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孝庄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蒸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孝庄是个怎样的人?~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3月28日),布木布泰出生。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其姑哲哲为大福晋。
  后金天聪初,皇太极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但当时没有东宫福晋,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其姑哲哲。
  天聪三年正月初八日生皇四女雅图(后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
  后金天聪六年二月,巴雅尔戴青之女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嫁皇太极为东侧妃,称东宫福晋。布木布泰在后宫地位排到第三位。
  天聪六年二月十二日生皇五女阿图(后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
  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皇七女(后封为固伦淑哲长公主)。
  后金天聪八年八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窦土门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嫁皇太极为侧妃
  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初七日,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以不遂汗意,被改嫁给大臣叶赫部德勒格尔台吉之子南褚。
  后金天聪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皇太极,宠冠后宫。
  后金天聪九年七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囊囊大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嫁皇太极。
  布木布泰之姐海兰珠、林丹汗遗孀陆续嫁与皇太极,使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下降。
  受封庄妃
  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一家就有三位。布木布泰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在皇太极生前,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在后宫中受到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
  中宫-清宁宫皇后,称国君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即孝端文皇后,是孝庄文皇后之姑),居首位。
  东宫-关雎宫宸妃,称东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即敏惠恭和元妃,是孝庄文皇后之姐),居第二位。
  西宫-麟趾宫贵妃,称西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即懿靖大贵妃),居第三位。
  次东宫-衍庆宫淑妃,称东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即康惠淑妃),居第四位。
  次西宫-永福宫庄妃,称西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居第五位。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年03月15日)在盛京(今沈阳)皇宫的永福宫生皇九子福临。
  尊为太后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其子福临即位,改年号为“顺治”,与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
  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今北京)。
  顺治八年二月,世祖亲政,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世祖崩,皇三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昭圣太后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
  去世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昭圣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康熙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
  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

  人物评价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雍正皇帝评价孝庄皇后。皇太极把她看作一位聪明颖慧,贤达有为的贤内助;顺治帝福临则把她看做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亲;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历代女子中,我对孝庄敬重有加,其贤德为后宫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才能卓越,又为正统所出,不被世人所斥”.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威合国之衅”,这是《清史稿·后妃传》对清代皇妃总评中的一句话。综而观之,自然有粉饰之虞。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用到孝庄皇后身上,应该说是丝毫不过誉的。所以,孝庄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家闺秀、母仪天下的典范。
  孝庄,对丈夫,她伺候的无微不至;对情人,她始终念念不忘;对儿子,她是慈母胸怀 ;在中国历史上,其贤德恐只有宋神宗时垂帘听政的宣仁太后可比,此在国史上已是定论 。
  《清史稿》中有这样的评价: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一、政治婚姻中的配角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既定国策。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有封号的就有三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之姐)及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封为永福官庄妃。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后宫统摄一切的是她姑妈,而受到皇太极专宠的则是她姐姐宸妃。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大喜。洪承畴是明朝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她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人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由于孝庄经常留意参预清廷的政治活动,她的政治素质和才能得到了磨炼,很快脱颖而出。当重大政治事变突然发生的时候,这种才能就明显地显示出来了。   二、立储斗争   崇德八年夏,清军大战松锦告捷后,国势大张,气象日上。皇太极踌躇满志,正擘划下一步战略,天不假年,八月九日在突发脑溢血,暴死于清宁宫。帝王暴卒,向来容易引起政治动乱。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在繁琐的丧仪背后,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   努尔哈赤生前曾规定,他的继承人必须由满洲贵族公议,从八大议政贝勒中推选,八大贝勒“同心谋国”,其中以军功昭著的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及侄子阿敏轮月执政,朝贺时兄弟四人并排南面坐——这是一种原始军事民主制的残余。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打破了这个框框,皇帝南面独坐,独操大权。唯其如此,皇帝的称号对于跻身于最高权力圈、很有可能得到它的人们来说,更加具有诱惑力。   暗中动作的双方很快明朗化: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三十四岁,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拥有父亲亲将的两黄旗和伯父代著镶红旗、堂叔济尔哈朗镶蓝旗的拥护和支持;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三十二岁,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得元朝传国玺归献皇太极,迫降朝鲜,用兵把握分寸,颇合用武之道,很得皇太极倚重和信赖,继位的呼声很高,拥护者有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锋和正、镶两白旗将领。   正、镶两黄旗将领盟誓,宁可死作一处,坚决要立皇子;而正、镶两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们跪劝多尔表立即即位:“汝不即立,莫非畏两黄旗大臣乎?”“两黄旗大臣愿立皇子即位者,不过数人尔!我等亲戚咸愿王即大位也!”串连、游说、盟舍、劝进,频繁的活动,导致了双方严重的对立。八月十四日,皇太极死后第五天,崇政殿诸王大会,彼此终于摊牌了!这天大清早,两黄旗大臣盟誓大清门前,命令本旗巴牙喇(天子禁军)张弓戴甲,环立宫殿。会议开始之前,黄旗大臣悉尼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会议一开始,年高辈尊的代善首先发言;“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见气氛如此,料大位必囊中物,欲擒故纵,起身逊谢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说完离开会场。豪格一谦让,阿济格、多锋乘机劝多尔衮即位,年老的代善不愿得罪锐气方刚的多尔衮,态度骑墙地说:“睿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两黄旗大臣沉不住气了,佩剑而前,说:“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有人提出立代善,老头子不愿陷入旋涡,一说:“吾以帝兄,当时朝政,尚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说完退场,阿济格也跟随而去。两黄旗大臣怒目相向,多铎默无一言,会议眼看陷于僵局。多尔衮发言:“虎口王即让而去,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仇)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固)山军兵,否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这是二个折中方案,皇子嗣位,两黄旗天子亲兵的地位保持不变,。因此两黄旗大臣不再坚持立豪格。转附多尔衮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祭祖祷天、集体盟誓,六岁的小娃娃福临被扶上了皇帝宝座、改元顺治。   多尔衮对皇位早已垂涎,为什么关键时刻主动放弃?缺乏与家格抗衡的力量?未必。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   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孝庄无疑是明白内乱会造成什么危害的,一要使双方的对立缓和,只有异中求同,一使双方的要求都得到部分满足——既要满足两黄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又要使多尔衮的权力欲望不致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扶立幼主;当时年纪幼小的皇子有四五个,谁来占踞天子宝座?孝庄施展手腕。笼络多尔衮,使多尔表采纳了她的方案,把她儿子福临抱上了御座。   孝庄如何笼络多尔衮?官修的史书实录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私家著述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有的研究者认为孝庄向多尔衮献出了自己。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一位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
据有关史料记载,孝庄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7年1月),姓博尔济特氏,名布木布泰。她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乃贝勒寨桑之女。其十三岁时,嫁于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为妻。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大清称帝,封其为永福宫庄妃。后人根据其死后谥号称之为孝庄。崇德三年,她生皇九子福临,而后福临嗣帝位,是为顺治,孝庄被尊为皇太后。再后,其孙玄烨又嗣帝位,是为康熙,又被尊为太皇太后。由于她是皇太极的妃子,而皇太极的谥号是太宗文皇帝,又因其儿子和孙子均是皇帝,所以史称“孝庄文皇后”,一般也称之为孝庄。
孝庄天质姿丽,性坚毅,喜读书,聪明能干,多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她就是得力助手,“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佐太宗文皇帝肇造培基”。协助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事功,继续统一女真各部,连续对朝鲜及明朝用兵,稳固了皇太极的统治地位,为进入关内奠定了基础。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在未及确立继承人的情况下,因暴疾而逝。是时,孝庄方32岁,面对“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的复杂争斗局势,她从容不迫,施展谋略,争取各方支持,终于由其子福临继位。当福临入北京称顺治帝之后,她全力扶持其治国理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病逝,由玄烨继位,她又精心抚育培养玄烨,授以治国方略,指导处理各种政务,终使康熙成为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代君主。
至康熙二十六年九月,操劳一生的孝庄因病辞世,享年75岁。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又经顺治一朝,再至康熙朝前期,这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活里,在整个清朝统治集团中,孝庄可谓是一个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历史人物,她为清朝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是一位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
在险象丛生中扶助顺治继位并亲政如前所述,当1643年皇太极暴卒而逝时,由于未及确立皇位继承人,在满族贵族诸王兄弟之间,引起激烈的争夺王位之争。那时,最有权势和实力的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都有夺取皇位的欲望,且旗鼓相当,相互不服,如不妥善解决,满族就有可能发生内讧与分裂。为此,孝庄在孝端皇后的支持下,利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权力之争,巧妙周旋,左右说服,使多尔衮与豪格势单力薄,难以服众,双方不得不达成妥协,提出由皇太极之九子、年方6岁的福临继位,并议定八旗军兵,由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各掌其半,左右辅政,待福临年长后,立即归政。这一折衷方案,既使福临继承了皇位,也避免了清政权因内争而导致分裂,对于入关前夜的清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着。
顺治元年五月(1644年6月),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同年9月孝庄陪同顺治进入北京,福临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定都北京。然而,多尔衮由于战功卓著,权势越来越大,根本不把年幼的顺治放在眼里,明目张胆地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谋占皇位之心不死,时刻威胁着顺治的地位。为此,孝庄又施展谋略,对多尔衮软硬兼施,既笼络,又控制。一方面尽量让其致力于清朝的统一大业,服务于顺治帝的统治,连续封其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使之位高权重,满足其欲望;另方面又设法牵制其野心膨胀,利用各种力量不使其谋位之心得逞,直至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病逝,顺治帝开始亲政。
顺治亲政时,也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孝庄既是母后,也是他强有力的保护者和导师,而尽力辅政。为尽快扫清明残余势力及各种抗清力量,她百般笼络一批有实力的汉族上层势力,设法使已归顺清朝的孔有德、吴三桂、耿精忠等效忠清朝,为他们封王进爵。还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以郡主视之,招为义女。又把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联姻结亲手段,对之既拉笼,又控制。另外,由于清初的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灾民流离失所,社会极不安定。为此,孝庄在宫中一再提倡节俭,并多次将宫中节余银钱赈济灾民。这既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也有利于稳固顺治的统治地位。清初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尖锐的满、汉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满族内部的权益均衡的冲突。在如此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的形势下,清朝能较快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孝庄对顺治的辅佐则功不可没。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孝庄与顺治母子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与隔阂。孝庄作为崛起于东北一隅的满族贵族女性,有较浓厚的满汉之别的民族观念,总希望能更多地维护满族的旧俗旧制。她利用满蒙联姻的传统,为顺治的后宫挑选了多名蒙族的妃子,还将自己的侄女、侄孙女先后封为顺治的皇后。然而,顺治作为新一代满族贵族,则比较崇尚汉文化,又是一个富有感情的性情中人,他力求婚姻上的自主,不喜欢孝庄为她选定的后妃,却偏偏钟情于自己喜爱的董鄂氏。遗憾的是董鄂氏却年轻早逝,致使遭受感情沉重打击的顺治,心灰意冷,不理朝政,一心皈依佛门。这些都使孝庄极为失望和不悦。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在郁郁寡欢中,感染天花而病逝。孝庄在极度悲痛中,又把心思精力全部转移到新的皇位继承人玄烨身上。
精心培育和辅佐康熙继位治国顺治去世之后,在孝庄的主持下,宣布先帝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玄烨继位,是为康熙皇帝。康熙失父之哀刚刚过去,十岁时又失去了生身之母。孝庄本来就十分疼爱孙儿玄烨,眼看着爱孙先后失去父母,对之更加爱护关心,义无反顾地担当了对他的抚育培养之责。正如玄烨日后所回忆:“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见《清圣祖御制文二集》)。可见,孝庄对玄烨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都悉心照料,而且十分严格,完全按照帝王的标准训练这个爱孙。为使玄烨自幼就接受满族文化教育,她又指示自己依赖的侍女苏嘛喇姑,既照料玄烨的生活,又教他说、写满语、满文。同时又让其入书房,请名师讲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且“必使字字成诵,从不敢自欺”,养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在学习满汉文化的同时,孝庄还灌输“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的思想,让侍卫教练玄烨的骑射本领,如同读书写字一样,日有课程,终使玄烨弓马娴熟,箭不虚发,深深理解“念祖宗以来,以武功定暴乱,文德致太平,岂宜一日不事讲习”,而发奋学习文韬武略,为日后亲政治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由于康熙年幼继位,因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龙、鳌拜四大臣辅政。孝庄也教导玄烨参加辅臣议政,学习执政经验,并经常向玄烨灌输“得众则得国”的治国思想,要求玄烨“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时刻谨慎,勤于朝政,以巩固其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基业,逐渐使玄烨在政治上成熟起来。由于辅政四大臣中的鳌拜思想顽固守旧,且独断专横,擅自弄权,康熙显然不满,终于在康熙八年,智擒鳌拜,结束了辅政时期,由康熙正式亲政。
康熙亲政之后,有关军国大事,仍常常向孝庄请教商议,正像《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中所说:“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因此,孝庄在世时,康熙朝前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孝庄多参与谋划决策。如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当三藩作乱时,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严重威胁京师的安全,康熙十分忧虑。孝庄则适时向康熙推荐说:“图海才能出众,盍任之”,康熙即诏图海“授以将印”,领兵前往,很快平定布尔尼叛乱,使局势转危为安。
康熙晚年曾深情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康熙对祖母也一往情深,他几乎每天上朝前,下朝后,都要到孝庄那里请示问安。当孝庄病重时,康熙精心侍奉,日夜不离。孝庄病逝后,康熙几乎痛不欲生。康熙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有所为的封建君主,与孝庄的精心培育辅佐密不可分。
关于“太后下嫁”
的历史疑案在电视剧《孝庄秘史》及一些清代宫廷轶闻、野史演义、笔记小说中,都曾绘声绘色,十分具体地描述了有关太后下嫁于多尔衮的传说,而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呢?应该说这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至今在清史学界也仍然是肯定者有之,持怀疑否定者亦有之。
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此词写于顺治七年,以当时人记当时事,似有所据,何况多尔衮于顺治五年已称“皇父摄政王”,慈宁宫又是孝庄皇太后的寝宫,词中说慈宁宫中张灯结彩,喜气盈盈地举行婚礼,显然是指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当与太后下嫁有关;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似乃暗指多尔衮迫使太后与之为婚;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其四,满族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素有兄终弟及、弟娶兄嫂之旧俗,即使有下嫁事,亦不违伦理道德。
但老一辈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第二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
然而,孟森先生之说并未成为定论,胡适先生读过孟森的《太后下嫁考实》后,曾致书诘难,认为孟文“未能完成释皇父之称的理由”,“终嫌皇父之称似不能视为仲父、尚父一例”。此后,无论是1949年之前,或者是新中国成立后,仍不断有学者对“太后下嫁”之说,发表持肯定性的看法,不过却也没有摆出更确凿的实证。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太后下嫁”之说,似仍可作为历史疑案存疑。但不管此说能否成立,都不影响孝庄文皇后作为一代杰出女性的历史地位。

孝庄太后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回答者:kangroo696969 - 秀才 三级 1-15 16:05

--------------------------------------------------------------------------------

一位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
据有关史料记载,孝庄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7年1月),姓博尔济特氏,名布木布泰。她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乃贝勒寨桑之女。其十三岁时,嫁于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为妻。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大清称帝,封其为永福宫庄妃。后人根据其死后谥号称之为孝庄。崇德三年,她生皇九子福临,而后福临嗣帝位,是为顺治,孝庄被尊为皇太后。再后,其孙玄烨又嗣帝位,是为康熙,又被尊为太皇太后。由于她是皇太极的妃子,而皇太极的谥号是太宗文皇帝,又因其儿子和孙子均是皇帝,所以史称“孝庄文皇后”,一般也称之为孝庄。
孝庄天质姿丽,性坚毅,喜读书,聪明能干,多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她就是得力助手,“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佐太宗文皇帝肇造培基”。协助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事功,继续统一女真各部,连续对朝鲜及明朝用兵,稳固了皇太极的统治地位,为进入关内奠定了基础。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在未及确立继承人的情况下,因暴疾而逝。是时,孝庄方32岁,面对“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的复杂争斗局势,她从容不迫,施展谋略,争取各方支持,终于由其子福临继位。当福临入北京称顺治帝之后,她全力扶持其治国理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病逝,由玄烨继位,她又精心抚育培养玄烨,授以治国方略,指导处理各种政务,终使康熙成为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代君主。
至康熙二十六年九月,操劳一生的孝庄因病辞世,享年75岁。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又经顺治一朝,再至康熙朝前期,这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活里,在整个清朝统治集团中,孝庄可谓是一个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历史人物,她为清朝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是一位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
在险象丛生中扶助顺治继位并亲政如前所述,当1643年皇太极暴卒而逝时,由于未及确立皇位继承人,在满族贵族诸王兄弟之间,引起激烈的争夺王位之争。那时,最有权势和实力的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都有夺取皇位的欲望,且旗鼓相当,相互不服,如不妥善解决,满族就有可能发生内讧与分裂。为此,孝庄在孝端皇后的支持下,利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权力之争,巧妙周旋,左右说服,使多尔衮与豪格势单力薄,难以服众,双方不得不达成妥协,提出由皇太极之九子、年方6岁的福临继位,并议定八旗军兵,由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各掌其半,左右辅政,待福临年长后,立即归政。这一折衷方案,既使福临继承了皇位,也避免了清政权因内争而导致分裂,对于入关前夜的清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着。
顺治元年五月(1644年6月),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同年9月孝庄陪同顺治进入北京,福临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定都北京。然而,多尔衮由于战功卓著,权势越来越大,根本不把年幼的顺治放在眼里,明目张胆地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谋占皇位之心不死,时刻威胁着顺治的地位。为此,孝庄又施展谋略,对多尔衮软硬兼施,既笼络,又控制。一方面尽量让其致力于清朝的统一大业,服务于顺治帝的统治,连续封其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使之位高权重,满足其欲望;另方面又设法牵制其野心膨胀,利用各种力量不使其谋位之心得逞,直至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病逝,顺治帝开始亲政。
顺治亲政时,也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孝庄既是母后,也是他强有力的保护者和导师,而尽力辅政。为尽快扫清明残余势力及各种抗清力量,她百般笼络一批有实力的汉族上层势力,设法使已归顺清朝的孔有德、吴三桂、耿精忠等效忠清朝,为他们封王进爵。还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以郡主视之,招为义女。又把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联姻结亲手段,对之既拉笼,又控制。另外,由于清初的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灾民流离失所,社会极不安定。为此,孝庄在宫中一再提倡节俭,并多次将宫中节余银钱赈济灾民。这既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也有利于稳固顺治的统治地位。清初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尖锐的满、汉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满族内部的权益均衡的冲突。在如此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的形势下,清朝能较快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孝庄对顺治的辅佐则功不可没。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孝庄与顺治母子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与隔阂。孝庄作为崛起于东北一隅的满族贵族女性,有较浓厚的满汉之别的民族观念,总希望能更多地维护满族的旧俗旧制。她利用满蒙联姻的传统,为顺治的后宫挑选了多名蒙族的妃子,还将自己的侄女、侄孙女先后封为顺治的皇后。然而,顺治作为新一代满族贵族,则比较崇尚汉文化,又是一个富有感情的性情中人,他力求婚姻上的自主,不喜欢孝庄为她选定的后妃,却偏偏钟情于自己喜爱的董鄂氏。遗憾的是董鄂氏却年轻早逝,致使遭受感情沉重打击的顺治,心灰意冷,不理朝政,一心皈依佛门。这些都使孝庄极为失望和不悦。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在郁郁寡欢中,感染天花而病逝。孝庄在极度悲痛中,又把心思精力全部转移到新的皇位继承人玄烨身上。
精心培育和辅佐康熙继位治国顺治去世之后,在孝庄的主持下,宣布先帝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玄烨继位,是为康熙皇帝。康熙失父之哀刚刚过去,十岁时又失去了生身之母。孝庄本来就十分疼爱孙儿玄烨,眼看着爱孙先后失去父母,对之更加爱护关心,义无反顾地担当了对他的抚育培养之责。正如玄烨日后所回忆:“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见《清圣祖御制文二集》)。可见,孝庄对玄烨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都悉心照料,而且十分严格,完全按照帝王的标准训练这个爱孙。为使玄烨自幼就接受满族文化教育,她又指示自己依赖的侍女苏嘛喇姑,既照料玄烨的生活,又教他说、写满语、满文。同时又让其入书房,请名师讲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且“必使字字成诵,从不敢自欺”,养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在学习满汉文化的同时,孝庄还灌输“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的思想,让侍卫教练玄烨的骑射本领,如同读书写字一样,日有课程,终使玄烨弓马娴熟,箭不虚发,深深理解“念祖宗以来,以武功定暴乱,文德致太平,岂宜一日不事讲习”,而发奋学习文韬武略,为日后亲政治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由于康熙年幼继位,因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龙、鳌拜四大臣辅政。孝庄也教导玄烨参加辅臣议政,学习执政经验,并经常向玄烨灌输“得众则得国”的治国思想,要求玄烨“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时刻谨慎,勤于朝政,以巩固其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基业,逐渐使玄烨在政治上成熟起来。由于辅政四大臣中的鳌拜思想顽固守旧,且独断专横,擅自弄权,康熙显然不满,终于在康熙八年,智擒鳌拜,结束了辅政时期,由康熙正式亲政。
康熙亲政之后,有关军国大事,仍常常向孝庄请教商议,正像《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中所说:“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因此,孝庄在世时,康熙朝前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孝庄多参与谋划决策。如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当三藩作乱时,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严重威胁京师的安全,康熙十分忧虑。孝庄则适时向康熙推荐说:“图海才能出众,盍任之”,康熙即诏图海“授以将印”,领兵前往,很快平定布尔尼叛乱,使局势转危为安。
康熙晚年曾深情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康熙对祖母也一往情深,他几乎每天上朝前,下朝后,都要到孝庄那里请示问安。当孝庄病重时,康熙精心侍奉,日夜不离。孝庄病逝后,康熙几乎痛不欲生。康熙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有所为的封建君主,与孝庄的精心培育辅佐密不可分。
关于“太后下嫁”
的历史疑案在电视剧《孝庄秘史》及一些清代宫廷轶闻、野史演义、笔记小说中,都曾绘声绘色,十分具体地描述了有关太后下嫁于多尔衮的传说,而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呢?应该说这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至今在清史学界也仍然是肯定者有之,持怀疑否定者亦有之。
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此词写于顺治七年,以当时人记当时事,似有所据,何况多尔衮于顺治五年已称“皇父摄政王”,慈宁宫又是孝庄皇太后的寝宫,词中说慈宁宫中张灯结彩,喜气盈盈地举行婚礼,显然是指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当与太后下嫁有关;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似乃暗指多尔衮迫使太后与之为婚;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其四,满族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素有兄终弟及、弟娶兄嫂之旧俗,即使有下嫁事,亦不违伦理道德。
但老一辈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第二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
然而,孟森先生之说并未成为定论,胡适先生读过孟森的《太后下嫁考实》后,曾致书诘难,认为孟文“未能完成释皇父之称的理由”,“终嫌皇父之称似不能视为仲父、尚父一例”。此后,无论是1949年之前,或者是新中国成立后,仍不断有学者对“太后下嫁”之说,发表持肯定性的看法,不过却也没有摆出更确凿的实证。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太后下嫁”之说,似仍可作为历史疑案存疑。但不管此说能否成立,都不影响孝庄文皇后作为一代杰出女性的历史地位。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太后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古特,名布木布泰,公元1613年3月28日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13岁那年,嫁给了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她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

孝庄皇后是我国古代—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她在民族矛盾及满洲贵族内部斗争十分复杂的形势下,先后拥立两位小皇帝(六岁的儿子福临、八岁的孙儿玄烨)登基继位;协助三朝(皇太极、顺治、康熙)皇帝统理朝纲,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恢弘伟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她没有任何政治头衔,也不要政治名义,虽然朝臣一再奏请她“垂帘听政”;她只以一位妻子(妃)、母亲(皇太后)、祖母(太皇太后)的自然身份,在幕后默默地奉献心血、智慧和才能。不论她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都全部归功于丈夫、儿子、孙子。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终年七十五岁。葬入清东陵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http://www.yunyou.cn/bbs/printpage.asp?BoardID=7&ID=893


对孝庄太后来说一个多尔衮顶十个壮士!
每天晚上需要十个男人来满足自己。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这件事,孝庄太后经常让人用布围着车子运送中国男人进宫。她的所作所为,与晋代贾太后贾南风如出一辙。后来多尔衮得了孝庄皇太后的宠信,得以独侍孝庄太后。多尔衮不仅能让孝庄皇太后满意,而且还绰绰有余,真是奇迹。有一个叫邢的汉兵,由周思农负责...

历史上权倾朝野女人有哪些,哪些人落得个千秋臭名?
吕雉、武则天、孝庄、慈禧,如果谁一点都不讨人喜欢的话,这一票我决定投给慈禧。我们一个一个来说,吕雉是刘邦的皇后,其实吕雉她爹本来就是当官的,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还是一介白衣,所以也算是共患难了。历史上吕雉做过最残忍的事就是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其他方面还可以。01、武则天,夺取了李唐...

孝庄不得皇太极宠爱因一致命缺点,为何康熙扫墓不祭宸妃?
孝庄是骄傲的,在现代决对是个不用依赖男人的女强人,可惜生活在古代,她不想做一个依附皇太极的小女人,她活出了自己的个性,但也正是如此,让她得不到皇太极的宠爱,在后宫的漫漫生活,看着丈夫宠爱自己的姐姐。所以这件事在孝庄心里一直是根刺,孝庄也很少去祭拜海兰珠,顺治心里也不是很喜欢这个...

孝庄太后为什么没有与皇太极合葬?
孝庄的姑姑孝端皇后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嫁给皇太极的。所以,皇太极和孝庄谈不上有多少真情,只是政治需要而已。皇太极真正爱的人是宸妃。宸妃就是海兰珠。在26岁时嫁给皇太极,两人一见倾心,形影不离。皇太极亲自为海兰珠的寝宫题名“关雎宫”,封为四妃之首。不久,海兰珠在皇太极的专宠下,生下了一个皇子...

谁可以称为是明朝的孝庄皇后,为君王哭瞎了一只眼,一生坎坷却受尽宠爱...
在明朝对战瓦刺的战争中,朱祁镇皇帝亲征瓦刺却无奈被俘虏在土木堡。在这局面之中,钱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后泪流满面并且泪流不止,终于将自己的眼哭瞎了一个,而她也始终天天祈祷,心中祈祷着上天能够将他早日回归来。过了几天之后,瓦刺终于将英宗放了回来,但此时他的弟弟已经登上了王位,并不想将...

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康熙为什么至死都没将她下葬?
而且孝庄还提到,皇太极是葬在关外,满清的的发起地,如果要将自己尸体运送到那边是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最后孝庄的一生陪伴最多的是顺治康熙父子,所以她不想离他们两个太远。康熙就直接在孝陵附近重建了一个慈宁宫,也就是孝庄太后生前居住的宫殿,将孝庄太后停尸在那里,还命名为暂安奉殿。没想到这个...

<<孝庄秘史>>剧情分集介绍
第1集 深夜的紫禁城内,一头银发的孝庄皇太后(大玉儿)回想起与丈夫皇太极、情人多尔衮、儿子顺治帝,纠葛一生的爱恨情仇,她不禁自问:我是谁的女人?这辈子,我最爱的是谁,丈夫、情人、还是大清?幸运的是,他们都曾经爱过我,不幸的是,我不能只爱他们任何一个!想当年,年少的她与苏茉尔在蒙古草原巧遇一位喇嘛,喇嘛...

女友给我说孝庄是想表达什么
楼主还是贴子请不要在此帮忙,这个东西最好不要去猜测,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验证,如果你仍然对她有感觉,于是去澄清这件事情,即使你没有对她的感觉如果这是真的,她对你说,你至少说明她的心脏,她需要你的安慰,如果不是真的,你需要了解你,至于怎么说,你觉得现在你看到房东有什么关系起来,不用...

孝庄一生几个男人
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为什么毒死顺治大清皇帝顺治帝大家对他多有了解,当年顺治帝一心想要出家,在他心中所有的荣华富贵和权利都不重要。当顺治帝想要出家之后孝庄太后曾经出面劝阻,但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传说此后孝庄准备毒死顺治帝,哪怕他是皇帝。其实孝庄毒死顺治帝的...

手握大权,野心勃勃的鳌拜,竟然因为一个女人选择低头不谋反,这个女人有...
因为康熙八岁上位,鳌拜就觉得康熙年纪轻轻什么都不懂,一直有什么事情都擅自做主,把康熙的权力“架空”,让康熙成为名存实亡的君主。后来随着康熙渐渐长大,也开始办理政务,鳌拜却依旧康熙皇帝当孩子看待,逐渐引发了康熙的强烈不满。康熙想除掉鳌拜,孝庄一直劝康熙帝沉住气,等待合适的时机,帮康熙出谋...

侯马市15914806133: 你觉得孝庄太后是怎么样一个人物? -
依沈枣仁: 孝庄是一个:阴险毒辣,善于把握时机,懂得隐忍,而又政治权术高超,知道进退的人.唯一就是不像个女人.再多几个这样的女人,男人就别活了.或者直接让他殉葬.

侯马市15914806133: 孝庄皇后是怎样的一个女人?
依沈枣仁: 孝庄性格沉毅,临事处置果敢.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打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拉拢汉军将领. 康熙即为,尊孝庄为太皇太后,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时有四辅政大臣,鳌拜专权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权.孝庄太后鼎力支持康熙,于康熙八年,一举粉碎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平定三藩之乱,孝庄皇太后亦全力支持,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又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银钱赈济灾民. 至于是否下嫁多尔衮,至今尚无明确定论,存疑.

侯马市15914806133: 康熙时期的孝庄太后人物形象赏析.一定是康熙时期. -
依沈枣仁: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雍正皇帝评价孝庄皇后.皇太极把她看作一位聪明颖慧,贤达有为的贤内助;顺治帝福临则把她看做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

侯马市15914806133: 孝庄皇太后是怎样一个人? -
依沈枣仁: 是一个很有雄心壮志的女人.

侯马市15914806133: 孝庄太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依沈枣仁: 抚佐皇太极,将顺治,康熙服上皇位,智斗铁目耳.

侯马市15914806133: 你认为清朝孝庄太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依沈枣仁: 幕后政治家,其情怀与风度无与伦比

侯马市15914806133: 关于孝庄皇太后的生平及故事. -
依沈枣仁:[答案] 本人对孝庄皇后有一种莫名的崇拜,看到不少有关孝庄的评论,但是历史是应该用事实累积的,不是靠一些野史外传.有些人甚至说 招降吴三桂是孝庄出马,可笑.为了避免太大的偏差,送出以下资料: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

侯马市15914806133: 孝庄皇太后是个怎样的人?
依沈枣仁:美貌与智慧、胆囊一身的传奇女子,她不输于男儿的本色,权高皇帝但不称帝.是满清入关的第一个太后.

侯马市15914806133: 你们怎么看待孝庄皇太后 -
依沈枣仁: 一个不知道廉耻为何物的野蛮民族的女人,其夫,情人,和其儿子都是我们汉民族的仇人,是文明倒退的制造者,是文明的毁坏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间接支持者,只有满清的走狗才会高度评价她.

侯马市15914806133: 评价《孝庄秘史看完了孝庄秘史》心潮澎湃好像有好多感想但是又不
依沈枣仁: 在吕后、武则天、孝庄、慈喜这四位女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孝庄了,她是一个神秘的女人,有着倾国的容貌,有着让人羡慕的权利,在外人内看来,她好象是一 个幸福的女人,可是那就错了,她不幸福,她的内心很复杂,她敬重她的男人,渴望她的情人,深爱她的儿子,她真的很不容易,她自己也很矛盾.在权利与感请的面前她选择了前者,在权利与亲情的面前她又是选择了前者.她很了不起,也许是真的无情,那不大可能,也许是为了大清的江山吧、、、、、、、、、、 但同时她也是一 个失败的女人,她对不起深爱她的皇太极、对不起深爱她的多尔滚、对不起深爱她的顺治帝 电视剧不等于历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