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作者&投稿:丛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
这是最简单的了!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荆人袭宋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循表夜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21523.html?si=1

《察今》

【原文】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捐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今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职法它的。

【原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译文】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

【原文】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译文】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上,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原文】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译文】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啊。

和《循表夜涉》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文】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没有行驶,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的吗?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

《循表夜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译文】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做好标志。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照着旧标志在深夜中涉渡。结果淹死了一千多人,三军惊哗,就像都市中的房屋倒塌一样,原先做标志的时候本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水位已经发生变化,上涨得多了,楚国人却仍然照着旧标志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啊。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时间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

这些老师上课时都讲过.

循表夜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做好标志。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照着旧标志在深夜中涉渡。结果淹死了一千多人,三军惊哗,就像都市中的房屋倒塌一样,原先做标志的时候本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水位已经发生变化,上涨得多了,楚国人却仍然照着旧标志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啊。现在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并且效法它,以它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难道不是很可悲吗?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要发生混乱,死守古代帝王的法度而不进行变革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和混乱,是不能保住国家的。社会变迁了,时代发展了,变法是合时宜的。这就好比良医治病,病情千变万化,药也要千变万化。如果病情已经发生变化,而药却没有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如今就会变成短命的人了。所以凡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的事了。

寓意是: 凡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荆人袭宋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 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

吕氏春秋的解释
吕氏春秋的解释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共同编写。为杂家代表 著作 。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当时秦国统一 天下 、治理 国家 提供 思想 武器,也保存了先秦各家的 许多 资料,以及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等。 词语分解 吕氏的解释 .指 春秋 吕尚 的 后代 。 周武王 封 ...

吕氏春秋是什么时期的著作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在经商期间,遇到了流亡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当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艰难,吕不韦很...

吕氏春秋是一部什么著作
《吕氏春秋》是约公元前239年,战国的古代著作,作者是吕不韦及其门客。《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

吕氏春秋是什么
《吕氏春秋》中国战国末年,吕不韦组织门下学者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 。又称《吕览》 。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6卷,160篇 ,计20余万言 。该书宗主道家,取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舍其消极避世的成分,兼采儒、墨、法、兵诸家之长,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约公元前239年,战国的古代著作,作者是吕不韦及其门客。《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

历史上吕不韦的战国的,为什么他的书叫《吕氏春秋》
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不韦是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秦国.吕不韦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秦昭王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后来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丞相.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

吕氏春秋又称什么,是什么时期?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吕氏春秋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春秋左传和吕氏春秋区别
1、形式不同:《春秋左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而《吕氏春秋》则是一部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1、内容不同:《春秋左传》是左丘明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主要是一部史书,内容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而《吕氏春秋》则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

春秋和吕氏春秋区别
春秋和吕氏春秋区别:吕氏春秋和春秋的区别是作者及成书朝代不同、宗旨不同、历史意义不同。作者及成书朝代不同 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吕不韦及其门客编写的相当于百科全书一类的文集,几乎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涉及,内容五花八门,而且编排的组织体系非常的严密。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春秋时期孔子修订的一...

宛城区15234498917: 吕氏春秋 - 搜狗百科
从滕尤尼:[答案]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中国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代丞相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

宛城区15234498917: 吕氏春秋内容 -
从滕尤尼: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

宛城区15234498917: 吕氏春秋是什么 -
从滕尤尼: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相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派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纪共计60子篇.八览各览有论文8篇,《有始览》缺一篇,共计63子篇.六论每论有6篇,共计36子篇.加上十二纪末的《序意》一篇,全书计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

宛城区15234498917: 吕氏春秋简介 -
从滕尤尼: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 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它是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年写 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宛城区15234498917: 求《吕氏春秋》的简介 -
从滕尤尼:[答案]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察今》简称《吕览》,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夕.吕不韦是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秦国.吕不韦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秦昭王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后来继位为秦庄襄王后,...

宛城区15234498917: 简单介绍一下《吕氏春秋》 -
从滕尤尼: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宛城区15234498917: 吕氏春秋是怎样的一本书 -
从滕尤尼:[答案]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

宛城区15234498917: 吕氏春秋是什么内容 -
从滕尤尼: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食客三千人所著.以易学、阴阳、五行、干支文化思想为总纲,融合众家所长、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农业各方面的理论体系,肯定并尊崇揆天道、察地道、览人情的顺天应人思想,同时又更加主张去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积极有为地进行社会活动.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三个部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约二十万字.十二纪主要论述天时,八览主要论述人事,六论则主要阐释地理.知识范围涉及易学、阴阳、五行、干支、养生、军事学、政治学、音律、星象、农业生产、气象、自然、历史、地理、工艺、机械等多个方面~

宛城区15234498917: 求吕氏春秋简介,简要一点,50~100字左右,不要太多, -
从滕尤尼:[答案]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