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前苏联经济立法的模式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各是什么

作者&投稿:绪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联和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东欧和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苏联的经济体制准确来说是计划经济,这种模式最主要的弊端在于政府强制的指标指令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重要的是导致了国家内部根本就不存在商品市场,经济上就没有了活力,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这也是美苏争霸苏联最终失败的深层原因
美国的经济模式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是把国家干预经济与自由市场体制结合起来,而且是以自由市场为主,这种体制能够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活性很足,发展很快,但是弊端就是不可控,你看看金融危机就知道啦,美国政府都根本控制不了的
中国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还是不错的

先说苏联

总体说来,战后一段时期,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矛盾的: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苏联无疑是足以同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一流强国,但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苏联却处在十分软弱和危险的境地。而形成这种局面,并不仅仅是因为战争的破坏和苏联在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物质代价。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西斯国家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苏联领导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这一胜利充分证明了苏联战前坚持的超工业化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的优越性和正确性。而苏联这种过分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实际上相当于战时经济体制和准战时经济体制,其特点和优势在于资源的动员和调配,而不在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战争似乎也为战前的苏联经济体制注射了一支强心针,使斯大林等人认为进入和平时期以后,仍然可以继续沿着过去的经济道路发展。1946年2月斯大林的著名演说充分反映了苏联领导人当时的这种认识水平,特别是在冷战的格局形成以后,更加重了这种看法。就对外经济政策而言,苏联则以对抗马歇尔计划为由,坚持对东欧各国的经济实行统一指挥和领导,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推行这种经济模式。于是,苏联在战后的许多年中,计划经济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集中,通过进一步扩大和完善集体农庄体制提高对农业的税收,仍是靠剥夺农民来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其结果造成了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张和落后。


美国

1944年 在美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接着开始建立以美元为主导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然后 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47年 美国 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简称关贸总协定
它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下面影响
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经济霸主地位 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进行经济扩张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这个高中都学过

你说的是不是美苏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一)美苏从冷战到争霸

1.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美国直到1933年才承认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元旦,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作战,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能够结成联盟。但是,战争结束后,美苏联盟破裂,转变为冷战和争霸。

2.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美苏在冷战中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5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和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开始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1956年召开了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以缓和美苏紧张关系,寻求美苏共处合作,平起平坐,共同来主宰世界事务。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差距缩小,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都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有利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科技强国,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战略使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50年代后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逐渐形成。

4.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二)美苏争霸的特点和实质

美苏争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1.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制度方面,苏联要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美国要把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把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全世界。美苏双方都宣称要最终消灭对方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实现本国坚持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方式,完全违背人类社会形态多样型存在与共同发展的规律。

2.经济实力的竞争。战后,美国由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并企图控制西欧。战后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使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到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的54.6%,到1970年只占37.8%。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约有30%被破坏,损失惨重。从1946年起,苏联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但是,苏联也存在不少问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实力的竞争起决定作用,苏联在综合经济实力与总体科技能力方面落后于美国,这是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3.军备竞赛方面,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武器装备最先进的强大军队,并且垄断原子弹。到70年代,苏联在常规军备和核军备,特别是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并超过美国,这使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转入战略攻势,迫使美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美苏争霸的重点是欧洲,双方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垒的僵持状态。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在欧洲发动战争。美苏还在全球争夺战略要地和海洋霸权,控制盟国,打击对方的盟国。美苏企图控制世界各国,但是,第三世界的崛起,打破了美苏争霸的局面。各国人民是世界的主人,美苏争霸既损害了本国人民的利益,又违背了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潮流。

80年代初,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既打击亲苏势力,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实际上是实施战略进攻,以“星球大战”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苏联的战略攻势。

从70年代中期起,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和陷于停滞。1987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落后于日本,与美国的差距实际上拉开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被迫放弃对美国的战略进攻,转向全面收缩,放松了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苏联在军备竞赛中最终败于美国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科技实力落后于美国。

4.美苏争霸,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都发生冲突。美苏争霸的实质,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同美国要称霸世界。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美苏冷战争霸,违背社会发展趋势,反其道而行之,必然被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

(三)中国与美苏冷战争霸的关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各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当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阵营对峙,形势严峻,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50年代初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是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存在共同点,同时,两国在国际上有共同的对手美国。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把中国纳入与美国争霸的轨道,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如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1960年,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同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同年,苏联在新疆挑起边境冲突事件,中苏关系恶化。1969年,苏军挑起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边境增兵百万,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开始把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把苏联做为头号敌人,与苏联霸权主义进行斗争。

这一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国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70年代初,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转入战略防御。为了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美国提出了“尼克松主义”,转而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为了抵抗苏联的压力,也需改善同美国的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

8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进行全面收缩。在这种情况下,中苏关系开始缓和。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苏、美三国关系随着美苏争霸局势的变化而变化,中、美、苏关系恶化时,给三国都带来了损害。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从美苏方面来说,都是在战略进攻时要控制或颠覆中国政权,而在战略防御时又打“中国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四)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

美苏冷战争霸四十多年,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多方面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思考。

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1970年,苏联军费的绝对额首次赶上美国。1977年,苏朕军费的绝对额为1300亿美元,同年美国是113O亿美元。美苏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内经济的发展。1980年,美国国债高达2600亿美元;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大战的威胁之下。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导致了美苏核大战。美苏两国的核武器能把人类毁灭数十次。但是,另一方面,美苏冷战争霸,两极格局对峙近半个世纪,并没有爆发世界大战和核大战,这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科技显示出的巨大威力,特别是在当代高科技条件下如果发生核大战,不可能有胜利者,只有交战的双方甚至整个人类的毁灭。这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意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只能实行核威慑。世界人民,包括美苏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使美苏不可能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

4.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强加到别国社会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以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处理国家国际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9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局面结束,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世界格局,是开放型的世界战略格局,较之美苏争霸的格局,是历史的进步,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发展
近现代各个民族国家中商事立法逐渐完备,是因为:第一,近现代较大规模的商事活动向来具有越出一国国境的特性,各国国内商事立法大多参考和吸收了国际商务活动中所约定俗成的各种惯例;第二,由于主权国家享有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因此各国的商事法规也同时适用于该国商人涉外的商务活动或商事行为,从而成为国际经济法规范...

20世纪60到80年代,苏联和中国进行改革的结果,并谈谈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而前苏联则不然,戈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列主义的完全否定,是一次导致了民众政治信念动摇的大地震。而叶利钦则走得更远。经济转轨是前苏联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但“经济转轨并非一定要否定政治制度才能实现……从中央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并不存在与政权的更迭发生必然的...

现代经济法概念的形成,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哪个国家【 】_百度知 ...
现代经济法概念的形成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经济法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学家关于经济法的概念,主要见于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学术文献中。英美法系国家尽管存在我们看来属于经济法的法律规范,但它们不注重法律部门的区分,没有民法的概念,更没有经济法这一概念。因此,要说明...

请问苏联建国初期的经济体制及背景是什么样的?
苏联最高苏维埃由享有平等权利和代表人数相同的联盟院和民族院组成。联盟院不分民族、按地区选出,以“反映所有劳动者的阶级利益”,民族院“由各加盟共和国和各民族地区选出”,以“反映纯粹民族要求”,两院享有平等权利,都有立法权。 苏联政治体制、苏维埃国家体制形成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

个体经济的经济法
在社会主义中国,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经济的必要补充。城乡个体工商业是个体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外国的个体经济立法60年代以来,在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个体经济的法律。在宪法中作出有关规定的有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等国。匈牙利、苏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政策
普京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提升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当今俄罗斯全方位外交的两根主线是反恐与经济。俄罗斯在努力改善与西方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联邦依然挣扎着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以及实现较强的经济增长。俄罗斯联邦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也意识到,国家的工业...

苏联(俄国)的土地所有权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取消了土地私人所有权,实行土地国有化,土地不能买卖、出租、抵押,以及以其他方法转让,随后颁布的土地法典从立法上确立了这一基本制度。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登上苏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座位,随后开始的对斯大林暴政的揭露使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牺牲三千万人生命代价树立的国际地位和...

美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立法活动不断完善原有的各种经济法,这一时期主要的立法有《投机防止法》?《稳定国民生活紧急措施法》?《石油供应适度化法》?《关于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中小企业破产互助法》?美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前),产业革命完成后,美国出现了对自由竞争...

水资源评价前苏联的水资源评价
在前苏联时期,水资源的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国家水资源登记”和“国家水册”。与美国的评价体系相比,前苏联的评价范围相对狭窄,社会经济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少。1970年,一项关键立法——《苏联及加盟共和国水法准则》的通过,推动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级,包括水资源的计划与检查等。国家水资源登记自...

二战对法律的推动作用
因为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引发了人民对战争的反思,加强了有关人权的立法,包括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与犹太人的战后建国。3,经济方面 因为战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各国政府都需要加强对国家经济的掌控,因此国家资本主义有关的立法迅速增加。4、国际格局 二战破坏了原来的国际格局,苏联与美国成为...

班玛县1536524655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前苏联与美国都在经济模式的新探索,它们各推行了什么经济政策与经济模式?急用 -
愈启硫酸:[答案] 苏联从1928至1932年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苏联人民的艰苦努力,“一五”计划提前9 个月完成.1932 年工业总产值比1928 年增长了102%,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0.7%,但消费资料生产只完成计划的73.5%,农业产量下降到历史上...

班玛县15365246559: 美国与前苏联的经济措施谈谈自己看法 -
愈启硫酸: 就我个人对美国的经济措施我从美元角度分析,美国处于并一直希望都是美元霸权,让美国成为货币操纵的龙头.因为这样对美国实施经济措施有很大的便利性,我个人感觉目前美国在美元货币上最大的经济措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与黄金挂钩,且在国际上让其他货币与美金挂钩.这在一方面让美国处于主动的地位,而其他国家处于被动.这是我的拙见,如果哪里错误请指导学习,谢谢

班玛县15365246559: 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
愈启硫酸: 美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苏联 计划经济

班玛县15365246559: 世界主要经济模式有哪几种,历史上分别被哪些主要国家采用?各有什么优势和弊端(最好举例)?急!加分! -
愈启硫酸: 一,计划经济 最主要的代表是前苏联以及同时代东欧的一批国家,中国的建国初期的时候,实行的也是计划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利于迅速的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去建设国家,简单说就是集中个力量办大事.弊端就是对经济管得过死,市场缺乏活力,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最终会阻碍经济发展.二,市场经济,典型代表就是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啊,如美国,英国等,主要是吧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可以是人才,资源等得到有效的应用.但是由于过分的依赖市场,可能会出现很多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阻碍经济的发展.

班玛县15365246559: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问题 -
愈启硫酸: 一直对苏联很感兴趣,在初中时第一次学习历史接触到苏联,就感觉怎么会有如此完美的国家,伟大的领袖列宁、斯大林;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第二次世...

班玛县15365246559: 1919到二战前 苏联出现的三种经济政策 -
愈启硫酸: 一,由新经济政策向计划经济转变.1928年斯大林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步废止,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出台,标志着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经济政策完全废止.二,最终导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形成.三,特点:政...

班玛县15365246559: 苏联的经济建设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
愈启硫酸:[答案]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功绩与弊端 功绩:国家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中的某些做法,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 弊端:(1)优先发展重工...

班玛县15365246559: 苏联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愈启硫酸:[答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 2、市场经济; 3、共同富裕; 4、中华文化; 5、民主政治. 复杂,看看即可: 前苏...

班玛县15365246559: 前苏联经济和美国相比到底差多少 -
愈启硫酸: 没有数据,但有个笑话:一个苏联人与美国人在争吵,各说自己国家多好,多强.比了人口,疆域,科技,军事.互不相让.但当美国人把超市的照片晒出来时,苏联人哭了.哪时苏联每个人日常生活要花很多时间去查配给是否到货,要去排队买食物,即使主食面包也不例外.更别说汽车,别墅,各种电气设备了. 时间拨到2010年,苏联解体许多年后,美国匹兹堡市有一国际会议.俄罗斯去了一个很大的团体.乘坐四架当时俄罗斯最大的客机到达,会议结束后第二天,匹兹堡附近各大百货公司几乎被买光.美国人才明白那次他们为什么要用那么大的客机.代表趁国际会议借口,带回国大批货品免税(还免运费,嘿).

班玛县15365246559: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
愈启硫酸:【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有二重性,既要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又不能忽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病.由于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