怨惠必雠:怨,怨仇;惠,恩惠;雠,报。谓恩怨必报。
  [4]怀经协术,所在雾会:协,通“挟”,挟藏。所在,到处。雾会,像雾气一样会集。意谓:士人纷纷怀藏儒家经典和学术,到处游学问义,会集论经。
  [5]石渠分争之论:石渠,指石渠阁,汉未央殿北藏书的地方。按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会集诸儒于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评议,然后奏上宣帝亲自裁决。
  [6]党同伐异:谓同己者朋党之,异己者攻伐之。
  [7]耻见缨绋:绋,通“绂”;缨绋,冠带和印绶,借指官职。意谓不愿入仕做官。
  [8]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荣华丘壑,谓以居处丘壑为荣华,即隐居的意思。甘足,甘心满足;枯槁,指贫穷憔悴的生活。
  [9]去就之节:去,指弃官离去;就,就任官职。谓弃官的气节和做官的原则。
  逮桓、灵之间[1],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2],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3];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4]之风,于斯行矣。夫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5],其理然矣。若范滂[6]、张俭[7]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
  【注释】
  [1]逮桓、灵之间:逮,到。桓,指汉桓帝刘志,147—167年在位。灵,指汉灵帝刘宏,168—189年在位。按东汉桓、灵时期,政治腐败,黄巾起义,汉室已接近衰亡。
  [2]阉寺:指宦官。
  [3]题拂:题,品评。拂,音bì,通“弼”,辅助、扶持。
  [4]婞直:倔强而刚直。
  [5]矫枉故直必过:语源《汉书·诸侯王表》“可谓挢枉而过其正矣”。挢同矫。后约为成语“矫枉过正”。
  [6]范滂:字孟博,东汉汝南征羌(今河南郾城东南)人。曾任汝南太守宗资的属吏,压抑豪强,疾恶如仇;并与太学生结交,反对宦官。汉桓帝延熹九年(166)第一次“党锢之祸”中,与李膺同时被捕。次年,释放还乡,路过南阳,当地士大夫前来迎接的达数千人。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第二次“党锢之祸”中,他再度被捕,死于狱中。
  [7]张俭:字元节,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曾任山阳东部督邮,奏劾同郡宦官侯览,没收其资财,为太学生所敬仰。汉灵帝建宁二年,宦官大捕反对他们的党人,张俭逃亡出塞,沿途人们争相隐匿。汉献帝初,他出任卫尉,不久死。

  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1],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2],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

  [1]讥揣:讥,讽刺。揣,音zhuī,通“椎”,攻击。
  [2]尤隙:尤,怨恨;隙,裂痕;尤隙,即指仇敌、仇人。
  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晊[1],二郡又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2];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3]。”因此流言转入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4]、贾伟节[5]为其冠,并与李膺[6]、陈蕃[7]、王畅[8]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又渤海公族进阶、扶风魏齐卿,并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注释】
  [1]岑晊:字公孝,东汉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曾任南阳太守成瑨的属吏,劝瑨捕杀与宦官勾结的富商张泛,结果瑨下狱,晊逃亡齐、鲁间。后被赦免,征召皆不就。党锢事起,又逃匿而终。
  [2]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画诺,上级签字同意。意谓:汝南郡的重要政务都由功曹范滂决策,他才是实际上的太守;而南阳人宗资只管签字画押,徒有太守之名。
  [3]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坐啸,闲坐啸咏。意谓:南阳郡的重要政务都是功曹岑晊一手包办,而弘农人成瑨不过是名义上的太守,只知道整天闲坐啸咏。
  [4]郭林宗:即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山西介休)人。他是当时太学生的首领,有名于世。党锢事起,他闭门教授,弟子达数千人。
  [5]贾伟节:即贾彪,字伟节,东汉颍川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人。他也是当时太学生的首领,初仕州郡,任新息长。党锢事起,他劝说窦武等援救党人,终因党禁卒于家。
  [6]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桓帝时,官河南尹,与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延熹九年,宦官诬告他们结党诽谤朝廷,被捕入狱。释放后,禁锢终身。灵帝即位后,外戚窦武执政,起用为长乐少府,与陈蕃等谋诛宦官失败,死于狱中。
  [7]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桓帝时,任太尉,与李膺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为太学生所敬重。灵帝即位后,任太傅,封高阳侯,与外戚窦武谋诛宦官,事泄,被杀。
  [8]王畅:字叔茂,东汉高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因陈蕃推荐,任南阳太守,提倡俭约,压抑豪族。后迁司空,因水灾免官。
  时河内张成善说风角[1],推占当赦,遂教子杀人。李膺为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初,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谇[2]其占。成弟子牢修因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3]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执膺等。其辞所连及陈寔[4]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构募。使者四出,相望于道。明年,尚书霍諝、城门校尉窦武[5]并表为请,帝意稍解,乃皆赦归田里,禁锢终身,而党人之名犹书王府[6]。
  【注释】
  [1]风角:古代占卜的一种迷信,即占候四方、四隅的风向,以测吉凶。
  [2]谇:音suì,问。
  [3]班:通“颁”,颁布文告。
  [4]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桓帝时,官至太丘长。党锢事起,被牵连,不逃而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召辟,皆不就。
  [5]窦武:字游平,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女为桓帝皇后。桓帝死,迎立灵帝,任大将军,封闻喜侯,执掌朝政,与太学生联结,起用李膺等人。建宁元年,与陈蕃等谋诛宦官,事泄,被杀。
  [6]王府:指朝廷。
  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1]之流,遂共相摽搒[2],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3]也。窦武、刘淑[4]、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5]、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注释】
  [1]希风:希,望;风,节操。希风,谓仰慕党人的节操。
  [2]摽搒:同“标榜”,互相颂扬。
  [3]八元、八凯:相传古时高辛氏有后代八人,英明诚恳,称为八元;高阳氏有后代八人,忠厚慈和,称为八凯。元,非常善良;凯,和善、和乐。
  [4]刘淑:字仲承,东汉河间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人。初隐居讲授。桓帝时被召,对策第一,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曾上书请罢宦官,言辞切直。灵帝时,宦官诬告他与窦武通谋,被捕下狱,自杀。
  [5]蕃向:蕃,音pí,姓氏。
  又张俭乡人朱并,承望中常侍侯览[1]意旨,上书告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别相署号,共为部党,图危社稷;以俭及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朱楷、田盘、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为八及,刻石立墠[2],共为部党,而俭为之魁。灵帝诏刊章[3]捕俭等,大长秋曹节[4]因此讽有司奏捕前党。故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百余人,皆死狱中。余或先殁不及,或亡命获免。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5]之忿,滥入党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6],亦离[7]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
  【注释】
  [1]中常侍侯览:中常侍,官名。在秦、西汉时,本为列侯至郎中的加官,从侍皇帝左右;东汉时,专用宦官充任,掌传达诏令和处理文书,权力很大。初禄千石,后增至比二千石。侯览,东汉山阳防东(今山东金乡西)人,著名宦官。桓帝时,任中常侍,封高乡侯,大受贿赂,夺人田宅,放纵仆从欺凌百姓,拥有宅第十六所,建筑楼台池苑,制拟皇宫。灵帝初,被劾自杀。
  [2]墠:通“坛”,古代举行结盟等仪式时的祭神场所。
  [3]刊章:刊,削除;章,文告。刊章,谓不公布文告而直接行动。
  [4]大长秋曹节:大长秋,汉官名,职责是侍奉皇后,或用宦官,或用士人,秩二千石。曹节,灵帝时的著名宦官。
  [5]睚眦:本意为怒目而视,后借喻小怨小愤。
  [6]交关:犹言交通、交结。
  [7]离:通“罹”,遭受。

  熹平五年[1],永昌太守曹鸾上书,大讼[2]党人,言甚方切。帝省奏大怒,即诏司隶、益州槛车收鸾,送槐里[3]狱掠杀之。于是又诏州郡,更考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其在位者,免官禁锢,爰及五属[4]。光和二年[5],上禄长和海上言:“礼:从祖兄弟[6],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疏末[7]。而今党人锢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8],有谬经常之法。”帝览而悟之,党锢自从祖以下,皆得解释。中平元年[9],黄巾贼起,中常侍吕强言于帝曰:“党锢久积,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帝惧其言,乃大赦党人;诛徙之家,皆归故郡。其后,黄巾遂盛,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
  凡党事始自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涂炭[10],二十余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三君、八俊等三十五人,其名迹存者,并载乎篇。……
  【注释】
  [1]熹平五年:熹平,东汉灵帝的第二个年号。熹平五年,当公元176年。
  [2]讼:上书给人伸冤。
  [3]槐里:汉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4]五属:即五族、五服,指丧服制度中的五种亲族,按血缘关系由近及远,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
  [5]光和二年:光和,东汉灵帝的第三个年号。光和二年,当公元179年。
  [6]从祖兄弟:指同一曾祖所出的再从兄弟,在丧服制度中属小功等级的亲族。
  [7]服属疏末:服属,指家族血缘关系。疏末,疏远。
  [8]典训之文:典训,指《尚书·康诰》,《左传》昭公二十年载称:“在《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按今本《尚书·康诰》中无此文,这是齐大夫苑何忌概括《康诰》文义而提出的说法,后为《左传》所引用。
  [9]中平元年:中平,东汉灵帝的第四个年号。中平元年,当公元184年。
  [10]涂炭:涂,泥淖;炭,炭火;涂炭,比喻极端困苦的处境。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爵。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批评朝政,抨击宦官。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党铟之祸中,党人李膺、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文风跌荡清峻,悲壮激越。②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③厉:通"砺 ",磨炼。④州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服:佩服。⑤举孝廉:因品行"孝"、"廉"而被选拔。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光禄四行:光禄勋考察人才时所规定的四种品行。光禄,光禄勋,汉时官名,"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后汉书·百官志》)四行,《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李贤注引《汉官仪》:光禄举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行。⑥冀州:东汉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⑦清诏使:东汉官名,奉皇帝旨意,到地方调查处理事件。⑧案察:即"按察",考察。⑨揽辔:拉起马缰绳。⑩慨然:感慨貌。(11)州:指冀州。 (12)臧污:贪污。臧,通"赃",受贿。(13)绶:拴系官印的丝带。(14)厌塞众议:使大家心服,提不出不同意见。厌,通"餍",满足。塞,堵塞。 (15)迁:升任。光禄勋主事:光禄勋的属官。(16)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当时士大夫清流中的代表。桓帝时,任太尉。灵帝时,为太傅,谋诛宦官,事败被杀。(17)"滂执"四句:范滂按公仪拜见陈蕃,本以为陈蕃会以贤士待己,不会拘于上下级礼仪。而陈蕃却接受了范滂的礼拜,范滂心怀不满,弃官而去。公仪,属下官员参见上司的礼仪。诣,拜见。止,阻止。版,拜见上司时所持之笏版。(18)郭林宗:郭太,又作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县)人,当时清流领袖人物,不应官府征召,好奖拔士人。让:责怪。(19)格:规范。(20)去就:犹"出处",即做官或去官。古人认为决定去官或就官表现着一位士人的品行。(21)得无:难道不是。不优之议:不好的评论。(22)谢:道歉。(23)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官至太尉。辟:聘任。(24)三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衙门。掾(yuán原)属:属僚,下属官员。举谣言:采集反映民情的歌谣言论。(25)奏:弹劾。二千石: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26)猥:杂滥。(27)叨(tāo涛)秽:贪赃。叨,通"饕",贪婪。秽,指赃贿。(28)简札:用作书写材料的竹简和木片,亦指功用相同的书写用品。(29)"间以"句:加以在朝廷聚会陈奏的日子很迫近。间以,加以,又因。迫促,日期临近。(30)审:核实。(31)方更参实:待进一步参证核实。方,将要。(32)显戮(lù路):指死刑。(33)诘(jié杰):反问。(34)投劾(hé河):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此为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35)先:从前。(36)请署功曹:请来委以功曹之任。署,委任。功曹,官名,郡守的属僚。(37)扫迹:扫除足迹,指断绝往来。(38)朝:公堂。(39)显荐异节:表彰举荐有非常节操的人。显,表彰。(40)抽拔:提拔。幽陋:隐姓埋名者和地位低下者。指因卑微而被埋没的人才。(41)西平:县名,今属河南。(42)中常侍:宦官名,主管宫中事务。以颂请资: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安排职位。(43)寝(qǐn侵):同"寝",废止。(44)迁怒:把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45)捶:用鞭子或木棍打。书佐:属官名,掌文书。(46)仰:仰头。(47)清裁:公正的裁决。(48) 齿:切割。(49)笞(chī吃):鞭打。(50)归怨:把怨怒归聚到范滂身上。(51)"后牢修"句:据《后汉书·党锢列传序》,李膺做河南尹时,杀巫师张成之子。张成衔恨,其弟子牢修因上书诬告李膺结党对抗朝廷。皇帝震怒,捕李膺等二百馀党人。钩党,相互连结成朋党。钩,牵引,连结。(52)坐:获罪。系:关押。黄门北寺狱:黄门北寺控制下的监狱,当时由宦官主管。黄门,汉代官名。寺,官署。(53)皋陶:传说为尧时的执法官。(54)理:申诉,辩白。帝:天帝。(55)掠考:拷打。掠,打。考,通"拷"。(56)婴病:得病。(57)就格:受拷打。(58)楚毒:指酷刑。(59)辨诘:辨认审问。 (60)"滂等"句:范滂等人都被加以刑具,以囊蒙头。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上的三种木制刑具。(61)暴:凌辱。此指被辱。(62)越次而进:超越囚犯队伍,走到前面。(63)惟:思。(64)部党:朋党,徒党。(65)褒举:褒扬、荐举。(66)虚构无端:无中生有,制造是非。构,制造。(67) 情:实情。对:回答。(68)仲尼:孔丘的字。(69)"见善"二句:见到善事便争着去做,好像担心追不上别人一样;见到恶事,便马上躲避,好像手碰到了沸水一样。原文见《论语·季氏》,文字与今本《论语》略异。汤,沸水。(70)"欲使"四句:意为原以为扬善抑恶、善恶分明,是王政所倡导的,不理解这样做为什么反被诬为结党为非。善善、恶恶,都作名词用,犹言每一善事、每一恶事。清,与下文"污"相对,形容善如同清澈之水洁净美好。闻,"闻见"的简省说法。不悟,不理解。更,反而。(71)循善:遵循善道,做善事。(72)大戮:死刑。(73)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相传商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此饿死。此句意谓自己愿同伯夷、叔齐一样守死善道,决不变心。(74)愍(mǐn敏)然:哀怜、同情貌。(75)桎梏(zhìgù志固):古代两种刑具,脚上的叫桎,手上的叫梏。此泛指刑具。(76)事释:被诬为结党的事得以化解。(77)始发京师:从京城洛阳出发。(78)两:通"辆",指车。(79) 殷陶:字仲才。黄穆:字子敬。殷有贤名,黄被举为孝廉时,甘愿让给殷。他们与范滂一起被诬陷下狱。

(80)重:加重。(81)霍谓(xǔ许):字叔智,邺(今河北临漳县)人。曾任尚书仆射,官至少府廷尉。范滂下狱时,曾上表为滂辩解。《后汉书》有传。

(82)候:问候。谢:感谢。(83)让:责怪。(84)"昔叔向"四句:《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叔向因受弟弟羊舌虎牵连,在一次党乱中被囚。祁奚请人替他在国君面前开脱,乃得以释放。祁奚"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杜预注:"不告谢之,明不为己。"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复姓羊舌。婴罪,获罪。自伐,自夸。(85)督邮:郡守属官,主管督察、狱讼、捕亡等事。(86)传舍:驿舍,供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87)引:自愿承当罪责。亡:逃亡。(88)诀:死别,长别。(89)白:告诉。(90)仲博:范滂之弟。(91)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92)大人:对其母的敬称。(93)感戚:感伤悲戚。(94)李:指李膺,字元礼,颖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当时士大夫清流中的代表。桓帝时,任司徒校尉。灵帝时,与陈蕃等谋诛宦官,事败,下狱死。杜:指杜密,字周甫,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人。桓帝时官至太仆。与李膺齐名,并称"李杜"。灵帝时,因党事被征,自杀。(95)顾:回望。(96)行路:行路之人。(97)论:李膺、杜密、范滂等人传记后所附的总论。(98)振拔污险之中:从污浊险恶的社会中奋然自拔。(99)蕴义:蕴蓄道义。生风:比喻产生令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100)激素行:激励高尚纯洁的品行。耻威权:使有威权的人产生廉耻之心。(101)立廉尚:树立清正廉明的风尚。振贵□:使势位高贵的人受到震动。□,同"势"。(102)概:通"慨"。(103)幽:囚禁。破室族:使自己的家族破败。(104)"道之"二句:孔子之语,见《论语·宪问》。废,毁,不能实现。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爵。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批评朝政,抨击宦官。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党铟之祸中,党人李膺、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文风跌荡清峻,悲壮激越。②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③厉:通"砺 ",磨炼。④州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服:佩服。⑤举孝廉:因品行"孝"、"廉"而被选拔。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光禄四行:光禄勋考察人才时所规定的四种品行。光禄,光禄勋,汉时官名,"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后汉书·百官志》)四行,《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李贤注引《汉官仪》:光禄举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行。⑥冀州:东汉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⑦清诏使:东汉官名,奉皇帝旨意,到地方调查处理事件。⑧案察:即"按察",考察。⑨揽辔:拉起马缰绳。⑩慨然:感慨貌。(11)州:指冀州。 (12)臧污:贪污。臧,通"赃",受贿。(13)绶:拴系官印的丝带。(14)厌塞众议:使大家心服,提不出不同意见。厌,通"餍",满足。塞,堵塞。 (15)迁:升任。光禄勋主事:光禄勋的属官。(16)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当时士大夫清流中的代表。桓帝时,任太尉。灵帝时,为太傅,谋诛宦官,事败被杀。(17)"滂执"四句:范滂按公仪拜见陈蕃,本以为陈蕃会以贤士待己,不会拘于上下级礼仪。而陈蕃却接受了范滂的礼拜,范滂心怀不满,弃官而去。公仪,属下官员参见上司的礼仪。诣,拜见。止,阻止。版,拜见上司时所持之笏版。(18)郭林宗:郭太,又作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县)人,当时清流领袖人物,不应官府征召,好奖拔士人。让:责怪。(19)格:规范。(20)去就:犹"出处",即做官或去官。古人认为决定去官或就官表现着一位士人的品行。(21)得无:难道不是。不优之议:不好的评论。(22)谢:道歉。(23)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官至太尉。辟:聘任。(24)三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衙门。掾(yuán原)属:属僚,下属官员。举谣言:采集反映民情的歌谣言论。(25)奏:弹劾。二千石: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26)猥:杂滥。(27)叨(tāo涛)秽:贪赃。叨,通"饕",贪婪。秽,指赃贿。(28)简札:用作书写材料的竹简和木片,亦指功用相同的书写用品。(29)"间以"句:加以在朝廷聚会陈奏的日子很迫近。间以,加以,又因。迫促,日期临近。(30)审:核实。(31)方更参实:待进一步参证核实。方,将要。(32)显戮(lù路):指死刑。(33)诘(jié杰):反问。(34)投劾(hé河):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此为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35)先:从前。(36)请署功曹:请来委以功曹之任。署,委任。功曹,官名,郡守的属僚。(37)扫迹:扫除足迹,指断绝往来。(38)朝:公堂。(39)显荐异节:表彰举荐有非常节操的人。显,表彰。(40)抽拔:提拔。幽陋:隐姓埋名者和地位低下者。指因卑微而被埋没的人才。(41)西平:县名,今属河南。(42)中常侍:宦官名,主管宫中事务。以颂请资: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安排职位。(43)寝(qǐn侵):同"寝",废止。(44)迁怒:把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45)捶:用鞭子或木棍打。书佐:属官名,掌文书。(46)仰:仰头。(47)清裁:公正的裁决。(48) 齿:切割。(49)笞(chī吃):鞭打。(50)归怨:把怨怒归聚到范滂身上。(51)"后牢修"句:据《后汉书·党锢列传序》,李膺做河南尹时,杀巫师张成之子。张成衔恨,其弟子牢修因上书诬告李膺结党对抗朝廷。皇帝震怒,捕李膺等二百馀党人。钩党,相互连结成朋党。钩,牵引,连结。(52)坐:获罪。系:关押。黄门北寺狱:黄门北寺控制下的监狱,当时由宦官主管。黄门,汉代官名。寺,官署。(53)皋陶:传说为尧时的执法官。(54)理:申诉,辩白。帝:天帝。(55)掠考:拷打。掠,打。考,通"拷"。(56)婴病:得病。(57)就格:受拷打。(58)楚毒:指酷刑。(59)辨诘:辨认审问。 (60)"滂等"句:范滂等人都被加以刑具,以囊蒙头。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上的三种木制刑具。(61)暴:凌辱。此指被辱。(62)越次而进:超越囚犯队伍,走到前面。(63)惟:思。(64)部党:朋党,徒党。(65)褒举:褒扬、荐举。(66)虚构无端:无中生有,制造是非。构,制造。(67) 情:实情。对:回答。(68)仲尼:孔丘的字。(69)"见善"二句:见到善事便争着去做,好像担心追不上别人一样;见到恶事,便马上躲避,好像手碰到了沸水一样。原文见《论语·季氏》,文字与今本《论语》略异。汤,沸水。(70)"欲使"四句:意为原以为扬善抑恶、善恶分明,是王政所倡导的,不理解这样做为什么反被诬为结党为非。善善、恶恶,都作名词用,犹言每一善事、每一恶事。清,与下文"污"相对,形容善如同清澈之水洁净美好。闻,"闻见"的简省说法。不悟,不理解。更,反而。(71)循善:遵循善道,做善事。(72)大戮:死刑。(73)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相传商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此饿死。此句意谓自己愿同伯夷、叔齐一样守死善道,决不变心。(74)愍(mǐn敏)然:哀怜、同情貌。(75)桎梏(zhìgù志固):古代两种刑具,脚上的叫桎,手上的叫梏。此泛指刑具。(76)事释:被诬为结党的事得以化解。(77)始发京师:从京城洛阳出发。(78)两:通"辆",指车。(79) 殷陶:字仲才。黄穆:字子敬。殷有贤名,黄被举为孝廉时,甘愿让给殷。他们与范滂一起被诬陷下狱。

(80)重:加重。(81)霍谓(xǔ许):字叔智,邺(今河北临漳县)人。曾任尚书仆射,官至少府廷尉。范滂下狱时,曾上表为滂辩解。《后汉书》有传。

(82)候:问候。谢:感谢。(83)让:责怪。(84)"昔叔向"四句:《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叔向因受弟弟羊舌虎牵连,在一次党乱中被囚。祁奚请人替他在国君面前开脱,乃得以释放。祁奚"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杜预注:"不告谢之,明不为己。"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复姓羊舌。婴罪,获罪。自伐,自夸。(85)督邮:郡守属官,主管督察、狱讼、捕亡等事。(86)传舍:驿舍,供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87)引:自愿承当罪责。亡:逃亡。(88)诀:死别,长别。(89)白:告诉。(90)仲博:范滂之弟。(91)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92)大人:对其母的敬称。(93)感戚:感伤悲戚。(94)李:指李膺,字元礼,颖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当时士大夫清流中的代表。桓帝时,任司徒校尉。灵帝时,与陈蕃等谋诛宦官,事败,下狱死。杜:指杜密,字周甫,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人。桓帝时官至太仆。与李膺齐名,并称"李杜"。灵帝时,因党事被征,自杀。(95)顾:回望。(96)行路:行路之人。(97)论:李膺、杜密、范滂等人传记后所附的总论。(98)振拔污险之中:从污浊险恶的社会中奋然自拔。(99)蕴义:蕴蓄道义。生风:比喻产生令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100)激素行:激励高尚纯洁的品行。耻威权:使有威权的人产生廉耻之心。(101)立廉尚:树立清正廉明的风尚。振贵□:使势位高贵的人受到震动。□,同"势"。(102)概:通"慨"。(103)幽:囚禁。破室族:使自己的家族破败。(104)"道之"二句:孔子之语,见《论语·宪问》。废,毁,不能实现。


两个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问题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亲,不信任外人,导致政事混乱,生活奢靡,军心不稳。太平天国未能获得外国支持,而清军却得到了洋人的援助,这使得形势对太平天国越来越不利。西方国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相去甚远,视为异端。太平天国还拒绝承认清朝与外国的不平等条约,并禁止鸦片进口,损害了西方国家的利益...

历史问题 中国
中国历史上有资产阶级领导过中国革命,他们没有成功,因为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夺去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 但是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靠武力和政治欺骗 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 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 ,所以是没有成功的 ...

谁能给我20个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问题?{加上答案哦}
谁能给我20个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问题?{加上答案哦}老师叫我弄的,急啊!!!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屯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屯田客是国家佃客,按四六分或对分向国家交纳地租。这种形式的屯田,称民屯。民屯有独立的管理系统,设屯田都尉、典农校尉等职直...

初三的中国史历史问题
初三的中国史历史问题 1.举例说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耳目就焕然一新了。”2.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帮帮忙吧!谢... 1.举例说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耳目就焕然一新了。”2.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普遍...

关于中国近代历史提出几个问题 我是留学生。请回答一下
7、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

中国历史的问题...
有句很时髦的话,叫做“双重标准”? 我不是很明白这个词儿的意思,但是我模糊的觉得,不少朋友在看待自己国家历史的时候,运用的恐怕就是这个“双重标准”吧,我敢说如果长城是西方人修建的,很多朋友绝对不会联想到皇帝的罪孽深重等等,只会赞美那么伟大的工程那时候的西方人就能建造了。我打个比方,...

急求关于祖国历史的问题200个,快快快!!!
商代国家结构是怎样的 你了解商代的“人殉”吗 为什么盘庚非要迁殷 什么叫做“殷墟”武丁中兴是怎么回事 世界上最大的古青铜器是什么 占卜是怎么回事 你听说过纣王的淫乱和暴虐吗 武王为什么伐纣 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姜太公为什么在渭水边钓鱼 周公是如何辅佐成王的 周成王是如何分封和治国的 不食周...

历史问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当不同民族的几个政权相互对立的情况下,以相互间的联姻关系.作为双方谋求并保证和平友好往来的纽带,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和亲政策的来由和实质.若把它看成是屈辱或者欺骗,那是不符合当时历史实际的. 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联姻形式和相互和平往来关系的建立,早在周代就已如此,其与后世所不同的只...

一些关于世界历史的问题!(详细一定要详细!)
1 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在南方,坚持战争的只是种植场奴隶主,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把奴隶制度扩大到全国, 而北方资产阶级的目的在于打败南方,以便恢复全国的统一。联邦政府指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通常出现于中央政府对...

中国的历史问题...
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

头屯河区17044393016: 历史问题:1.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2.如何看待列强入侵中国充当历史不自觉工具. -
铎傅三维:[答案] 1.中国近代落后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因为中国在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落后于世界的步伐,而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是因为中国历来是以农为本的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

头屯河区17044393016: 关于中国历史的一些问题 -
铎傅三维: 铁器 我国最早的铁器出现在春秋时代,此时的炼铁技术为块炼铁技术.春秋末期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西汉,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生铁炒钢(包括熟铁)...

头屯河区17044393016: 历史问题中国历史上经过几次大的分裂和统一?
铎傅三维: 中国共经历了三次大分裂和三次大统一,这就是战国分裂到秦汉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五代十国宋金辽的分裂到元明清的统一

头屯河区17044393016: 中国历史问题
铎傅三维: 、从甲骨文到竹帛书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

头屯河区17044393016: 中国历史上的问题 -
铎傅三维: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明太祖时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明朝皇帝设东厂 、西厂 、锦衣卫 特务机构,强化皇权.采取八股取士,培养奴才.

头屯河区17044393016: 中国历史问题
铎傅三维: 中国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其缩影与再现. 考古证明中国青铜器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 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

头屯河区17044393016: 关于中国历史的问题 -
铎傅三维: 历史主要是靠书籍记载,在夏商以前,社会落后,没有记载.只靠口头上一辈一辈人代代相传,以至于演变为神话故事,可信度不高. 直到春秋战国社会生产力大发展,有了记载历史的习惯.如《春...

头屯河区17044393016: 请回答关于中国历史的问题
铎傅三维: 问题一: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简称“文成公主入藏”事件. 问题二:途中坐在步辇上的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 决定:我把我的好女儿文成下嫁于你,你要好好对她,同时他也会很好的帮助你处理国事;以后我们就是姻亲关系了,双方的行为都要自制. 问题三:此后,汉藏两族的关系变得融洽,没有再发生过战争;同时吐蕃还帮助了唐肃宗评定安史之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