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池氏的来源

作者&投稿:蔺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池姓的祖先是谁~

我姓池,为闽东宁德漳湾鸟屿人,祖上世代青囊,与作者之祖也许同为一脉,有兴趣请联系yfnd@163.com

1、出自嬴姓
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2、以居住地为姓
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
3、源于氐族
出自东汉末期西北地区古仇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仇池国,指由魏、晋之际由氐族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

4、源于朝鲜族
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福建长乐东湖西平池氏族谱,(明)吴航、王子正撰修,明永乐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2000年重修。现收藏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旧池村纂修池氏族谱常务理事会。
5、源于满族
满族持佳氏,亦称持嘉氏、迟佳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石盏氏,在金国时期称女真赤盏氏,以姓为氏,满语为C’ygiya Hala,世居哈达,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持佳氏多冠汉姓为池氏、迟氏、张氏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池姓

姓氏:池
祖宗:公子池
分类:以住地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2、以居住地为姓。《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 。”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
郡望:
1、西平郡:后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汉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河南省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2、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 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堂号: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江苏等地。

池姓探源

(征询稿)

池传錞 作

池氏得姓来源有多种记载,但对出自黄帝之胄裔的记载是一致的。据初步得到的信息,在福建、广东、江西、安徽、山西、陕西、河北、湖北、云南、河南、湖南、台湾等省以及朝鲜、东南亚等地区,都有大小不等的池姓氏族,以汉族人口居多。在蒙、满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池姓氏族。现用的中华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二百一十一位。是一个族不繁,人不多,但分布极为广泛的族姓。初步得到的肇姓来源有:

一、渑 池 肇 姓

黄帝之胄,殷商之后的一支池氏,发源于黄土高原之东,黄河中下游洛水之北,熊耳山之际的渑(音敏)池(今属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据载:黄帝有一子叫玄嚣,嚣生峤极,极生帝喾。帝喾的三女儿名简狄,有一天,她到河边玩,捡到一粒燕子蛋,她好奇地把燕子蛋含在嘴上,不小心吞下肚里,因此而怀孕,生下一子取名“契”。契传至第十五世“汤”,起兵灭夏,遂得天下,建都于毫(今河南商丘),国号商。汤传至第十世商之第二十位国王盆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西),国号殷。又传到第十七世即商之第三十位国王纣,为周所灭。汤从建立商朝开始到殷商灭亡,历时六百余年。

西周时期,黄帝之胄第四十一世,殷商后裔第二十三世殷姓讳民,因扶佐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遂以池为姓。这是池姓起源最早的一位先祖,至今已有二千九百多年历史。

先祖在渑池居住有三百多年,到周惠王姬阆二十三年(公元前655年),转居西河(今山西省西南部离石县以南,临汾河以西,临汾市以内),繁衍昌盛。后裔有一支从西河迁徙到西平(今河南省西平县,东汉建安年间分置西平郡)。西河、西平两地先祖,一代又一代向外迁徙播蕃,但他们都以西平、西河做为自己的郡望。无论望出西平或是望出西河的池姓后裔,都以渑池肇姓的殷民公为鼻祖。《元和姓篡》载:“池,以所居为姓,汉有中牟令池瑗,魏有城门侯池仲渔。”

西平郡望。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攻陷长安,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唐僖宗西走入蜀。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安徽寿州屠者王绪率众起义,占据霍州,自为镇使;八月攻陷寿州,九月攻克河南光州。王绪得寿、光二州后,急于扩大队伍,广招民士,时有光州固始县王潮、王审 、王审知三兄加入了王绪的队伍,后又随王绪率领的五千多人队伍南下,于中和五年(公元885年)正月(三月改光启),从闽南漳浦入闽,一举攻克了漳州。因王绪生性猜忌,滥杀将士,众皆自危,在进军南安时,被前锋将士缚杀。王绪被杀后,众推王审知为帅,审知恭让其兄王潮为军帅。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八月,王潮率军攻克泉州,唐僖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正月,王潮命王审知率军进攻福州,五月攻克福州。王潮在连克漳州、泉州、福州之后,闽地震撼,有建州人徐为范杀刺史熊博,归附王潮;汀州刺史钟全幕也来归附王潮。到此,王潮尽得闽中五州之地。十月,唐昭宗封王潮为福建观察史,王审知为副观察史。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四月,加封王潮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十二月王潮病卒,王审知受王潮之命为福建留后并托以军府事。

当时,家住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池公鲤腾(渑池肇姓第六十二世),举家随王绪、王潮率领的队伍南下入闽,为军中留后一部将。唐昭宗乾宁五年三月(八月改光化),唐王封王审知为福建威武军节度使留后加检校刑部尚书。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四月,梁王封王审知为闽王,赐号忠勤守志兴国功臣,闽王封池公鲤腾为长史参谋。后唐同光三年十二月王审知病卒,由他的长子延翰嗣位,封鲤腾公为福州刺史参谋,任职始终。

池公鲤腾,于唐僖宗中和五年(公元885年)正月入闽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二十多年历史,他的后裔子孙在八闽大地繁衍播蕃,遍及福州、闽侯、长乐、连江、莆田、仙游、泉州、闽清、尤溪、古田、南平、宁德等县市,总人口约在三万人左右。《通志》载:“池氏,以所居为氏也,望出西平,今福州为大姓。”在闽的鲤腾公后裔,以闽清六都下杭池氏宗祠——旗峰堂为在闽的鲤腾公总祠。

约在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7—1435年),居于泉州的鲤腾公后裔有一公到广东揭阳为官,任满后定居揭阳,后随着人口增多,便在揭阳榕江河畔择地创基。因为那里地处渡口要冲,称其地为池厝乡,渡称池厝渡。后来,乡与渡相混了,池姓人便称自己是池厝渡人。

江西赣州的一支池氏,望出西平,其始祖池溥公。溥公原居广东,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官居广州连州司户,他在解职归途经江西赣州而定居。其后裔子孙繁衍在粤、赣、湘、闽四省二十一个县市,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

溥公有一孙名梦鲤,于南宋年间进京应试,得中头名状元。其祠堂有一联:“宋代状元裔,秦朝宰相家”。“状元”,指的就是池公梦鲤,“宰相”,指的是秦朝池公子华。梦鲤公第十子宣公,于清朝中期携三个儿子迁徙台湾昌盛。

西河郡望。西晋末年,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暴发了一场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是时,晋朝年号为“永嘉”(公元307—313年)又称“永嘉之乱。”中原板荡,民无宁日,各氏族大批移民南迁,辗转吴楚,流徙皖赣,到了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定居下来,石壁盆地成了这批来自北方客人的家,因而称这批先民为“客家人。”后来,客家先民不断从石壁向福建的闽西和广东、江西、四川、广西、香港、台湾等省以及东南亚国家迁徙,但他们都不忘迁徙时中转的石壁这个“家”,石壁成了历史上客家人的祖藉地。那里建有客家公祠,内设祭祀灵堂,安放着一百六十一块南迁时的姓氏牌位,其中第一百二十一块是池氏先祖牌位。

居住在本省的龙岩,上杭等地的客家池氏,皆以西河为郡望。

广州石碑池氏《西河族谱》记载:周穆王封吾池姓太祖民公于池(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后代子孙以封地为姓。渑(音敏)池,原属北虢(音隙),公元前665年,北虢为晋所灭,吾池氏先祖居于渑池约三百多年后,迁徙西河,在西河繁衍昌盛,其后裔繁衍在闽、粤、湘、赣等地。

西河衍派,泉石比宗

二、因“池”而 姓

黄帝之胄的又一支池姓,起源于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出自赢秦之后。因先祖居住在那里的城池边,便以居而姓。

据载:黄帝有一子叫昌意,意生瑞顼,顼之后伯益,扶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伯益赢姓。赢之后裔名非子,善养马,得幸于周孝王,王封非子于秦地,建立秦国,称赢秦。到了战国时期,赢后裔大司马公子居于河南陈留城池边(今为河南省开封市陈留东),便以池为姓。《百家姓探源》载:“池氏,是由于其祖居于池边而得姓。古代称城为垣,城周围的护城河称池,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就用居处即‘池’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个一向显得族不繁,人不多的姓氏,大致出现于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之际,最早发源地即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发源于中原地区池氏,经过长期的辗转播迁,到了明清之际,大量出现在我国南方的福建、广东、云南等地。”《风俗通》载:“池氏于池者,城郭园池是也。陈留有池,秦丞相池子华是其地人。”

三、避 乱 改 姓

起源于福建省尤溪县二十都云盖(今名珠峰村)的池姓,原是陈姓,因避乱而改为池姓。其先祖陈代澄,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因避乱,改随母姓而姓池,改名池源澄。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尤溪知县牛义表赐其郡望为西平。其后裔分支到尤溪十九都的马头山、闽清县后佳的洋头、街中,南平市樟湖的前庄、西塘等地。

四、待 考 资 料

福建省尤溪县邹宦和中仙两地的《池氏族谱》均载:池姓肇自周程伯休父之后抵汉环公官池州望中牟循吏,奉命忠征,凯还之日上嘉其功,以城池赐姓,遂改程为池。

春秋左传载:晋公以婿池质于郑,而池之为姓。

对于这些简单的记载,留待进一步考究。

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汉语中,城是指城墙,而池是护城河的意思,所以城池都是一个城邑的防卫系统,后来就用来泛指城邑。古代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有的以“池”作为姓氏,称为池氏,是今天池姓的起源。池姓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公子名叫池,人称公子池,在朝廷里面任大司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他名字为姓,世代相传,形成另一支池姓

  据目前最新信息,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是池姓出自赢秦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其后转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为池姓,一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二如明洪武十一年闽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改池姓;三如晋公以婿池质于郑,而池之为姓:周程休父之后,改程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赐姓。

  现在中华最常见百家姓中,池姓排名211位,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布极广泛的族姓。池姓氏族主要分布在闽、浙、粤、赣、皖、鲁、冀、滇、陕、豫,及湖北、台湾等省以及朝鲜、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一)西平池氏探源

  考我平阳池氏源出赢秦司马公子池,原居咸阳京都,后裔子孙以祖父字为池姓,渊源始此。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东部陈留地方,现为开封市辖范围)公。秦末天下大乱,池氏自京迁西平,得建宗焉,此乃西平郡池氏之所肇基也。

  (二)赢姓溯源

  池氏追根溯源实系赢姓。据《史记·五帝本纪》称:皋陶和伯益父子俩同时辅助舜帝。皋陶为少皞的曾孙、女修之孙、大业之子。他曾任舜帝大理之职,制定了五刑之法律,使天下无冤狱,为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舜帝封他于皋,叫皋陶。他还发明了耒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皋陶长子名伯益,为秦赵之祖,继承了少皞氏的赢。《史记·秦本纪》说:“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据考证:柏翳即伯益,伯益辅助大禹治水,建立了不朽功勋,舜帝赐他为赢姓,命他为赢姓部落的首领。赢姓并非自伯益时才开始有,故而说少皞氏应是赢姓的始祖。少皞的后裔伯益,因对社会发展立了大功,禹准备让伯益当他的继承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禹之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伯益没有当上首领,于是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中国历史由此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伯益后裔有蜚廉者善走,有飞行之誉。蜚廉有子二人:长子恶来,十分勇敢,力大如牛,为纣王贴身护卫统领。周武王伐纣时,未能走脱,尽职而殉身。恶来其后有非子,善养马,得幸于周孝王,王封非子于秦地,即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之东,即祁连山下清水、后车河畔边)。这次西迁陇西秦亭,为其后裔奠定秦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次子名季胜,其后为赵。前之宗谱与《辞源》及《史记·五帝本纪》中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青阳(即玄嚣),这是一种误记。《史记·索隐》已经补正注明:“青阳非少昊(皞)。”《路史·发挥》指出:“玄嚣、青阳、少昊,三人也。”可见《史记》将三人认为是一个三名,是完全错了。《史记·五帝本纪》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姬姓。《辞源》认为:少皞是己姓。这都不合史实。据司马贞《补史记》记:太皞与少皞都是华胥氏的儿子。炎帝与黄帝则是少典氏的儿子。《汉书·地理志注》及《说文解字》都说少昊(皞)为赢姓。少皞以燕为图腾,燕是玄鸟,并由此而演化为凤凰图腾。在古语中,赢即燕,两字相通,说少皞为赢姓是合乎历史事实的。

  (三)图腾崇拜

  东夷族和西羌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凤文化和龙文化的两个源头。东夷族的始祖是太皞伏羲氏和少皞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东夷族与西羌族在频繁交往和通婚中,不断进行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和壮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系。在迁徙过程中,东夷族分成人夷、鸟夷、郁夷三大支,其中鸟夷是赢氏池姓的先祖氏族。所以浙、闽等省的池氏宗祠屋脊上有凤鸟的图腾,并由此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

  前年,从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台湾等回乡探亲的华侨、台胞都要带回(一本)《池氏宗谱》,都要寻根拜祖到宗祠,他们一致认为:中华民族,乔木同根。特别是《平阳池氏》确系源远流长。

  少皞以金德而居五帝之一,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及金属制器与使用的创始人,并且是上古古乐的发明者,还是华夏第一位天文历法家。这是据罗泌《路史·后记七》所记:他曾“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为人类天文历法之父。

  少皞氏即是池姓家族的血缘始祖。据《平邑·池氏宗谱》载:相传五帝之首的少皞有一位女儿叫女修,其貌似天仙,其性近花鸟,长大后能识鸟语。一日,她吞食了玄鸟之蛋,其腹渐渐凸了起来,后生子大业。《池氏宗谱》这一记载是与《史记·秦本纪》所记相吻合的:“玄鸟陨蛋,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即凤凰之子,是凤文化的传人。从女修吞玄鸟蛋这个美丽的传说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池姓的远祖是以凤凰图腾的氏族部落。所以各地池氏宗祠屋脊上的凤鸟图腾是有历史渊源的。

  《西平池氏宗祠》中还有一方古匾“泽衍中牟”,又是什么意思?有何来历呢?

  (四)池氏入闽

  汉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池瑗公官授中牟令,洁己爱民,颇著政绩,生二子,长居西平,次迁西河。

  西平郡瑗公(长子世昌之后)子孙甚夥,分散甚广。至隋开皇中,一派移居光州,历十一世至池可祖公。唐乾符初,随军入闽平黄巢乱,观察使陈巗表为泉州刺史,由于光州可祖公年力精壮,善骑射,谙兵法,同王朝统兵,因军功官领都统使。梁开平三年,王审知受封为闽王,可祖公随入武威军(今福州)。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池公可祖年六十余,因见延翰(审知子)无道,遂告病退老,全家乔迁同安县永安乡,择地覆鼎山下安居。闽有池氏自此起云。同安池氏可祖公生孝、悌、忠、信四子,分四大房派。孝公子孙有移居泉州、永春、汀州、漳州等地;悌公子孙有移居兴化、莆田、仙游等地;忠公子孙有一支后移延平府尤溪等县,发族甚盛,分迁亦多;信公支派有池公兴者,于宋真宗成平年间移居长溪(今霞浦县)赤岸桥地方。公兴公生子注公,注公生三子,分三房:长房住赤岸,三房移江西,次即吾祖养龙公。公习青囊,知地理,于宋仁宗四十一年,择地闽东彩凤山相土开基安居,因其山形似彩凤朝阳,枕山面海,故名彩岙。此乃西平郡彩岙池氏支派肇基始祖也。西平郡池涌源公后裔玑公住后溪,其后分迁桥洋、小留等地,此即西平郡后溪支派之肇基祖也。

  瑗公次子居西河,历晋而唐,后裔南迁。宋咸淳甲戍(公元1274年)年间,池梦鲤才学冠世,特赐恩科状元,卓卓表彰,西平堂添辉,史册流芳。其后裔发族甚盛,有徙居霞浦者,此亦西河郡池氏之所由来也。

  只因时久地隔,宗念渐疏,从而西平、西河各叙宗谱,不相顾问,确系人为鸿沟也。考我池氏西平、西河二郡,本是一脉相承,实无可置议也。闽浙之西平、西河池氏祠堂中“泽衍中牟”匾额,意味着怀祖之意也。

  (五)联谱之谊

  时值盛世(1993年5月),旅美华侨池云祥堂兄(祖籍平阳青街,是海外著名实业家)一行驾机飞回祖国,追根寻源。回乡后,首倡联谱之谊,要笔者定下具体时间、地点,要把浙东南、闽东西平、西河二郡池氏共同联谱(后因黄岩池氏宗谱年久失修,居住分散,而暂无法联成)。经众首事梯山航海,不辞艰辛,再三协商,一致赞同;终于在1993年5月20日,由温州平阳、瑞安、福安各宗亲代表32人聚集在平阳山门小龙里共议联谱大事,会议取得完满成功。笔者撰文赋诗为证:“畴溪小龙乐悠悠,天涯海角壮志酬;一堂欢会凯歌起,绘就蓝图功千秋。”瑞安前浙江省文官池体淼为联谱祝福七律一章:“群贤咸入此堂中,少长同尊华太公。久仰青街多大德,不忘万里事宗兄。欣逢联谱开大庆,更有归侨第一功。老叟附骥生晚福,平河两岸百花荣。”会议强调:联谱意在连心。凡我池氏矢志不渝,志在敬宗睦族,同心同德,展望前程,要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大开宏图。这才不愧为始祖子华公的好儿孙,这就是数万池氏裔孙共同之心愿也!


子姓的历史发展
56. 池氏: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是池姓出自嬴秦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遂...

迟姓的来源和历史
6、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迟佳氏多冠汉姓为迟氏、张氏、池氏等。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朝鲜族、纳西族、苗族、土族、黎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

仇姓氏源流
杨定建立后仇池国,历经数代君王后于公元443年灭亡。后仇池国灭亡后,杨氏部族后续建立了武都国和武兴国等,直到公元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支持反抗隋朝的王谦而被灭,氐族人口分散,部分融入汉族。在这些历史变迁中,有氐族人将仇池国名转化为汉化姓氏,简化为仇氏和池氏,这个姓氏沿袭至今。

绪姓 绪氏家谱 绪姓起源 绪姓名人 绪姓的来源 绪姓简介
绪姓,山东邹城东部尚河乡有出现,辈分现知有:连、祥、瑞、玉,现年龄最大者徐连成,1921年生人,参加过抗日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抗美援朝,其子绪祥华、绪祥森 绪:现行较罕见姓氏。 《姓苑》、《续通志·氏族略》里有载。据《高叟公宗谱·池氏考源》载:“绪姓出自轩辕,池姓黄帝...

姓氏的由来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

郭姓氏来源
郭氏的另一支源于地名,源于古代城池的外城,以居邑名称命名。据《风俗通》记载,住在城郭外的居民以“郭”为姓,如池氏、城氏等众多姓氏,都是源于类似的居住地。这一支郭氏主要由平民和驻军组成,姓氏来源丰富。姬姓也是郭氏的来源之一,来自周文王的弟弟姬虢叔的封地,即后来的西虢和东虢。西虢族人在...

郭氏来源于
因这类以城池居地而成为姓氏者有许多,例如池氏、城氏、围氏、东门氏、南门氏、北门氏、西门氏、南郭氏、东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世代沿传。 第四个渊源:源于冒姓或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历史上有引各种原因改为郭氏者,例如后梁政权中有大臣郭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再有后周政权的太祖皇帝郭威...

仇姓的来源
在仇池国灭亡之后,有氐族部众取故国名为汉化姓氏者,即称仇池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仇氏、池氏等,世代相传至今。6、出自达斡尔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德尔氏、莫尔哲勒氏,世居松花江与黑龙江流域、巴林(今黑龙江伯力...

郭姓人口数量、郭姓来源、分布地区
(3)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城池的外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因这类以城池居地而成为姓氏者有许多,例如池氏、城氏、围氏、东门氏、南门氏、北门氏、西门氏、南郭氏、东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该支郭氏人数众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驻守城郭军队的兵卒,姓源繁复,不可一论。(4)回族中的大姓——...

姓“马”的由来
马姓发源地:邯郸市 马姓寻根地图 马姓总体概述 马-百家姓排行第19,约有人口1365万,占全国1.05%。一般认为马姓起源有3:1、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

汶川县15630828065: 池姓的由来? -
毕废甘草: 我看过 ,以为我就姓池的 ,我查过的,可靠(有两个故事的由来) 1西汉汉武帝的叔父,池央,汉武帝姓刘 ,池央最早也姓刘,但是在因为**事情,惹怒汉武帝,被破改姓,以为她的妻子叫池氏,之后他跟着妻子的姓氏 叫起了池 之后人家就叫他为池央2池 这一个姓 最早是在南北朝,一个富家豪,那人叫赵窑,因为这个姓让他烦恼,而之后因为一件事情,让他叫做池窑 池姓是他在 买了个池,要送给一位大官人,之后他突发起想,把自己的姓该了 叫起了池窑

汶川县15630828065: 池姓氏起源是什么?
毕废甘草: 池姓源出有二: 1.出自臝姓,以先祖的名字为姓. 战国时期,秦国大司马有个儿子叫池子,其家族人丁兴旺,是典型的名门望族.在分族别氏之后,其 后世子孙便多以先祖名字中的“池”来命姓. 2.以居住地为姓. 古代的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为池.所以便有家族世代居在护城河畔的族人以居住地名来 命姓,称池姓.

汶川县15630828065: 有“池”姓吗,起源呢? -
毕废甘草: 池姓起源参考之一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汉语中,城是指城墙,而池是护城河的意思,所以城池都是一个城邑的防卫系统,后来就用来泛指城邑.古代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有的以“池”作为姓氏,称为池氏,是今天池姓的起源.池姓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公子名叫池,人称公子池,在朝廷里面任大司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他名字为姓,世代相传,形成另一支池姓.http://www.hackchi.com/chi/originup.htm

汶川县15630828065: 池姓在历史上的起源是什么?
毕废甘草: 池氏是由于其祖先居住于池边而得姓.《风俗 通》所说的:“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以及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述的:“以居为姓也,汉有 中牟令池瑗,魏有城门仲侯鱼”即为明证.

汶川县15630828065: 池氏家族起源于哪? -
毕废甘草: “池、饰——它们因同音,故亦同义.宋代有人问赵德麟:'今以卧毡著里施缘者,何以呼为池毡?'答曰:'礼[《礼记》]云鱼跃拂池.池者,缘饰之名,谓其形象水池耳.左太冲娇女诗云:衣被皆重池.即其证也.今人被头别施帛为缘者,...

汶川县15630828065: 满族池姓的由来 -
毕废甘草: 楼上那位仁兄,满洲的确是有姓“野”的,但是那是老姓塔喇氏的人,请不要随便瞎说. 然后回答人家的问题: 在现代的满族汉姓中,“池”跟“迟”通用,一般老姓为迟佳氏或者持嘉氏. 引用某前辈的文章 【持佳氏】C'ygiy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持嘉、迟佳,满族稀姓,清初1户,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和金代姓氏“赤盏”(石盏),以姓为氏,世居哈达,后冠汉字姓迟、张、池.金朝著名人物有:尚书右丞赤盏尉忻,参知政事石盏女鲁欢. 呵呵 很稀少的姓氏呢

汶川县15630828065: 池氏家族在历史中是如何变迁的?
毕废甘草: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所载,池姓望出西 平,今为福州大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载:陈留有池氏. 主要分布有二: 1、 西平郡:后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 年)将汉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河南省西平 县一带.东晋末年,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2、 陈留郡:秦王羸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汶川县15630828065: 有姓“池”的吗、
毕废甘草: 有啊!比如说池早早

汶川县15630828065: 中国有多少姓"池"的人? -
毕废甘草: 《中国姓氏文化 》另一支,是因为以居地为姓而形成的.古代护城河称为池.有一句成语说,“城门着火,殃及池鱼”就是指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中鱼儿遭殃.古时农田在城外而务农的百姓往往在城池边,一来生活用水方便,二来前往耕作近,而他们的称呼也往往带个池字,久而久之形成了池姓.池姓先人 【池浴德】明朝的好官,举为进士而当“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为官廉明,通达事理,事情都办得出色.【池显方】池浴德的儿子,是以诗词、文章出名的文士.【池生春】清朝名士,他文章和书法都好,举为进士,有著作流传于世.古时居住在城池边的人以地名为氏,称为池氏.

汶川县15630828065: 绪的姓氏起源什么地方 -
毕废甘草: 本文摘自 百度百科 绪:现行较罕见姓氏.《姓苑》、《续通志·氏族略》里有载. 据《高叟公宗谱·池氏考源》载:“绪姓出自轩辕,池姓黄帝之胄,殷商之后人也.” 【郡望】东鲁 【分布】今山东之鱼台、东兴、平邑、新泰、泗水,湖南之湘潭、甘肃之永昌、安徽之淮南、江苏之高淳、武进、浙江之江山、河北之宽城、辽宁之盖县、阜新、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忻州、河南之义马、福建之邵武、北京、台湾之新竹、台南、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人物】绪珊:明朝是四川成都人,永乐举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