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人文百科类单选题(包括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科学、历史四大部分,一份题库至少5题,题目难度

作者&投稿:铎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文科学包括哪些?~

西洋古典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
人文科学
源出 拉丁文humanitas,意为 人性、教养。十五世纪 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中哲学的地位处于其他学科和自然科学之上。
人文科学包括:西洋古典学 :研究的主要方面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作家的文学作品。宗教学: 通过宗教现象研究宗教的起源、演化、性质、规律、作用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文学艺术: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历史学: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
  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从结构学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是很好划定的,那就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计三十几年的时间。
  因此,有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干脆叫“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温儒敏等)
  而且,这三十年又清晰地显示了三个阶段,即: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启蒙文学主导时期;
  第二个十年(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主潮时期;
  第三个时期(1937—1949):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不同地域的多样文学形态。
  但是,近些年学术界已注意到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这截然异质两种文学的“过渡”与“先导”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现代文学起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但助跑过程却是近代一系列变革和改良。这个过程被称作现代文学的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最近几年出版的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不约而同地重视到了现代文学的发生。如: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朱东霖、丁帆、朱晓进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都用单章或单节的篇幅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这个课也将从这里开始。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根儿应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我们知道,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曾出现过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物质文明,这成为以后中国人津津乐道的雄厚资本。
  到了清王朝,经过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早已显露了由盛转衰的迹象,但中国人的自我感觉仍然是非常好的。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天国梦”;尤其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人自尊与自信被彻底摧垮了。我们再也没有理由说我们是什么世界的中心了,我们欺负不了别人,随时被别人欺负;不但受西方列强的欺负,而且受东方倭寇的欺负。
  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后果:一是政治和经济上,中国越来越陷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和激烈化;二是外国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外国文化,当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开始输入中国。中外文化在碰撞中进行融合,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
  民族危机感对20世纪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造成了现代/传统、新/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
  在一部分敏感的知识分子中,则导致了激切变革的时代要求。出现了这样几个变革:

  一、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
  出现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被林则徐称为是“第一个睁看眼睛看世界的人”的魏源就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学习西方人的科学技术再来制服西方人。虽然这“夷”字本身就说明当时心态,外国蔑称,妻、姨,提供女人,但毕竟要学别人)
  这就是洋务运动的先声。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时事。”
  对于这样一个过程,梁启超在1922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有个大致的归纳: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文化上感觉不足。”
  实际上他说这三步,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文学革命”这三步是对应的。

  洋务运动
  先是买进先进的武器
  还得请来操作先进武器的人
  在国内又开办一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学校。
  以后,大批量地派人出去学习。
  不仅派幼童出国,而且派成人出国。
  不仅学习自然科学,而且学习社会科学。
  不仅派人到西洋(英美),也派人到东洋。
  不仅有官派留学,而且有私派、自费留学的。
  一时形成了出国留学热潮。

  (现代评论派,胡适、陈源、徐志摩等都留学英美)
  (创造社的“三巨头”,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都留学日本)

  鲁迅就非常有代表性,他1881年出生,1898年离开家乡。这一段时间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西方的东西。因为当时开始了“五口通商”,其中的宁波离鲁迅生活的绍兴很近;1898年(18岁)南京,水师、陆师),这两个学校主要课程是“声光电”这些西学内容,虽然被有些人称为“邪学”,但这对日后成为伟大思想家的鲁迅,影响是非常大的。1902年到日本,1909年回国。(德国)
  而且,鲁迅在日本时期,中国留学生铺天盖地,官派,私派,遍地“富士山”,炖牛肉,
  清朝密电:几乎都变成革命党。
  一批批优秀人才派出去,学成归来,对国家有各种贡献。
  理科詹天佑,青龙桥塑像,铁路事业的开创者。
  更值得一提的是严复(1853——1921)翻译《天演论》的发表,将进化论的思想带进了中国,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
  风行一时的严译《天演论》(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自称是达尔文门前的一只斗犬)(宣传的是进化论的思想。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发现”之一,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
  改变了人的思维。以前总是“今不如昔”,榜样是古人,进化论却让人们面向未来;
  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全人类、全世界的历史发展高度来看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进化论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衰弱的中国有被淘汰的危险,从而产生了变革的历史要求;
  人们看清了:不被淘汰,国家、民族就得强大。
  国家、民族的强大首先要国民强大,而当时的国民大多处于蒙昧状态。所以,启蒙的任务非常巨大。
  梁启超的“新民”
  鲁迅改造国民性。(鲁迅在南京就读,买了书与周作人彻夜捧读,思想开了一扇门。)

  启蒙的任务本来是知识分子启大众的蒙
  但是很多知识分子本身就处在蒙昧状态,也在被启之列。
  所以这个时候,一直到现代的很长时间都已启蒙为主导。
  钱理群“在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总结了晚清以来历次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意识到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变,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制度,必须在意识形态尤其是价值观领域彻底反对封建伦理思想,击退在辛亥革命后愈加嚣张的尊孔复古逆流”。

  二、文化机制的变化
  这一历史阶段从社会的组织结构上寻求变革,必然要触动文化,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文学。其影响体现在:
  1、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
  虽然慈禧把持下的清王朝在新政措施上左右摇摆,后来还镇压了“乱党”,幽禁了皇帝,但在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中还是在表面上规定了给予臣民言论、著作、出版等的自由。
  辛亥革命后的《临时约法》也规定着;“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
  这种情况下,报刊数量激增。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称:“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到1921年的20年里,报刊、杂志增加了十倍左右,文学的现代化发展具备了更充足的外部条件。
  据北京大学(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统计,1902年——1917年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就创办过27种。这些报刊,在栏目的编排、题材的选定、主题的设计上都追求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以保证其畅销,刺激文学的发展。
  报刊繁荣与政治的封建色彩退减及文学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着。
  【报刊编辑在栏目、体裁、题材、主题上都追求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以保证其畅销,刺激文学的发展。报刊繁荣与政治的封建色彩退减及文学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着。】
  实际上。从1873到1894年的20年间,是中国近代报业实践初步建立并日趋活跃的一个时期。《循环日报》和主笔王韬,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1895年5月,康有为与梁启超等在变法运动中,先后创办《中外纪闻》(1895年8月17日创刊于北京,初名《万国公报》)、《强学报》(1896年1月12日创刊于上海)、《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
  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待以岁日,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十年以后,而报馆之规模,亦可以备矣。”
  《知新报》(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湘学报》(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湘报》(1898年2月21日创刊于长沙)
  2、与报刊同时发展着的是现代出版事业。
  从1904年起,出版重心已经转移到民营出版业。(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下册,第384页,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与官办和教会出版事业不同的是,民营出版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受制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与大众的需求保持着联系,决定着现代出版业的大众化与平民化的民主特性,保证了文学的现代性实现的机会。
  这种出版状况一直延续到1949年,保持了50年一贯的机制。
  3、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
  1905年废除科举的新政措施,将一批读书人抛到了自由知识分子的绝境,另有一批知识分子从官场退出也转入了自由撰稿人的行列。(以前是学而优则仕,从“士”到“仕”,科举,成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
  上海、天津等现代都市形成的过程为自由撰稿的知识分子提供着活动空间,一些接受新式教育的人士与上述两种知识分子一起活跃在文学领域。
  稿费有了一定标准,“思想”和“写作”做谋生手段。
  接近下层,站在民间立场上。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的编辑者和主要撰稿者梁启超、李伯元、曾朴、徐念慈、黄摩西等和周氏兄弟就是代表。
  4、培育了受众。接受者唯新是鹜。

  第二节 文学观念变革
  (文体观念与语言观念)
  一、 文体观念变革
  从晚清开始的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功归梁启超。郭沫若说:“文学革命的滥觞期的代表,我们当推梁任公”。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笔名有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他中过举人,拜康有为为师学习经世治用之学,协助发动“公车上书”,投身变法维新活动。他主编、创办过《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创“新文体”广泛介绍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宣传思想启蒙。

  1、诗界革命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以诗文为正统,以古人约束今人为特点。
  晚清文学的革命就是要打破这种格局。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认为(诗要是不革命,就走到头了,走到绝路上了。)
  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其中两个标准都有一个“新”字:“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
  新意境“理想之深邃闳远”。(破除孔孟那一套,与世界接轨)
  新语句,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术语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他在1868年的《杂感》中名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斑斓。”这几句直接用了俗白的文字。
  “我手写我口”主张用俗话作诗,一面用新思想和新材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从观念上、方法上,对1918年“新诗运动”影响很大。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总结“诗界革命”:“清末夏曾佑谭嗣同诸人已经有了‘诗界革命’的志愿,他们所作‘新诗’,却不过拣些新名词以自表异。只有黄遵宪走得远些,他一面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我手写我口’——,一面用新思想和新材料——所谓‘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这回‘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民七(1918)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不在方法上,却给予很大影响。”】
  2、文界革命
  梁启超在写给严复的信中,曾以舆论界的“陈胜吴广”自命。他提出了“文界革命”的口号并借鉴“欧西”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尝试“新文体”。
  这些政论文章具有空前的开拓创造精神,思想新颖,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有很强的鼓动力。
  “文界革命”的口号是他在1899年提出并一贯力行的,借鉴了“欧西”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才蜕变出他的‘新文体’。
  他在游记《汗漫录》中评价日本著名政论家德富苏峰:“其文雄放隽快,善以欧西文思入日本文,实为文界别开一生面者,余甚爱之。中国若有文界革命,当亦不可不起点于是也。”
  他有意破桐城古文,吸纳西方希腊罗马的雄辩体与英法近代随笔体,结合魏晋文章的旷放,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经典章句的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就是梁启超“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
  (对“桐城谬种”)
  “文界革命”对中国散文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五四后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成就以小品为最大,溯其原因,离不开发生期内政论诸文体的铺垫作用。
  这一时期的散文广泛地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文章反映出新一代知识分子强烈的忧患意识、变革意识和批判意识,也反映着那一时期初步的科学民主的启蒙思想的兴起,以及在启蒙和种族革命主题下的种种观念的更新。
  3、“小说界革命”
  声誉最高。
  中国小说观念的变化始自1897年天津《国闻报》所刊载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执笔者严复、夏曾佑称:“夫说部之兴,其入人之深,行世之远,几几出于经史之上,而天下之人心风俗,遂不免为说部所持”,并说“且闻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鉴于历来小说在“四部”中只能附于子、史,他们从小说营造人心的角度强调“小说为正史之根”,一改历来小说评点家的攀附经史的做法,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
  早在1897年,康有为就认为小说对开发民智有莫大作用“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说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喻,当以小说喻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日本书目志〉识语》
  梁启超更是充满激情地夸示小说的社会功能,把自古为小道的卑贱文体提到“不可思议”的高度。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年):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人格;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看中的全在小说启蒙、新民的工具作用。
  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并没有带来纯文学的小说观念,出现过一批主题先行、理想化、概念化的作品。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图解他的政治主张。
  (50年之后,中国打败了俄罗斯,实行联邦制,组织召开世界大会)
  艺术上不行。
  但很多触及中国问题:妇女缠足、扫除迷信、立宪、华工、反帝等。
  (五四:劳工神圣)
  小说观念在无限提升其社会功能的“革命”以后,又有其自发的矫正。1908年徐念慈在《小说林》发表《余之小说观》,指出“昔冬烘头脑,恒以鸩毒霉菌视小说,而不许读书子弟一尝其鼎,是不免失之过严;今近译籍稗贩,所谓风俗改良,国民进化,咸唯小说是赖,又不免誉之过当。”可贵的是,他还指出“小说与人生,不能沟而分之”这是五四文学研究会作家提出为人生文学主张的滥觞。徐念慈更强调小说的审美价值,他的小说观念介于梁启超的社会功用与王国维独立价值之间。(有说“兹”,最早介绍黑格尔美学)
  西方小说的翻译对中国小说观念也有影响。林纾没有像徐念慈那样的小说美学观念,也没有梁启超式的启蒙主义观念,他甚至还错将狄更斯小说与我国历史中的《史记》、《汉书》相比附。但他依赖自己的体悟也说出了狄更斯小说写实主义的成功经验,在许多译序当中总结概括出一些西方小说的艺术经验。
  4、戏剧观念更新
  提倡戏剧观念更新代表有陈独秀。
  1905年他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不识字人也可以由看戏而开通风气。
  看戏不再只是游戏,演员也不再低人一等。
  他还指出戏剧改良有小说、报馆不及的方便,不识字的人也可以由看戏而开通风气。
  这一年,后来为南社领导人的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春柳社,不久欧阳予倩、陆镜若也参加活动,宗旨是“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欧阳予倩《回忆春柳》)他们首先推出的剧目是《茶花女》(第三幕)、《黑奴吁天录》。新剧家王钟声在上海发起成立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1908年,他又在从日本回来的任天知的帮助下,以通鉴学校的名义演出根据杨紫鳞、包天笑翻译的英国小说《迦因小传》改编的同名戏剧,该剧摆脱了京剧样的戏曲特征,标志着国内新兴话剧的萌芽。而据记载,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已有学生自编之时事新戏《官场丑史》演出。(朱双云《新剧史》)。。。。。。。。。。。。

  参照以下
  www.nmxzy.cn/upimg/soft/2_071224075840.doc
  jpkc.hrbu.edu.cn:8080/jpkcjs/zgxddwx/word ...

⒈英王乔治三世派使者来华,赠与中国航海望远镜和战舰模型,而乾隆帝以丝绸、宣纸回赠。这段史实可以看出
   A、中英交往密切 B、英国向中国炫耀武力
   C、英国有联合中国之意 D、中英科技已有相当差距
   ⒉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里,曾走在世界的前列,开始落后与西方是在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⒊在鸦片战争中壮烈殉国的蒙古族爱国将领是
   A、关天培 B、葛云飞 C、裕谦 D、陈化成
   ⒋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益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做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作出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
   5 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表明当时马克思
   A、明确谴责英国对华的侵略扩张 B、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认识不清
   C、认为旧中国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D、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
   6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和实质是
   A、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蒙人民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7 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鸦片战争后一段时间英国工业品对中国的进出口额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导致这种相近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购买力有限 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C、鸦片走私严重 D、清政府仍实行闭关政策
   8 下列著作中,最详尽介绍当时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状况的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康輶纪行》 D、《瀛环志略》
   9 在1860年,按清朝当时的行政区划,拥有通商口岸数量最多的省是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江苏省
   10 英国人近代第一次在登陆台湾,是在
   A、1840年 B、1841年 C、1859年 D、1860年
   11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要求增开通商口岸 B、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C、要求自由贸易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2 "租界"的设立始于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天津
   13 辛酉政变的实质是
   A、满汉地主的权力之争 B、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妥协与抗争的分歧
   C、统治阶级内部最高权力之争 D、东、西两宫的权力之争
   14 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下列各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毁圆明园
   C、获取大量赔款 D、强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5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广西等地连年灾荒 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C、 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16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东乡称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17 太平军东征的目的是
   A、断绝清朝财源 B、巩固天京 C、推翻清朝统治 D、清除内奸
   18 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孤军深入 B、领导集团内部争斗
   C、清"借师助剿" D、受湘军、淮军的袭击
   19 指挥鄱阳湖口大败湘军的将领是
   A、赖汉英 B、李开芳 C、秦日纲 D、石达开
   20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有具有空想性,从根本上说是
   A、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B、太平天国斗争的策略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
   21 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又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种变化是
   A、革命形式的变化 B、洪秀全斗争策略的变化
   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反映
   22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23 天京变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对革命阵营内部的渗透 B、太平天国军事失势在政治上的反映
   C、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化结果 D、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
   24 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洪仁胛涸粗饕鹪谟?
   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抵御外来侵略
   C、发展资本主义 D、翻译外国报刊书籍
   25 《资政新篇》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26 1858年,太平军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
   A、解天京之围 B、巩固江西地区 C、推翻清朝统治 D、彻底消灭湘军
   27 1860年,曾国藩提出"自古平江南之军,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因此他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全力夺取安庆 B、进攻天京 C、建立江南大营 D、合围庐州
   28 西方列强放弃"中立",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
   A、想把江浙变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B、维护并扩大他们的侵华权益
   C、表示对清政府"和好" D、显示他们的军事实力
   29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30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①不能正确地认识当时社会矛盾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认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32 对太平天国不正确的评价是
   A、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 B、代表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3 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根源是
   A、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B、它是小生产方式的代表
   C、它是没有文化的阶级 D、它是资本主义改造的对象
   34、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 B。加强了清朝和外国的联系
   C。经费收外国人控制 D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朝内政外交
   35、清政府任命英国人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B。妨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中国入超额呈增大趋势
   36、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
   A。辅助军事工业 B 。扩充洋务派的实力
   C。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D。维护清王朝统治
   37、外国控制中国海关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有 ①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②使中国海关丧失了保护本国工业的作用 ③加速了中国旧的经济结构的解体 ④使中国的经济日益从属于西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8、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共同基础是
   A。设立总理衙门 B。双方认识到"和好"的重要性
   C。镇压中国革命 D。 洋务运动的产生
   39、近代以来,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的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洪仁?
   40、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兴办民用工业,这反映了
   A。清政府对资本主义认识逐渐加深 B。洋务运动从理想逐步回到现实
   C。洋务派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 D。洋务派内部出现了分化
   41、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依靠外国进口原料和技术人才 B。采用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生产关系 D。洋务派都是掌握实权的封建官僚
   42、下列企业中属于李鸿章办的是①安庆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福州船政局 ④上海轮船招商局 ⑤开平煤矿 ⑥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⑤
   4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最主要是由于它们
   A。产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采用机器生产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影响 D。私人投资,以生产商品为目的
   44、下列哪件事是慈禧当政时期完成的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C。完整的主权被破坏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45、决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A。由封建地主、官僚、商人转化而来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 C。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D。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
   46、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
   C。沿海首先接触西方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47、"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此材料反映的是
   A。洋商向中国企业传导技术 B。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压迫和束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 D。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压迫和束缚
   48、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在于
   A。关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方式 B。是否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要不要同西方列强"和好" D。怎样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49、中国社会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突出表现在
   A。中国海关权由外国操纵 B。中国成为侵略国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C。 中国贸易入超趋势不断增长 D。中国沿海地区被迫开埠通商
   5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军事轻经济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 51、与列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侵华战争不同,八九十年代的侵略战争
   A. 主要是由于中外贸易摩擦而引起战争 B. 由列强侵略中国邻邦而引起
   C. 目的是掠夺中国原料和占领中国市场 D. 目的是获取并扩大在华政治经济特权
   52、清政府正式向法国宣战是在
   A. 纸桥大战之前 B. 法军进攻驻越清军 C. 越北地区失陷后 D. 马尾海战失败后
   53、中法战争中马尾海战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军发动突然袭击 B. 福建水师未作准备,仓促应战
   C. "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 D.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贫穷落后
   54、首次在中国取得修筑铁路特权的国家是
   A. 日本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55、清政府正式建立台湾行省是在
   A. 1864年 B. 1883年 C. 1884年 D. 1885年
   56、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 马尾海战 B. 黄海战役 C. 丰岛战役 D. 威海战役
   57、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实行野蛮大屠杀的地点是
   A. 九连城 B. 花园口 C. 旅顺 D. 大连
   58、同治年间,一英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是①可在新界租房、永久居住;②可到九龙司地区经商;③可到汉口、九江一带游览;④可在沙市开设工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59、《中法新约》对越南的规定和《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二者本质含义均是
   A. 越南、朝鲜均取得民族独立 B. 越南、朝鲜为帝国主义所控制
   C. 清政府对外出卖领土主权 D. 帝国主义把世界已瓜分完毕
   60、德国伙同俄国法国干涉还辽,这充分说明
   A. 俄、法、德三国结成同盟 B. 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
   C. 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D.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
   61、19世纪末,列强竞相向清政府贷款的目的是
   A. 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 B. 为本国的剩余产品寻找输出市场
   C. 夺取在中国的筑路权和设厂权 D. 夺取在中国的开矿权
   62、帝国主义对租借地的统治方式是
   A. 扶持地方傀儡政权 B. 以清朝官吏为统治代理人
   C. 由军队实行军事管制 D. 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
   63、在对中国的侵略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先打开中国西南门户的是法国 B. 最先在中国取得铁路修筑权的是法国
   C. 最先享受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是俄国 D. 最先在中国抢得租借地是德国
   6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A. 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 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 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 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65、"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没有遭到列强的反对是因为
   A. 美国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B. 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C. 没有影响到列强的利益 D. 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 66、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原因是
   A. 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D. 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67、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70年代 C. 19世纪80年代 D. 19世纪90年代
   68、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的直接目的在于
   A.维护儒家正统统治地位 B. 批判儒家经典为伪学
   C.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D. 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
   69、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无关的是
   A.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西方思想的影响 D. 民族危机的加深
   70、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 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了起来 D.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71、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A. 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 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中国工商业的要求
   C. 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 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72、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 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的建议 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 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 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73、百日维新中颁布的新政没有涉及
   A. 改革财政 B. 改革军队 C. 改革教育 D. 改革政体
   74、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 爱国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B. 光绪帝和部分清朝官员
   C. 开明地主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 D. 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75、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76、以下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运动
   C.是以实现君主立宪制为政治目的 D.是以维护孔子为名,以尊祖训为实
   77、1900年春,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实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
   A. 招安诱降 B. 控制利用 C. 镇压剿灭 D. 任其发展
   78、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山东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战场 B. 帝国主义压迫清政府让袁世凯当山东巡抚
   C. 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恣意横行 D. 德国租借胶州湾
   79、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改为安抚政策 B. 义和团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C. 义和团对清朝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D. 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8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的联军统帅是
   A. 西摩尔 B. 瓦德西 C. 戈登 D. 克林德
   8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 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群众运动
   C. 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D. 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
   82、《辛丑条约》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导致了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 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8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一边穿著这种很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哪一理论的评价?
   A. 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 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C.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 义和团对民间神话中神灵的崇拜形 84、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
   A、改革官僚制度 B、顺应舆论要求 C、引进西方政体 D、维护专制皇权
   85、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的直接后果是
   A、解散了军机处 B、丧失了立宪派的支持
   C、加剧了民族危机 D、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权
   86、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是
   A、维护君主制度 B、维护君主专制 C、仿效欧美政体 D、缓和国内矛盾
   87、"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无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孙中山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之初的状况反映出当时社会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②改良主义是当时的思潮③民主革命思想违背历史发展潮流④资产阶级革命群众基础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87、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的是
   A、兴中会的成立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C、同盟会的成立 D、 三民主义的发表
   88、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89、领导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陆皓东 B、刘道一 C、黄兴 D、吴永珊(吴玉章)
   90、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有①《中外纪闻》②《游学译编》③《国闻报》④《国民报》⑤《苏报》⑥《民报》⑦《新民丛报》⑧《万国公报》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④⑤⑥ C、②④ D、①③⑦⑧

基本为零


什么是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一词,在今天已成为一个使用率相当高的概念,但要说清楚什么是人文科学,又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对于人文科学的理解,不仅是一个学科分类问题,而且是一个构造和规范学术思维空间问题。正是这样,它成为了现代哲学所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哲学才能承担起对各学科思维空间进行建构和解构、开拓和改造的任务。近...

有哪些书是介绍世界各个国家人文风情政治习俗等信息的,可以介绍一下吗...
《光荣与梦想》《百科全书》本书几乎全部囊括 《世界通史》主要为历史方面 《环球地理》杂志,报铺一般就有卖,比较厚的一本,全彩,主要为地理方。另外《中国国家地理》也不错,但是就主要只讲中国了。建议你去当当上搜一下,一搜一大把。每个国 家的文化制 度都不同,想要一本书完整的概括是不太...

什么是人文社科类书籍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图书的总称。根据查询百度百科信息显示,人文科学关注的中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关于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的问题,而人文社科类书籍是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图书的总称。

百家号人文领域和百科领域具体代表什么方面的.
百家号人文领域和百科领域具体代表: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等均为人文。百家号反映社激烈复杂政治斗争,主要新兴主阶级没落奴隶主间阶级斗争,期文化思想,奠定整封建代文化基础,古代文化着非深刻影响。春秋战期,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主制渡期,新旧阶级间,各阶级、阶层间斗争复杂...

中国的世界人文遗产有哪些?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 1.长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2.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3.明清故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4.秦始皇陵及...

百科知识有哪些
69.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柯利华是哪国人 ( 印度 ) 70. 现在美国国旗星条旗上有多少颗星 (50颗 ) 71. 世界上的哪个国家有"黄金海岸"之称 ( 加纳 ) 72. 我国高校收费完全并轨开始于哪一年 ( 2000年 ) 73. 天演论》是我国近代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翻译的? (严复) 74. 鲁迅逝世于 (1936年10月19...

人文和理工两个学科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其实,人文并不属于科学。今天我们所说的“人文科学”的英文对应词叫做“humanities”,而“humanities”根本就不属于科学(science),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与科学相对的东西。从西方古典时代以来,“humanities”主要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将它翻译为“人文学科”,...

找一本介绍中国各城市历史的书,人文,特产的书?有吗?
以及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走遍中国 百度百科-《中华文化史》百度百科-《读城记》百度百科-《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百度百科-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 ...

图解世界人文百科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图解世界人文百科》是一本由劳伦斯·菲吉耶著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6.00元,页数:2018-5-1,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解世界人文百科》读后感(一):有趣的小知识 这套书的名字叫《图解世界人文百科》,包含八本书,分别是《温暖的拥抱》、《文字的奥...

人文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传统节日算是人文环境中的一部分。人文环境主要包括文物古迹、革命活动地、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以及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例如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的人文景观)。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

宁强县19142685359: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被称为中国近代的“百科全书”的中文报纸是() -
姚戚鱼金:[选项] A. 《民报》 B. 《大公报》 C. 《文汇报》 D. 《申报》

宁强县19142685359: 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 -
姚戚鱼金: B本题考查的是旧课本的知识,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四项之中A、C两项为同阶级之间的争论,D项比B项时间要晚,因此,维新派与顽固派这场资产阶级思想与地主阶级思想的真正较量就成为最早的思想解放运动.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维新派同顽固势力论战的意义.新课本已把整个戊戌变法作为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宁强县19142685359: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梁启 -
姚戚鱼金: 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林则徐被称作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其原因是鸦片战争时期其首先了解外国舆情,积极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报和编辑《四洲志》,在鸦片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极大推动了战争之后的思想解放,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宁强县19142685359: 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洪秀全D.左宗 -
姚戚鱼金: A本题考察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本题选A.

宁强县19142685359: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标志着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姚戚鱼金: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