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器的构造

作者&投稿:乌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环形器的构造原理????~

基本原理:与光隔离器相似
光隔离器的工作原理:起片器使入射光的垂直偏振分量通过,调整法拉第旋转器的磁场强度,使偏振面旋转45度,然后通过检偏器。反射光返回时,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又一次旋转45度,正好与入射光偏振面正交,因此受到隔离。

光环行器:一种多端口的具有非互易特性的光器件。光信号由任一端口输入时,都能按图示的数字顺序从下一端口以很小的损耗输出,而该端口通向所有其他端口的损耗都很大,成为不相通端口。要求环行器相通端口间的插入损耗小(例如1至2dB),不相通端口间的隔离度大(例如30dB)。
详见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050739/9044573.htm

月球离地球只有384400千米嫦娥一号
动态信息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 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 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 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36卫星指控转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太阳帆板打开
2007年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完成第一次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007年10月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第二次变轨后,将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10月29日17时33分左右,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
10月31日17时25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明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搭载歌曲

“嫦娥一号”将搭载歌曲31首,发射成功后,通过电视和广播可接收到卫星传回来的歌曲,不过不提供下载服务。

31首播放歌曲清单:

1 《谁不说俺家乡好》
2 《爱我中华》
3 《歌唱祖国》
4 《梁山伯与祝英台》
5 《我的祖国》
6 《走进新时代》
7 《二泉映月》
8 《黄河颂》
9 《青藏高原》
10 《长江之歌》
11 《在希望的田野上》
12 《春天的故事》
13 《七子之歌》
14 《我的中国心》
15 《高山流水》
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7 《阿里山姑娘》
18 《贵妃醉酒》选段
19 《难忘今宵》
20 《歌声与微笑》
21 《春节序曲》
22 《半个月亮爬上来》
23 《游园惊梦》选段
24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25 《良宵》
26 《十二木卡姆选曲》
27 《东方之珠》
28 《在那遥远的地方》
29 《我是中国人》
30 《但愿人长久》
31 《We Are Ready》

特别选用曲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东方红》

发射步骤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1)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3)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4)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5)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历史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1)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计划将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相关资料

为月球画像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观测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在即,民众亲睹“嫦娥奔月”的热情与日俱增。记者从组织参观此次发射活动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获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报名参观。同时,此前预定的800元参观门票票价有可能会向上调整。

发射初定2007年10月24日18:05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已“站”上发射塔

10月17日下午,记者驱车自西昌市城区出发,沿西南方向上泸黄高速公路。沿途,不时可见火箭雕塑以及“卫星城”等标语。约35分钟后,汽车自漫水湾镇下泸黄高速公路,拐上一条柏油简易公路。当地人把进这条简易公路称之为“进沟”,不知是否与卫星发射基地在山沟沟有关。

发射中心17日戒备森严,18日可参观

由于卫星发射在即,卫星发射中心10月17日全天禁止游客参观。

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石雕前,远远可看见一幢高大的建筑。当地人介绍,那就是即将发射的“嫦娥一号”发射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前,一名卫兵威严地站立着,另一名卫兵来回检查过往车辆、行人的证件。

据当地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10月16日和10月1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常对游客开放。

此外,“嫦娥一号”发射前,附近方圆四公里之内的居民将撤离,2.5公里内的居民必须撤离出该区域。据称,此举是为预备火箭发射万一失败,避免对附近居民造成人员伤亡。
10月17日,记者进入发射中心附近区域,距最近的卫星发射架不过200米远。站在发射中心南面的半山腰上,可见发射中心三面环山:左侧是牦牛山,右侧是峡谷口,对面的山峰较小,当地人尚未为其取名。

记者看到,高大的2号发射塔和3号发射塔分隔在两个区域。亚洲最高的2号发射塔,固定架和移动塔处于分开的状态,分别矗立在一条铁轨的两头。

最为显眼的是即将发射“嫦娥一号”的3号塔。和2号塔不同的是,3号塔是全封闭的,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没有窗户的大楼,楼顶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红色吊车。

据航天专家评价,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另外,分布在发射基地各处的6个避雷塔尖高耸入云,最长的约有70层楼高。

据了解,截至10月17日下午,用于发射“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嫦娥一号”都已经吊装上发射塔,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

记者看到,基地内车辆、人员来回忙碌着,“嫦娥一号”发射架下,数盏电灯分外闪亮,如发射时喷射出的火焰一般。

此前,为确保“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一号”的能力。
嫦娥一号”将利用上海造”激光眼”拍下首张中国版全月地形图

不论“嫦娥”奔月还是登月,首先要制作一张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制订探月计划国家的必答题,有望于本月下旬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也不例外。

记者获悉,该星搭载上海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激光高度计,将承担我国首位“探月摄影师”之责,为世人拍下第一幅拥有较高精度的中国版全月地形图。

首只太空“激光眼”

作为“嫦娥一号”最重要的载荷之一,这台激光高度计的正样产品目前已装星。在上海可以见到其初样产品,“身长”30厘米,“体重”15公斤,看上去像是一台放在铁盒子里的摄像机,但它“拍”的东西可不是平面影像,而是三维立体的。令专家自豪的是,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以往科研基础上,仅用两年时间便按时交付这只“激光眼”,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并即将成为我国首台发射进入太空的激光高度计。

激光拍照“掐秒表”

“激光眼”的制图形式非同一般,不是靠成像,而是靠“秒表”。激光高度计会向月球不断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并不断精确计时。“嫦娥一号”有了它,就好似向月亮表面一个接一个派出“光速短跑队员”,这些“运动员”一触到月面就即刻原路返回;激光高度计根据其“跑步”成绩,就能实时计算出其所跑距离,从而分辨出月面哪高、哪低,哪是山脉、哪是盆地,最终得到各处的实际海拔,合成为一幅带有月球高程的完整地形图。

按计划,在“嫦娥一号”进入环月阶段后,激光高度计便开始工作,不论月球表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论卫星处于正飞还是侧飞,都将长期开机,在200公里轨道高度上,每隔一秒发射一束激光。就这样,“嫦娥”像绕绒线球一样,围着月亮转了一圈又一圈,留下一个个激光“足印”,把月表状况统统扫描下来。

为后期着陆打基础

激光高度计技术不仅将为后期探月工程打基础,还将延伸至其它深空探测领域。美国科学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火星探测器上都采用了这种激光高度计,通过不同颜色来标定不同高度,火星地貌简洁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也为火星探测器选定最佳着陆点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

据透露,我国已开始着手火星和小行星探测论证,这类“激光眼”有望在其中发挥作用。

“嫦娥1号”将在10月24日下午6时许发射升空。有关天文空间研究方面的专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如果发生异常,可用激光摧毁

火箭里有的部件有两个或三个,允许一个或者两个零件是坏的,不影响整个火箭的正常工作。还有的设备是“双点双线的冗余”等。

另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还为火箭“减轻负担”(专业上称之为“降额设计”),采取双线设计,留有余量,保证线路安全。一般可以为设备降一半的负担。
据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些相关系统级的冗余,主要是控制系统的冗余。

记者了解到,火箭飞行时,有一个测量系统测量其位置、速度等。其计算机设备采用3个CPU的。据介绍,火箭包括控制系统 (类似转向等设备)、 结构系统(承载)、动力系统和测量系统。
异常运行超过安全范围 火箭将被击碎

当前,针对“嫦娥一号”的发射安全工作,已做到万无一失。在人员疏散方面,由当地政府负责(本报曾作详细报道)。其他安全方面,由部队和科学家们负责。

不仅如此,“基地已做好应付最坏打算的技术准备,而且非常先进和成熟。”昨日,参加漫水湾“发射安全”会议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针对火箭升空可能出现的万分之一可能性的两种故障情况,发射基地都做好了全力技术保障。”

一种情况是,长征三甲火箭在喷火起飞时,因某种不可预知的原因,突然停滞不动。一旦出现这种苗头,整个系统的应急预案就会快速启动,消除可能发生的所有危险。据称,该技术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可完全防患于未然。

另一种情况是,当火箭正常点火升空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轨道运行异常,而且,这种异常超越了安全范围。在此千钧一发之时,护卫火箭上天的激光等仪器,就会迅速发挥作用,瞄准核心目标,将其击碎,其碎片也必将落在疏散安全范围区内,不会对人畜造成任何伤亡。

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嫦娥一号卫星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详细]

国外媒体热评嫦娥一号飞天


月球离地球只有384400千米嫦娥一号
动态信息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 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 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 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36卫星指控转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太阳帆板打开
2007年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完成第一次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007年10月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第二次变轨后,将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10月29日17时33分左右,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
10月31日17时25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明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搭载歌曲

“嫦娥一号”将搭载歌曲31首,发射成功后,通过电视和广播可接收到卫星传回来的歌曲,不过不提供下载服务。

31首播放歌曲清单:

1 《谁不说俺家乡好》
2 《爱我中华》
3 《歌唱祖国》
4 《梁山伯与祝英台》
5 《我的祖国》
6 《走进新时代》
7 《二泉映月》
8 《黄河颂》
9 《青藏高原》
10 《长江之歌》
11 《在希望的田野上》
12 《春天的故事》
13 《七子之歌》
14 《我的中国心》
15 《高山流水》
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7 《阿里山姑娘》
18 《贵妃醉酒》选段
19 《难忘今宵》
20 《歌声与微笑》
21 《春节序曲》
22 《半个月亮爬上来》
23 《游园惊梦》选段
24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25 《良宵》
26 《十二木卡姆选曲》
27 《东方之珠》
28 《在那遥远的地方》
29 《我是中国人》
30 《但愿人长久》
31 《We Are Ready》

特别选用曲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东方红》

发射步骤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1)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3)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4)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5)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历史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1)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计划将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相关资料

为月球画像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观测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在即,民众亲睹“嫦娥奔月”的热情与日俱增。记者从组织参观此次发射活动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获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报名参观。同时,此前预定的800元参观门票票价有可能会向上调整。

发射初定2007年10月24日18:05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已“站”上发射塔

10月17日下午,记者驱车自西昌市城区出发,沿西南方向上泸黄高速公路。沿途,不时可见火箭雕塑以及“卫星城”等标语。约35分钟后,汽车自漫水湾镇下泸黄高速公路,拐上一条柏油简易公路。当地人把进这条简易公路称之为“进沟”,不知是否与卫星发射基地在山沟沟有关。

发射中心17日戒备森严,18日可参观

由于卫星发射在即,卫星发射中心10月17日全天禁止游客参观。

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石雕前,远远可看见一幢高大的建筑。当地人介绍,那就是即将发射的“嫦娥一号”发射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前,一名卫兵威严地站立着,另一名卫兵来回检查过往车辆、行人的证件。

据当地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10月16日和10月1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常对游客开放。

此外,“嫦娥一号”发射前,附近方圆四公里之内的居民将撤离,2.5公里内的居民必须撤离出该区域。据称,此举是为预备火箭发射万一失败,避免对附近居民造成人员伤亡。
10月17日,记者进入发射中心附近区域,距最近的卫星发射架不过200米远。站在发射中心南面的半山腰上,可见发射中心三面环山:左侧是牦牛山,右侧是峡谷口,对面的山峰较小,当地人尚未为其取名。

记者看到,高大的2号发射塔和3号发射塔分隔在两个区域。亚洲最高的2号发射塔,固定架和移动塔处于分开的状态,分别矗立在一条铁轨的两头。

最为显眼的是即将发射“嫦娥一号”的3号塔。和2号塔不同的是,3号塔是全封闭的,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没有窗户的大楼,楼顶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红色吊车。

据航天专家评价,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另外,分布在发射基地各处的6个避雷塔尖高耸入云,最长的约有70层楼高。

据了解,截至10月17日下午,用于发射“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嫦娥一号”都已经吊装上发射塔,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

记者看到,基地内车辆、人员来回忙碌着,“嫦娥一号”发射架下,数盏电灯分外闪亮,如发射时喷射出的火焰一般。

此前,为确保“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一号”的能力。
嫦娥一号”将利用上海造”激光眼”拍下首张中国版全月地形图

不论“嫦娥”奔月还是登月,首先要制作一张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制订探月计划国家的必答题,有望于本月下旬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也不例外。

记者获悉,该星搭载上海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激光高度计,将承担我国首位“探月摄影师”之责,为世人拍下第一幅拥有较高精度的中国版全月地形图。

首只太空“激光眼”

作为“嫦娥一号”最重要的载荷之一,这台激光高度计的正样产品目前已装星。在上海可以见到其初样产品,“身长”30厘米,“体重”15公斤,看上去像是一台放在铁盒子里的摄像机,但它“拍”的东西可不是平面影像,而是三维立体的。令专家自豪的是,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以往科研基础上,仅用两年时间便按时交付这只“激光眼”,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并即将成为我国首台发射进入太空的激光高度计。

激光拍照“掐秒表”

“激光眼”的制图形式非同一般,不是靠成像,而是靠“秒表”。激光高度计会向月球不断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并不断精确计时。“嫦娥一号”有了它,就好似向月亮表面一个接一个派出“光速短跑队员”,这些“运动员”一触到月面就即刻原路返回;激光高度计根据其“跑步”成绩,就能实时计算出其所跑距离,从而分辨出月面哪高、哪低,哪是山脉、哪是盆地,最终得到各处的实际海拔,合成为一幅带有月球高程的完整地形图。

按计划,在“嫦娥一号”进入环月阶段后,激光高度计便开始工作,不论月球表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论卫星处于正飞还是侧飞,都将长期开机,在200公里轨道高度上,每隔一秒发射一束激光。就这样,“嫦娥”像绕绒线球一样,围着月亮转了一圈又一圈,留下一个个激光“足印”,把月表状况统统扫描下来。

为后期着陆打基础

激光高度计技术不仅将为后期探月工程打基础,还将延伸至其它深空探测领域。美国科学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火星探测器上都采用了这种激光高度计,通过不同颜色来标定不同高度,火星地貌简洁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也为火星探测器选定最佳着陆点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

据透露,我国已开始着手火星和小行星探测论证,这类“激光眼”有望在其中发挥作用。

“嫦娥1号”将在10月24日下午6时许发射升空。有关天文空间研究方面的专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如果发生异常,可用激光摧毁

火箭里有的部件有两个或三个,允许一个或者两个零件是坏的,不影响整个火箭的正常工作。还有的设备是“双点双线的冗余”等。

另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还为火箭“减轻负担”(专业上称之为“降额设计”),采取双线设计,留有余量,保证线路安全。一般可以为设备降一半的负担。
据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些相关系统级的冗余,主要是控制系统的冗余。

记者了解到,火箭飞行时,有一个测量系统测量其位置、速度等。其计算机设备采用3个CPU的。据介绍,火箭包括控制系统 (类似转向等设备)、 结构系统(承载)、动力系统和测量系统。
异常运行超过安全范围 火箭将被击碎

当前,针对“嫦娥一号”的发射安全工作,已做到万无一失。在人员疏散方面,由当地政府负责(本报曾作详细报道)。其他安全方面,由部队和科学家们负责。

不仅如此,“基地已做好应付最坏打算的技术准备,而且非常先进和成熟。”昨日,参加漫水湾“发射安全”会议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针对火箭升空可能出现的万分之一可能性的两种故障情况,发射基地都做好了全力技术保障。”

一种情况是,长征三甲火箭在喷火起飞时,因某种不可预知的原因,突然停滞不动。一旦出现这种苗头,整个系统的应急预案就会快速启动,消除可能发生的所有危险。据称,该技术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可完全防患于未然。

另一种情况是,当火箭正常点火升空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轨道运行异常,而且,这种异常超越了安全范围。在此千钧一发之时,护卫火箭上天的激光等仪器,就会迅速发挥作用,瞄准核心目标,将其击碎,其碎片也必将落在疏散安全范围区内,不会对人畜造成任何伤亡。

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嫦娥一号卫星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详细]

国外媒体热评嫦娥一号飞天



扫地机器人驱动轮的构造
另外,减速箱上端连接座211、减速箱下端连接座212分别与外壳主体213为一体结构。对于扫地机器人而言,其机器人壳体1的内部于机器人面壳11与机器人底壳12之间成型有壳体容置腔,壳体容置腔内嵌装有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行走驱动电机22电性连接。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组件2而言,当需要进行更换维护时,...

鼻行动物特征
鼻行类动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鼻子的多样性,从单一鼻孔到多个鼻孔,形态各异,有的像柱子,有的如喇叭,甚至有些像蜗牛,展现出奇特的构造。这些鼻子并非仅仅用于呼吸,它们还能用于爬行、跳跃,甚至捕捉昆虫,是鼻行类动物进行移动和支撑身体的主要工具,因此被动物学家称为“鼻性步行器”或“鼻器”...

发动机构造
直列发动机的汽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则是功率较低。一般1升以下的汽油机多采用直列3缸,1至2.5升的汽油机多采用直列4缸,有的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直列6缸,因为其宽度小,可以在旁边布置增压器等设施,例如北京吉普的JEEP4000就采用...

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及制动器的分解与组装
自动挡变速箱是由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组合而成的。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传递扭矩,而齿轮式自动变速器则通过齿轮的精确啮合实现变速过程。核心部件的处理:对于自动变速器的内部构造,分解工作从外部零件着手,包括行星齿轮、离合器和制动器。这些部分是变速器的心脏,因此在拆卸和组装时需要极其小心...

求懂行的高手解答,手机锂电池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子的?电芯的作用是什么...
‍刚解剖一个手机锂电池,黄色的是铜片,银色的不知道是啥,估计是锂吧。白色的就是一个塑料薄膜。电池壳是铝的好像。里面还有点挥发性的液体。

本人想学PLC应该从哪开始学起?本人是跨行学学过简单的数电和模电,望懂...
PLC只是一种二次编程开发的应用控制器,它只是基于嵌入式系统而开发出来的应用层产品,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并不要求编程的人有很多语句语法的造诣,甚至对结构化也没有太多要求,与其说它的编程是写软件,还不如说是一种电工画图的思路用电脑来整理,所以它和电工线路是息息相关的,要想学好PLC,应该要...

各种细胞器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高中范围的解释就行)
叶绿体 双层膜 含有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 基粒上含有色素 线粒体 双层膜 内膜向内形成嵴 内质网 单层膜 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核糖体 高尔基体 单层膜 囊状结构 周围有囊泡 溶酶体 单层膜 球形 里面含有很多酶 核糖体 无膜 中心体 无膜 以上。

...可拆的部件都算一个部件,我想系统学习汽车的构造。
塞式内燃机,它一般是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采用)、起动系等部分组成。底盘,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底盘由下列部分组成: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轮。传动系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

柴油机的原理和构造 最好附带图片
各汽缸按一定顺序依次作功,作用在活塞上的推力经过连杆变成了推动曲轴转动的力量,从而带动曲轴旋转。将无刷同步交流发电机与柴油发电机曲轴同轴安装,就可以利用柴油发电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的转子,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电机就会输出感应电动势,经闭合的负载回路就能产生电流。柴油机的基本结构:由气缸、...

中国古代常见兵器及其介绍(现代汉语介绍,别整个看不懂的)
舞剑在唐代兴盛起来,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精湛技艺,如呈眼前。 明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

通川区17545908271: 环形器 - 搜狗百科
蹉胁利康: 环形器的原理依然是磁场偏置铁氧体材料各向异性特性.微波结构有微带式、波导式、带状线和同轴式,其中以微带三端环形器用的最多,用铁氧体材料作介质,上置导带结构,加恒定磁场,就具有环行特性.如果改变偏置磁场的方向,环行方向就会改变.

通川区17545908271: 光环形器与光环行器? -
蹉胁利康: 第一个正确.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通川区17545908271: 环形器特点及应用是什么呀?
蹉胁利康: 环行器又叫隔离器的突出特点是单向传输高频信号能量.它控制电磁波沿某一环行方向传输.这种单向传输高频信号能量的特性,多用于高频功率放da器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起到各自独立,互相“隔离”的作用.负载阻抗在变化甚至开路或短路的情况下都不影响功放的工作状态,从而保护了功率放da器.

通川区17545908271: 环形变压器工作原理 -
蹉胁利康: 首先,变压器的原理你是知道的,环形变压器的原理也遵循这个原理,本质是一样的; 其次,环形变压器的铁心是用优质冷轧硅钢片(片厚一般为0.35mm以下),无缝地卷制而成,这就使得它的铁心性能优于传统的叠片式铁心.环形变压器的...

通川区17545908271: 隔离器,环形器是做什么的? -
蹉胁利康: 隔离器隔离器是一种采用线性光耦隔离原理,将输入信号进行转换输出.输入,输出和工作电源三者相互隔离,特别适合与需要电隔离的设备仪表配用.隔离器又名信号隔离器,是工业控制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隔离器新国家标准的制订由重庆宇通仪表主持起草. 环行器:因为发射和接收信号共用一个天线,就要用环流器把信号区分来,使得从发射机里发射到天线上去的信号直接上天线,不至于到接收机里面去,从天线上接收的信号到接收机里面,不至于到发射机.运用的是1/4波长的一个微波原理.

通川区17545908271: 男性外生殖器的构造如何?
蹉胁利康: 男性外生殖器由阴茎和阴囊组成.(1) 阴茎:阴茎是男性的性交器官,兼有排尿和射... 头部与体部交接部较细为颈部,是一环形沟,又称冠状 沟. 尿道海绵体内有尿道通过...

通川区17545908271: 什么是环形变压器? -
蹉胁利康: 环形变压器的铁心是是环形的,像个圈,线圈绕在铁芯上. 环形变压器的铁心是用优质冷轧硅钢片(片厚一般为0.35mm以下),无缝地卷制而成,这就使得它的铁心性能优于传统的叠片式铁心.环形变压器的线圈均匀地绕在铁心上,线圈产生的磁力线方向与铁心磁路几乎完全重合,与叠片式相比激磁能量和铁心损耗将减小25%.

通川区17545908271: 环形变压器 -
蹉胁利康: 环形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一般都绕在里侧,要是初级烧毁的话次级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你拆的时候先记下次级的匝数,然后根据次级电压算出初级匝数,然后记下绝缘材料的种类.,按原来的选线,做绝缘,就行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