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堪称脍炙人口,请你比较一下这两首词,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投稿:空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堪称脍炙人口,请你比较一下这两首词,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写下来。~

相同点:①表现手法有相通之处: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不同点:①表达的情感不同前者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后者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②意境不同
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今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虽然没有满足,可天已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这处荷藕,那处荷藕,不知回归路。只得尽力地划,不想,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狂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两首词表达的感情不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达了作者对花的怜惜之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享受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追求。相同之处是都是写对生活的态度。
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依旧记得经常去游溪亭游玩,每次都玩到天黑了,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该怎么走。乘舟返回时,因为迷路不小心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不停地划着船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的雨稀稀疏疏的下个不停,风吹得很大,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散尽醉意。问那个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本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扩展资料:
《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梦令

如梦令
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下简称《常记》)
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沉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昨夜》)
李清照词“无一不工,……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在群星灿烂、名家荟萃的北宋词坛独树一帜,卓然一家。两首《如梦令》是其早期“神品”,堪称“闺情绝调”(《金粟词话》)。细心品较,其情、景、意、趣又各擅佳妙,各有至味。
一、活泼的少女与沉思的少妇
《常记》写女诗人和一群“少年不知愁滋味”(辛弃疾《丑奴儿》)的姑娘们荷湖荡舟、风雅脱俗的郊游,以空灵飞动的笔触刻划了一个活泼可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的莲花似的少女形象。李商隐“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味长相映”(《赠荷花》)的咏荷诗句正可以借来比喻荷丛中这群姑娘们天真烂漫的神态,以及她们在“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中与花叶交相辉映的风姿。这是一支青春的颂歌,生活的赞歌,词篇里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乐章中跳荡着欢快的音符。
《常记》侧重动态描写,《昨夜》则侧重感情渲泄。随着婚后生活的变化和诗人感情的深化,作者已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深沉好思的少妇。《昨夜》中那株风雨海棠的花魂就是这位少妇的战栗不安的灵魂。“风雨——海棠——春天——青春”,在彻夜的风吹雨打中,诗人思索着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是一串金光闪闪的美好愿望在诗人心中涌动:没有风吹雨骤——海棠永开不败——春天永驻人间——青春长盛不衰。然而,诗人回天无力,无法解决主观愿望和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于是诗人忧患的思绪油然而生,从心灵深处流出一支惜花的哀歌,叹春的悲歌。那旋律已不再是《常记》中悦耳动听的“香兰笑”,而是低回抑郁的“芙蓉泣露”了(李贺《李凭弹箜篌引》写箜篌声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比喻)。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变故,其词中表现的忧患意识更为深广,更增添了苦难人生的悲凉和国难当头的悲痛。如果说少女时期的诗人荡舟游湖是兴致勃勃、奋力“争渡”,那么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以后,当她“独上兰舟”(《一剪梅》)时便“只恐双溪舟乍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了。
二、明、暗、虚、实各有态
《常记》是一首“忆往昔”的“纪游词”,以“常记”一语总领,记两个相关场景,用暗笔写“兴”。先写尽兴饮酒,再写尽兴荡舟。至于如何的浅斟低吟、趁醉登舟,后来又怎样地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的夕照之景所迷醉,流连风光,忘乎所以,划向荷湖深处,诗人全不正面着笔,而是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去创造,去联想,去设计那五彩斑斓的场景画面。如此剪裁,匠心独运,文学极少,容量极大。
关于“沉醉“,或云为酒所醉,或云为景所醉,二说各有道理。四十多首《漱玉词》中,“酒尊”“酒盏”“酒”“酒醒”“莫辞醉”“除非醉”等涉及“酒”者就有十多处,可见作者是诗中“饮者”。其“未成沉醉意先融”(《浣溪沙》)、“夜来沉醉卸妆迟”(《诉衷情》)之“沉醉”皆指酒醉。不过对这里的“沉醉”含英咀华,深入体味,当是酒醉、景醉兼而有之,缺少一“醉”都不足以使她们“误入藕花深处”。
后三句为第二个场景,用明笔写“惊”。天时向晚,暮色苍茫,“乱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的姑娘们有些慌乱,难免心“惊”,但她们并没有手足无措,惊呼求救,而是拨动兰浆,调转桂舟,全力以赴,寻找归路。这是诗人竭尽全力刻画的扣人心弦的“重场戏”,可谓情、景俱佳,意、趣并茂。对于“争渡”一词,有注释云:“争”当“怎”讲,意为“怎么渡呀,怎么渡呀”,此解并无大错,却索然无味,因为作这样的解释只能看到姑娘们愁眉苦脸、束手无策的情状。这里用不着拐弯抹角,就作“争着”解,既直截了当,又明白无误。只有如此解才能显其昂扬的活力,见其飞扬的神采,才能与“倜傥有丈夫气”(清沈曾植《菌阁琐谈》),立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的李清照的性格相吻合,也才能与结句的“惊”起一片水鸟相呼应。当她们冲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的绿丛时,我们眼前仿佛闪现出这样一个美妙绝伦、有声有色的特写境头:落霞与鸥鹭齐飞,莲花与笑脸相映。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诗情,是让人意痴情迷的画意,而且你准觉得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因为藕花深处的一番挣扎早使她们“赢得馨香暗上身”(唐李建勋《重台莲》)了。良辰美景在“日暮”,赏心乐事是“争渡”,难怪诗人久久不能忘怀,每每为之动情,时时“常记”心中了。
诗人一生都把花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面对“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满庭芳》)的梅花,她叹惋;瞥见“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茶叶老”(《怨王孙》)的荷花,她忧虑;看见“浓烟雨暗,天教憔悴芳姿”(《多丽》)的白菊,她痛惜;想见“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海棠,她当然要神情沮丧、忧心如焚了。《昨夜》正是通过物华难驻的雨后海棠的描写,抒发了女性特有的惜花、惜春、惜人之情。不过,作者的手腕是机智到了极处,所有景语皆用虚笔。“风摆棠枝,雨打棠花”,是补写通宵达旦之景;“一任风吹雨打,海棠花叶依旧”,是妇仆主观想象之景;“风雨过后,棠叶更肥,棠花更瘦”,是诗人推测设想之景,而所有情语又全用实笔。开头两句写浓睡初醒的思绪:残酒不消,精神倦怠;接着两句写主仆不同的心态:主人心绪不宁,焦虑万分,仆人淡然漠然,漫不经心;最后三句写诗人听仆人回答后的神情:对仆人敷衍搪塞的深责和对海棠落红无数的怜惜。
《常记》叙事写人,有明笔暗笔,《昨夜》绘景抒情,又有虚笔实笔。笔致灵活,笔法多变,可谓玲珑剔透,精妙入神。
三、“别是一家”的语言
作者在《词论》中强调“词别是一家”,这两首小令的语言正有着“别是一家”的风味:清浅可爱,雅俗共赏,珠响玉润,戛戛独造,如行云流水,似蓝天丽日。《别下斋丛书》说李词“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极为精当。
《常记》的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溪亭日暮,藕花鸥鹭,是情真意浓的水墨画,全词虽无一彩色字眼,但诗人所选景物本身却含着各种自然色彩(红日、彩亭、碧水、画舫、绿荷、粉花、银鸥、白鹭),将这首三十三字的小令抹上了欲滴的“着色的感情”;而“回舟”、“争渡”、“惊起”等一系列的动态描写,又使这幅画弥漫着紧张、热烈、欢愉的气氛。张弛相间,疏密有致,情与景会,意与境浑,造成迷人的意境,充满醉人的情趣。
《昨夜》语言最为人称道的是“绿肥红瘦”。《常记》场景暗含着天然色调,而《昨夜》则把明丽的色彩展现在读者眼前。“绿肥红瘦”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不但将雨后海棠花叶的形、神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且移情于物,把诗人惜花、惜春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入木三分。晚唐诗僧齐已写雨后海棠是“红残绿满”(《寄倪署郎中》);能与李清照伯仲的宋代妇诗人朱淑真写“春半”景色是“绿深红浅”(《西江月·春半》)。齐、朱写叶茂花落虽各具特色,各有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但总不如“绿肥红瘦”新颖独特,天趣独到。
此两词皆有叠句,当然,这是词牌格律上的要求,但“此调安顿二叠语最难”(见杨慎品定之《草堂诗余》),而李词叠得最为工巧、自然,既无造作之态,又无斧凿之迹,信手拈来,轻挥彩笔,便神态毕现,意趣盎然。“争渡”重叠后,最能写出姑娘们心急如火的心情和振臂划船的奕奕神采;“知否”重叠后,最能表现对妇仆回答的极端不满的情绪及诗人烦躁不安的语气神韵。

前一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后一首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的感情.
应该是将要入夏。“绿”指叶,“红”指花,“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如梦令》之“常记溪亭日暮”是H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每周一诗的其中一首。“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诗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昨夜雨疏风骤”也是她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创造和上一首又不一样。它写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剧:晚风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觉醒来,恰为侍女进屋卷帘。作者拥帘问,侍女却随口回答:海棠依旧;看着窗外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红花,作者颇觉不快,连声责问:你可知道,枝繁叶茂的时候那红花却已经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后即询问侍女,所问何事却一字未提,不满侍女的回答,却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蕴。
这两首在内容,意境的创造和所抒发的情感上有着不同之处,很值得好好去品味

都很好的

你比我们都懂呢,还要问。


李清照的前期诗词和后期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有什么不同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

李清照一剪梅和如梦令的写作背景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

《如梦令》读后感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诗集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是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如这首《如梦令》,便是一首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地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叙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笔下最美的十首词
【赏析】“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是易安词中唯一一首浪漫主义豪放词(还有两首豪放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

李清照的词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

有关李清照的诗词
3、《声声慢·寻寻觅觅》闺怨诗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4、《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婉约诗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李清照的资料
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清照的传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

要李清照写《如梦令》和《一剪梅》的背景资料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他和清照同年,他们是二十岁结婚的。当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虽然是宰相之子,但略无纨裤气习,他们的闺房之乐在于学问方面的共同研究。明诚编著的“金石录”...

宜君县14720446329: 求答案!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堪称脍炙人口,请你比较一下这两首词,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求高人指点!!跪求! -
海寒壮骨: 如梦令(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如梦令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纵观这两首词,它们都是记录年轻时游赏的作品,充满着浪漫的生活情调和清新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宋代闺秀文学家李易安的风雅品位.共性一是均为记游赏之作,二是都写了酒醉,三是都写了花美.不同之处是前一首容量更小,写景抒情更直接,表达更浪漫乐观.后一首则用笔更为曲折,多层次,句句折,笔笔换.词人借酒惜花,借花憎风恨雨,表达上不如前首那么轻快,有一种轻轻的怜惜与哀愁.共0

宜君县14720446329: 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海寒壮骨:《如梦令》李清照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宜君县14720446329: 如梦令李清照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海寒壮骨:[答案] 一个是她前期的作品,一个是后期的.一个潇洒一个伤感.

宜君县14720446329: 如梦令 李清照 -
海寒壮骨: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

宜君县14720446329: 李清照如梦令意境 -
海寒壮骨: 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共有两首: 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

宜君县14720446329: 李清照短宋词词二首 -
海寒壮骨: 如梦令(李清照早期作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折叠编辑本段 李清...

宜君县14720446329: 李清照的《如梦令》意思 -
海寒壮骨: 如梦令有两首来着的. 其一:《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其二:《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宜君县14720446329: 如梦令反映了李清照怎样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海寒壮骨: 李清照有两首如梦令.一首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首充满了少女情怀和游玩的快乐,体现了融入自然的快乐.而还有一首则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首则和上一首的情感很不相同.表现出一种惆怅,对雨后花落,春天将逝的一种惆怅.

宜君县14720446329: 如梦令的诗意 -
海寒壮骨: 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如梦令》1(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今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玩得尽兴...

宜君县14720446329: 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
海寒壮骨: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词是回忆少年时光,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后一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