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孝惠皇后全名叫什么 他和孝惠皇后的事情 她是多少岁和宋太祖成亲的

作者&投稿:宦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匡胤的妻子叫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有三个妻子:孝惠贺皇后、孝明王皇后、孝章宋皇后。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赵匡胤先后共有3个正妻,这三个正妻,都被他封为了皇后。这三个皇后分别是:
1,孝惠贺皇后(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氏,贺景思长女,宋太祖的结发妻子。赵匡胤随父自洛阳迁至开封,居护圣营,与其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後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为其聘年仅16岁的贺氏为妻。后周显德三(956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二人夫妻情深,赵匡胤更是一改往日逢场作戏、遇博争雄、醉酒好斗的纨絝本性,独喜观书,虽在军中,手不释卷。闻人间有奇书,不吝千金购之。其後从军更是脱颖而出,一路青云直上,开启大宋三百年盛世繁华。贺氏亦妻凭夫贵,被封会稽郡夫人。然贺氏体弱,一直子嗣不兴,长子德秀夭折之后,很多年才有了德昭,身为嫡长女的昭庆比德昭更小,纵使这般,其子女仍独贺氏所出。自古情深不寿,贺氏终是没能与他白头到老,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正月三日,寝疾薨,年三十。 开宝九年,二月庚辰,上谒安陵,奠献号恸,左右皆泣。既而登阙台,西北向发鸣镝,指其所曰:「我後当葬此。」可见其一直对早逝的结发妻子念念不忘,繁华落尽,她才是他唯一的归宿。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十八,追封贺氏为皇后。四月二十二日,太常寺卿冯吉请上谥曰孝惠皇后。乾德二年(964年)三月,复上谥。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宋太宗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祔太庙。
孝惠贺皇后贺氏生滕王赵德秀、魏王赵德昭、舒王赵德林、昭庆公主、延庆公主。
2,孝明皇后王氏(942年-963年),邠州新平人,宋太祖继后。孝惠皇后崩后,后周显德五年,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迎娶王氏为继室。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赵匡胤称帝后,在建隆元年八月,册封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孝明皇后王氏生子女三人(另据《宋朝事实》为子女二人),皆夭。
3,孝章皇后宋氏(952年-995年),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926-989年)之长女,生母为后汉永宁公主(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宋偓是后唐庄宗外孙,其生母为后唐义宁公主。后乾德五年(967),复随母来贺长春节,又蒙宋太祖垂青,再次赐以冠帔。孝明王皇后(942-963年)死后,中宫虚位,开宝元年(968)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时年十七,成为宋太祖继孝惠贺皇后(929-958年)、孝明王皇后之后的第三位皇后。太祖比宋皇后大二十五岁,甚至其元配所生长子赵德昭(951-979年)也比宋后要年长一岁,然而夫妻恩爱无比。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史称她每当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后妃传》),足见夫妻情深。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太祖暴崩,皇弟光义嗣位为太宗,号宋皇后为「开宝皇后」,次年命她移居西宫。雍熙四年(987),又命她移居东宫。至道元年(995)四月,宋皇后去世。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然而太宗却不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临丧,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于是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宋史·王禹偁传》),竟坐讪谤遭贬,出知滁州。宋皇后梓宫迁于故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第,权殡普济佛舍,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庙。至道三年(997)正月,乃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至太宗的玄孙神宗时,方纔升祔太庙。
孝章皇后宋氏宋后无出。

感谢大家于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辛勤劳作,只为等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穿衣搭配,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关注小编吧
先说答案:宋太祖去世的时候,他的皇后做了一件很不得体的事情,导致了宋太宗狠狠的报复。
宋太祖去世的时候,他的皇后是宋氏,这是他的第三个皇后
宋太宗继位后给宋氏赐号“开宝皇后”,宋皇后从此一直居住在皇宫里。不过宋太宗真正的报复要等到宋皇后去世。
宋皇后于至道元年(995年)四月病逝,享年44岁。
宋太宗先是自己拒绝为皇嫂服丧,而且还禁止大臣为宋皇后服丧,还下令不允许宋皇后和宋太祖合葬,也不允许宋皇后神主牌进入宋朝皇室的太庙。
应该说,宋太宗也做的够绝,在讲究“以孝治天下”的王朝时代,宋太宗这么做等于是赤裸裸的撕破脸和对宋皇后的羞辱。
那么,宋皇后在宋太祖去世的时候究竟做了什么,让宋太宗这么愤怒呢?
正史里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但是司马光在自己笔记里记载了一则野史,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合理又完美的解释为什么宋太宗对自己这个嫂嫂如此的愤怒,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就直接发白话文翻译――
当晚四更时分,太祖晏驾。
宫人马上报知宋皇后,皇后命内侍都知王继恩立即召四子赵德芳进宫。而王继恩以为太祖一直打算传位给弟弟光义,竟不去宣德芳,而径赴开封府召光义入宫。
继恩来到开封府门前,只见长于医术的左押衙程玄德坐在门口,便上前问其缘故。德玄说:“二更时分,有人叫门说晋王有事召见,出门却不见人影。
如是者先后三次,我恐怕晋王真有病,所以赶来。”继恩告以宫中之事,两人共同入见光义。光义听后大惊,犹豫不敢入宫,声称要与家人商议。一旁继恩催促道:“时间一长,将为他人所有了。”一句话点醒光义,三人便踏着大雪,步行入宫。到达宫门,继恩让光义在直庐等待,自己好去通报。德玄说:“等待什么?直接进去!”三人遂俱入大内。宋皇后听到继恩的声音,便问:“德芳来了吗?”继恩答:“晋王到了。”皇后见到光义,不禁愕然失色,等缓过神来只得怅然说道:“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了。”(官家是宋时宗室大臣对皇帝的昵称。)光义也边落泪边回答:“共保富贵,别怕别怕。”第二天,光义即皇帝位,是为宋太宗。
这一则记载很长时间被人误以为是司马光暗示宋太宗得位不正,但其实这属于理解错误,司马光在这则笔记里要谴责的其实是宋皇后。
为什么这么说?
要知道从五代十国一直到宋太宗继位,这么几十年时间里,中原王朝就没有正经的立过太子,但是这不是说五代十国和宋初不确立明确的皇位继承人,在那个乱世,皇位继承人的标志都是:亲王+开封府尹(首都市长)
柴荣继承郭威的皇位时就是亲王+开封府尹。
而在宋太祖时,谁是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呢?宋太宗赵光义。
也就是说赵光义才是宋朝法定意义上的宋太祖接班人。
而另一个赵光义是宋太祖认定的继承人的铁证是宋太祖去世时嫡长子(贺皇后所生第二子,长子夭折)赵德昭已经25岁,但是宋太祖在世的时候,一直没有封赵德昭为王,这也是违反“皇子出阁读书即封王”惯例的。
而作为宋太祖庶子的赵德芳,在宋太祖去世的时候(976年)身上的官职仅仅是一个从七品的贵州防御使,而且还只有17岁。
明白了这几点,相信比较聪明的网友已经看出来宋皇后哪里做得不对了。
那我还是解释一下――
宋太祖突然去世,作为他的皇后,24岁的宋皇后不但不按照规矩通知正统继承人赵光义,也不通知宋太祖嫡长子,官居一品,已经年满25岁的赵德昭,反而派太监去通知年仅十七岁,宋太祖庶子,只有区区从七品官职的赵德芳
宋皇后想干嘛?
用郭德纲的话说“她那个年纪,赵德芳那岁数”,往浅了说,宋皇后是不是想矫诏立庶子,然后自己垂帘听政?往深了想,李世民告李建成“以蒸父姬”的事情是不是在宋朝上演了啊?
所以,当王继恩把赵光义带到宋皇后面前的时候,宋皇后才会大惊失色,最后怅然。
也因为如此,她死后,宋太宗的报复才会来的如此猛烈,至于为什么不允许宋皇后合葬,那意思就更明显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分别是孝惠皇后贺氏、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
贺氏是赵匡胤的结发妻子,为赵匡胤生下赵德昭、赵德芳等子女,于958年赵匡胤称帝前去世,后来追封为皇后;959年,赵匡胤迎娶第二任妻子王氏,960年,赵匡胤称帝后册封为皇后,王氏于963年去世;968年,赵匡胤将第三任妻子宋氏纳入宫中,册封为皇后。
然而,赵匡胤于976年忽然离奇驾崩,其弟赵光义即位。那么,赵光义又会如何对待他的这位嫂子宋氏呢?
宋氏,河南洛阳人,出身名门。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盖资呛蠛河滥?公主(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宋??呛筇谱?诶畲孥玫耐馑铮?淠肝?筇埔迥?公主。宋家可谓是三朝国戚,史书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见《宋史?宋???罚??/p>开宝元年(968年)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中册封为皇后,成为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当时宋氏只有17岁,比赵匡胤小25岁,甚至比赵匡胤与原配所生的儿子赵德昭还要小1岁。虽是老夫少妻,但夫妻相处融洽。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宋氏“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氏性格温婉柔顺,知书达礼,把赵匡胤照顾得无微不至,深受赵匡胤宠爱。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赵匡胤忽然驾崩,其弟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从此,宋氏再也没有得到身为一国之母应有的尊重。赵光义给宋氏赐号为“开宝皇后”,命她移居西宫。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她移居东宫。宋氏在冷清凄苦中度过了20年,在这期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相继不明不白地死去。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氏病逝,时年44岁。
宋氏死后,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请求赵光义为皇嫂服丧。没想到却遭到赵光义拒绝,并下令禁止群臣临丧,如同没有这件事情一样。赵光义如此做法,引起了朝野内外一片非议,认为这完全不符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翰林学士王禹??私下议论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见《宋史?王禹??传》),赵光义知道后非常愤怒,以讪谤之罪把王禹??贬黜。赵光义没有在宫中为宋氏治丧,而是将梓宫停放在已故的燕国长公主(赵匡胤之妹)府邸,之后又停放在普济佛舍,既不允许与赵匡胤合葬,也不允许神位进入太庙。至道三年(997)正月,只是将宋氏葬在了赵匡胤永昌陵的附近。直到几十年以后,宋神宗在位时,才下旨将宋氏的神位迎入太庙供奉。
后世史学家据此痛批赵光义,把他对待宋氏的态度与“金匮之盟”、“烛影斧声”联系在一起。认为如果真是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那么赵光义应当心怀感激,善待嫂子宋氏,可是他的所作所为显然是忘恩负义;如果赵匡胤没有传位给赵光义,那么赵光义对待宋氏的薄情之举,更加重了他杀兄篡位的嫌疑。即使宋氏知道“金匮之盟”、“烛影斧声”的内情,或者反对赵光义即位,但是她去世之后,赵光义至少也应该做做样子,以避免受到非议。可是赵光义并没有这么做,的确是让人费解。
《宋史?太宗本纪》将赵光义对待宋氏的态度,视为赵光义最大的几项过失之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宋朝开始的历史我也比较爱研究,特别是千故古迷案,灯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当了17年
天子
,就稀里糊涂地死了。976年,他刚刚50岁。虽说,官修《宋史》对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种各样的遮掩和粉饰,但仍通过形形色色的破绽证明:赵匡胤是被亲弟弟赵光义谋杀的。  宫廷疑案,玄机重重,未能躬逢其盛的后人,只能在故纸堆里摸“狐狸尾巴”。老谋深算的赵光义怎么能躲开这些穷追猛打的诘问呢?说他是“窃国大盗”,自然有几分道理。
 赵匡胤,先后共有3个正妻,而这三个正妻,都被他封为了皇后。这三个皇后分别是:孝惠贺皇后、孝明王皇后、孝章宋皇后。
  孝惠贺皇后简介:
  孝惠贺皇后,贺氏,是赵匡胤的第一个妻子,共生有3个儿子2个女儿,分别是滕王赵德秀、燕懿王赵德昭、舒王赵德林、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
  孝明王皇后简介:
  孝明王皇后,出生于942年,死于963年,享年21岁,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是五代庆州华池人,王饶之的第三个女儿。孝惠贺皇后去世以后,赵匡胤为殿前检点校,迎娶17岁的王氏为继室。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封王氏为皇后。
 王氏相貌出众,端庄贤淑,正直善良,爱好广泛,“善弹筝鼓琴”。王氏虽出身名门,却无一般权贵豪门小姐的骄娇之气,及至贵为皇后,仍“常服宽衣”,不摆威势,且常自下御厨操办膳食。王氏虔信佛教,每日晨起,必先焚香诵经,然后到杜太后宫中问安侍候,深得皇太后欢心。
  
宋太祖对其更是恩宠有加。王氏生来体质纤弱,所生2男l女均不幸夭折。宋干德元年(963)十二月初六病逝,年仅22岁。宋太祖对王皇后以隆重殡仪安葬。次年三月二十五谥号“孝明”,史称“孝明王皇后”,同年四月初九葬于安陵之北。
  孝章宋皇后简介:
  孝章宋皇后,出生于952年,死于995年,享年43岁。宋氏是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某づ?K问霞沂老庸螅?盖资呛蠛汗?鳎?盖资呛筇凭?主的外孙。因为宋氏家庭显贵,因此从小就对各种礼仪十分了解。
  孝明王皇后去世以后,968年2月,年仅17岁的宋氏被纳入宫,成为了赵匡胤的皇后,被封为孝章宋皇后,号为“开宝皇后”。
  其一,赵匡胤之死,赵光义的嫌疑最大。  《宋史?本纪》热情洋溢地赞颂这哥儿俩如何情深意长、
肝胆相照
。赵匡义病了,赵匡胤亲自到床头去服侍,烧
艾草热灸
的时候,哥哥惟恐烫坏了弟弟,就先在自己身上烧几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  赵匡胤常对身边的近臣夸赞赵光义说:我这位兄弟,降生的时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仔细瞧瞧,他龙行虎步,威风凛凛,将来必定是太平
天子
。甚至还谦虚地表示:“福德无所不及。”宋朝皇帝怎么了?“一把手”居然给“二把手”拍马屁!令世人狐疑的是,春秋鼎盛、耳聪目明的赵匡胤,竟然在一夜之间暴亡?好端端一个男子汉,为什么说没就没了呢?  官方的记录非常潦草:“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至于死因,压根儿没提。坊间的猜测五花八门:有的说,死于饮酒过度,还有的说,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其实,最大的嫌疑犯就是最大的受益人――赵匡胤的政治接班人赵匡义。《湘山野录》中记载,赵匡胤死前一晚,天气极寒,他跟赵匡义饮酒,俩兄弟一直喝到深夜。本不该留宿内廷的赵匡义却厮守在皇帝身边。  当夜,赵匡胤发出莫名其妙的呼喊声,且传出“烛影斧声”。《烬余录》甚至想出了花蕊夫人与赵匡义的奸情。诸多不正常疑点暴露在那个太祖驾崩之夜。赵匡义即位后,亲自主持编修《太祖实录》,并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内容。即便这样,他本人还是不太满意。为了一位死去皇帝的“起居注”,至于费这么大劲吗?真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  
其二,《太祖实录》忽然冒出了所谓“金匮预盟”,赵光义篡位的政治基础游移、暧昧,难以服人。  《宋史》把这份神秘的“金匮预盟”描绘得
有鼻子有眼
――杜太后是个通情达理的女人,病危前,她把赵匡胤和丞相赵普叫到床前,留下了匪夷所思的“遗嘱”。太后认为,赵宋之所以能获取后周的江山,就是因为周世宗任用了一个小孩子当皇帝,如果是一位壮年英武的君主,绝不会出现“陈桥兵变”。  为了不让这种惨痛的历史重演,为了维护赵宋亿万年社稷,太后责令赵匡胤必须选择一位“长君”做接班人。赵匡胤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太后自然非常满意,遂命赵普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并把这份政治遗嘱当作“基本国策”珍藏在黄金宝柜里。倘若果真如此,也算赵光义正大光明。偏偏所谓“金匮预盟”的来历非常暧昧。这可是出师有名的铁证啊!赵光义登基,不可能无视“金匮预盟”。  想想吧,谁肯把“你办事,我放心”的“尚方宝剑”藏进胳肢窝里?有趣的是,《太祖实录》第一次编修的时候,居然未对这件重大事件做丝毫记载。《宋史》贩卖的“金匮预盟”,是后来才加进去的。  仔细分析,赵光义的政治骗术漏洞百出。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5岁,身体倍儿棒。赵光义刚刚23岁,比哥哥家的儿子成熟不了多少。那时,赵匡胤的次子德昭已经11岁,四子德芳也3岁了。问题是,赵匡胤并不是立刻就死,谁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呢?也许还能享国十年、二十年??何必火急火燎地安排接班人呢?  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七岁孤儿断送江山的局面。杜太后是个明白人,绝不可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预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赵普才密奏。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解释,也只能糊弄外星人。  其三,迫不及待地更改年号,大有造成既成事实的嫌疑。  按理说,老皇帝去世,新君一般继续沿用旧有年号,直到
第二年
,才启用新纪元。可是,赵光义根本顾不得这些“妈妈令”,还没等到这一年结束,就换上了自己的年号。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仅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这种打破常规的险招儿,已将自己推上了舆论的审判台。他的动机只有一个:抢先为自己“正名”。惟恐皇帝大位被谁抢了去。提前改元的做法,遭到了史官的公开批评,《宋史?太宗本纪》拽住了赵光义的几条“小尾巴”,提前更改年号这件事名列第一。  其四,赵光义剪除后患,将“金匮预盟”所覆盖的接班人一网打尽。  即便确实存在所谓“金匮预盟”,这份文件的核心无非是提供了“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说白了,哥哥死了,兄弟干,就是不能让给小崽子。那么,有朝一日赵光义撒手人寰,身后怎么安排,皇帝大位会不会落到自己兄弟身上?或者转而回到赵匡胤的子嗣手里?  为剪除后患,赵光义不惜对至亲骨肉,大开杀戒。先说赵匡胤那一枝,“太祖四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也就是说,最大的潜在对手是年长的德昭、年幼的德芳。再说自己的兄弟,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弟弟――秦王赵廷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光义亲自导演,将亲弟弟赵廷美、亲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一一逼上绝路。  结果,赵廷美被贬房州,38岁
抑郁而终
;赵德昭被逼自杀,年满30岁;赵德芳像老爹一样,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仅23岁??  一切都结束了。赵光义端坐在血腥弥漫的皇位上,嘴角掠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后人赞诗:水调歌头  黄河近北望,烽火燃九州。万里山河飘絮,狼烟几时休?  兵戎剑指江南,血泪浸染震高唐,威名北域留。  朕之卧榻旁,安容他人眠!  假途虢,灭后蜀,平南唐。君臣计谋,壮志雄心复汉唐。  可叹时不我与,苍天后土戴孝,皑皑白雪皆苍茫。  千古英雄泪,直流后人裳。
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掌管后周的殿前禁军。后来在部下的拥护下,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入宫饮酒,共宿宫中,结果第二天清晨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暴毙。对于赵匡胤的离奇死亡,后世怀疑是其弟弟赵光义所为,但是始终无法证实,因此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在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弟弟赵光义即位为帝。那么成为皇帝后的赵光义是如何对待哥哥赵匡胤的妻子的呢?
赵匡胤的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她们分别是:孝惠皇后贺氏、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贺氏是赵匡胤的结发妻子,生下生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燕懿王赵德昭、舒王赵德林、滕王赵德秀,但在赵匡胤称帝前已经去世,后来被追封为皇后。公元959年,赵匡胤迎娶王氏为继室,赵匡胤称帝后,将王氏册封为皇后。孝明王皇后去世后,中宫虚位,于是赵匡胤将宋氏纳入宫中,并册封为皇后。
当时宋氏只有17岁,足足比赵匡胤小25岁,甚至比赵匡胤长子赵德昭还要小1岁。虽然二人年龄相差很多,但是婚后相处非常融洽,而且夫妻感情很好。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赵匡胤暴崩,皇弟赵光义即位为帝,宋皇后身为皇嫂,自然无法成为宋朝的皇太后。
于是宋太宗赵光义给宋氏赐号“开宝皇后”,失去丈夫后的宋氏在宫中无依无靠,在冷清凄苦的深宫大院中继续度过了20年。期间,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相继不明不白地死去。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开宝皇后宋氏病逝,年仅44岁。
宋皇后去世后,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朝臣们请求宋太宗赵光义为皇嫂服丧,不仅遭到赵光义的拒绝,而且赵光义还禁止朝臣给宋氏服丧。对于宋太宗的这一做法,在朝野引起很大的争议,绝大多数人认为宋太宗的做法完全不符合礼法。翰林学士王禹??私下曾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当赵光义得知后,竟将王禹??贬到了滁州。
另外,赵光义还不准这位皇嫂与哥哥赵匡胤合葬,也不准宋氏的神主牌进入宋朝皇室的太庙。直到几十年后,宋太宗玄孙宋神宗即位后,宋氏的神主牌才最终得以迎入太庙供奉。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所作所为,后世认为他忘恩负义,而且加重了后人对他杀兄篡位的怀疑。

孝惠皇后(公元前201或前202-公元前163年),名张嫣,字盂瑛,小字淑君。父张敖是高祖时赵王张耳之子,曾封赵王、张王、宣平侯,母即孝惠帝亲姊鲁元公主。因此张嫣是“帝室之甥,王家之女。”   10岁时以处子之身进入后宫,马上被封为皇后,母仪天下,但是历经27年的宫廷生活,却从来没有享受到正常的男女之爱,她心有不甘地守身如玉,36岁那年幽怨地离开人世,仍然是处子之身。这位最“纯洁”的皇后名张嫣,字淑君,是吕后(吕雉)的外孙女,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外孙女,鲁元公主和驸马宣平侯张敖生的大女儿。她之所以嫁给母舅、汉朝的第二位皇帝惠帝,完全是宫廷权力争斗的产物,说白了是外祖母吕后为了控制惠帝、提高鲁元公主的地位而一手操办的。   张嫣,作为汉惠帝刘盈的外甥女和名义妻子,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经过大婚册立由正宫门抬进的皇后。从她九岁嫁给了舅舅的那天起,她就开始了高贵而凄苦的生活。   高祖刘邦驾崩后,长期受到压抑,人性已经完全扭曲的吕后肆无忌惮,大肆弄权。儿子刘盈如愿以偿做上了皇帝位,成为汉朝第二位国君,但是,这位刘盈缺乏乃父的魄力,遇事优柔寡断,缺少独到的见解,他的皇上生涯就是犹如傀儡,军国大事一决于太后,甚至自己的个人私事也被母后一手代办了。史载惠帝自从戚夫人被残害为“人彘”,惠帝被吕后强迫“观赏”后,内人无比痛苦,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从此借酒消愁不理朝政,但凡吕后的吩咐,他一概应允,绝不提出任何异议。   而他和外甥女的婚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早在做太子期间,惠帝身边就已拥有众多的的嫔妃,但是登基后礼法上他还没有正是的妻子——皇后,属于鳏夫之列。工于心计的吕后对于这件事自然不放心惠帝独行,也不愿意让外人插手。她考虑来考虑去,最终却选中了自己的亲外孙女、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当时惠帝19岁,张嫣年仅10岁!今天看来这是一场乱伦的亲事,惠帝和张嫣属于长幼之属,有者很亲近的血缘关系。但是,那时的礼法认为甥舅关系不包括在五伦之内,并且舅舅娶外甥女的事例古已有之,晋文公也逆伦娶过姐夫秦穆公的女儿怀赢啊,不过后人所谓的晋文公娶怀赢之所以“逆伦”,在于怀赢曾经是他的侄媳妇,而不在于有血缘关系。事实上,怀赢并不是晋文公的嫡姐秦穆夫人所出,没有血缘关系。   前人也有质疑张嫣是否惠帝亲外甥女的。质疑者认为张嫣系张敖姬妾所生,那么两人自然没有血统关系了。可是张嫣为张敖侍妾所生的说法史无记载,相反,《汉书》等皆言之凿凿地说张嫣为“鲁元公主之女”。何况吕太后痛恨男人立庶弃嫡,看看她对夫人的态度就应当明白这点,因此她怎么会让女婿和姬妾生的女儿当皇后呢?   不过古人的科学知识不足,他们只是要求同姓之间禁止婚娶的,认为乱伦一般指的是在同姓之间的事。所以,吕后指定了这门婚事朝中上下并没有人反对,鲁元公主很乐意,张嫣认可了,至于惠帝的感受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   就这样,前192年,张嫣在问名、纳彩等一系列麻烦手续后,通过大婚礼正式嫁给了汉惠帝,年仅10岁,长相娇美,出身高贵的她犹如娇花含苞,一进皇宫就被封为皇后,受尽了荣华富贵。不过,汉惠帝和张嫣两人只是名义上结了婚,表面上因为张嫣还太小,不适合行房,还在“待年”,背地里,当然也是汉惠帝希望这门有违伦理的亲近之事尽量延期才好,这场年龄、关系都不相配的婚姻让他难以从实际意义上接受。   惠帝是一个饱受吕后精神刺激的皇帝,对政事了无兴趣,而舅甥之间的婚姻关系更让他别扭,他整日与宫女和男宠私混饮酒,不愿亵渎他的小外甥女儿。婚后三年,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下,惠帝便抑郁而终。12岁的张嫣就当上了有名无实的皇太后,在吕后的专权下,她没有任何权力,只是孤独地活着。就张嫣来说,年幼时候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可能只是在称呼上变了,令她不习惯。当她长成,懂得男女之爱的时候,身边已经再没有了惠帝。   不过,吕后看到惠帝不愿意临幸张嫣,而今惠帝去世了,更没有了机会。考虑到身为皇后的外孙女如果没有子嗣将来在后宫站不稳脚跟,于是对外宣称惠帝生前曾经招幸过张嫣,设计让她假装怀孕,十月之后将后宫一位美人刚刚生下不久的孩子偷偷抱来谎称张嫣所生,背地里赐死那位美人,立这个抱来的孩子为太子。吕后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天丝无缝,殊不知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不愿意当面揭穿罢了,后人修史还是还原了事件的本来面目。   不久,吕后归西,在周勃等一班大臣的筹谋画策下,吕姓之祸等到平息,汉文帝即位,封薄姬为皇太后,这样张嫣失去了皇太后之位,她也是史上第一位在世时被废黜太后之位的。公元前163年,她默默地死去,年仅三十六岁,虽然她曾经大婚,且有“子嗣”,但自始至终还是处子之身,创造了中国古代后妃的先例。死后,她没有葬礼,没有墓志碑文,连封号也没有,只是被习惯性地成为孝惠皇后,就连她的坟墓也是简陋而粗鄙的。   处子之身的张嫣得到了后世人的极大同情与关注,魏晋时期关中人有奉祀孝惠皇后为蚕神者,也有将她奉作花神,立起庙宇。很多野史在描述张嫣的外貌时众口一词称之为“艳丽”!晋人之《孝惠皇后外传》是这样具体形容这位“容与德皆极美而幽废者”的:“皇后蛾眉凤眼,蝤领蝉鬓,两颐丰腴,耳白如面,其温淑之气溢于言表,似长公主,而面格长圆,似宣平侯,或但遥见其肩背,即已叹为绝代佳人……张皇后之美,端重者逊其淑丽,妍媚者让其庄严,明艳者无其窈窕,虽古庄姜、西子,恐仅各有其一体耳。……全体丰艳,其肌肤如凝脂,如美玉,后身不御芗泽,而满体芬馥如芝兰。”几乎将世间最美好的词汇都用在了她的身上。古时的群众灵巧地抓住了她“已婚”和“处女”的两个特点,为其出身高贵而艳羡,同时为其不幸命运而惋叹。

  楼上的复制的也太辛苦了,还复制错了!呵呵
  孝惠皇后(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宋太祖的第一位妻子。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魏国公主、鲁国公主、魏王赵德昭。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贺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贺氏为皇后。乾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谥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祔太庙 ,她基本上属于后来追封的,宋太祖皇帝一生三后,除了这位追封的,还有孝明皇后王氏

  孝明皇后(942年-963年),王氏,邠州新平人,宋太祖继后。后周显德五年,宋太祖在第一任妻子贺氏逝世后。迎娶王氏为继室。宋太祖当时为殿前检点校。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册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孝章皇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北宋至道元年(995)四月),宋太祖第三位皇后宋氏,号为“开宝皇后”。宋太祖孝章皇后宋氏,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926-989年)之长女,生母为后汉永宁公主(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宋偓是后唐庄宗外孙,其生母为后唐义宁公主。宋家可谓三朝国戚,《宋史·宋偓传》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出生于显贵之家的宋氏自幼出入宫廷,因而见多识广,进退有度。幼时随母入见,即为后周太祖郭威所喜爱,赐以冠帔(以郭威殁年计算,其时宋氏当在三岁以下)。其时宋偓在华州节度使任上,宋氏随母归镇。后乾德五年(967),复随母来贺长春节,又蒙宋太祖垂青,再次赐以冠帔。孝明王皇后(942-963年)死后,中宫虚位,至开宝元年(968)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时年十七,成为宋太祖继孝惠贺皇后(929-958年,追封)、孝明王皇后之后的第三位正妻。
  太祖比宋皇后大二十五岁,甚至其元配所生长子赵德昭(951-979年)也比宋后要年长一岁,然而夫妻相处和洽。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史称她每当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后妃传》),足见夫妻相敬如宾。宋后无出,她在太祖仅存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959-981年)中,似乎更为偏爱幼子德芳。由于德昭年纪比名义上的母亲还要大,宋后或许是为了回避这种尴尬,对他保持距离,而对于小自己七岁的德芳,就不存在这种顾忌——当然这仅是一种猜测而已。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太祖暴崩,皇弟光义嗣位为太宗,宋皇后身为皇嫂,无法成为皇太后,因而上徽号为开宝皇后,次年命她移居西宫。雍熙四年(987),又命她移居东宫。至道元年(995)四月,宋皇后去世。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然而太宗却不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临丧,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于是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宋史·王禹偁传》),竟坐讪谤遭贬,出知滁州。宋皇后梓宫迁于故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府第,权殡普济佛舍,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庙。至道三年(997)正月,乃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至太宗的玄孙神宗时,方才升祔太庙。后世史家如李贽等据此痛责太宗,认为太宗的薄情之举与宋后在“烛影斧声”当夜的行动有关。
  宋后的父亲为宋朝立国有功,兄弟多富贵,幼妹则嫁与名相寇准为妻。宋后病重时,曾对晋国长公主(太祖元配贺皇后所生)说,“我瞑目无他忧,惟虑族属不敦睦,贻笑于人”(《宋史·宋偓传》)。真宗景德中(998-1003年),她的幼弟宋元翰果真来到开封,要求分家析财。由此可见宋后的先知。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王继恩之误)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又遇医官贾德玄(程德玄之误),“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下面这一段描述很有戏剧性:“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司马光上距太祖太宗不到百年,其人又是谨严的历史学家,除去时值太宗子孙当朝为君主,司马光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对太宗或有辩护开脱(此段文字暗示太祖崩时唯有宋后在旁,太宗不在宫中,自不可能如僧文莹《续湘山野录》所言弑兄)外,其言当较可信。此说日后也为南宋学者李焘所采,编入《续资治通鉴长编》中。
  据司马光言,宋后的初衷,是令秦王德芳入承大统,谁料王继恩竟然私召晋王光义,出卖宋后,宋后纵然既惊且怒,作为一个失去庇护的青年寡妇,无权无势,仓促之中只有称呼晋王为“官家”,承认既成事实而已。由此可见宋后之意在德芳,而不在晋王(还有一疑团未释,即为何也不在德昭),这是否与太祖的意向相符,尚待考究。然而宋后身为一个青年寡妇,若果真如太宗继位后所称,兄终弟及是奉母亲杜太后之命,且有“金匮之盟”的誓书,那麽宋后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毁弃成约,改立他人?王继恩以为“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既然如此,为何身为太祖的妻子,颇为敬重和了解他的宋后却竟然不知此事,反而是一名宦官知晓更深?人或可谓宋后是为了己私而违背太祖素志,然而观诸史书,宋后为人,柔顺识大体,她如何忍心在丈夫尸骨未寒时就拂逆他平生的意愿?而王继恩、程德玄两人的言语诸如“事久,将为他人有”“便应直前,何待之有?”等就更加不可思议;晋王既负有太后、太祖顾命,便是当仁不让的嗣君之选,何以意识到强敌的存在,唯恐落人后?更为要紧的是,当宋后见到晋王时,非但愕然失色,至于恐惧到以母子身家性命相求,这是否透露了一些内幕?如此种种,加上太祖的猝死,以及日后太宗对其兄长骨肉的猜忌迫害和对嫂嫂的凉薄,自然不能不使得后人怀疑太祖死因及太宗继位的合法性。除去着《续湘山野录》的文莹几近肯定太宗对太祖之死负有责任外,《宋史·太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的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向太宗对待嫂侄的作为发出了质疑。
  宋皇后在太祖崩后的举动,与“金匮之盟”、“烛影斧声”一起,成为大宋宫闱的迷案。自太祖而太宗,这畸形的皇位继承的真实内幕,就只有留给后人去想像了。历史留下来的,只是终北宋一朝,太宗的后代占据皇位,而开国太祖的后代却短命飘零,宋皇后死后连该当的丧仪礼遇也得不到的事实。

  还有就是古代时候,女子一般是不留完整的姓名的,,一般嫁过去都是以夫姓为姓氏,自己的姓为名,例如,张女嫁给李男,嫁过去就叫做李张氏,这就是古代女子的命运,当然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中还是有很多女子留名的,但是一般的情况下的,名气不大的,也就是一笔带过,只留下姓氏了

孝惠皇后(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宋太祖的第一位妻子。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魏国公主、鲁国公主、魏王赵德昭。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贺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贺氏为皇后。乾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谥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祔太庙。


人们对赵匡胤的评论?
宋太祖是其中难得的几个懂得修身养性节欲自爱的皇帝,一生中从来没有沉迷于女色,只立皇后不封嫔妃,成为和隋文帝和明孝宗类似的奉行“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历过三次婚姻,第一位夫人是贺氏,可惜早亡,赵匡胤结发情深,当皇帝后,为纪念相濡以沫的原配夫人,便追封为皇后,溢号:孝惠。第二位皇后是王氏...

赵匡胤生平
皇后 孝惠贺皇后 孝明王皇后 孝章宋皇后 子 长子赵德秀 滕王 次子赵德昭 燕懿王 三子赵德林 舒王 四子赵德芳 秦康惠王 女 申国公主,早亡 成国公主,早亡 永国公主,早亡 魏国大长公主,封昭庆公主,进封郑国公主,改秦国公主。进长公主。后改封魏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贤肃大长帝姬。 鲁国大长公主,封延庆公主...

古代公主王子的等级
在清朝时期,由于满蒙联婚,后宫中有许多后妃皆出自此家族,如清太祖之寿康太妃;清太宗之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太宗侧妃;清世祖之世祖废后、孝惠章皇后、淑惠妃、恭靖妃、端顺妃;清宣宗之孝静成皇后。明朝宗室明朝皇族为“朱”氏皇族,本贯源自沛郡朱氏。后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

岳塘区18912332835: 赵匡胤的皇后 -
裘云美天: 历代帝王中,对待女色,有的荒淫无道,有的纵欲过度,有的风流多情…太祖是其中难得的几个懂得修身养性节欲自爱的皇帝,一生中从来没有沉迷于女色,只立皇后不封嫔妃,成为和隋文帝和明孝宗类似的奉行“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 宋太...

岳塘区18912332835: 赵匡胤的皇后是谁? -
裘云美天: 赵匡胤本人做了皇帝之后,开宝元年(968)迎娶宋延渥(后改名宋偓)的长女为皇后.只知道她姓宋,没有史书记载其名字

岳塘区18912332835: 请问赵匡胤有几个皇后啊? -
裘云美天: 有三个皇后 皇后 孝惠贺皇后 孝明王皇后 孝章宋皇后 子 长子赵德秀,滕王,早亡 次子赵德昭,燕懿王,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 三子赵德林,舒王 四子赵德芳,秦康惠王,早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贤王原型,其六世孙为宋孝宗赵昚. 女 申国公主,早亡 成国公主,早亡 永国公主,早亡 魏国大长公主,封昭庆公主,进封郑国公主,改秦国公主.进长公主.后改封魏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贤肃大长帝姬. 鲁国大长公主,封延庆公主,进封许国公主.改晋国公主.进长公主.进大长公主.改封鲁国大长公主.改贤肃大长帝姬. 陈国大长公主,封永庆公主,进封虢国公主.改齐国公主.进许国长公主.追封大长公主.改封陈国大长公主.改贤惠大长帝姬.

岳塘区18912332835: 宋代历史问题 -
裘云美天: 赵匡胤有三个皇后,原配孝惠贺皇后,小说中说叫贺金婵,开封人,右千牛卫率府景思长女,晋开运初聘,生秦国、晋国二公主,滕王德秀(夭折)、魏王德昭.周显德五年(958年)病卒,年三十.第二个就是电视剧里面的孝明王皇后,邠州...

岳塘区18912332835: 宋太祖是赵匡胤,那太宗是谁?
裘云美天: 弟弟赵匡义,避讳其兄赵匡胤后改名赵光义, 即位以后改名赵炅.38岁登基为帝,在位共21年(976~997年),59岁去世,庙号太宗,破北汉,征大辽,可惜征讨辽国失败,未能夺回幽云十六州

岳塘区18912332835: 吴兴国版赵匡胤 -
裘云美天: 宋太祖赵匡胤经历过三次婚姻, 第一位夫人是贺氏,可惜早亡,赵匡胤结发情深,当皇帝后,为纪念相濡以沫的原配夫人,便追封为皇后,溢号:孝惠. 第二位皇后是王氏,夫妻恩爱4年,不幸在22岁时病逝,宋太祖伤痛欲绝,封王氏为:孝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